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位于地震多发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已经普遍存在于城市建筑之中。从安全角度讲,抗震是高层建筑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汶川大地震中,建筑倒塌是造成人员伤亡的最重要原因。地震灾难警示着我们:防震减灾任重道远,刻不容缓。高层抗震设计设防已经成为建筑工程设计的重要课题,而科学的抗震结构和建筑材料是高层建筑安全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
在建筑结构基于性能要求的抗震设计方案中,抗震措施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问题也逐渐成为建筑行业关注的焦点。本文从我国目前高层建筑抗震问题分析入手,总结高层建筑抗震的方法。预测将来高层建筑结构抗震前景和趋势。  相似文献   

3.
《科技潮》2010,(12):32-32
混凝土剪力墙及核心筒是高层建筑抗震的核心部分,约承担着结构整体80%以上的地震作用,因此研究新型组合剪力墙及核心筒是提高高层建筑抗震性能的关键。此前,国内外关于可显著提高剪力墙和筒体结构抗震性能的多重组合抗震结构体系及其部件的系统研究较少。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钢筋混凝土筒体结构的发展和应用情况,论述了筒体结构在高层建筑结构中的优越性,简要说明了4种常用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钢筋混凝土筒体结构的发展和应用情况,论述了筒体结构在高层建筑结构中的优越性,简要说明了4种常用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6.
高层建筑是人类发展的必然产物。地震作为一种不确定性的自然灾害,具有毁灭性的危害。为了确保高层建筑的质量,在设计建筑结构时就必须考虑其抗震功能。本文主要对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概念设计的发展、设计要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希望对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高层建筑结构概念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高层建筑结构的受力性能,阐述了结构概念设计方法,可对建筑师和结构工程师在建筑方案设计时的结构选型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经济的飞速发展,高层的建筑日益增加,在高层建筑不断施工的同时,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设计与实际应用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本文主要分析了高层建筑抗震性能的特点以及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地震给我国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城市人口数量不断的增加,给城市用地带来很大的压力,这使得建筑朝着高层的方向发展。高层建筑能够有效地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并且被人们广泛的接受。由于高层建筑层数多、高度较高,结构也比一般的建筑复杂很多,一旦遭遇地震,将会受到巨大的损失。因此做好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提升高层建筑抵御地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5.12"汶川特大地震的建筑震害调查表明,一栋抗震性能优良的建筑除了需进行必要的结构计算之外,更为重要的是概念设计.本文通过高设防烈度地区的高层建筑结构的工程实例,阐明了抗震概念设计的思想、方法及其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的发展,高层建筑的数量也不断增多。为了提高高层建筑的质量,在建筑结构中一般都会应用大底盘双塔结构。但是这种结构却很复杂,尤其是在进行抗震设计时与传统的结构存在很大差异。本文对大底盘双塔结构的抗震设计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赖远东 《科技信息》2007,(11):93-93,118
随着建筑科技的日益发展,国内外高层、超高层建筑此起彼伏相继建成。筒体结构适用于高层建筑,一般建筑高度均在100米左右,超高层更高。本文主要对高层筒体结构的施工特点及常用的胶合板模板工艺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现在的多高层建筑中,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最常用的结构形式。因为其具有足够的强度,良好的延性和较强的整体性,目前广泛用于地震设防地区。本文对高层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抗震性设计进行了研究,以提高建筑设计人员提高建筑结构抗震延性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14.
谢邦煜  杨慧 《科技资讯》2012,(17):76-76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建材工业以及建筑技术随之飞速发展,人们对高层住宅的审美观以及使用性能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建筑的高度也在不断增加,同时对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进行探讨高层住宅建筑结构抗震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5.
根据新颁布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及高层建筑设计施工规程(报批稿),从变形限制条件出发,引入相互作用影响系数,针对抗震墙及框架——抗震墙结构体系,分别推导出确定抗震墙适宜抗弯刚度的计算公式,可适用于:①刚性地基情形;②考虑结构-地基相互作用;③考虑结构-桩-土相互作用;④考虑避免共振效应的措施。公式反映了抗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型、建筑总高度及地基土条件等影响因素。计算结果可作为高层建筑抗震墙布置的参考依据。文末附有算例。  相似文献   

16.
何兵 《甘肃科技》2001,17(2):22-22
随着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建筑功能、建筑艺术及城市规划的客观需要,高层建筑立面体型日益复杂化,不规则高层建筑不断出现,对结构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结合一具体实际工程,浅谈不规则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一些体会,并与同行共同探讨。1 工程概况 某高层建筑位于兰州市中心,1998年被甘肃省列为全省十大规模建筑之一,总建筑面积为51000m2。该建筑地下1层为六级人防工程,地面以上22层(含顶部2层机房)。各层层高分别为:1~7层4.8m,8层(设备层)2.2m,9~19层3.3m,20层3.6m,21、22层4.3m、3.6m,建筑物高度(不包括顶部2层机房)7…  相似文献   

17.
地质作用是非常复杂的,要想建筑物在强烈的地震作用下不发生破坏是很不实际的。我们所说的抗震设计,是指建筑物在强烈的地震作用下,即使破坏很严重,也不会倒塌,这就要求建筑物有足够的弹塑性变形来抵抗地震能量,因此提高建筑结构的弹塑性变形能力,在强烈地震中不倒塌是抗震设计中要达到的目标。文章分析了影响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能力的主要因素,提出了高层建筑结构抗震的具体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8.
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问题成为建筑行业关注的焦点,本文从我国目前高层建筑抗震问题分析入手,总结高层建筑抗震的方法。预测将来高层建筑结构抗震前景和趋势。  相似文献   

19.
为了保障地震带建筑安装的质量安全,通过对建筑结构和建筑所在地质状况的科学分析,采用安装智能摩擦阻尼器等免震抗震技术和在高层建筑中采用钢结构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保障地震带建筑的安装质量安全,有效减少建筑安装施工人员人身伤害及设备损失。  相似文献   

20.
刘建江 《科技资讯》2007,(29):138-139
预应力混凝土技术是建设部重点推广的新技术之一,这种技术可使建筑结构无论在使用功能和结构性能方面,还是在工程施工、投资经济效益方面都具有突出的优越性.当代建筑向着大柱网、大开间、多功能方向发展,投资者总想在有限的建筑面积和空间内获得最好的使用功能和最佳的投资回报.预应力混凝土技术正是以其跨度大、自重轻、节约材料、节省层高、改善功能等突出优点,迎合了当代建筑的发展趋向.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单层及多层建筑、地下建筑、超长建筑中,成为结构工程中的一种十分重要的结构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