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6 毫秒
1.
人们研究莎士比亚的悲剧,往往容易把苔丝德梦娜和奥菲莉娅拿来相提并论,认为她俩都是被恶势力残害了的弱者:都是无辜的牺牲品。这对含冤而死的美女的悲惨命运同样地引起人们的深深的同情。然而,人们往往容易忽视她俩性格上的巨大差别。  相似文献   

2.
哈代的长篇悲剧小说《德伯家的苔丝》,问世后曾长期受到世人的漠视和引起争论。二十世纪初以来,终于越来越显示出熠熠光辉,成为人们交口称赞的世界名著。在十九世纪英国文学史上,哈代被誉为继狄更斯之后最卓越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然而对于这部长篇小说的主人公苔丝的评价,却至今众说纷纭。有的说苔丝是“一个纯洁的女人”,有的说苔丝  相似文献   

3.
“一个具备创业经历的中年男性,他有可观的收入和管理得当的财产,通常在家或办公室不远的地方,每年投资一个高科技或制造类项目,期望在3—5年内卖掉它。”通俗定义下的商业天使投资概念曾经成就了美国的“硅谷“。早在1903年,5位天使投资者投资了后来成为经济巨人的福特汽车公司。而在1877年,贝尔电话公司在创建时也得益于天使投资。同样,人们耳熟能详的苹果公司和亚马逊网上书店也是在天使投资的帮助下走向全球。截至目前,据美国小企业局的保守估计,美国的天使投资者超过30万人,每个天使投资者平均投资额为80万美元。这些“具备创业经历的中年男性”爆炸式的增加,缓解了处在初创期的科技型企业的资金困境,使美国创业企业迅猛增长。  相似文献   

4.
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一书中的女主人公苔丝是一位极具争议性的悲剧英雄形象。本文试从小说的副标题《一个纯洁的女人》的翻译出发,通过对不谙世事,真诚,单纯的苔丝的分析,考证苔丝这一人物的纯洁。  相似文献   

5.
《德伯家的苔丝》是代表哈代最高成就的作品之一,作者叙述了在19世纪英国传统的农业体制受到资本主义冲击逐渐解体的大环境中,一个纯朴美丽而又善良的农村姑娘苔丝的不幸遭遇及她最终的悲剧。哈代通过对苔丝从16岁到21岁几年间经历的描述,抨击了当时资本主义社会虚伪的道德观,不公平的社会现象,对男人和女人不公平的双重的道德标准,同时揭露了残酷的经济压迫现象。哈代反对当时社会的道德标准,称苔丝为"一个纯洁的女人",对苔丝寄予极大的同情。他认为苔丝的遭遇不是她的过错,但她却无辜地成了社会的牺牲品。苔丝的悲剧在一定程度上是当时韦克塞斯(注:苔丝生活的地区)的悲剧,是当时英国的一大趋势。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苔丝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而她人性的弱点无疑增加了她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6.
流行歌曲《小芳》在1992年唱响大江南北,其作词作曲并演唱的李春波顿时窜红,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它讲述了一个下乡插队的男知青“我”与当地的姑娘小芳相恋,后来为了返城,又毅然将其抛弃的爱情故事。字里行间表露出多年后,“我”的愧疚之心和胸口“朱砂痣”隐隐作痛之情,感动着每一个曾经沧海桑田的人。这正是男性作词家的技巧和成功所在,通过美化和浪漫的表现手法来淡化小芳的悲剧色彩,以此来遮掩男人对女人背弃和毁灭的事实,千方百计地把个人的罪孽嫁祸于时代。但是,任何一个有女性意识的人,都能够意识到:《小芳》是一首弃妇的挽歌,小芳的悲剧是中国几千年女性作为男性附庸的现代悲剧,是男权中心文化下女性挣扎在悲剧命运里的又一声叹息。歌词中所表现出来的男权中心文化心理和这种文化不露声色侵蚀女性筋骨的行径是清晰可见的。首先,歌词将小芳美化为天使,美丽、善良、柔弱是小芳作为天使的全部品质。而这三个品质正暴露出了男性文化对女性自肉体到精神的步步掠夺和完全掌控的本质。歌词一开头,“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长得好看又善良,一双美丽的大眼睛,辫子粗又长”,就把小芳置于被看的地位。作为女人,满足男人的审美欲是最首要的。“大眼睛”忽闪忽闪,纯真可爱:“辫子粗又...  相似文献   

7.
国内研究哈代,注意力多集中在“性格和环境小说”方面,尤其聚焦于《德伯家的苔丝》(下称《苔丝》)与《无名的裘德》(下称《裘德》)两部小说上。这很自然,因为哈代以小说名世,虽然作为诗人和戏剧家,哈代也是出色的;而“性格和环境小说”,在哈代的全部小说创作中,无论是认识价值,还是审美价值,成就都是最高的;《苔丝》与《裘德》在“性格和环境小说中”中,又处于“金字塔塔尖”的地位。有人曾严格地称,哈代的所有小说,只有《苔丝》与《裘德》堪称批判现实主义作品。  相似文献   

8.
虚弱,这仿佛是一个专门给老人和女人准备的词儿。男人总是以“强者”的形象出现,男人们谁也不希望被冠上这个词儿。但现实是:由于男性的生理特点与习惯嗜好,比起女人来,男人是更容易“虚弱”的群体。  相似文献   

