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冯春玲 《菏泽师专学报》2002,24(3):28-29,36
明末清初,政权鼎革之际,有志人士以种种方式回应时势,留下了可供评说的功过是非。施琅从抗清到效忠于清是个颇有争议的人物。本文从“气节”问题说开去,力求客观地评价施琅。  相似文献   

2.
王其飞 《科技信息》2007,(6):21-21,102
本文通过对施琅将军的军事思想、政治理念分析,试找出其在特定区域军事管理中一些做法和思路,为今后特殊区域军事活动总结经验,起到以史明智、以史为鉴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讨论了夫琅禾费衍射实验中,在普通光源与激光光源照射条件下,如何理解夫琅禾费单缝衍射实验装置的不同,主要从理论及实验实例两方面分析了满足单缝衍射实验装置实现夫琅禾费远场衍射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由正六边形和矩形围成的孔径的夫琅禾费衍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基尔霍夫衍射积分公式出发,利用曲线坐标关系和已知的矩形夫琅禾费衍射,首次推导了由正六边形与矩形围成的复合孔径的夫琅禾费衍射的精确解,其次用Matlab软件作出了几种该类图形的夫琅禾费衍射的光强分布,并进行了分析,得到了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周峰  徐代升 《江西科学》2011,29(2):148-152,186
从光的衍射理论出发,论述了借助计算机和可视化程序设计语言仿真实现夫琅禾费衍射现象的衍射积分法和傅立叶变换法.运用上述2种方法仿真实现不同形式多缝(光栅)夫琅禾费衍射现象,其结果有助于理解多缝夫琅禾费衍射现象的特性和光栅的分光机理,为更好的设计和利用衍射光栅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6.
利用菲涅耳-基耳霍夫衍射原理对高斯光束通过有限圆孔的夫琅禾费衍射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给出了高斯光束在的夫琅禾费衍射区的光场分布,并与平面波的的圆孔夫琅禾费衍射进行了粗略的比较。  相似文献   

7.
“琅当”是个叠韵联绵词。它最早见于: 《汉书·西域传上》:“阴末赴锁琅当德,杀副以下七十余人。”又《王莽传下》: “以铁锁琅当其颈。”颜师古注曰:“琅当,长锁也。” 所谓长锁,即今之铁锁链。若以此释验于传文中,则殊为不辞。清·王筠曾指出:“说长锁固不误,然铁锁琅当相连,似不可如此说之。琅当,叠韵,盖形容拘系牵曳之状。”然王氏释为形容词,亦与文意相龃龉。清·王先谦《汉书补注》云:“以铁锁琅当其颈,犹言以铁锁锁其颈。”释为动词拘锁,最切。但此释并未引起后来注家的注意,而只沿袭铁锁链之说。  相似文献   

8.
琅邪文化与诸葛亮人格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诸葛亮14岁以前生长于兼得齐鲁文化之长的琅邪文化地区,因而其人格也带有明显的琅邪文化色彩。即“观其大略”的读书方法,澹泊宁静的人生境界,深思谨慎的处世态度,鞠躬尽瘁的奉献精神。作为琅邪文化的代表人物,诸葛亮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夫琅禾费单缝和双逢衍射理论及光栅理论出发,采用复数积分法和矢量图解法推导出等宽不等间距光栅衍射的光强分布表达式.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好解释多缝夫琅禾费衍射的实质,利用Maple软件编程实现了对多缝夫琅禾费衍射的计算机仿真.绘制出其相应的衍射图样和光强分布曲线,通过改变可调参数详细分析了多缝夫琅禾费衍射的光强分布特点和缺级现象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仿真实验与实际实验结果一致,程序简单,仿真效果直观形象,方便教学应用.  相似文献   

11.
论清代贵州社学的发展与衰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代前期,清政府曾沿袭明朝的地方教育体系,在贵州的广大城乡建立了社学,但由于清统治集团推行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政策,乾隆年间宣布裁革贵州境内的所有社学,社学从此走向衰亡。  相似文献   

