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城市大气污染物允许排放总量计算与分配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是控制城市大气环境污染主要管理手段。作者提出了一套适合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物允许排放总量计算与分配的技术路线和模型。通过将区域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和管理小区,构造区域间大气污染物转移矩阵及利用线性规划模型来确定城市大气污染物允许排放当量及分布,并以此作为区域控制指标分配至污染源,充分体现环境功能区差异和容量分配的公平性。对济南市的应用表明,作者提出的技术路线和模型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在考虑排污权公平准则的基础上,将数学领域的变差系数概念引入环境领域,选取与水污染物排放量紧密相关的各项指标,并利用各项指标的变差系数来度量各个区域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等客观因素发展的不平衡,同时应用相关系数法确定各项指标权重,建立了一种新的基于变差系数加权和的水污染物总量优化分配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汉江水源地汉中市的水污染物COD总量分配中。实验结果表明:该优化模型能够考虑各区域之间的差异,缩小各区域间总量分配的不均衡,是一种更具公平性和可行性的分配方法。  相似文献   

3.
中国城市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法及案例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中国城市的大气污染相当严重,对城市大气污染物实施总量控制将是控制城市大气环境管理污染的主要手段。本文根据对多个城市的研究,开发了城市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的制定方法。该方法引入了排放当量概念,通过构造区域间大气污染物转移矩阵及线性规划模型来确定城市大气污染物允许排放当量总量及分布,并以此作为区域控制指标分配至污染源。将其应用在城市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中,发现城市大气污染物允许排放量与排放高度α次幂成正比,0<α<1,对济南α=0.8,该参数为总量的分配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水环境承载力与污染物总量分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具有明显的时间性、空间性、动态性、地区性等特点.它不但具有环境属性,还具有社会经济属性.它是污染物总量分配和总量控制的基础.总量控制是总量分配的目的.总量控制是通过控制某一区域污染源允许排放总量,并优化分配到各污染源,以实现水环境目标的环境规划管理措施.其本质是要寻求某一区域在环境质量目标与技术经济条件之间的最佳结合点.TMDL技术是这一领域最新技术成果的代表.  相似文献   

5.
楚君  于鲁冀  杨义 《河南科学》2010,28(9):1178-1181
探讨了应用环境基尼系数进行水污染物排污权初始分配的新方法,在水污染物排污权初始分配中引入能够体现公平性的影响因子,确定了区域层面水污染物排污权初始分配的技术路线,明确了计算的方法、目标和约束条件,构建了区域层面的基尼系数模型,并将该分配方法应用于商丘市水污染物区域层面排污权初始分配,通过对调整后的分配方案与原有分配方案的对比可知,调整后的方案更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6.
总量控制中水污染物允许排放量公平分配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对水污染物总量控制中公平分配各污染源允许排放量的意义以及现有的分配方法中存在的不公平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导致允许排分配不公平的因素,提出了允许排放量公平分配的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水污染物允许排放量公平分配模型,这将有助于总量控制规划方案的顺利实施,有效地控制污染,改善环境,使经济得以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姬艳恒  王文富  白会荣  李靖 《科技信息》2010,(17):J0268-J0268
污染物总量控制是以保持、恢复或改善区域的环境质量,遏止环境恶化的趋势,实现该区域环境功能修复或环境质量达标为目标,以控制一定时间段内该区域所有污染源污染物排放总量为核心的环境管理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8.
规划环评中大气环境容量核算及总量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在规划环评中采用A-P值法、多源模型法,结合区域气象分析、大气污染源调查,计算区域环境容量并确定不同污染源的污染物的排放限值的方法.以<鄂尔多斯市杭锦能源化工基地规划环评>为案例,根据计算得到基地二氧化硫的环境容量,分析基地规划的可行性,确定拟建项目的污染物允许排放总量.  相似文献   

9.
我国水环境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随着排入水体的污染物的增多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污染物浓度的控制已难以真正控制水环境污染.于是在水质规划中首先提出了总量控制的方法.总量控制是在污染严重、污染源集中的区域或重点保护的区域范围内,通过有效的措施,把排入这一区域的污染物总量控制在一定的数量之内,使其达到预定环境目标的一种控制手段.本文在分析了我国水环境的基本特征基础之上,阐述了我国水环境污染物总量控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而指出我国水环境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从经济、环境、社会整体效益出发,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综合评价各因素来完成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合理分配。考虑到影响污染物排放总量多种因素关系的模糊性,首先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确定指标因子的权重,进行污染物排放总量综合评价;再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选取数目较少的综合因子作为评价的综合指标,来确定各分配单位的权重。  相似文献   

11.
作为温室气体排放衡量指标的碳排放强度分析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针对美国政府提出的以温室气体排放强度下降率作为其减排目标的建议,分析了影响碳排放强度下降率的因素.利用历史统计数据,定量研究了碳排放强度下降率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碳排放增长对GDP的弹性、能源消费强度以及能源消费的碳强度等相关关系.对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国家的碳排放强度以及碳排放强度下降率进行了规律性分析,从而得出结论:以碳排放强度作为各国减缓气候变化贡献的衡量指标,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可以承认和反映其对减缓气候变化的贡献;对发达国家来说,则不能只谈这一单一指标,而必须将碳排放强度的下降率大于GDP增长率作为重要基准.  相似文献   

