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多效唑十缩节胺喷施花生后,抑制花生主茎生长,节间变粗,叶片变短变窄.茎皮层变薄,维管束宽度增加.叶柄变细,维管束长度受到抑制,宽度明显增加,机械组织显著增厚.叶片和主脉增厚,叶肉栅栏组织明显增厚,主脉维管束长度和宽度增加.叶片表皮细胞变小,气孔器长度缩短宽度增加.叶绿体基粒片层数目减少,抑制叶绿体发育.  相似文献   

2.
PP333对花生营养器官的形态和叶片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多效唑(PP333)喷施花生对植株性状、茎叶形态及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PP333能抑制花生主茎生长,节间缩短变粗,一级分枝数目增多,茎维管束长度变短,宽度增加,叶片变短,厚度增加,叶肉栅栏组织也增厚,叶片表面细胞变小,密度增大,气孔变小,叶绿体基粒片层数目减少,抑制叶绿体发育.  相似文献   

3.
在膜下滴灌棉田,通过滴灌系统将多效唑PP333 随水土施对棉花进行化学调控。研究表明,多效唑随水土施可有效地控制植株生长,矮化节间长度,增加单铃重,提高衣分率。施用多效唑可显著增加棉花产量,提高经济效益,与叶面喷施缩节胺相比,每公顷增产籽棉447 .6 kg,增产率10 .38 % ,每公顷净增收463 .4 ~1 670 .9 元  相似文献   

4.
通过喷施和根灌多效唑试验,发现冬前、单棱期、二棱期施用多效唑都能缩短基部第一、二节间长度,增加茎壁厚度、机械组织厚度和维管束数目.提高植株抗倒伏能力.施用多效唑能增加穗粒数降低粒重;在对照发生倒伏情况下表现增产效果,但在对照正常生长情况下,没有增产作用,而根灌处理还有减产趋势.  相似文献   

5.
分别采用不同浓度的PP333(多效唑)、CCC(矮壮素)对紫羊茅进行叶面喷施处理。结果表明,这2种药剂均减缓了紫羊茅地上部分的生长,抑制叶片增长,减少草坪修剪频率,促进分蘖形成,并使叶片增厚加宽,叶绿素含量提高,因此降低了生产管理成本,并提高了草坪的观赏效果。其中,以250mg/kg的多效唑的抑制效果最好,且药效可以持续一个月左右。  相似文献   

6.
多效唑有棉花滴灌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膜下滴灌棉田,通过滴灌系统将多效唑PP333随水土施对棉花进行化学调控。研究表明,多效唑随水土施可有效地控制植株生长,矮化节间长度,增加单铃重,提高衣分率。施用多效唑可显著增加棉花产量,提高经济效益,与叶面喷施缩节胺相比,每公顷增产籽棉447.6kg,增产率10.38%,每公顷净增收463.4~1670.9元。  相似文献   

7.
蚕豆开花初期用500mg/L的多效唑(PP333)进行叶面喷施,有明显的矮化作用、株高比对照降低35.4%,单位叶面积于物理,叶片叶绿素含量提高,至生长后期 维持较高水平,叶片束缚水含量提高,自由水含量降低,产量增高。  相似文献   

