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在的多数高层建筑中,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最常用的结构形式.结构抗震的本质就是延性,提高延性可以增加结构抗震潜力,增强结构抗倒塌能力.通过介绍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柱和节点的能力设计方法.该设计使结构具有更加足够的强度和良好的延性,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2.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具有良好抗震性能,结构抗震的本质就是延性,提高延性可增加结构抗震潜力,增强结构抗倒塌能力。结构主要靠延性来抵抗较大地震作用下非弹性变形。本文分析了结构延性在抗震设计中的重要性及其作用,影响结构延性的主要因素以及结构延性的抗震设计。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建筑构造延性设计的概念,阐述了建筑延性设计对提高建筑抗震性能的作用及现实意义。对延性设计的技术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砌体结构和铜筋混凝土结构的延性设计方法以及增进建筑结构延性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4.
利用抗震结构的多目标优化设计理论,同时考虑延性及结构自振周期,对钢筋混凝土结构造价最低和延性最好的两个目标函数进行优化设计,按照现行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立了数学模型;并根据GBJ11-89给出的4类场地的特征周期,计算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算例。结果表明,在抗震结构优化设计中,同时考虑结构的延性和结构的自振周期有利于结构的抗震。  相似文献   

5.
郝云杉 《科技资讯》2011,(8):103-104
本文主要铁路钢筋混凝土桥梁抗震设计基本原理和延性的概念,以及影响结构延性抗展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一种提高结构廷性能力的桥墩减隔震设计.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述了静力弹塑性分析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结构延性设计中的应用,以及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耗能机理。根据我国抗震设计的基本原理,阐述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延性设计原则,分别对框架结构的梁、柱及节点的延性设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在高烈度地震区的超高层建筑中若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整个结构的延性实际上已经达不到"大震不倒"的要求,而钢骨混凝土结构不仅能显著提高强度、刚度,最重要的是具有较好的延性、耗能能力等。钢骨混凝土结构作为日益成熟的抗震结构,在历次地震灾害中都表现出了非凡的抗震能力,本文重点对钢骨混凝土梁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纪晓蓉 《科技资讯》2011,(2):85-85,87
建筑框架结构设计属于建筑结构设计中一种重要的形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一种由梁,柱组成的超静定结构体系,在地震、风荷载等作用下需设计成延性结构,以便能很好地吸收和耗散能量,保证结构具有足够的抵抗变形能力,确保结构安全.文章通过对框架结构设计中几个关键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9.
姚效禹 《广东科技》2007,(10):124-125
在我国现在的多高层建筑中,钢筋混凝土结构应用最普遍,其中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最常用的结构形式.本文主要阐述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耗能机理和抗震延性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建筑结构延性的重要性及作用,从多角度论述了结构延性的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分析,总结了影响结构延性的因素,并提出抗震设计中结构延性设计的要点。  相似文献   

12.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是结构抗震设计规范的主要发展方向,其中结构抗震性能水准的定义及其性能指标的选择和量化对结构抗震性能评价至关重要。根据钢筋混凝土高墩的地震反应特性,确定采用曲率延性系数作为性能参数,并给出桥墩在地震作用下曲率延性系数对应各性能水准的量化值。分别以位移延性系数、位移角限值以及曲率延性系数作为性能评价指标,采用增量动力分析法对桥墩进行抗震性能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对于钢筋混凝土高墩而言,曲率延性指标更为合理可靠,尤其是在强震作用下能够更准确反映墩柱的内部破坏情况。  相似文献   

13.
基于38个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100条地震波作用下的增量动力分析(IDA)得到的结构响应数据库,分析了影响结构整体位移延性需求和局部延性需求(局部转角延性、层间位移角延性)之间定量关系的主要因素,研究了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最大转角延性需求的分布情况,并通过非线性回归分析拟合得到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整体延性系数和局部延性系数之间的函数关系表达式.收集现有文献中11组关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整体延性系数和局部延性系数的试验数据,与表达式得到的延性值进行对比,验证了该表达式可以用于评估实际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整体及局部延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改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利用OpenSees软件建立了一个十层三跨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纤维模型.首先,对比分析了现浇楼板效应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现浇楼板的存在可增大柱的转动,减小梁的转动,削弱设计时强柱弱梁的效果,从而改变了梁与柱达到屈服状态和极限状态的先后顺序.然后,根据结构失效准则,利用Pushover方法搜索出结构地震失效模式.最后,采用3种不同的改善方案对结构进行重新设计,通过加强局部构件来改善结构地震失效模式.研究分析表明,改善结构的不同部位能提高结构的弹塑性刚度和延性,改变地震失效模式,提高抗震性能.结构地震失效模式的搜索与改善能有效揭示建筑结构地震弹塑性发展和破坏倒塌规律,为建立结构整体抗震能力分析理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前国内住宅结构体系普遍存在着一些缺点,通过对这些不足之处的分析,指出由钢筋混凝土柔性柱(截面尺寸为250mm×300mm)、柔性梁(截面尺寸为250mm×250mm)和钢筋混凝土支撑(截面尺寸小于梁柱)组成的带“人”字支撑的新型复合结构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可代替原住宅结构中的承重墙及不开门洞的自承重墙的复合结构体系。本文从空间体系研究着手,提出了延性结构体系,不仅能满足变化多样的住宅建筑空间模式,而且能满足结构抗震延性要求,从而代替砌体结构的黏土砖墙。  相似文献   

16.
延性设计的核心是用结构的弹塑性变形能力消耗地震作用对结构的能量。框架结构设计准则是"强柱弱梁",所谓弱梁主要体现在梁即能满足承载力要求,又能达到延性变形的要求。钢筋混凝土框架梁延性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混凝土相对受压区高度、梁塑性变形区剪压比控制、梁端混凝土的约束力及施工方法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钢筋混凝土抗震设计中,经济而有效的方法是提高结构及构件吸收地震能量的能力,防止构件出现脆性破坏。混凝土是脆性材料,通过主筋及箍筋的合理配置可以获得足够的延性;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抗震规范对混凝土柱所作的规定中,约束钢筋的用量不足于对轴心受压柱提供足够的延性,达不到延性设计的目的,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我国现行抗震规范所设计结构的反应修正系数能力值的取值及其变化规律,解决我国现行抗震规范对不同材料的所有结构体系均采用单一的结构影响系数,无法体现不同结构形式的延性区别的问题.方法分别考虑VI、VII、VIII三个设防烈度,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设计了17个不同层数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通过结构拟静力试验对Open Sees有限元模型进行验证,并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地震反应进行非线性静力分析.结果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设计的VI、VII、VIII度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反应修正系数能力值的最小值分别为15、10、5;与美国UBC规范规定值8相比,其最低值取值较保守.结论通过得到的结构反应修正系数能力值,可以综合量化评估"临界倒塌状态"时,结构承载能力和非弹性变形能力.  相似文献   

19.
建筑结构的延性是保证建筑物在受到地震力、风力等荷载的作用下具有一定的耗能能力、产生可控塑性变形破坏、避免突然脆性破坏的主要条件。介绍了结构概念设计和延性设计的意义,提出了延性设计的一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将多目标优化方法应用于钢筋混凝土抗震结构中,同时考虑结构的造价最低和塑性最好的两个优化目标,简便地处理了结构位移延性和构件曲率延性之间的关系。按照现行的《建筑抗震结构设计规范》GBJ11-89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建立了数学模型,计算了4层框架结构的算例。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理论及计算方法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