9.
王兴珂  聂媛媛 《科技信息》2013,(12):169-169
苔丝是英国著名作家托马斯.哈代在《德伯家的苔丝》中精心塑造和歌颂的悲剧女性形象。苔丝生活在维多利亚时代的男权社会中,在当时多数女性作为第二性只是男性的附属品。在小说中作者着重描写了苔丝这一悲剧人物的性格特征,并揭示了造成苔丝的悲剧命运的各种原因。苔丝有着丰富的性格特征,她生性淳朴善良、执著向往和追求纯洁的爱情、反抗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但这些追求和反抗又缺乏独立的女性意识,所以她的悲剧命运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10.
《科学世界》2007,(10):9-9
研究表明,男性在选择配偶问题上不如女性挑剔。在约会中,几乎所有男人看一眼女人的外貌后,便能做出决断,佴女人则需要经过一番“带有歧视性”的挑选过程。  相似文献   

11.
周继慧  黄美容 《科技信息》2009,(24):I0101-I0101
本文通过探索《德伯家的苔丝》一书,来发现小说中所描述的各个角色与《圣经》中的人物的相互对应关系,并推断出《圣经》中的一些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为哈代所著的《德伯家的苔丝》的原型;分析了《圣经》对作者的影响,并探究了苔丝的悲剧根源。  相似文献   

12.
彭霞 《皖西学院学报》2003,19(1):116-118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哈代的“性格与环境”小说的主要特点。在此基础上,从以下两方面探讨了这些特点在《德伯家的苔丝》一书中的运用。第一,苔丝的灵魂所在——纯洁的本性。第二,自然环境和特定环境与主人公相互感应、和谐统一的具体表现。不仅向读者展示了大自然的女儿苔丝纯洁、美丽、勤劳、忍耐等性格特点,更详细地说明了她作为大自然的女儿,是如何感应大自然、融入大自然,并最终回归大自然与其浑然成一体的。  相似文献   

13.
“以德治国”落实到学校工作 ,就是“以德治校”。作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 ,笔者认为“以德治校”应从两方面进行 ,即“以德修己”和“以德育人”。本文拟就高校如何做好这两方面工作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对传统女性形象进行了梳理,认为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女人异化史。接着具体分析了一些“五四”时期男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将其分为两大类型:一是仰视中的女性形象;二是俯视中的女性形象。这两种视角都是以男性为本位,故在根本上难以还女性以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15.
《苔丝》及其汉译本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现代翻译理论,从语言风格,翻译技巧等多个层面上对张谷匿翻译的哈代名《德伯家的苔丝》及吴笛翻译的《苔丝》作了一些比较性研究,并通过具体选段译语的评估与分析,再认识了哈代的名篇-《苔丝》,从而对探索翻译基本原则,丰富翻译理论与实践提供一些经验性的东西。  相似文献   

16.
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角度对莎士比亚的戏剧《李尔王》进行剖析,揭示了该剧所具有的浓厚的男性意识。莎士比亚在对剧中人物的排列和介绍上有意消解女性人物的主体性,在对李尔王的形象设置上体现了父权制特征,在对刚乃绮、瑞干、考地利亚的角色塑造上不可避免地投射了男性的主观意识和偏见,按照惯有模式将女性简单划分为天使型女性和妖妇型女性。莎士比亚作为一名男性作家,未能摆脱男性本位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使《李尔王》成为了一部充斥了男性话语霸权的父权制文本。  相似文献   

17.
湖南卫视《天下女人》节目是一档大型演播室谈话类节目,观众定型为25岁-45岁都市女性,主持人杨澜和明星嘉宾一起关注都市女性的精神生活,在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上给女性以积极的影响。 自2008年2月2日起,玫琳凯公司冠名的湖南卫视《天下女人》节目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据说在播出第二期就达到“全国同时段收视率第二名”。3月29日晚,玫琳凯亚太区总裁蔡庆国走进《天下女人》演播室,道出了一个闯进“女儿国”的男人的生存之道。  相似文献   

18.
吴然先生是全国著名的云南籍儿童文学作家,他的散文集《天使的花房》中大量运用了反复辞格,通过分析吴然先生使用“反复”这一在散文中不太常见的辞格的原因:为了激活接受者的生活体验和审美经验以及帮助读者再建文本图景,进而归纳出《天使的花房》中使用反复辞格所体现的“突出审美意象、抒发强烈感情,增强音乐性、加强节奏感,构成回环美,凸现整体性”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19.
从戏仿的角度解读《法国中尉的女人》这一后现代文本,并从小说对维多利亚时代的道德标准、《圣经》中的典故和哈代的《苔丝》的几个方面的戏仿,探讨福尔斯在这部小说中对戏仿技巧的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20.
马雯娜 《科技信息》2009,(21):I0174-I0174,I0187
《德伯家的苔丝》是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品。苔丝是这部小说里的主要人物,她是一个美丽单纯的乡村姑娘,由于遭到纨绔子弟阿历克的引诱和玷污而改变了一生。所有的读者在阅读过这个故事之后无不慨叹苔丝是个悲剧人物。本文从一个全新的角度重新审视了阿历克的人物形象,也突破以往阿历克与苔丝之间的害人者与被害者的关系,就“恋爱”——人类这一话题来发掘出阿历克身上的闪光点。纵观阿历克对苔丝的追求.特别是从他悔悟之后,对苔丝的感情可以说是异乎强烈而真诚的。他从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出发,不失时机地用金钱收服苔丝,他自认为待苔丝很不错,也许苔丝早晚有一天会对他心生情意的。但他忽略了苔丝的人生和情感,他不明白强迫苔丝做的一切都是她最痛恨的,早晚有一天会导致精神危机的爆发。阿历克无法理解苔丝,更无法理解自己的死。这个结局,不论是对阿历克来说,还是对苔丝来说都是一场悲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