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杨骚传》     
我院人事处处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青禾新著《杨骚传》于1998年1月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全书23万字。杨骚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中国诗歌会发起人之一。这部传记描述了杨骚飘泊、传奇、爱国的一生,分析了杨骚的思维特点,性格特征,文学创作以及其生活写作的时代背景,在杨骚诗歌的艺术成就,杨骚与白薇,杨骚与鲁迅的关系等问题上,有独特的见解。《杨骚传》系“福建现代作家传记丛书”之一种。《杨骚传》  相似文献   

2.
多和田叶子(YokoTawada)是活跃于世界文坛、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日本当代女性作家。她的创作风格独树一帜,作品令人回味无穷。其1993年荣获芥川(Akutagawa)作品《入赘的狗女婿》,从女性主义视角看“异”的世界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可管窥作家特有的文学理念和生活理念。  相似文献   

3.
“如何蓬庐士、空视时运倾。”(《九日闲居》)居住在田园,目注着时间的流逝,陶渊明便生活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空之中,进行着生命的体悟与言说。陶渊明对生命的体悟主要是从时间的思考、体悟中开始并展开的。生命的存在本质上是时间的存在,所谓“一旦百岁后,相与还北邮。”(《拟古龙首》之四)人生百年正是陶渊明对生命的时间的命名、陶渊明对人生的思考。时间的感悟,先秦时的人们就已获得。如“子在);l上回: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以论语》)屈原海骚》:“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汉…  相似文献   

4.
胡应麟品评历代诗歌的著作《诗薮》中涉及对楚骚的认识与评价,胡置楚辞于历代诗歌发展变化的大格局中予以审视,认为“体的代变”、“格的代降”、“以古为尚”。并从体、用、格、词四个方面对楚辞风格特色作了高度概括。《诗薮》还论及宋玉作品的真伪,其独到的眼光和系统的诗歌发展观反映了明代诗学的理论成就。  相似文献   

5.
杨骚和白薇这一对现代作家在20世纪20年代初到30年代初,曾经携手走过了近10个年头,然而,突、病、性格等诸多方面的因素最终使他们的婚姻以失败而告结束。他们的情书合集《昨夜》浓缩了他们的这段情感经历,充斥着灵与肉的矛盾冲突,但“真心真血的流露”的《昨夜》在20世纪中国学的现代化进程中有它一份小小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引言作家的艺术感觉,是与作家的天赋、才清、个性等主体因素密切联系的。一个作家具有什么样的艺术感觉,将直接影响他(她)的叙述风格,并最终奠定他(她)的作品灼基本风貌。因为,艺术感觉几乎贯穿于艺术创造的全过程,作家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碰撞与融合,都有赖于艺术感觉进行整理、凝聚、提炼和加工,然后以“外显”的形式呈现出来。张爱玲具有超凡的艺术感觉,那是毫无异议的。作为一名才华横溢的女作家,她在青春年华即已写出了空前绝后的凄艳的传世佳作。她的名字虽不见于目前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但她“在文学上的功过得失,是客…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杨骚具有不可忽视的成就和影响。他最主要的文学成就是其新诗创作 ,他最突出的贡献之一就在于努力解决诗歌与现实、诗歌与时代、诗歌与大众的联系。他该方面主要的代表作 ,当首推其长篇叙事诗《乡曲》。  相似文献   

8.
温庭筠考略     
晚唐诗人、同人温庭笃,在文学上占有重要位置。诗歌风格独树一帜,为晚唐诗坛辈革大家;在词的创作上开文人大富创作词的先河,并创“花间”一派,功不可没。对温庭筠生平的考证,数十年间多有成果问世。先有夏承焘先生《温飞卿系年》、顾肇仓先生《新旧(唐书)温度超传订补》、《飞卿感旧陈清诗旧注群误》、《温飞卿行实考略》等,堪路蓝缕,考订颇详;后有王达律先生及陈尚君、牟怀川、黄震云诸君关于飞卿生年、事迹之考订,均取得进展。笔者笺证《唐才子传》七、八卷时,又在诸位先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做了一些努力,并形成行年简表。但…  相似文献   

