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2 毫秒
1.
隐种广泛存在于各类海洋生物中,尤其是底栖无脊椎动物.然而,海洋终生浮游生物由于具有较强的扩散能力,往往被视为生物多样性低、物种形成慢.本文就海洋终生浮游生物隐种与物种形成的研究作一综述.基于研究的38个种类,结果表明:1)海洋终生浮游生物普遍存在隐种,其物种形成要比想象得快;2)由于引种的广泛存在,形态种生物多样性无法反映海洋终生浮游生物真正的物种多样性;3)地理隔离有助于海洋终生浮游生物隐种的形成,但异域物种形成的作用仍值得商榷;4)生态物种形成很可能是海洋终生浮游生物物种形成的主流模式.海洋终生浮游生物强基因流下快速的物种形成有悖于生物进化常理,解决该悖论将有助于我们对海洋物种形成和生物多样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试谈海域生态环境与种群数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首先讨论生态环境的基本概念,接着指出环境的差异导致生物的多样性;多样性是生态环境与生物种群关系的核心.生物种群数量在特定的时、空范围内急剧增加会危及生态环境,而人工移养驯化促进生物多样性已有不少成功的事例。广西海洋生物5635种。占专家估计的世界物种(约3191604种)数1.76‰、中国占世界物种数的7.9%,与广西海洋捕捞量为世界的1.69‰,中国占世界的6.3%相当接近,提示海洋生物种类与渔获量间存在着某种内在的消长机制有待人们去研究揭示,而生物多样性是水域生态环境与生物种群正常关系的主要指标。最后提出扩增广西浅海某一种群数量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3.
海洋底栖生物生态学和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海洋底栖生物生态学和生物多样性研究的过去和现状。阐述了海洋底栖生物生态学和生物多样性学说的基本原理,剖析了我国海洋底栖生物生态学和生物多样性研究存在的不足及与国际研究的差距,提出了海洋底栖生物研究的前景和方向.  相似文献   

4.
我国海洋生物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国际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研究现状以及海洋生物物种的数量及分布,综述了我国海洋生物物种多样性研究现状、经济生物的数量、海洋珍稀物种的数量与分布;介绍了国际海洋生物普查计划的缘起、项目的组织和实施以及全球海洋生物物种多样性的展望;最后,探讨了我国海洋生物物种多样性研究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生态学科近两年来在红树林湿地、鸟类保护、海洋微型浮游生物研究、自然保护区群网建设、生物多样性流的概念和衡量指数等诸多领域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6.
<正>物种形成机制是进化生物学研究领域中的核心问题,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始动力。过去七十年来,新达尔文主义的"金标准"是群体间地理隔离,或所谓的异域物种形成。但这一模型要求严苛的地理隔绝条件以杜绝基因流的存在,因此解释不了生物多样性的起源。虽然争议不断,但没有更好的模型取而代之。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施苏华教授团队以马六甲海峡两侧(印度洋和西太平洋)海岸带生长的多种红树  相似文献   

7.
生态建设背景下的宁夏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夏地处西北半干旱地区,生物多样性组成简单,但同时又具有很强的过渡性,在物种的区系构成上也具有复杂性.由于生态环境破坏、生物资源过度利用、土地资源不合理开发、建设性破坏、对生物多样性认识不足以及保护措施不利等问题,严重妨碍了宁夏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在目前实施生态建设工程的背景下,提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相应措施: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加强基础研究;强化自然保护区建设;推行生态旅游战略;加强湿地保护.  相似文献   

8.
据英《新科学家》1998年11月14日报道:美国弗吉尼亚斯普林菲尔德的科学家米歇尔·马克尔斯正在申请一项增加海洋食物产量的专利(专利号为WO98/26653)。马克尔斯说,整个海洋中,有60%的生命生活在仅仅2%的海洋中。他提出,如果对美国的大西洋和太平洋海岸的贫瘠海域,用铁螯合物肥料进行处理,就可以促进浮游生物繁殖。浮游生物是小鱼的美味佳肴,有助于小鱼的生长,而这些小鱼又是大的金枪鱼和箭鱼的良好食物。按照他的计算,这样一来,就能使整个海洋中的生物产量增加30倍。增加海洋食物产量的新专利@刘先曙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海洋底栖生物生态学和生物多样性研究的过去和现状,阐述了海洋底栖生物生态学和生物多样性学说的基本原理,剖析了我国海洋底栖生物生态学和生物多样性研究存在的不足及与国际研究的差距,提出了海洋底栖生物研究的前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0.
用18S高通量测序技术于2022年5月对兴义市马岭河上、中、下游3个地点进行真核浮游生物的调查。调查得到样本涵盖真核浮游生物17个门,116种。其中,优势物种为绿藻。通过分析浮游生物群落、优势种、浮游生物丰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评价马岭河的水质状况,为研究喀斯特水体中生物多样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赤潮甲藻孢囊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赤潮甲藻孢囊研究综述郑磊,齐雨藻(暨南大学水生生物研究所,51632.广州)关键词:赤潮;甲藻孢囊;综述中图分类号:Q949赤潮是全球性的主要海洋灾害之一。它不仅破坏海洋生态环境,影响海产养殖业,更通过赤潮生物毒素在生物链的传递、聚集,最终危害人类健...  相似文献   

12.
绘制土壤微生物蓝图:土壤微生物地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生物地理学是研究生物多样性时空分布规律及成因的一门科学,主要回答三个问题:即:物种在何处分布,如何分布,为什么这样分布。可以做个形象的比喻,生物地理学研究的主要目标就是绘制动物、植物及微生物世界的蓝图。生物地理学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生物多样性的产生和维持机制(如物种形成、消失、扩散及相互作用等),并可预测生态系统功能的演变方向。早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德国著名地理学家洪堡在做了大量野外考察后,首先提出了植物地理学  相似文献   

