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甑皮岩遗址的古植物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甑皮岩遗址桂林甑皮岩新石器时代洞穴遗址简称甑皮岩遗址,位于广西桂林市南郊,离市中心6公里,距风景如画的漓江约5公里,桂林至阳朔公路西侧独山西南麓.遗址洞穴出土了距今一万年左右的人骨化石和动物化石以及多种生产工具与生活用具,是一批颇具研究价值的实物资料.另外,  相似文献   

2.
<正>灵渠,又名湘桂运河、兴安运河、陡河,在广西兴安县境内,全长36.4公里,始建于秦始皇二十八年至三十三年(前219年—前214年),是沟通湘漓二水,连接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的人工运河,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素有北有长城,南有灵渠之称。1988年,国务院将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3.
巴比伦古城位于巴格达以南90公里、希拉以北10公里处,坐落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从巴格达向南去希拉的公路上有一条伸向东南的支路直通巴比伦. 巴比伦遗址占地约41平方公里,周围是一条护城壕堑和双重墙.外墙长16公里,内墙长8公里,均用砖砌成.城内道路笔直宽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一大水利工事——灵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广西“灵渠”的历史、工程及工程原理 ,论述了广西“灵渠”的功能、作用及历史意义 .  相似文献   

5.
榆树湾遗址位于集宁市南约4公里,榆树湾行政村所在地以东驻军区某部的营区内。遗址北依山丘,东、南、西三面地势平坦,视野开阔,西300米处是南北走向的集(宁)大(同)公路,遗址北高南低,东西宽约100米,南北长约200米。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漓江流域水生态健康保护的角度出发,依据漓江流域水生态健康监测评价体系,集成地理信息系统开发技术,设计实现漓江流域水生态健康评价系统.系统集成水质评价、水生态评价、土地生态风险评价等模块,实现了对漓江流域水生态健康的评价管理,提高了流域水生态管理在空间上的科学性和客观性,为流域管理组提供辅助决策工具.  相似文献   

7.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发展已然步入第十二个年头.回顾过去取得的巨大成绩,其逐步建立起了跨年代、多省份、大规模的保护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回答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保护什么?为谁保护?为什么保护?"等疑问.但在公共吸引力方面其仍存在着许多问题,进而造成了冷热不均的巨大客流差异.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公众吸引力主要受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客观因素很大程度上受人口基数、交通区位和区域经济水平等要素的制约;主观因素则与遗址本身对公众游览动机的激发,即遗址公园的核心遗产价值和品牌建设等要素息息相关.借助引力模型考察人口基数、交通区位和经济水平对基础公众吸引力的影响可以发现,其将36处遗址公园划分为了四挡,其中覆盖人口500万以上,交通距离50公里以下的公园拥有最为巨大的吸引力潜质.而唯有做好遗址公园自身的核心遗产价值挖掘工作,并将加强特色的品牌建设,方能提升公众来到园区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8.
桂林地处五岭之南,是开发历史较长的著名风景旅游区,其范围包括从兴安到阳朔以漓江为轴的一百多公里长的狭长地带. 桂林风景区的形成首先得利于它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桂朔盆地中巨厚的石灰岩地层是形成奇特秀丽的桂林山水的物质基础;温暖多雨的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9.
在广西柳州市西南十二公里处的白莲洞遗址,正在兴建一座洞穴博物馆.这处遗址是1953年发现的,考古工作者曾在这里多次发掘出丰富的文化遗物和动物化石以及一枚古人类牙齿化石.该洞穴堆积的地质时代为更新世晚期,文化性质属旧石器时代晚期或更晚一些.筹建中的洞穴博物馆将分  相似文献   

10.
灵渠传说是劳动人们以灵渠为依托。通过想像、幻想而创作的叙事作品。《铧嘴和天平》反映了河渠师顾青在灵渠开凿中的贡献,《渼潭》则赞扬了劳动群众在灵渠开凿中的聪明才智,它们都是历史真实的反映,只不过反映的角度不同而已。  相似文献   

