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文学走红 作家态度冷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是这两年人们常挂在嘴上的一个词,它对社会生活产生的巨大影响正日益显现。爱好写作的一族更是利用网络任意挥洒、随心所欲地发表作品,满足创作和倾诉的欲望,尝试发表作品的快感。人们给了网上传贴的这些文字一个专门名词:“网络文学”。 网络文学如今正在网民中逐渐走红。有人预言,“网络文学将成为文学流通的主要方式”。它果真会在新的一个世纪取得如此显赫的地位吗? 无论是网上作者还是网下作家,都认为网络文学还处于起步阶段。名叫“小木克”的网民说,他从事网络文学创作的动机是“为了找回一点写作  相似文献   

2.
网络文学的出现是一个显著的文学事件,网络文学的成熟依赖于整个网络文化生态环境的不断优化,纯粹的批判和拒绝部不是积极的态度。  相似文献   

3.
网络文学的勃兴就时代文化和社会变革而言,自有其合理性,然而仅具有合理性,并不能为网络文学赢得应有的地位,网络文学要更好地生存,有必要敞开自己的视域,追求与传统文学的视域融合。  相似文献   

4.
网络文学的出现,打破了传统文学作品中意识形态和表达方式滞后于时代的特性。同时,由于其更注重娱乐性和实用性,因此具备了民主性、自由性、对个体生命的真实关注以及广泛的参与互动等特征,这种特性恰好是公民教育的实质。基于网络文学和公民教育在构建上的契合,我们有必要通过提升公民意识教育中的责任意识、道德意识、监督意识,完善网络文学创作主体及读者群体的素质,搭建良好的法制环境,确保网络文学既能坚守文学阵地,又能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1998年台湾网络作家蔡智恒在BBS上写下了《第一次的亲密接触》,从而引发了网络文学的热潮,并对大陆的网络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探讨了蔡智恒的网络作品的艺术特点和对网络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网络文学是信息时代传统文学和电脑网络碰撞的产物,是新世纪文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文学在失去轰动效应之后,为什么会在网络上异军突起,获得新的生命力?本文试图从网络文学创作的主体、创作载体和接受方式几方面入手,思考网络文学的出现,给传统文学创作带来的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7.
网络写手与传统作家从网络文学诞生起似乎就是一组不可调和的矛盾,而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创作过程又天然存在着差异。网络文学以大胆新颖的构思,激情澎湃的情感以及它“另类”的语言,在文学这块领域内大放异彩。网络文学的不断发展给传统文学带来了冲击,同时他们又在相互影响,并不断走向交融。  相似文献   

8.
网络文学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网络文学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认为互联网为文学营造了一个新的发展平台,也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学体制,网络成功地培养了一批新型文学作者,形成了与传统文学多元共生的局面。就目前来说,网络文学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文学现象来研究,而缺乏对个案的研究,对网络文学的研究需要以包容的心态和全新的眼光,简单的指责和印象式的批评是研究者所要警惕的。  相似文献   

9.
网络传媒对文学最明显的影响之一是在网络传媒与文学的交叉中产生新的文化样式——网络文学,造成文学载体和传播方式的革命。与传统的纸质文学相比,网络文学传播表现出流行性、超文本性、多媒体化和互动性四方面的特质。  相似文献   

10.
大众传媒内部格局的变动给9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文学的传播生态带来了许多新特点, 报纸不管是对文学新闻还是文学作品的传播,均在反映文学的外在生态层面,而非文学的主体,但它却是文学在社会文化结构中消长沉浮的一面镜子,也是人们感知文学状况的一扇窗口.文学的网络传播冲击了既有的文学传播秩序,网络创作与阅读活动的后现代特征和网络本身极大的发表空间,使文学对期刊、书籍等印刷媒介的依赖有所松弛,但由于作为网络文学的特质的互动性不足等原因,网络文学传播与其应有的革命性相符的文学观念与价值体系来路尚远.  相似文献   