13.
台湾海峡浮游生物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台湾海峡地处亚热带.是东海和南海海水交换的重要通道.水文性质十分复杂.厦门大学海洋学系浮游动物组研究人员在台湾海峡及其邻近海域进行了20多年的调查研究。发现水螅水母67个新种、桡足类2个新种.积累了大量的基础生态学资料,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本文总结归纳了台湾海峡浮游生物物种多样性、生态类群、群落结构、时空分布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杨梅  李新正 《广西科学》2016,23(4):299-306
伴随溯祖理论(coalescent theory)的日益完善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具有学科交叉性的分子系统地理学已成为国际上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其成果对现今的种内遗传格局、物种形成、生物多样性水平等研究有重要的启示。西北太平洋的边缘海约占世界边缘海的75%,其显著的历史地理过程和复杂的海洋水文环境为海洋生物遗传分化和物种系统地理格局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模型。本文对近年来西北太平洋边缘海重要海洋动物门类的分子系统地理学进行简要综述,以期加深对相关物种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及种群进化历史的认识,为海洋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同时,本文还对分子系统地理学今后的研究重点及其所使用的技术手段进行更深层次地展望。  相似文献   

15.
国内外生物技术研究概况(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1.13 海洋细菌基因组序列首次成功破译.这一成果将有助于揭示光合作用的全过程。研究人员首次成功地破译了生活在海洋中的细菌的基因组,其DNA信息将帮助人们揭示光合作用的基本物质,并为了解地球上碳元素的循环提供全新的视角。该成果在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可再生能源技术开发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不同草原群系植物种多样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小针茅(Stipaklemenzii)、克氏针茅(S.krylorii)、大针茅(S.grandis)、羊草(Leymuschinensis)群系,以及各群系内部不同退化状态的植物种多样性作了比较研究,分别以种的丰富度、干重值、重要值指标作了种的多度分布统计,又计算了不同群系及各群系内不同状态的Shannon信息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1)植物种多样性有随小针茅→克氏针茅→大针茅→羊草群系逐步增长的趋势,这与群系的水分生态状况是一致的;2)群系内随不同退化状态,种多度分布呈现出有规律的变化;3)三种指标所表达的信息多样性指数呈现出明显的变化规律,这种规律可用“中度干扰假设”(IntermediateDisturanceHypothesis)来解释,由于多样性是干扰梯度的峰形函数,所以中度干扰导致最大的多样性.由此可以根据多样性变化的峰形函数确定放牧保护的临界等级(阈值).  相似文献   

17.
《大自然》2016,(2)
正浩瀚的蓝色海洋有太多鲜为人知的秘密。有一类被称作海洋生力军的生物,它们大小分布悬殊,种类形态多样;有的可作为餐桌上的美味,有的则可能酿成恶果。它们就是海洋中的百变精灵—浮游生物。如果说辽阔的宇宙是星星的家园,那么浩瀚的海洋便是地球生命的摇篮,大海为生命的诞生、演化与繁衍提供了条件。目前已知的海洋生物大约有20多万种,根据生活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三大类,即浮游生物、游泳生物和底栖生物。顾名思义,与游泳生物和底栖生物相比,  相似文献   

18.
以杭州西溪湿地为例,基于1984—2018年的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利用InVEST模型和当量因子法核算了该地区生态系统服务的动态变化,分析了生态系统服务间的权衡关系.结果表明:1)除固碳服务外,研究期内西溪湿地生态系统服务整体呈退化趋势;2)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使公园内外固碳服务与生物多样性服务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这2种服务类型在公园内呈现增加、而公园外受城市化过程持续影响呈现降低趋势;3)受降水量增加、不透水地面扩大等因素影响,公园内外的产水量与营养物输出量等均呈现增加趋势,旅游开发和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并没有完全缓解;4)生态系统服务之间存在显著的权衡关系,主要是产水服务与固碳服务、生物多样性保护服务、娱乐和文化服务之间,空间上在城市不透水地面周围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基于LabVIEW的海洋赤潮生物荧光实时采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潮是近海常见的重要灾害之一,为了建立对赤潮生物的有效监测方法,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LabVIEW语言的海洋赤潮生物荧光实时采集系统.该系统通过光电倍增管将赤潮生物受激光激发出的荧光信号获取并转换为电流信号,通过信号调理电路及基于LabVIEW编程的数据采集卡将电压信号读入计算机处理并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实时有效地捕获海水样品中赤潮生物的荧光信号。为检测和计算海洋赤潮生物及其浓度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辅助检测途径,有助于预测海洋赤潮爆发.  相似文献   

20.
远缘杂交是高等植物基因组进化和新物种形成的主要动力之一,高等植物杂交与进化的关系一直是进化生物学上有争议的热点问题之一.一种观点认为,由于种间杂种在适合度(fitness)上的普遍劣势,杂交阻碍了进化;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杂交可以综合亲本种的适应性或创造出新的适应性,丰富基因库、拓宽生境,进而促进基因组进化和新种形成.可成活远缘杂种有3种主要命运:形成多倍体、二倍体重组或与亲本种之一回交(又称渐渗杂交).近年来基因组学的巨大进展,解释了高等植物多倍体普遍性的原因,在二倍体重组途径导致新种形成的研究领域,也取得突破性进展,但关于第3种途径,即渐渗杂交在进化上的意义,实验性研究不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