11.
漓江流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根据历年漓江流域的调查和研究成果,分析了漓江流域的生态环境现状和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将漓江流域划分为两个生态分区,即上游非岩溶森林生态分区和中下游岩溶生态分区。阐述了两大生态分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提出应针对两者生态结构、特点和功能上的差异,采取不同的生态修复技术与措施,促进流域生态恢复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科技资讯》2004,(5):54
周口店遗址博物馆位于北京城西南约50公里,是举世闻名的北京人遗址所在地,被称为“北京人之家“.周口店地区迄今为止发现了27个古人类、古文化和古脊椎动物的化石集中点,周口店因化石埋藏之密集,出土古人类化石及其伴生动物化石、文化遗物之丰富而震惊世界.1987年12月11日,周口店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3.
漓江鱼类资源调查及物种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使漓江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作不断向前推进,针对漓江断流、生态蜕变、洪涝灾害等问题,继1974、1982年之后,于2006年初第3次对漓江流域水生生物鱼类资源进行调查与评价.采用G-F指数法,结合前2次调查成果,分析漓江鱼类物种多样性的特点及漓江鱼类资源30多年来的变化态势,结果表明:漓江鱼类物种多样性水平呈明显下降的趋势,物种多样性指数共降低6.74%.  相似文献   

14.
漓江全流域战略规划研究的初步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漓江全流域战略规划研究的初步设计杨道华(广西科学院南宁530003)为保护漓江流域生态环境,制止恶化趋势,加速治理和开发漓江流域,造福于人类,就必须组织各方面力量对漓江全流域作多学科、大系统、全面的研究,建立历史演变、现状模型,作多因素不同政策作用下...  相似文献   

15.
在基本完成城市大改造赢得新的旅游发展空间之后,桂林旅游下一步的发展战略目标应当是:通过旅游资源的整合形成漓江流域旅游圈。漓江流域旅游圈是以桂林市为中心,以漓江流域为辐射纽带而形成的区域旅游系统层次架构。构建漓江流域旅游圈要从战略的高度从生态旅游、特色创新、基础设施、民营投资等方面去思考。  相似文献   

16.
首先对桂林青狮潭水库给漓江补水的情势进行分析,然后进一步研究水库补水对漓江下游河道水环境的影响,分析了典型水文年中自然径流和青狮潭水库补水两种模式下,下游河道关键水环境因子的变化.模拟结果表明,水库补水在平水年的影响大于丰水年和枯水年,局部浅水区的变化大,年平均降幅为0.48%,温度增幅平均为0.9%.  相似文献   

17.
桂林是著名的风景城市,素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自然景观而著称,尤以漓江水傍山,山依水,山水相连,山环水绕,交相辉映的奇丽风光吸引着中外游客.但是近年来,漓江枯水期水量逐渐减少,出现了40多年来连续多天的历史最小流量,制约着工农业生产、航运和旅游业的发展,也影响着城乡居民生活用水.所以解决漓江枯水期水量不足问题,尽快在漓江上游种植水源林和封山育林,为漓江蓄水补水,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8.
位于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北部的兴安灵渠是世界上在极其恶劣自然条件下开掘的保存至今的最古老运河,其设计艺术和科技含量堪与同是秦代修建的长城相媲美。其建成于公元前214年,主持建造者为监禄。研究考察灵渠的现实意义是能进一步增强我们民族的科学与技术意识。  相似文献   

19.
土地石漠化是我国西南地区最严重的生态问题,威胁和制约着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以典型的岩溶地貌——漓江流域为研究区域,综合6个自然环境因子和3个社会环境因子,基于GIS手段和地理探测器方法,分析漓江流域土地石漠化空间分布及关键驱动因子。结果表明:漓江流域石漠化总面积为1 547.6 km~2,占漓江流域土地总面积的8.9%,轻、中、重度石漠化占石漠化总面积比例依次是50.0%、34.2%、15.8%;在空间上,阳朔县、七星区石漠化分布最广,占各自行政区域土地总面积的比例均超过18%,漓江中下游地区明显比上游地区石漠化面积大;自然环境因子对石漠化的贡献量大于社会环境因子,各环境因子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岩性、地貌、NDVI(植被归一化指数)、高程、道路距离、人口密度、年均降水、坡度、GDP;岩性(0.34)和地貌(0.28)是石漠化的关键驱动因子,它们对石漠化的交互作用解释力达到了0.45。  相似文献   

20.
在唐代 ,木垒地区逐渐兴盛 ,出现了城镇。史载中的“独山城”就设在木垒境内。虽然独山城的具体位置引起了史学界的争论 ,但依照历史记载、遗址面积和出土文物的文化特征来分析 ,木垒县城南 2 .5公里处 ,照壁山下 ,石油公司油库对面的破城子就是历史上的独山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