9.
开辟文学的新纪元──试论欧·亨利小说的新结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饮誉世界文坛的短篇小说大师欧·亨利(O·Henry.1862-1910),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WilliamSindeyPorter),出生于美国南方的北卡罗来纳州格林斯波罗小镇的一个医师家里。他一生走过了“药房学徒”──“西部牛仔”──“银行职员”──“奥斯汀罪犯”──“美国逃犯”──“拉丁美洲匪徒”──“俄亥俄州监狱囚徒”的命运之路,历尽屈辱人生苦难和生活的磨练,拥有一座“唯我独有”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活宝藏。这可谓得天独厚,并由此而形成地的独特的欧·亨刮性格和独特的创作风格。他一定居纽约,小说创作即如喷泉般涌出…  相似文献   

10.
初盛唐之交,陈元光《龙湖集》在诗歌题材、审美趣味、诗歌风格等方面均有所突破。《龙湖集》记载了诗人在闽地真实的生活经历和感受,对于以想象为特征的初唐边塞诗歌,是一种题材的发展。《龙湖集》出现了由雅趋俗的审羡变化,在诗歌当中展现闽南一带人民淳朴的民风,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从而开拓了诗歌视野。《龙湖集》与初唐宫廷浮弱的文风不同,展现了清新刚健的新诗风。《龙湖集》是“盛唐之音的前奏曲”。  相似文献   

11.
论王延寿赋     
王延寿是西汉时代一位特出的文学天才。《后汉书》本传及李贤注言其生平甚略,大致云:延寿为楚辞学家王逸之子,字文考,一字子山,有隽才。年二十余时渡湘水溺死。这位早熟而早夭的慧星式人物,在辞赋史上留下了《鲁灵光殿赋》、《梦赋》和《王孙赋》三篇杰作①。其中“延寿《灵光》”与“相如《上林》”,“孟竖《两都》”、“张衡《二京》”等巨制并称,为他赢得了魏晋以前十家“辞赋之英杰”的殿军地位(《文心雕龙·诠赋》)。而《梦赋》、《王孙赋》作为赋史上同一题材的开山之作,也是文质兼胜,才情特出的名篇。如着眼于赋史发展,…  相似文献   

12.
编者按:我院林继中教授《文化建构文学史纲(中唐一北宋)》一书问世以来,颇为学界所关注。作者有意伽b史纲撰写成文学史,兹刊载其中一节样稿,希望能得到读者广泛的小匕评,以便撰写好该书。安史之乱对社会生产力的破坏是巨大的。《通典》卷七载,天宝末,唐帝国有户九百余万,安史乱起,至上元元年(760)只剩户一百九十余万,损失四分之三以上。上自天子,下至万民,无不遭此兵受。《旧唐书·郭子仪传》载:“宫室焚烧,十不存一,百曹荒废,曾无尺橡。”百姓更惨,《旧唐书·回给传》称:“汝、郑等州,比屋落尽,人悉以纸为衣。”在…  相似文献   

13.
关于文学批评中的“清”这一范畴,已经有相当多的研究成果产生,或者以宏观的思想史为背景,从形上思维的角度来探讨它的发展、演变过程。或者以某位具体作家的风格、某个具体文本的风格为切入点对“清”的某个具体特征进行微观的考察。从艺术联类相通的角度来探讨诗歌批评领域中的“清”,其源头必然追溯至魏晋时代用于评论新声风格的“清”字,而通过考察魏晋新声与五言诗的关系,“清”在批评领域的迁移旁衍的轨迹在在可辨:它最初用于评论音乐(新声),然后兼而用来评论入乐的五言诗,再到评论不入乐的五言诗,最终旁衍至整个文学批评领域。  相似文献   

14.
包信自天宝六年(747)进土及第至大历十二年(777)坐无载党获谴,其间履历史无明文,傅漩球先生《唐才子传技笺·包倍》与拙作《诗人包法行年考略》(《唐代文学研究》第一辑)均付阈如。今按卢纶诗中有《郊居对雨寄赵涓给事包信即中》(《卢纶诗集校注》卷三)一首,刘初棠先生注:“赵涓在大历年间为绘事中。建中三年(782)六月‘以前衙卅间史赵涓为尚书左丞’以旧唐书·德宗纪》上)。又建中二年(781)二月‘以权盐铁使、户部郎中包法充江淮水陆运使’此后未宫郎中(们日唐书·德宗纪》上)。据此,诗当作于大历元年(76)之后,建中…  相似文献   