8.
采用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延缓剂多效唑与比久对盆栽2年生日香桂进行叶面喷施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日香桂矮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适宜浓度梯度范围内,随着植物生长延缓剂施用量的加大,矮化效果增强,新枝高生长量明显受到抑制,节间长度缩减,地径增粗,根冠比增加,根系活力提高,叶色变浓绿,叶绿素含量提高。但过高浓度矮化剂处理会产生药害现象。经药效综合评分法确定,500 mg/L多效唑和3 000 mg/L比久对日香桂的矮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叶片喷施不同质量浓度的多效唑(PP333)、矮壮素(CCC)、烯效唑(S3307)对板栗苗枝条生长动态及叶片内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可溶性糖(SS)和淀粉(ST)]含量的影响,为板栗化学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备选砧木3年生板栗‘燕山早丰’(Castanea mollissima‘Yanshanzaofeng’)苗为试验材料,选择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50%矮壮素水剂、5%烯效唑可湿性粉剂配置溶液,在花芽分化期选择天气晴朗无风的早晨分别喷施多效唑(50、100、150 mg/L)、矮壮素(100、150、200 mg/L)和烯效唑(30、60、90 mg/L),以喷清水为对照(CK),各处理进行整株喷施,直至叶面布满水珠而不滴水为止。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单株为1个小区,每个处理设5个重复。测定分析3种植物生长延缓剂处理下板栗苗木营养枝、标准枝的生长动态及叶片内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含量。【结果】①多效唑、矮壮素和烯效唑均能显著降低板栗苗木枝条长度,增加枝条直径,对于标准枝喷施30 mg/L烯效唑效果最好,处理后90 d使得标准枝长度较对照减少24.13%,直径增加26.45%;②延缓剂促进苗木枝条粗壮、长度缩短,延缓板栗砧木生长,提高嫁接成活率并有利于嫁接后生长,100 mg/L多效唑对营养枝促壮效果最好,较对照增加36.63%,长度减少17.10%。③延缓剂处理后,板栗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升高,其中150 mg/L矮壮素处理板栗苗木叶片内可溶性糖含量始终处于最高水平,且显著高于对照,在处理后90 d达到最高(61.95 mg/g)。④不同延缓剂处理对叶片淀粉含量有不同的影响,处理后30 d,100 mg/L矮壮素处理叶片内淀粉含量始终处于最高水平,且显著高于对照,在处理后60 d和90 d,淀粉含量分别高达1.54、1.51 mg/g;⑤3种延缓剂均能提高板栗苗木内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200 mg/L矮壮素处理对苗木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增加效果最好,该浓度处理后的板栗苗木,其叶片内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总量始终处于最高水平,最高达62.60 mg/g,且显著高于对照。【结论】植物生长延缓剂使得板栗苗木枝条粗壮、长度缩短,抑制砧木生长,从而提高板栗嫁接成活率并有利于嫁接后生长,其中60 mg/L烯效唑对标准枝的处理效果最好,100 mg/L多效唑对营养枝促壮效果最好;对板栗苗木喷施延缓剂有利于其叶片的碳供应,200 mg/L矮壮素处理效果最好;在植物生长延缓剂实际应用于板栗苗木培育中,应根据生产目的合理选择不同种类延缓剂及适宜的质量浓度。  相似文献   

10.
多效唑对大豆化学调控诱导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黑农33大豆为供试材料,在不同时期用多效唑(PP333)处理后,大豆植株矮化,茎粗、节间缩短、结荚高度下降,叶质良好,叶绿素含量增加,光合速率增强,多项生理生化指标和酶活性明显优化,因此生长发育功能加强,器官衰老延缓,表现产量提高,种子内蛋白质含量增加,品质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1.
为给有机肥在小麦高产和淀粉品质调优栽培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2007~2008年度在盆栽条件下以强筋类型郑麦9023和中筋类型豫麦49-198两种冬小麦为供试材料,研究增施有机肥对两种冬小麦品种产量与籽粒淀粉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有机肥处理提高了两种冬小麦品种的单位面积成穗数、千粒重和产量;同时提高了籽粒中直链淀粉含量,降低了支链淀粉和淀粉支/直比例;降低了淀粉粒总量,且B型淀粉数量与体积减小明显.在本试验条件下,增施有机肥处理有利于强筋和中筋冬小麦品种的产量的提高,但不利于这两类小麦淀粉品质的改善.  相似文献   

12.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研究了叶面喷施几种植物生长调节剂 (GA3、NBT、6 -BA、TIBA、PP333)对小麦分蘖、生育后期生理指标、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合理的使用这些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不同方式的影响冬前小麦的分蘖能力 ,提高生育后期旗叶细胞的自我保护能力、光合能力及对有机物的利用和转运能力 ,延长了叶片的功能期 ,有利于籽粒灌浆 ,并能较好的协调产量构成因素间的关系 ,提高作物产量。总体效果看 :PP333和 6 -BA综合效果较理想 ;TIBA对提高千粒重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不同灌水方式对冬小麦耗水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冬小麦品种科师22为材料,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灌水处理对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和小麦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灌溉处理下,冬小麦的耗水量、耗水系数、产量不同。干旱处理的耗水系数最低。相同灌水次数下,随灌水总量增加,耗水系数、耗水量增大;相同灌水量条件下,少量多次灌溉方式的耗水量、耗水系数则降低。不同灌水处理间冬小麦的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灌水各处理的产量均极显著高于早处理(不灌水)的产量。冬小麦灌溉水利用效率随灌水量的加大而下降。相同灌水量下,分期灌溉有利于提高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4.
倒春寒后不同措施对不同类型冬小麦冻害减灾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冬小麦遭受晚霜冻害,选择遭受严重霜冻的大穗型冬小麦淄麦12号进行刈割对比试验,同时在冬小麦遭受倒春寒冻害地块以临麦2号为材料进行追施肥、水、化控剂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冬小麦刈割后基部腋芽再次萌发虽可形成一定产量,但与对照相比,单株性状变差,产量明显降低。因此,霜冻后不应刈割,应积极采取科学的补救措施,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而受冻后及时追施速效氮肥并浇水和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天达2116减灾效果较好,比未采取任何减灾措施穗数增加63×104hm2,穗粒数增加3.4粒,千料重增加2.5g,增产1536.0 kg/hm2,增产幅度达38.7%。  相似文献   

