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红色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色文化是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而共同奋斗所创造的民族文化、大众文化。红色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晶,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强大动力;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基础,蕴藏着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要求;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产物,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与实践中认识到,马克思主义要实现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就必须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结合。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之间关系的分析,可以发现中国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渊源、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内生动力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纽带。这对于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进程具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他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原因: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基础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要求。他提出了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涵的理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使马克思主义与人民大众相结合,使人民大众用他们的方式领悟、宣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他还提倡和实践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毛泽东倡导并力求用大众化的语言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人民大众关心的问题,重视以人民大众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对象。他的这些探索对于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联系实际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佛教作为一种外来文化,通过主动与中华民族本土文化的融合、依托大众日常生活平台和通过简易化的理论表达等途径实现了佛教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对中国民众来说也是外来文化,马克思主义与佛教虽有很大不同,马克思主义需要从理论内容、传播手段、表达形式等借鉴佛教中国化的历史经验,从而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  相似文献   

5.
"大众化"之依据是由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特质所决定,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现实需要,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以运用和发展的历史经验。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要联系实际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理论阐释,也要做好对人民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观的教育宣传,并善于同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展开理论斗争;同时还应通过价值事实来确证"大众化"的现实意义,使人民群众真正从马克思主义这一"普照之光"中得到福祉。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大众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是一个相互促进的历史过程,中国化是大众化的前提,大众化是中国化的目的。中国化已经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取得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成果,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现阶段必须在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贯彻落实这个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要求,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建设的内在体现。关于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路径问题的再思考,应考虑以下几点: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认同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得以实施的先决条件;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传播应借鉴文化综合创新的思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一元性下,强化马克思主义对大众文化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8.
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这一理论从理论中心向广大群众传播、扩散,并进而内化为人们行动指南的过程。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今中国的普及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有必要对这一命题进行探讨。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具备一些条件,其中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政治前提,推进改革开放事业是实践前提,发展和完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理论前提,提高人民的教育文化水平是文化前提。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文明的精华,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核心与灵魂,有着掌握群众和为群众所掌握的理论大众化的本质要求。在文化认同的视域下,尊重中国传统的思维模式和价值取向、重视当代不同层次受众群体的文化需求,理论阐述方式上进行量体裁表、有的放矢;理论宣传方法上多管齐下、各显神通;理论普及步骤则是逐级对接,层层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将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稳步前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普及的全面开展开拓出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中国的实践相结合,使人民群众认同、接受并在实践中落实这一理论。大众化的实现必须要“三步走”:一是要立足于中国实践,融人中国文化;二是要提升群众的理论素养,把马克思主义内化为群众的精神状态和时代追求;三是要落实到群众的具体行动中,这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目标。这三个方面紧密联系,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紧密相连的。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时代发展的要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决定了中国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构方向,贯穿于文化软实力建构过程之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着重从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层面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国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过程中应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利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贡献具有典型性。民主革命时期,在创立和宣传毛泽东思想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改革开放新时期,在继承捍卫毛泽东思想、创立邓小平理论和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邓小平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贡献,对于全面把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任务,并身体力行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创立毛泽东思想,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奠定了基础;倡导深入群众,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指明了方向;提倡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的学风,通过不断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毛泽东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贡献,对继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乃至全人类自由和解放的学说,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和本质要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通过文化建设的方式来推进,文化集中体现了人的价值追求、整体风貌。人类历史上每一次重大的变革、重大的进步,都是以思想解放为先导的,通过思想解放,实现马克思主义在广大群众中的内化。同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产生实际成效,还必须完成从思想认同到实践认同的转化。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阶段性和连续性统一的历史过程,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永恒主题。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科学含义,不断探索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途径和方法,对于在新形势下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学习史,一部不断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学风问题从根本上说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高校学风的好坏决定着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程度,更决定着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创建的水平。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是创建高校学习型党组织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7.
列宁在领导苏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在理论和实践上对理论大众化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在马克思主义的普及化、通俗化和民族化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重要思想。但由于多种原因,学术界对列宁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与实践关注得并不够,研究上还相对薄弱。当前,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背景下,重新学习和研究列宁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为进一步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理论基础和现实启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无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中,在上海产生的革命文化,是一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争取民族解放、国家富强和政治民主、人民自由而铸就的先锋文化和现代文化。中国共产党自其诞生之日起,就是一个新型的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和以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为终极目标的无产阶级政党,而中国革命也因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组织才能取得彻底胜利,才能避免外在的物质追求转换为摧残、奴役人的自由困境。在组织各项革命活动和建构革命文化的过程中,上海共产党人努力将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以便追求和达成一个真、善、美的理想世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使得这种想象、理想和理念逐渐落到实处,不但建构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目标,还构建了有利于无产阶级革命文化运动得以开展的政治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革命的胜利,也是作为这次革命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胜利。革命实践的经验总结证明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正确的,那么要进一步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就要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大众化,使马克思主义被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所掌握,才能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指导作用。本文拟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物质载体、网络支撑、各个领域的普及宣传对建国初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做一个具体地历史地考察。  相似文献   

20.
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大众化传播采用的各种形式进行了分析.运用符号学的理论,解读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过程中符号的意义与作用.这对当今引进西方先进文化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