11.
通过勾联中国现代文学的脉络,论述其纵向的历史传承以及当下的真正面目。网络文学与现代文学中的俗文学具有高度的相似性,都是由读者视角催发的,但是,如果说网络文学是靠继承现代文学俗文学的资源来进行生产的,那是不确切的。除了与现代文学中的俗文学有共通之处,网络文学中的耽美文学和现代文学中的一支也有可比之处,两者更似兄弟。如果说现代文学中有哪个作家非常明确地对网络小说的创作产生了影响的话,那就是张爱玲。网络文学能够体现出现代文学的传统,但又不能完全说是继承关系。  相似文献   

12.
网络文学是指在网上原创或改创的、经网络传播的文学,在文学空间、文本形式、交流形式等方面,都表现出与传统文学的差异性。不能说网络文学是对传统文学的全方位超越,但它的确克服了传统文学中许多克服不了的难题,应当引起人们更多的理性关注。  相似文献   

13.
传播视域下文学与媒介的关系,主要体现为“媒介文学化”与“文学媒介化”两个维度。考察新世纪文学的第一个十年发现,“文学媒介化”借助于新媒介(网络与手机)得到了大力彰显。网络文学与短信文学既是“文学媒介化”的结果,也是“文学媒介化”的“新宠”。“文学媒介化”不仅使网络文学的生产方式发生了变革,也使短信文学的生产方式发生了变更,从而在整体上促使新世纪文学的生产方式发生变迁。  相似文献   

14.
刘规定 《科技信息》2013,(7):334-334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阅读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阅读的一种重要方式,其中网络文学阅读又以迅猛的势头发展。浅析网络文学阅读的兴起,划分其类型,分析其市场,并了解大学生读者的需求,从而提出应对措施,对读者进行合理的引导。  相似文献   

15.
如今,网络文学已加速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在精神诉求方面表达了两方面内容:第一,网络文学是当代人本思想的体现,是对功利社会的心理净化。第二,网络文学的内倾叙事折射出社会的深层意蕴。同时网络文学向我们传递着一种信息,即对中国当代文化的反思:我们该怎样接受与对待文化心灵的虚无?  相似文献   

16.
网络文学越来越引起学界关注,但是,整体的研究状况仍处于初创阶段。我们读到的大都是初创期的阶段性成果。此时介入网络文学研究,选题定位就显得尤为重要。周志雄的这本专著,选择了适当的定位:在评论与理论之间切入,在网络文学与文学的超越之间开掘。  相似文献   

17.
网络文学是继口头文学、书写印刷文学之后出现的新文学形态,具有网络的依赖性、延伸性和网民互动性等特征。它还具有真正的全民参与性,突现文学中“俗”的传统。丰富了谐谑、戏拟、反讽、审丑等民间艺术手法。网络文学也颠覆了传统文学的生产运作规则和书写范式,消融了传统文学的题材痕迹。也从深层次上动摇了文学的外在功能。网络文学的未来走向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它是以民阀文学的形态出现,彰现文学的原生状态,表现人类生存意义及其追求的自由开放和无拘无柬。并将大量涌现。如何使网络文学坚守文学的审美诗性。这将是当代文艺理论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8.
盖颖颖 《科技信息》2010,(22):I0133-I0133
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文学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盛世,越来越多的文学表现形式层出不穷,从过去的小说、散文、戏剧、诗歌到现在当红的网络文学。面对当前这样一个丰富的文化世界,我不仅思索:文学是什么?文学在社会中扮演什么角色?文学具有怎样的意义与价值?带着这些问题,本文作者首先分析了文学的基本概念,又从文学的功能角度分析了其意义和价值,最后又将文学与大学英语教学联系起来,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孤独情绪是人类普遍存在的心理体验,网络文学作品中的孤独情绪与现代社会的现状紧密相关。在网络文学作品体现出了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的孤独来自于缺少交流、友谊和真挚的爱情,以及社会大环境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失衡。  相似文献   

20.
论网络文学的互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文学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作者和读者的互动是网络文学区别于传统文学的根本特征,也是其蓬勃发展的关键因素.互动性的实现依赖技术的支持,与网络文学表现内容的当下性和文本结构的开放性、动态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