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子宫内膜癌患者疗效及血清VEGF及MMP-9的影响.方法将8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患者术前使用新辅助化疗,术后常规化疗,对照组患者术后常规化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VEGF、MMP-9、肿瘤标记物CA125及CA19-9的变化,观察手术时长和术中失血量、术后18个月内两组患者的复发及生存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治疗后血清VEGF,MMP-9及CA125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5).术后18个月,研究组复发率为11. 9%,对照组复发率为26. 1%,研究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5),两组术后生存率均为100%.结论子宫内膜癌患者实施新辅助化疗后再行手术,血清VEGF及MMP-9水平降低更显著,术后复发率更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2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行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健康观察组(65例,行单侧或双侧甲状腺腺叶+峡部切除+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与对照组(63例,行单侧或双侧甲状腺腺叶+峡部切除术),随访2 a,对比两组患者的中央区食道旁淋巴结转移、外侧区淋巴结转移、复发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1)随访期间,两组均未出现死亡病例;观察组随访期内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5例,转移率为7.69%;颈侧区淋巴结转移3例,转移率为4.62%;对照组随访期内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11例,转移率为17.46%;颈侧区淋巴结转移7例,转移率为11.11%;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8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38%,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较高,行中央区食道旁淋巴结清扫治疗术后复发率与并发症发生均较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术前超声在预测肝癌术后复发中的价值.方法选择82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门静脉及肝动脉内径、血流量及肝动脉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收集患者临床参数及术后复发情况,采用ROC曲线分析各参数对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肝癌患者癌栓情况、临床分期与肝动脉、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相关(P0.05),有癌栓的患者门静脉内径、门静脉血流速度大于无癌栓的患者(P0.05),RI值明显高于无癌栓的患者(P0.05);巴塞罗那临床肝癌分期(BCLC期) B期患者门静脉流量、内径、RI值均明显高于BCLC分期A期的患者(P0.05);肝癌术后复发的患者RI、PI值明显高于无复发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ROC曲线显示术前肝动脉PI值预测肝癌术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为0.658,截点值为1.01; RI值预测肝癌术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为0.715,截点值为0.65.结论术前早期检测门静脉、肝动脉血流参数对肝癌术后复发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腹腔镜辅助小切口胃癌根治手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技术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008年01月至2012年1月间同一手术组收治的连续住院的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进展期胃癌患者23例:腹腔镜组16例,开放手术组7例,所有患者均接受D2淋巴结廓清手术.对所纳入的病例资料进行基线分析和临床结局的评价,定义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接受腹腔镜手术患者的平均检获淋巴结数为(42.75±11.68)枚,开放手术组为(24.71±10.21)枚,P<0.05;接受腹腔镜手术组患者的平均手术切口长度为(8.50±2.10)cm,开放手术组为(15.71±4.50)cm,P <0.05;腹腔镜手术组患者的术后平均住院日为(15.63±3.67)d,开放手术组为(20.00±4.16)d,P<0.05;腹腔镜手术组患者平均手术费用为¥(7206.88±1031.52)元,开放手术组为¥(5134.64±1559.15)元,P<0.05;而两组患者的平均总住院费用相当P=0.21.结论:小切口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手术治疗进展期胃癌可以达到开放手术的淋巴结廓清效果,缩减住院时间,不增加总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阴道超声联合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eptidase-9,MMP-9)、膜联蛋白A2(Annexin A2,ANXA2)检测在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AM)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60例,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AM患者26例,子宫肌瘤患者34例.所有患者于术前行经阴道超声检查,并术前检测MMP-9,ANXA2的表达水平.