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民用飞机在座舱失压的紧急情况下,旅客氧气系统可以为旅客和乘务员提供呼吸用氧。本文根据CCAR25/121、TSO及SAE等相关要求,从旅客氧气系统的面罩抛放高度、供氧量分析计算、供氧方式选择、旅客氧气面罩布置等方面对民用飞机旅客氧气系统设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施兴灿  雷鸣俊 《科技信息》2011,(22):I0017-I0018
民用飞机在座舱失压的紧急情况下,旅客氧气系统可以为旅客和乘务员提供呼吸用氧。本文根据CCAR25/121、TSO及SAE等相关要求,从旅客氧气系统的面罩抛放高度、供氧量分析计算、供氧方式选择、旅客氧气面罩布置等方面对民用飞机旅客氧气系统设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旅客安检是保护旅客出行安全的第一道防线。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人、机、环境等方面的不安全因素,地铁安检的风险主要来自于安检人员、安检设备、安检环境等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应用安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分析地铁旅客安检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主要从安检工作人员和旅客两个方面分析安检过程中人的不安全因素,以期为地铁公司安全生产和旅客安全出行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航业快速发展,民航旅客数量持续增加,特殊旅客规模不断扩大,加强和改进特殊旅客服务,对机场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具有强化效果。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民航业发展情况,识别特殊旅客服务质量提升的重要性,梳理相关研究,立足服务质量理论和顾客满意度理论,以潍坊南苑机场为例,通过文献分析法、调查问卷法、实地调研法、深度访谈法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潍坊南苑机场特殊旅客服务质量现状,梳理潍坊南苑机场特殊旅客服务质量现存问题,并提出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铁的快速发展,给公路客运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为了提高公路客运企业竞争力,结合中长旅客出行需求和发展态势,笔者从旅客特性、出行特征、运输方式特性等角度,分析了旅客出行行为偏好影响因素,构建了基于非集计的多元Logistic旅客选择方式回归模型。论文依据北京公路客运数据,对0~400km和400~800km的中短途和中长途旅客出行选择行为进行了敏感度分析实验。实验表明,0~400km中短途出行的旅客对便捷性和准时性的敏感度高,而400~800km中长途出行的旅客对出行费用、出行时间、舒适性和安全性的敏感度高。  相似文献   

6.
以上海站旅客抽样调查为研究对象 ,着重从旅客年龄群体、所处社会阶层以及外界变数对旅客需求之影响等方面进行讨论 ,并阐述构成不同旅客阶层消费差异的原因 ,为探讨铁路车站旅游开发提供必要参考 ,以期提高铁路行业在客运市场中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客运换乘枢纽旅客交通方式选择分担率,对换乘枢纽旅客交通方式选择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认为交通方式选择是道路交通网络基础特性、公共交通配套设施布局特性等客观因素以及旅客出行特性、旅客偏好等主观因素相互作用直至均衡的过程。依据效用最大化理论,在交通方式选择行为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感知和态度2个心理变量,构建了随机效用函数模型,并对模型求解。选取某换乘枢纽站的3种交通方式为调查对象,抽样调查了各交通方式的属性值,量化分析了各因素对交通方式选择作用的大小,对各交通方式的分担率进行了计算。研究结果表明:效用最大化能很好地反映旅客在选择交通方式时的决策过程,从旅客的个体出发,综合考虑旅客个体行为能较为客观地计算出不同交通方式的分担量,模型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我国民航客运市场的分析和预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运用SPSS软件建立了数据库,对我国民航客运市场今后一段时期的旅客运输总量、国内航线旅客运输量、国内航线旅客运输周转量、国际航线旅客运输量、国际航线旅客运输周转量等经济指标进行定量预测.通过理论分析和归纳总结,指出我国民航客运业须明确定位,加大改革力度,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在积极的产业政策环境中形成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局面.  相似文献   

