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用对比试验,研究了GGR对江西省主要农作物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GGR6、7、8、10号均能促进江西农作物生长,投入产出比高,操作简便,适宜推广。以GGR6号10 mg/kg~30 mg/kg浓度为佳,GGR8号在红薯等块茎作物上增产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GGR6号在沙地柏无性繁殖育苗中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治国  孟好军 《甘肃科技》2005,21(12):206-207
用GGR6号绿色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沙地柏无性系扦插育苗的插穗,可有利地提高扦插育苗的成活率。插穗用25mg.kg-1的GGR6号药液处理4-8h,成活率比直接扦插的提高60.75%;且处理效果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3.
植物生长调节剂GGR6号对菊花品种金不凋插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植物生长调节剂GGR6号浸泡菊花品种金不凋插穗基部1h、2h和4h;浸泡药剂浓度设15mg.kg^-1、30mg.kg^-1、45mg.kg^-1三个浓度梯度,清水作对照。结果表明:用GGR6号浸泡金不凋插穗,可显著增加插穗的侧根数、侧根长度和茎高;药剂浓度以30mg.kg^-1,浸泡2h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双吉尔-GGR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用双吉尔-GGR6号、双吉尔-GGR8号、ABT3号、绿风-95、喷施宝5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油松种子浸种进行播种育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这5种植物生长调节剂都具有不同程度的促进苗木生长的作用,其中双吉尔-GGR6号效果最好,可在林业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不同浓度GGK6号处理葡萄插穗的试验,证明用GGR6号50mg/kg溶液处理葡萄插穗,可明显提高葡萄扦插成活率,增加葡萄地径和侧根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榆叶梅一麓用嫁接或播种繁殖,扦插不宜成活,2002年我们应用了GGR6号生根粉进行了扦插试验。试验表明效果明显,取得好的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7.
GGR6号浸泡荷兰菊嫩枝插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GGR6号浸泡荷兰菊幼嫩插穗基部1h、2h和4h,浸泡浓度分别为0mg·L-1、10mg·L-1、20mg·L-1和30mg·L-1。结果表明:GGR6号浸泡荷兰菊嫩枝幼嫩插穗,可显著增加幼嫩插穗的侧根数、侧根长度、茎粗,其中以浸泡浓度20mg·L-1、浸泡2h效果最好,浓度超过20mg·L-1、浸泡2h会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2002年我们应用了绿色植物生长调节剂GGR6号在落叶松苗木栽培中进行了应用试验,2003年进行补充试验,试验结果明显,为生产上提供可靠的先进配套技术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质量比为20mg/kg,40mg/kg的双吉尔-GGR6号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浸种油松育苗,结果表明,对苗木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两种质量比之间增益效果无明显差异,后者的用药量比前者多1倍。认为采用质量比为20mg/kg的双吉尔-GGR6号植物生长调节剂育苗,可以提高苗木生长量,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10.
高效藻毒素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藻毒素的效能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藻毒素污染的水库底泥中富集分离出7株高效藻毒素降解菌,结合7株菌的生长曲线研究,确定出菌株M-5、M-6和M-7三株菌为高效菌,并对它们的生理生化特性和降解藻毒素效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5和M-6为假单胞菌、M-7为气单胞菌.各单一菌株24 h降解藻毒素效能为63%~84%,延长作用时间至4 d,可以将藻毒素降解率提高到90%以上,将3株菌混合作为混合菌协同作用藻毒素,可缩短作用时间,3 d将藻毒素基本降解完全.  相似文献   

11.
油松毛虫对油松的危害非常严重。通过对油松毛虫的生活史及油松毛虫的发生与环境关系的探讨,提出了油松毛虫的防治原则及方法。  相似文献   

12.
赵素风 《太原科技》2012,(10):51-52
油松属松科,松属,是我国的特有树种,也是我国北方地区最主要的造林树种。油松根系发达,枝叶茂盛,保持水土能力强,涵养水源作用大,又具有耐旱,耐寒和对土壤肥力要求不高的特征。它自然分布范围宽,适应造林的立地广,经济价值高。油松的繁育主要采用播种育苗方法,介绍了油松育苗的种子处理,圃地选择和培育的具体技术。  相似文献   