12.
新军的最终背离与新军知识化程度的加深有着密切关系。正是由于大量知识分子的加入,新军官兵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便利了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在新军中的宣传鼓动;随着新军官兵知识水平的提高,他们对社会状况和清政府的统治会产生更多的思考和怀疑,从而加速了与清政府离心离德的进程,而转向反清的革命阵营,成为清王朝统治的对立方。  相似文献   

13.
清前期,清朝逐步实现了大一统,并形成了"直省-藩部"二元并存的疆域结构。彼时,无论是直省地区还是藩部地带,皆是清朝的领土。在清朝统一和治理西藏的过程中,地处直省边缘、同西藏接壤的四川地区,成为清朝经略西藏的依托,在军事支撑、行政支援、后勤保障、交通联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体现了大一统王朝下直省和藩部之间的相互依存。同时,通过对清代二元并存疆域结构及四川在西藏经略中作用的分析,可以总结出清朝治理西藏的经验和得失。  相似文献   

14.
在当时,同情义和团的清军,只有裕禄、李秉衡等人。其他奉命镇压的,都与义和团结下了深仇大恨,残杀义和团数千人。赞成对外宣战的只有裕禄、李秉衡、董福祥,不赞成的则有李鸿章、荣禄、宋庆、袁世凯等。宣战之后,宋庆、聂士成等与列强激战之后归于失败。只有袁世凯未受损失。清军共计十万余人,烧杀淫掠,民怨沸腾,归于失败。历史的教训,值得深思和汲取!  相似文献   

15.
清名家集外诗文辑考@朱则杰$浙江大学国际文化学系!浙江杭州310027  相似文献   

16.
指出清代除了专集歌曲文献外,还有一部分歌曲散见于类书、乐书、乐谱及宗教典籍中,通过归纳这些歌曲内容,并与前代作品比较,分析出清代不同书谱中所收录歌曲作品在数量、内容、辑录思想上的具体特征,研究这些散见歌曲文献能给清代歌曲文献作重要补充,为今人了解研究清代歌唱音乐提供可靠依据和有效帮助。  相似文献   

17.
1898年9月至次年1月,英国下议院议员贝思福在中国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考察。在华考察期间,贝思福与清政府的朝廷和地方官员进行了广泛的接触。贝思福向清政府提出英国派员来华训练军队的建议。由于戊戌政变后的紧张局势,清政府在以礼接待贝思福的同时,对贝思福的建议持戒备的心态。但是民间绅商,甚至个别地方督抚对贝思福的建议表现出同感的迹象。这种现象反映了中国朝野在外交政策上的分歧。  相似文献   

18.
汉末魏初,荐举文书中的人物评价标准经过西汉对士人忠与谋的重视,东汉对士人自身秉性的认可而发展成为对士人清名的推崇。“清”成为汉魏易代之际士林人物品评的核心关键词。这种集中体现其时士人理想人格之“清”在承袭士人清白品性的传统意义之外,更增添了士人在乱世中激浊、厉俗的新内涵。汉末魏初士人思想的更新是“清”评形成的基础,而统治者对德高望重且清虚自守的士人的需求与召唤又加速了“清”评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萍乡哥老会起义历时二十多天,震惊朝野,后来被清政府残酷镇压,但在镇压过程中却暴露出清政府在应对危机时的种种不足与缺陷,这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政府权势的衰微;二、政府重视不足、防范不力;三、地方政府横向合作协调机制缺失。总之,面对萍乡哥老会起义,清政府在处理危机时存在诸多问题。二百多年的大清王朝最终走向灭亡,上述因素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20.
清文化与打造辽宁清文化品牌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省拥有独特的清文化历史文脉,开发和利用清文化资源,并将其转化为经济优势,关键在于打造一系列清文化品牌。在品牌定位指导下,挖掘清文化内涵,延伸品牌到艺术创作、旅游、商品等行业,加大品牌推广,运用独特的民族韵味进行经济运作,可赢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