9.
针对铁路客运网的客流分配问题,以铁路列车开行方案为基础,由各OD间多条旅客出行路径构建铁路客运网.采用广义的旅行费用作为旅客出行路径综合总阻抗的度量,考虑不同铁路线区间客流输送能力和旅客出行路径综合总阻抗,提出不同铁路线区间客流输送能力饱和熵与旅客出行路径综合总阻抗熵等新概念.建立了以OD客流量守恒、旅客换乘次数限制以及客流量非负限制为约束条件,铁路旅客输送能力与旅客出行需求尽可能匹配的客流分配优化模型.根据区间客流输送能力和旅客出行路径综合总阻抗在实际问题中的重要程度,提出了基于组合熵优化的客流分配迭代优化求解算法.算例表明,利用该客流分配模型和算法能够得到更有效更细致的不同出行路径的铁路客流分配方案.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中国铁路的旅客服务水平,为重点旅客提供更加高效、便捷、个性化和人性化的出行服务体验,通过详细分析铁路重点旅客的服务现状、出行特征和出行需求,构建了铁路重点旅客服务系统架构,包括总体架构、逻辑架构、网络架构,理清了该系统与车站其他系统之间的关系,并详细设计了铁路重点旅客服务系统功能,包括重点旅客服务系统协同管理平台...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中国典型城市(哈尔滨、北京、上海、长沙)火车站候车室的照度值测量,同时对候车室内旅客进行照明舒适度的调查,统计分析旅客在不同照度下的照明舒适度感受,利用模糊数学方法计算出候车室的阴暗度域限值.结合参照单位分析法(Ridit)对照度值进行探讨,对标准组的平均参照值进行了计算.数据分析表明,候车室照度的阴暗度阈限值为92.3 lx.候车室照度标准值取113.6~73.2 lx之间,平均Ridit值最靠近0.5所对应的照度值为80 lx,能够满足旅客对火车站候车室照明舒适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法的铁路客运站能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铁路客运站经济效益和旅客舒适度的影响因素,确定输出指标,以铁路客运站的各种能耗因素作为输入指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进行线性规划求解,得出了客运站的总体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相对排序,提出了使非DEA有效的客运站达到DEA有效的途径.并通过比较各有效客运站能效的横切效率的大小,得出所有客运站能效利用情况的最终排序.对铁路客运站能效提高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期为改进和提高铁路运输质量和增强铁路运输的综合竞争力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高频公交化运营已成为部分高速铁路线路满足快速增长需求的行车组织模式.历史售票数据显示旅客对同一起讫站(OD)间平行车次的选择具有明显差异性,基于Logit模型构建考虑出发时段偏好的旅客平行车次选择方法.从车次选择率及购票特征两方面阐述旅客对平行车次选择的差异性,认为出发时段是影响旅客选择的关键要素.利用RP(Revealed Preference)与SP(Stated Preference)组合调查方法获取旅客实际出发时段偏好及潜在支付意愿.将旅客出发时段偏好融合至选择广义费用函数,构建平行车次条件下旅客的车次选择模型.京沪高铁实证分析显示: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间平均相对误差为6.62%,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为精细化需求特征分析及管理提供理论基础和决策方法.  相似文献   

14.
根据客货运量及我国铁路运输特点,在分析高速铁路不同运输组织方案比选时应考虑因素的基础上,以线路的能力利用率和旅客旅行时间节省为主要指标,对新建高速线与既有线客运组织的五种分工方案进行了比选,提出京沪高速线建成初期运输组织模式应是高中结合方式,中后期逐步过渡到纯高速方式。  相似文献   

15.
城市建成区轨道站公交换乘设施规划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基于城市建成区大量轨道站点客流换乘特征调查数据,对轨道站公交换乘客流比例、客流空间分布、公交客流吸引范围进行分析,依托轨道网络提出轨道站点公交线路优化规划方法,给出轨道站点出入口始发公交线路、途经公交线路的公交换乘设施用地估算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为优化经济圈内客运多方式交通网络结构,建立了交通方式分担与交通分配组合模型,研究经济圈内多方式交通网络均衡时乘客的交通方式选择问题.考虑出行时间、出行费用、舒适度等影响乘客出行方式选择的因素,分析了铁路和公路2种存在主要竞争关系的出行方式的广义出行费用.结合我国经济圈内城际客运出行特征,给出了经济圈内多方式交通网络均衡条件,构建了与该均衡条件等价的变分不等式模型,设计了求解该模型的精简对角化算法.最后结合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应用该模型预测乘客选择铁路和公路出行方式的比例.结果表明,模型和求解算法有效,能够从用户最优的角度为合理配置经济圈内多种交通方式提供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17.
解耀国 《太原科技》2007,165(10):31-32
针对大新站货运量增加幅度较大以及受站场设备、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影响,通过车站实施超前引导,深化安全管理理念教育,创新安全管理机制,加强安全关键作业控制,从而有效地使车站安全生产周期不断延长。  相似文献   

18.
基于信息服务的公交枢纽换乘时间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伟 《佳木斯大学学报》2007,25(2):175-177,195
把常规公交和轨道交通两者换乘时间结合起来建立在信息服务条件下的换乘时间模型.通过运行时间的协调和对乘客动态信息的提供,以达到乘客综合换乘时间最少,使公共交通服务质量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9.
彭程 《科技信息》2011,(13):363-364
以郑州城市轨道交通某典型地下车站的设计数据为例,简要介绍了通风空调系统负荷的计算方法,分析了地下车站通风空调系统负荷的构成及权重。  相似文献   

20.
首先分析了决定旅客选择交通方式的因素,然后引入旅客选择交通方式的量化模型,最后分析了旅客选择交通方式对宏观交通方式确定的影响;并对国家如何采取宏观调控手段引导客运交通方式依照国情的需要发展,并对形成一个合理的综合客运交通网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