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苗 《小学科技》2011,(5):18-20
"团结劳动是模范,全家住在格子间,常到花丛去工作,造出产品比糖甜。"你知道这个谜语的谜底是什么吗?对了,是蜜蜂!"比糖甜"的产品当然就是蜂蜜啦。蜂蜜香香甜甜,非常好吃,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尝一尝"蜂蜜的滋味吧。  相似文献   

2.
编辑丑子的提问:谜底多多 猜猜猜——这是什么? 下面的图究竟是什么?看起来好像是一条金鱼。还有什么?你完全可以发现更多的东西,因为,你有很多的智慧和想像力——把你的发现写信告诉丑子吧。  相似文献   

3.
似蜂非蜂     
<正>在花园或野外,我们常常可以看见一些体型略小、肚子扁扁的“蜜蜂”。它们吸食花蜜时不断地振动翅膀,却没有蜜蜂那样的嗡嗡声。你以为你现在看到的是蜜蜂,哈哈,你也被骗了。这种叫做食蚜蝇的昆虫以幼虫捕食蚜虫而著称。它们与蜜蜂没有亲戚关系,倒是与苍蝇和蚊子是一家。它们模仿蜜蜂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希望天敌把它们当成蜜蜂,而不敢冒犯。在昆虫世界里,这类模仿比比皆是,学术名称叫“拟态”,它是许多缺乏防御武器的  相似文献   

4.
根据一项最新研究,马鹿站起身,蜜蜂起舞,并不只是为了伸伸腿,或告知哪里有花露。他们也许是在投票决定是否要迁往更绿的草场和更密的花丛。英国萨塞克斯大学的罗泼教授和康拉德博士在最近的《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他们的这项研究成果。这个过程是无意识的,没人计票也没人监票。但确实没有哪一只蜜蜂、马鹿或非洲野牛负责何时迁移这样的决策。即便是动物群体中的最强势、最有经验的一位,也不能在所有事情上都说了算。在这个意义上,动物也讲民主。在对动物群体的行为进行观察时,两位科学家发现,马鹿大多数时间都花在卧地反刍和从一地迁…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移植改造的变分过渡态理论,计算了标题中反应经过不同振动激发过渡态时的速度常数,发现给定相同的能量,过渡态的弯曲振动模式的激发比伸缩振动模式激发更有利于反应的进行,本文还分析了反应的动力学瓶颈区性质。  相似文献   

6.
<正>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赖仞教授的团队从生长在东亚和澳大利亚的少棘蜈蚣体内的复杂毒素中,分离出一种被称为Rh Tx的化学物质。这种新的化合物可以用做止痛药,而且没有副作用。这个发现可以帮助军队减少治疗战场伤员时对吗啡的依赖,甚至可以让士兵具有在战斗中受伤后仍  相似文献   

7.
圆柱壳中较高阶结构振动波的传播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圆柱壳中较同阶周向模态结构振动波的频散特性,得到了相应的频散曲线,分析了自由振动波的性质及其随频率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高阶周向模态弯曲波具有通常意义上的弯曲性质,起始叔对扭转波和纵向伸缩波的传播性质影响很大;纵向伸缩近场波和扭转近场波都不具有通常意义上的纵向伸缩和扭转的性质,弯曲近场波则具有通常意义上的弯曲性质,衰减驻波大体上是弯曲性质的驻波。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圆柱壳中较高阶周向模态结构振动波的频散特性,得到了相应的频散曲线.分析了自由振动波的性质及其随频率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高阶周向模态弯曲波具有通常意义上的弯曲性质;起始频率对扭转波和纵向伸缩波的传播性质影响很大;纵向伸缩近场波和扭转近场波都不具有通常意义上的纵向伸缩和扭转的性质,弯曲近场波则具有通常意义上的弯曲性质;衰减驻波大体上是弯曲性质的驻波.  相似文献   

9.
上个世纪80年代,科学家发现,非金属材料能在电流的作用下运动,于是开始构想人造肌肉。作为人造肌肉的先驱者,美国航空航天局的科学家约瑟夫·巴·考恩用自己的研究成果证明,通过电流刺激,可使高分子材料自动伸缩和弯曲,进  相似文献   

10.
"茅草丛中一根蝇,弯弯曲曲往前行,猴子见了忙躲闪,老鼠遇上要送命。"你猜猜这个谜语的谜底是啥呀?原来是蛇。公元2013年,用中国的纪年方法是癸巳年,这年出生的人属蛇,所心2013年为蛇年。  相似文献   