12.
 京津冀地区已连续多年被大气污染问题所困扰,产业结构调整能够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为分析产业结构调整对大气污染的影响效应,选取1999-2015年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和大气污染物排放数据,分别建立第二产业比例与SO2、工业烟(粉)尘排放量的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并进行脉冲响应函数(IRF)分析。研究发现,产业结构调整对不同地区不同污染物的影响方向、影响大小、影响持续时间均有所差异。为了保证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高效实施,京津冀应以3年为政策调整参考周期,对于不同的污染物采取不同的控制手段,并联系本地实际开展大气污染物减排工作。  相似文献   

13.
象山港海域环境容量的二步分配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有的总量控制污染负荷分配方法通常不考虑非点源污染,使环境容量的计算缺乏科学性,分配缺乏可操作性,污染控制方案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在象山港海洋环境容量总量控制研究中,在全面识别非点源污染负荷的基础上,提出了环境容量的二步分配法,即首先为管理控制难度大的非点源预留环境容量,再将剩余容量在其它部门间进行环境经济优化分配.海域环境容量的二步分配法将非点源纳入总量控制的分配体系,同时考虑了部门间的优化分配,有助于实现海域环境目标和环境容量资源的最佳利用.  相似文献   

14.
碳排放权初始配额分配是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有效开展的前提。工业部门是能源管理和碳排放总量控制的重点领域,且不同行业的发展水平、碳排放强度、减排潜力等方面都各不相同。行业配额分配作为一种有效的分配机制对碳市场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基于公平与效率原则建立了历史累计碳排放、工业产值、碳强度、技术投入、出口程度等5个指标,并运用灰色关联-极大熵模型对中国2030年的工业部门碳排放进行了配额分配研究。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镇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生活垃圾量随着经济社会生活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也在不断地增多,如何高效、环保地收集垃圾成为城市亟待解决的难题。通过对传统地面垃圾收集系统与地下真空垃圾收集系统的污染物来源以及各自的环境效益分析,明确了城市垃圾两种收集系统污染物排放量的影响因素。利用定量分析方法,确定两种不同的垃圾收集系统在垃圾收运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CO2 )、二氧化硫(SO2) 、氮氧化合物(NOx )3种主要环境污染物的排放量,结合中新天津生态城具体案例研究结果表明,地下真空垃圾收集系统比传统地面垃圾收集系统产生的污染物排放量少,具有更好的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6.
基于模糊优选和TOPSIS法的流域初始水权分配模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综合考虑流域各地区社会、政治、经济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基础上,根据流域初始水权分配相关研究成果,提出了流域初始水权分配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建立了流域初始水权分配的指标体系,并利用模糊优选法计算指标相对优属度,通过TOPSIS法确定各地区水权分配比例及其分配量.算例分析结果表明,这一指标体系体现了初始水权分配的公平性和效率性,可以较好地反映国家对流域生态环境和流域可持续发展问题的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17.
 以包钢工业园区采暖期颗粒物排放清单为基础,利用CALPUFF大气扩散模型进行集群污染源允许排放量动态调控,其模拟调控结果可为污染物排放控制对策、措施的制定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有助于实现包钢工业园区大气环境稳定达标.模拟结果表明,集群污染源单位排污量对控制点浓度贡献随着污染源高度的增加而降低,低矮点源和面源应作为控制重点.在采暖期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条件下,集群污染源最大允许排放量减少到现有排放量的8.82%,而在气象条件有利于污染物扩散的条件下,其最大允许排放量减少到现有排放量的12.03%,可以实现控制区大气环境质量达标.  相似文献   

18.
通过统计分析1989-2018年间国内城市儿童户外活动空间配置标准、配置评价及配置优化等相关研究,探讨城市儿童户外活动空间配置领域的研究现状,发现我国现阶段相关领域缺乏对城市儿童户外活动空间配置的规范引领,缺乏空间配置影响因素的研究,空间配置研究方法有待优化,空间设计缺少与宏观规划的结合考虑等问题,为保障我国城市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的合理配置,满足儿童对开放空间的需求,提出相关建议,为未来展开深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大型工业园区碳集中排放是导致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提出大型工业园区综合能源供应系统模型,包含能源输入、能源转换、能源存储三个模块,通过能源转换降低传统能源使用比例,为园区提供电、热、冷、气四种所需负荷。基于生命周期计算设备和能源的碳排放量,通过碳捕集技术对既有碳排放进行消纳,并将经济成本、碳排总放量和清洁能源利用率作为目标函数,利用ISSA算法对工业园区综合能源供应系统进行优化配置。算例结果表明,引入储能系统和P2G系统后,园区能源系统的清洁能源使用比例是之前的3.92倍,单位用电量下碳排放系数降低30.2%,综合单位电价降低0.38元,证明综合能源供应系统在满足园区能源需求的同时也可以降低碳排放量和经济投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