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地震地下流体观测方法是在长期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地震监测预报方法之一,井水位观测是地下流体观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井水位动态分类,水位异常预测地震的方法、原理,水位观测数据异常干扰以及我国观测网分布状况,介绍了地下流体观测技术中的井水位观测技术,并提出了几点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该项目是为执行中国地震局与加拿大自然资源部的“Investigation of Earthquake Precursors”项目合作协议,进一步拓展有关地震前兆的调查研究开展的。项目从1975年海域7.3级地震预报的回顾总结研究、1976年唐山7.8级地震断裂带的重复地震识别、2006年7月4日文安5.1级地震的分析、中国大陆地壳运动与强震关系研究、震源扫描算法的引进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地震活动在时间进程上,最突出的特点是地震活动高潮(活跃)和低潮(平静)交替出现,表现为一定的周期性,可形象地比喻为平静期和活跃期.每次活跃期均可能发生十几次7级以上大地震,并以8级左右的大地震作为标志.20世纪以来,中国已经历了1895~1906年、1920~1934年、1946~1955年、1966~1976年四个地震活动活跃期.根据统计预测和地震专家判定,上世纪80年代后期到本世纪初,中国大陆地区将处在第五个地震活跃期.其间可能发生多次7级甚至个别更大的地震.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成果》2011,(17):26-27
该项目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及《国家防震减灾规划(2006~2020年)》要求,旨在开展针对InSAR、IR、EM等多种空间对地观测在地震监测预报中应用的关键技术研究,识别与提取地震前兆信息,探索地震位移场、热状态、空间电磁效应等相互关系。通过应用示范,突破InSAR、IR、EM等空间对地观测信息源应用于地震日常监测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5.
1 课题简介 1.1 课题目标 研发地震预测新技术新方法,开展构造活动动力过程及前兆机理的野外观测与室内实验研究,发展具有动力学含义的地震综合预测方法。开展区域预测预警判据和指标研究,提出典型地区分级地震预警技术方案,研究结果在日常地震预报工作中获得实际和广泛的应用,为实现地震经验性预报向物理预报过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数字化地震前兆观测技术标准”编制是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基金资助的重点项目,本项目的目的是,初步建成数字地震前兆观测技术标准系列,加快我国地震前兆观测工作的规范化进程,使我国地震前兆观测技术基础工作的整体水平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在“九五”、“十五”期间我国开展了大规模的数字地震观测网络建设,已初步构建了一定规模的地震观测系统,为我国的地震预报实践和防震减灾工作提供了必要的支撑条件,但是与国际多地震国家及地区相比,井下观测刚刚起步,相对于地表型宽频带地震计,井下地震计的技术指标及功能相对落后,国内的井下观测仪器大部分局限于短周期,仪器研制的相对落后制约了我国井下监测台网建设和井下观测数据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火山与水库地震监测预报关键技术研究的目标是,通过火山地震观测、GPS和大地水准测量、遥感分析、火山流体活动、野外地质调查与数值模拟等手段,研究火山区深部介质性质与应力状态,研究各种火山前兆活动的关系,探索火山活动预测与火山灾害评估的方法;通过典型水库库区诱发地震监测、地震地质环境和地震活动特征研究,探索水库诱发地震的活动特征、主要影响因素及其成因机理,探索水库诱发地震预测的有效方法,通过建立水库地震预测与危害性评估系统,为水电运行地震安全性提供辅助决策服务。  相似文献   

9.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通过关键技术攻关,研制主动地震探测系统,具有抗干扰能力的井下综合观测系统和适用于地震短临跟踪的观测仪器系统,为地震研究和地震预测预报获取地球物理场、应力应变场、孕震区介质物性等动态变化信息,提高地震预测预警能力,特别是提高地震短临跟踪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技成果》2014,(1):30-31
本项目是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与俄罗斯科学院地磁、电离层与电波传播研究所共同协作完成,项目目标是按照我国地震电磁卫星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和要求,配合地震电磁探测卫星方案论证,通过与俄罗斯相关研究机构的全面合作,获得和引进俄罗斯方面在卫星电磁观测理论、方法和技术方面的成果,  相似文献   

11.
控制论思想在中国的早期传播过程可分成3个阶段:维纳与中国学者李郁荣的合作(1929-1949年);控制论概念的传入(1949-1955年);<十二年规划>制定后,控制论在国内的研讨和发展(1956-1966年).在统计、对比和分析历史材料的基础上,提出:控制论思想在新中国的传播过程体现了一种独特的科学传播模式--哲学先行,平行推动.在这种传播模式中,传播并不是始于吸纳具体的科学理论知识,而是始于辨明其背后的整体哲学涵义和应用意义.国内科学哲学界的学者从译介苏联的相关论文开始,后来发展到自主地进行大规模的研讨;工程理论界在钱学森及其创立的工程控制论的指引下培养了自己的研究队伍,理论上紧跟国际前沿并有自己的发展,应用上偏重自动化、航空和计算机的研究.这一传播历程为"文革"后迅速兴起的"三论(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的讨论热潮奠定了基础.最后,就控制论引发的科学传播与社会-文化因素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2.
重建类本位的环境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环境危机是由人的失范行为导致的。人如果还有不是为了人类社会的正常生存发展而破坏自然的失范行为,那就说明人还没有彻底摆脱动物的本性,人还不是真正的人,距离人的本质的实现还有相当的距离。因此必须从人的本质出发探求解决环境危机的根本途径。自然中心主义生态伦理学过于崇拜自然而失落了人,否定人的本质。“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学把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的伦理观、价值观扩大到自然,实际上是削弱人的作用、人的特性,也否定了人的本质。只有以类为本位的环境人类中心主义才能真正体现人的本质,从根本上解决环境危机。  相似文献   