11.
知识果味派     
在“热”情洋溢的七月,有没有绝妙无比的消暑良方?就请蜜蜂、蜘蛛、大象、河马来各展其才吧!叩头虫见人就拜,是家教良好还是身不由己?蝗虫喜欢拉帮结派,是不是这样耀武扬威显得风光?想知道这一切谜底就请我们的主角闪亮登场——  相似文献   

12.
“7月份的尾巴,你是狮子座;8月份的前奏,你是狮子座……” 8月的夜晚。夜蜜晴朗、繁星点点。你抬头仰、望。试图寻找歌声中的、“狮子座”。可左看右看,愣是没有发现半点儿“狮子”的踪迹。这只“狮子”到底藏在哪儿呢?别急,答完这套“狮子座之十万个为什么”,谜底就会揭晓啦!  相似文献   

13.
封面学者中部,一个在人类学民族学界备受瞩目的学术团队正在崛起!这个团队的领军人物正是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民族学博物馆馆长、南方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许宪隆教授。许宪隆教授于1964年11月24日生于安徽寿县,回族。1986年毕业于中南民族  相似文献   

14.
<正>北京大学天文学系教授吴学兵领导的国际研究团队发现了一颗名为SDSS J0100+2802的类星体,距地球128亿光年。布它的中心有一个超级巨大的黑洞,质量相当于120亿个太阳。这个发现发表于2月26日的Nature上。  相似文献   

15.
张香桐是世界知名科学家,他谈到有关科学和科学研究的意义时,讲了两个生动的小故事。故事一: 关于眼睛一般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当你从阳光地里快步进入暗室时,开头会什么都看不见,只有等待几分钟之后,视觉才逐渐恢复。这就是所谓的暗适应现象。美国一位著名的心理学教授迈尔斯发现,红色光可以大大缩短这个“暗适应”过程。这是  相似文献   

16.
<正>日前,我校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校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王擎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发现一个新的心房颤动致病基因,这是该团队继2008年发现首个常染色  相似文献   

17.
正"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这句诗如今在职场中备受推崇,确实,只有"首屈一指"才能受到团队的依赖,才能把某一份竞争激烈的好工作捧成一个"铁饭碗",不受威胁,对于任何一位员工来说,这都是一个值得不懈努力的目标。但是,假如你是这个团队领袖呢?你会鼓励员工们"一枝独秀"吗?你会因为团队里有几个"首屈一指"而欣喜甚至是骄傲  相似文献   

18.
在三广义位移平板弯曲理论的基础上,考虑横向伸缩广义位移Φ3,提出了具有四个广义位移的中厚矩形筏板的弯曲方程,并用变分法求解控制微分方程后,得到双参数弹性地基上四边自由中厚度矩形筏板的静力弯曲解答。  相似文献   

19.
据英《新科学家》2000年7月29日报道 :澳大利亚的科学家最近说 ,蜜蜂娴熟而平稳的降落技术可能成为控制无人驾驶飞机和间谍飞机着陆的理想方法 ,因为蜜蜂着陆从来不需要跑道。堪培拉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科学家MandvamSrinivasan领导的一个科研小组 ,观察了6只蜜蜂在一个平坦的表面上进行100多次着陆时的飞行路线和姿态。他们发现 ,蜜蜂降陆时的飞行速度总是和它们的飞行高度成正比 ,越接近着陆点 ,飞行速度就越慢 ;到达着陆点时 ,速度接近于零 ,因此蜜蜂降落不需要跑道。经研究发现 ,蜜蜂身上有一种类似“自动驾…  相似文献   

20.
广西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大兴乡的弄模村,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终年气温高、湿度大,因此野生动物较多。长期生活在此地的布努瑶族人民有在岩石上的小洞穴中驯养野蜜蜂的传统。当你翻过重重石山,步入弄屯时就会发现,岩石上的小缝穴中不断有野蜜蜂飞进飞出,不过近年来由于蜜源减少,养蜂人家已不多了。这种独特的驯养野蜜蜂的技能,让外来的人甚感惊奇。惊奇之一是他们所驯养的不是家蜂而是野蜂,这一点在其他地方很少见。每年农历3月,养蜂人便会趁野蜂自然分巢时去捉蜂王。野蜂的个体比家蜂大,很强壮,采蜜能力也强,非常适应当地的生存环境,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