13.
油松毛虫是危害油松林的主要食叶害虫。简要阐述了油松毛虫的生活习性,以2002年太原市林场进行的油松毛虫的飞机防治为例,介绍了飞机防治的具体方法与步骤,重点说明了灭幼脲在采用飞机防治油松毛虫中的应用情况及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4.
缺磷胁迫下马尾松和杉木苗根系有机酸的分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溶液培养的方法研究了缺磷胁迫下不同种源马尾松和杉木苗木根系有机酸的分泌.结果表明:缺磷胁迫下杉木和马尾松苗木根系有机酸的分泌量显著增加,在P0(KH2PO4,0 mmol/L)、P1(KH2PO4,0.03 mmol/L)和P2(KH2PO4,0.09 mmol/L)3种缺磷水平下,马尾松根系有机酸的平均分泌量分别比正常供磷P3(KH2PO4,0.5 mmol/L)时提高328.6%、267.9%和126.4%,其中浙江马尾松根系分泌有机酸最多;浙江杉木根系有机酸分泌量分别比正常供磷时提高325.0%、150.0%和50.0%.缺磷胁迫下,不同种源的杉木和马尾松增加分泌有机酸的种类不同,浙江马尾松主要增加分泌草酸、酒石酸、柠檬酸和苹果酸,广西马尾松主要增加分泌草酸和酒石酸,贵州马尾松主要增加分泌酒石酸、草酸和苹果酸;杉木主要增加分泌草酸和酒石酸.  相似文献   

15.
不同岩性上马尾松、杉木生长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并通过方差分析,对6类不同岩性发育的土体上11年生马尾松、杉木生长和生物量研究,以揭示岩性-土壤与马尾松、杉木生产力的关系,为系统培育马尾松、杉木速生丰产林奠定基础。研究结果表明:6类不同岩性发育的土体对马尾松、杉木的高、胸径生长及单株生物量效应影响不同,但有类似的变化规律,即高生长和单株生物量均为长石石英砂岩>玄武岩>石英砂岩>变余砂岩>第四纪红色黏土>煤系硅质砂页岩,胸径生长为长石石英砂岩>玄武岩>石英砂岩>变余砂岩>煤系硅质砂页岩>第四纪红色黏土,马尾松的生长略好于杉木;马尾松、杉木各自的高生长、胸径生长以及去皮干、干皮、叶、根、和全株的生物量差异极显著(P<0.01),带皮枝的生物量差异显著(P<0.05),而在两树种之间则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营养液对油松生长初期酶活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两年生油松为实验材料,分析研究了0.52g·L^-1,1.30g·L^-1,2.60g·L^-1 3种营养液处理及清水对照对油松生长初期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2可明显增加根和叶SOD酶活性以及根和茎PPO酶活性的水平;处理3可明显增加根SOD,PPO酶活性和叶PPO酶活性的水平;处理4可明显增加茎SOD酶活性的水平。总之,营养液处理可增大油松苗木体内SOD,PPO酶活性作用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7.
枫树山林场不同林分类型土壤养分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枫树山林场四个分场不同林分类型下森林土壤肥力的研究,结果表明:(1)枫树山林场森林土壤表层pH值偏低,除毛竹pH值较高外,其余林下土壤pH一般都在3.7以下。这主要是由于枯落物分解产生的腐殖酸所致,市区工业污染也是原因之一。(2)大部分土壤供P水平极低,供N水平中等,供K水平稍高,土壤一般不缺K。(3)不同林分类型下的土壤肥力存在较大差异:在同龄杉木林、马尾松林和天然阔叶林中,以天然阔叶林林  相似文献   

18.
山西省开展"身边增绿"工程以来,油松作为一种常绿树被广泛移栽在我省的各个街道、通道、公园等场所.在介绍油松生物特性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油松的移栽、管护等内容.  相似文献   

19.
在乌金山适合地段沿海拔梯度设置11个样地,采用数量分类,对乌金山植物群落类型、物种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的垂直分布格局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随着海拔的升高,森林群落依次为油松林、侧柏林、油松侧柏混交林、油松山桃山杏混交林、白皮松林、油松白皮松混交林.(2)11个样地中共调查到乔木13种,灌木16种,草本31种.(3)物种丰富度成明显的单峰分布格局,最大的丰富度出现在中海拔群落中.木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下降,草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先增加后下降.(4)沿海拔梯度森林群落的最大树高、最大胸径、平均树高和平均胸径等群落结构均呈单峰分布格局.(5)α多样性沿海拔梯度变化趋势与物种丰富度相似,但没后者明显.β多样性随海拔的升高而有所降低,在低海拔较高.(6)在调查的海拔范围内,海拔梯度是影响植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因子,坡度坡向为次要因子,海拔比坡度坡向对群落的结构特征、物种丰富度以及(α、β)多样性的影响更大,而在局部尺度上,人为干扰以及小地形导致的生境异质性对群落物种多样性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对朝阳地区油松更新的现状及影响因子进行了调查研究。实验共设置60块临时标准地,采用50m^2样圆法进行调查。通过对不同坡向、坡位、土层厚度、郁闭度条件下油松天然更新情况的调查,得出如下结论:在阴坡、半阴坡生长的油松的天然更新情况较好,半阳坡、阳坡更新情况不好;下覆生长的幼树明显比中覆和上覆好;在郁闭度中等(0.3~0.6)的林分中,油松的天然更新效果最好,郁闭度过大(〉0.6)或过小(〈0.3)都不利于油松的天然更新;土层厚度较厚的地区油松更新要好于土层中等和较薄的地区。这些研究结论,为朝阳半干旱地区油松的天然更新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