利用ROC曲线分析经阴道超声检查、血清MMP-9,ANXA2单独及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结果研究组血清中MMP-9和ANXA2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系列联合检测AM的特异度为85.29%,显著高于三者单独检测和平行联合检测的特异度(82.35%,5.88%,73.53%,47.06%)(P0.05),同时约登指数(0.622)和准确度(81.67%)最高; ROC曲线显示:经阴道超声、MMP-9和ANXA2系列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显著高于经阴道超声、MMP-9和ANXA2单独检测,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超声联合检测MMP-9、膜联蛋白ANXA2可以提高AM诊断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MMPs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SP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组织、区域淋巴结、正常胃黏膜中MMPs的表达,同时分析其与胃癌患者人口学特征、疾病特征、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与正常胃黏膜比较,胃癌组织中MMP-2的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区域淋巴结组织中,有转移淋巴结组MMP-2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转移淋巴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区域淋巴结组织中,MMP-2表达阳性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表达阴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织中MMP-2的表达随着分化程度降低、浸润深度加深、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增加而明显增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织中MMP-2表达阳性组患者5 a生存率明显低于表达阴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癌区域淋巴结组织中MMP-2表达阳性组患者5 a生存率明显低于表达阴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MP-2异常表达在胃癌的侵袭、转移中发挥关键作用;区域淋巴结组织中MMP-2表达异常与淋巴结转移及患者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ET-CT显像对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意义.方法:取49例胃癌患者,全部在手术前进行PET-CT检测,分析和计算PET-CT显像对胃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果,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状况及位置.将术前PET-CT检测结果预测的胃淋巴结转移情况与实际临床手术中的患者的胃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比较,计算出PET-CT显像对胃癌淋巴结转移转移诊断的准确性和诊断效果.结果:在采用PET-CT显像技术对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的诊断结果显示,有35名患者复发或转移,而所有患者手术中总共有37名患者复发或转移,具有较高的诊断意义.结论:PET-CT在胃癌淋巴结转移诊断方面有较高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血肿抽吸术对脑出血后早期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产生的影响.方法 :以我院66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33例.治疗组患者采用血肿抽吸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方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MMP-9水平,分析MMP-9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NDS)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通过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中的MMP-9水平均达到高峰,治疗组患者低于对照组患者(P0.01);随后患者MMP-9水平开始下降,治疗组患者下降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患者NDS评分都有所改善,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分析患者MMP-9水平和NDS评分具有正相关性(P0.01),治疗组有效率为92.4%高于对照组62.5%(P0.01).结论:营养血肿抽吸术治疗脑出血效果显著,改善了患者预后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后胆管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预防策略.方法选取接受LC术治疗且术后发生胆管损伤的96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同期接受LC术治疗但未发生胆管损伤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整理和统计两组患者基本病历资料、手术基本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病历资料方面(肥胖、Calot三角充血、Calot三角水肿、术前胆囊壁厚度≥3 mm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方面(胆囊三角解剖变异、术中未行胆道造影、术中出现操作不当、术者手术经验不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alot三角充血、Calot三角水肿、术前胆囊壁厚度≥3 mm、胆囊三角解剖变异、术中未行胆道造影、术中出现操作不当、术者手术经验不足为LC术后发生胆管损伤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临床上应针对胆管损伤的危险因素采取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EA、TPS对肝转移癌的辅助诊断和术后随访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ECL)、酶联免疫吸附法(EIA)检测273例原发性肝癌和127例肝转移癌血清CEA、TPS水平.