15.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冬小麦矮抗58为材料,在小麦生育期不灌水(W0)和拔节期灌水(W1)两个水分处理下,研究了不施氮肥(N0),180 kg/hm(2N1),240 kg/hm(2N2),300 kg/hm(2N3)4个施氮水平对冬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期灌水处理小麦籽粒产量、氮肥农学利用效率明显高于不灌水处理,但灌水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明显低于不灌水处理.相同水分处理下,不同施氮处理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且均以240 kg/hm2施氮处理产量最高.研究还发现,在拔节期灌水处理条件下,小麦籽粒灌浆后期存在"灌浆小高峰"现象,这可为最终提高籽粒千粒重,进而提高小麦籽粒产量奠定基础.综上所述,适宜的水分处理和合理的施氮量有利于提高小麦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6.
三十烧醇能提高小麦从旗叶叶绿素含量、幼穗的干重及灌速度。亚硫酸氢钠也有同样的效应。两者对小麦产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三十烧醇和亚硫酸氢钠混喷能提高小麦千粒重,尤以0.1%KH_2PO_4+200ppmNaHSO_2+0.5ppmTRIA的混喷方式为佳。  相似文献   

17.
冬前喷施壮丰安对控制冬前小麦旺长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忠友  王建设  胡枫冉 《科技信息》2011,(21):I0383-I0384
为研究冬前喷施壮丰安适宜用量,保障冬小麦丰产稳产,以淄麦12号为试验材料,于冬前生长盛期叶面喷施不同用量壮丰安,对控旺效果、冻害情况、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冬前生长盛期叶面喷施壮丰安控旺效果明显,防冻效果显著。基部三节间缩短且单位长度节间干重增加,杭倒能力增强,具有良好的增产稳产效果,适宜用量为450-600mL/hm2。  相似文献   

18.
覆麦秸对盐碱地小麦生长及产量的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表覆麦秸和深埋麦秸能明显提高耐盐小麦德抗961的出苗率和冬前分蘖数,并使其单株鲜重、株高、公顷穗数、穗粒数、旗叶面积、旗叶鲜重、旗叶干重、旗叶净光合速率显著增加,Na^+/K^+比降低,最终使小麦产量显著增加。地麦覆麦秸和深埋麦秸使耐盐小麦品种德抗961的产量构成因素明显大于对照,使前两者的每公顷产量分别达4422.45kg、3769.95kg,而对照的只有2850kg。因此,选择耐盐品种,地表  相似文献   

19.
暗管排降对小麦养 分、干物质、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重探讨了南方不同生态类型圩区农田埋设塑料暗管对小麦地上部分矿质营养吸收、干物质累积和分配、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农田埋设塑料暗管排水能显著提高麦株地上部分对N、P,K矿质营养元素的吸收,促进小麦各生育期尤其是拔节孕穗期地上部分干物质累积,小麦增产幅度达到20.3% ̄53.3%,并能提高籽粒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改善小麦籽粒的品质。  相似文献   

20.
为阐明冬小麦不同蘖位和粒位籽粒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京冬8和京冬11为材料,选取有2个分蘖成穗的植株,测定各单茎基本生物学性状,强、弱势粒蛋白含量及其组成,淀粉含量及其组成。结果表明,主茎穗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贡献明显高于分蘖穗。小麦植株不同部位籽粒粒重、蛋白质和淀粉的组成存在明显差异。随蘖位增大,单穗粒重降低,籽粒蛋白质含量呈下降趋势,但淀粉含量呈上升趋势。强势粒的千粒重和蛋白含量均明显高于弱势粒,但弱势粒的淀粉含量高于强势粒。强势粒的谷蛋白和醇溶蛋白含量高于弱势粒;清蛋白和球蛋白的含量较少,粒位间差异不明显。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低分蘖位(主茎)、强势粒对品质的影响明显高于高分蘖、弱势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