13.
春秋时期鲁国历法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春秋》为鲁国天文历法的研究提供了纵向对勘的资料,春秋时期是由观象授历到科学历法过渡的重要阶段。春秋鲁国人在确定岁首和探索置闰规律上功不可没,但却未能取得重大突破,春秋鲁国历法仍然是一部正自不拘、闰余乖次、有失规范的历法。同时春秋人在天文观测方面亦成果显著。这些都促进了中国传统历法在汉代趋于完善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二十世纪初多次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提名的日本微生物学家野口英世因梅毒、黄热病等研究著称于世,但人们对他赴美之初的蛇毒研究知之甚少。不过,正是这项研究使其获得了美国免疫学界的认可,并成为首个在洛克菲勒研究所任职的亚洲学者。通过梳理野口早期发表的论文发现,他曾深入研究过蛇毒的凝血与溶血机制、蛇毒与动物血清的作用和抗眼镜蛇毒血清的效用,不仅阐明了蛇毒的毒理、率先研制出抗响尾蛇毒的血清,还论证了动物血清中抗体-补体的作用方式。文章认为,初出茅庐的野口研究蛇毒即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有:一、抗体-补体理论作为一种新兴的免疫学理论,为动物毒素研究提供了借鉴;二、刚刚问世的免疫学减毒方法为研制抗蛇毒血清奠定了基础;三、西蒙·弗莱克斯纳和塞拉斯·米切尔的悉心指导;四、野口具有攻坚克难的胆识、勤奋好学的品性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相似文献   

15.
论传染病的危害及我国的防治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染病是致病性(微)生物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及动物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疾病,其流行既有隐蔽性又有突发性。不论急性还是慢性传染病都给人类健康带来极大灾难、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很大的损失。导致传染病发生的因素有多种,如不科学的生活、生产方式,自然环境的破坏,耐药微生物的不断增多等等。降低传染病危害的关键在于预防及整个社会协调一致的努力。每个社会公民都应该掌握预防传染病方面的基本知识并不断提高预防意识,各级政府应该采取更加科学的管理和预防措施,并加强对传染病和突发性疾病的研究投入和推广现有疫苗的使用等。本文旨在对目前国内外流行的主要传染病发生的原因及其危害做一系统的分析,并对传染病的防治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6.
Dimensionality reduction techniques are used for representing higher dimensional data by a more parsimonious and meaningful lower dimensional structure. In this paper we will study two such approaches, namely Carroll’s Parametric Mapping (abbreviated PARAMAP) (Shepard and Carroll, 1966) and Tenenbaum’s Isometric Mapping (abbreviated Isomap) (Tenenbaum, de Silva, and Langford, 2000). The former relies on iterative minimization of a cost function while the latter applies classical MDS after a preprocessing step involving the use of a shortest path algorithm to define approximate geodesic distances. We will develop a measure of congruence based on preservation of local structure between the input data and the mapped low dimensional embedding, and compare the different approaches on various sets of data, including points located on the surface of a sphere, some data called the "Swiss Roll data", and truncated spheres.  相似文献   

17.
《石氏星经》观测年代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开元占经》中所保留的《石氏星经》数据的观测年代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利用三种方法进行的推算表明,它们可能是在西汉初到元封年间(即公元前200年到公元前100年)期间观测得到的。  相似文献   

18.
We argue that there are mutually beneficial connections to be made between ideas in argumentation theory and the philosophy of mathematics, and that these connections can be suggested via the process of producing computational models of theories in these domains. We discuss Lakatos’s work (Proofs and Refutations, 1976) in which he championed the informal nature of mathematics, and our computational representation of his theory. In particular, we outline our representation of Cauchy’s proof of Euler’s conjecture, in which we use work by Haggith on argumentation structures, and identify connections between these structures and Lakatos’s methods.  相似文献   

19.
Cross-sectional approach for clustering time varying dat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luster analysis is to be performed on a three-mode data matrix of type: units, variables, time. A general model for calculat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two units varying in time is proposed. One particular model is developed and used in an example concerned with clustering of 23 European countries according to the similarity of energy consumption in the years 1976–1982.Supported in part by the Research Council of Slovenia, Yugoslavia.  相似文献   

20.
导师与研究生的科研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导师与研究生的科研关系是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委托-代理关系。在导师与研究生的科研关系中,存在着难以避免的代理问题、寻租问题、道德风险问题和逆向选择问题。导师与研究生的科研关系需要一种"必要的张力"。这种张力不仅应该约束研究生的行为,更应该约束导师的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