结果肝转移癌组CEA水平和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原发性肝癌组(p<0.01),TPS无显著性差异(p>0.05),CEA、TPS水平和阳性率在不同来源的肝转移癌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TPS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CEA,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肝转移癌组AFP浓度和阳性率均显著低于原发性肝癌组(p<0.01).102例肝转移癌治疗后有效果的患者血清CEA和TPS浓度较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p<0.05,治疗无反应、治疗后再次复发及保守治疗病例在自动出院前与治疗前比较,CEA和TPS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CEA与AFP联合检测有助于原发性肝癌与肝转移癌的鉴别诊断,CEA、TPS可以作为肝转移癌效疗观察、判断预后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甲状腺癌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手术治疗的48例原发性甲亢合并甲癌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甲亢中甲癌发生率为5. 62%(48/854),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本组均获随访,平均随访5.5年(1个月~10年),术后1例甲状腺癌复发转移,1例术后2年甲亢复发,1例术后4年死亡。结论原发性甲亢合并甲癌术前诊断困难,主要靠术后病理诊断,淋巴结转移率低、手术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肠肿瘤致肾功能不全的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18例胃肠肿瘤致肾功能不全患者,观察其肾脏CT、病理、尿液分析、血电解质、肾功能、血尿酸、血红蛋白、总蛋白、癌胚抗原改变,并观察1年后肿瘤复发及远处转移情况,对照组选18例相同治疗条件下肾功能正常的胃肠肿瘤患者;结果18例患者肾脏CT示肿瘤浸润5例,肾盂积水5例,8例病检结果弥漫性膜增生改变2例,尿酸肾病2例,小管间质损害4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血红蛋白、总蛋白、血钠较低(P<0.05);而血UA、BUN、Cr水平增高(P<0.05);血CE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18例患者肾功能不全完全治愈11例.好转7例,术后1年肿瘤复发远处转移有10例,死亡8例;对照组术后1年肿瘤复发远处转移有3例,死亡1例(P<0.05);结论胃肠肿瘤致肾功能不全与肿瘤浸润;压迫致尿路梗阻;血电解质,代谢紊乱;免疫损害及营养状况有关.防治措施视病因而定,预后比对照组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iR-101与miR-25在胃癌术前术后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与病理因素间的关系,探讨其是否能作为胃癌早期诊断的新型生物标志物.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58例胃癌(其中31例配对胃癌术前术后),30例胃癌癌前病变,30例正常对照血清miR-101与miR-25的相对表达量,比较miR-101与miR-25在胃癌术前术后表达差异,及其与病理参数的关系,绘制研究对象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血清miR-101与miR-25对胃癌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胃癌血清miR-101表达水平显著性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及胃癌癌前病变组(P0.01),而胃癌血清miR-25(P0.0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胃癌术后血清miR-10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术前(P=0.007),而血清miR-25在胃癌术后显著性降低(P=0.011).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miR-101与miR-25对胃癌诊断价值较高[miR-101: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roc Curve,AUC)=0.857,敏感度=0.710,特异度=0.881;miR-25:AUC=0.821,敏感度=0.702,特异度=0.800],而血清miR-101与miR-25联合诊断胃癌的AUC为0.905,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5.9%和86.7%.进一步分析发现胃癌血清miR-101低表达与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有关,miR-101表达水平在感染HP的胃癌血清中显著低于未感染HP的胃癌血清(P=0.012);胃癌血清miR-101低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P=0.033)和临床分期(P=0.015)显著相关;胃癌血清miR-25在高临床分期(P=0.018)和淋巴结转移(P0.001)表达水平升高.结论:血清miR-101与miR-25可能作为胃癌术前术后动态监测和胃癌诊断的新型潜在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影响肝细胞癌术后早期复发的相关因素,为术后综合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95例实施肝癌根治性切除术,且术后病理诊断证实为肝细胞癌的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对18项潜在的可能影响肝细胞癌术后早期复发的临床病理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全组术后早期复发82例(42.05%)。早期复发组的1、2、3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55.9%、22.5%和13.3%,对照组相应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100%、95.3%和77.7%,两组生存曲线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825,P〈0.001)。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白蛋白浓度、术前碱性磷酸酶浓度、肿瘤病灶数目和手术中输血量是影响肝细胞癌术后早期复发的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结论根治性切除术后容易复发是肝细胞癌的生物学特性之一,肝细胞癌术后早期复发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术前碱性磷酸酶浓度、肿瘤病灶数目、手术中输血量是影响肝细胞癌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及肿瘤根治性.