15.
王维婚姻问题四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历以前的盛唐诗人中,其婚姻问题被堂堂正史所载入者,仅为王维一人。这是一种十分值得注意的“典籍文化”现象。但王维的婚姻问题尽管为正史所载入,却十分简略,如《旧唐书·王维传》仅云:“妻亡,不再娶,三十年孤居一室。”其后的《新唐书·王维传》,以及《容斋随笔》、《唐才子传》等,亦英不如此。本文对王维的婚姻问题试作换激素隐,或可还其历史之真实。一据上引《旧唐书·王维传》的记载,可知王维在“妻亡”后不曾再娶,如果“抓后三十年以终”的“三十年”乃为实数,则其妻之丰就应在王维31岁的汗元十九年。这是因为,王维…  相似文献   

16.
现代学史研究中有一种“寻找-转变-定格”的评价模式,以此来评价诗人杨骚多有失当。作为一位浪漫诗人,诗骚性情是进入其艺术世界的关键入口,贫病、多情、精神漂泊是他诗骚性情的一体三面。他的创作活动主要活跃于20-30年代,而他最好的诗作就在前期而不是在“转变”之后。即便是“转变”后的创作、爱情生活和社会政治活动也能够从其诗骚性情作由内而外的解释。  相似文献   

17.
从其朋辈的赞誉及《红楼梦》自身来看,曹雪芹具有深厚的诗学素养,这恰促成了他借小说以“传诗”的创作意识。具体而言,曹雪芹常常借小说人物之口来表达他的诗学见解,并通过他们的诗歌创作来践行其诗歌理论主张,可以说良好的诗学素养已成为曹雪芹小说创作的重要知识资源。而这一切都得益于曹雪芹对《沧浪诗话》、《原诗》等诗歌理论著作及《唐诗品汇》、《后村千家诗》及《千家诗》等诗歌选本的深入研读与借鉴。同时,他对唐寅的诗作也不乏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8.
语文辞书,尤其是大型的辞书,运用训诂材料解释词义,是非常必要的,也便于读者理解释义内容。本文仅以《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以下简称《字典》、《词典》)为例,从应注意的方面,提出一些看法,供读者参考。一、词素差错释义隐晦[厄(二)]④车辕前端驾在马颈上的横木。《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郑县人得车厄也。”(《字典》(一),第68页)(正)《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郑县人有得车轭者,而不知其名。”《诸子集成(五)·韩非子》,第207页)。[卞(一)]②急躁。《左传·定公三年》:“庄公卞急好洁。”杜预注:…  相似文献   

19.
汉代的屈原批评,有两种主要形式:一是骚体赋创作的形式,一是序、传、章句等阐释的方式。骚体赋或侧重在对屈原人生不平遭际及哀怨情感的认同、咏叹;或侧重抒发个体生命不平遭际的哀怨情感和思考,显示出儒道骚融合的个体精神建构的特征。而有关楚辞的序、传、章句等,对屈原有赞同的、有贬斥的,展示出认同、对立、补充、整合的汉代儒道骚融合的过程。汉代屈原批评显示了屈原是融合儒道,建构文士精神世界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20.
古代诗学范畴多来源于观人学。“英”、“雄”、“英雄”就是其中之一。观人学的标志性著作《人物志·英雄》从语义发生学角度阐释“英雄”概念,将人的才性析解为聪明(英)、胆力(勇),认为“圣人淳耀,能兼二美”,达到“化境”。古代诗学的“英雄”及其衍生范畴如英分、雄分、诗胆、诗力、魂魄、变化乃至于“才胆识力”等,都是在运用观人学原理探索诗歌规律中不断升华与深化的,反映了中国人的英雄崇拜意识与生命意识,从而使得古代诗学更加具有民族文化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