[方法]选择2005年12月~2010年12月普外科行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35例为腹腔镜组,并选择同期开腹胃癌根治术4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肿瘤根治性指标及术后随访患者的生存率.[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切口长度较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腹腔镜组术后排气时间、首次进流质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缩短(P<0.05),两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肿瘤根治性指标淋巴结清扫数目、近远端切缘距离及1、3、5年生存率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是安全、可行的,能达到与开腹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相同的肿瘤根治性,且比开腹手术更具微创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影响胃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302例胃癌患者根治术后肿瘤复发转移的情况,并采用Logistic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率为45.4%,术后2年内复发转移率73.7%,2~5年复发转移率21.9%,5年后复发转移率4.4%;单一复发转移占83.2%, 多部位复发转移占16.8%.单因素分析显示胃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与肿瘤大小、原发灶部位、癌细胞分化程度、大体分型、癌细胞授润深度、辅助化疗、术后病理、TNN分期有关,经过多因素回归分析后显示肿瘤大小、辅助化疗、TNM分期为胃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因素.结论 胃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大部分在术后2年内,以单一复发转移为主;肿瘤大小、TNM分期及辅助化疗为胃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甲状旁腺全切术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疗效与安全性等问题上存在争议,需要进一步探讨.方法: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35名,均行甲状旁腺全切术,分别于术前、术中、术后1 d、1周和6个月检测患者的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和血钙、血磷水平,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瘙痒、骨痛等症状及生质量等方面改变,观察术后并发症,了解继发性甲旁亢的复发情况.结果:35例患者(100%)甲状旁腺病理上均有结节性增生,部分合并弥漫性增生.在35例患者中共发现138枚甲状旁腺,其中有2例(5.7%)仅有3枚甲状旁腺.术前iPTH(2 152.59±937.88)pg/mL,术后7 d iPTH(14.11±14.42)pg/mL,iPTH显著性降低(P0.05);术后7 d血钙水平为(1.61±0.32)mmol/L,多数患者存在手足麻木症状,但经过静脉及口服补钙治疗,低血钙症状可以控制,患者能够良好耐受,均未发生严重低血钙事件.术后患者骨痛、皮肤瘙痒等症状得到显著改善.术后随访至少6个月,无1例复发.结论:甲状旁腺全切术是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疗效满意且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王鹏 《科技信息》2007,(19):216
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有此胃癌病人在术前较长一段时间内处于相对平稳状态.未发现腹膜转移及肝转移.而在术后较短时间内发生了腹膜转移、肝转移.因此.有此病人对手术有所担心.经常向我提出这样的问题:手术能不能伤"元气"?手术能不能将癌"切飞了"?人们的这种担心不无道理.所谓"元气"可以理解为机体的免疫力.一个肿瘤在人体内发生、发展过程中.始终受到机体免疫力的限制.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接受一个手术的打击后.就可能改变机体与肿瘤的比势.破坏了机体的免疫屏障.即伤了"元气".而使癌症复发、转移.另一方面.由于术中不注意无瘤操作技术.使癌细胞脱落造成腹膜播种.癌细胞沿血_道、淋巴道扩散成了肝转移、淋巴结转移等.所谓"切飞了".大部分外科医生的无菌观念已经形成.而无瘤观念淡薄.对于恶性肿瘤的手术.无瘤观念比无菌观念更为重要.因为无菌观念不强造成的是局部感染.可以采用某此措施加以控制.而无瘤观念不强.将造成复发、转移.危及病人的生命.当然.作为一名外科医生两者都应高度重视.在实践操作中兼顾两者尚有一定的矛盾.如胃癌手术中应尽快将病变切除.消化道重建在最后进行.可能就会产生无菌的无瘤术的矛盾.下面以胃癌手术为例.谈谈胃癌手术过程中无瘤操作的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胃镜活检与术后病理检查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100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先后进行胃镜活检与病理检查,并将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从病理类型、分化程度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胃镜活检术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显示100例患者均为胃癌患者,胃镜活检结果显示100例患者中确诊人数为84例(84%),有9例(9%)为疑似胃癌,7例(7%)被排除,两种检查方法胃癌确诊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病理检查与胃镜活检的管状腺癌、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检出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诊断检出分化不良型36例(36%)、分化型64例(64%),胃镜活检共检出分化不良型54例(64.29%)、分化型30例(3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胃癌诊断中胃镜活检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不一致,胃镜活检诊断准确性虽低于病理检查,但在基层胃癌患者术前诊断中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