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济慈一生饱经孤独的煎熬,为此,他特别喜爱和亲近自然万物,特别憧憬理想的爱情,并选择了诗歌创作作为自我存在与奋斗的基本方式。分析和把握济慈的孤独体验对于我们理解济慈其人及其诗歌创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英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中,济慈以其雄奇而瑰丽的诗歌享誉文坛.随着语言分析运动的深入以及文化研究的崛起,无论在历史背景、学理线索,抑或社会影响、文化传承等多方面济慈诗学得到了更精致、更系统的诠释,其文化研究范式中的济慈诗学对于把握诗学与美学原则具有时代性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不朽的晚宴     
唐离 《世界博览》2014,(24):89-89
这顿饭之所以不朽不是因为美味佳肴,而是高品质的谈话。 1817年一个寒冷的晚上,画家本杰明·罗伯特·海登在伦敦的家里设宴招待朋友们,诗人约翰·济慈和威廉·华兹华斯分别出现在门口。当时济慈只有22岁,正耍放弃他的医学研究献身于诗歌,该晚宴的目的之一就是把崭露头角的济慈介绍给已经功成名就的华兹华斯。  相似文献   

4.
高艳 《科技信息》2011,(12):162-162
英国著名诗人约翰.济慈的《夜莺颂》优美而寓意深刻,在这首诗中,诗人表达了希望借助诗歌以脱离世俗的痛苦与烦恼,到达夜莺的优美歌声所代表的极乐世界中去的梦想。在这一梦想通过诗人的想象得以实现时,诗人却毅然在这美好的想象世界和严酷的现实世界中选择了回到现实世界,以表现了诗人直面现实生活的勇气。济慈在表达这首诗歌的主题时采用了对比、象征等多种的表现手法,本文拟在此分析这首名作的主题及其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作为英国文学史上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之一的济慈,其诗歌不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给人留下了美的享受.然而在他的相当一部分的作品里,诗人同时采用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进行创作,既艺术地描写美好的理想生活,又真实地再现当时的社会生活.本文将结合诗人的某些诗篇,重点分析诗歌中的现实主义特点.  相似文献   

6.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约翰·济慈的书信反映了他的哲学思想,而他的哲学思想又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他的诗歌创作。从济慈的一封书信来分析隐藏于其中的哲学思想.并论证这种哲学思想决定了济慈在书信写作当时和其后所创作颂歌的特色:语言富有描述性与感官性、语调柔美、似是而非、思想上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7.
元代诗人虞集诗歌的真实细腻情感往往被人忽视。他的诗歌情感大致经历了早年的太平盛世之歌、在朝的寂寞畏祸之感与思乡归隐之志、退隐山野后的闲情等阶段。与此同时,虞集的自我角色也发生了变化,从翩翩才俊司马相如到消渴的文园,从执戟扬雄到寂寞校书的扬子云,这种角色改变和他在朝经历分不开。把握虞集诗歌情感与自我角色的变化,有助于更好了解虞集在朝在野的复杂思想心态。  相似文献   

8.
元代诗人虞集诗歌的真实细腻情感往往被人忽视。他的诗歌情感大致经历了早年的太平盛世之歌、在朝的寂寞畏祸之感与思乡归隐之志、退隐山野后的闲情等阶段。与此同时,虞集的自我角色也发生了变化,从翩翩才俊司马相如到消渴的文园,从执戟扬雄到寂寞校书的扬子云,这种角色改变和他在朝经历分不开。把握虞集诗歌情感与自我角色的变化,有助于更好了解虞集在朝在野的复杂思想心态。  相似文献   

9.
平民诗人王学忠是当代诗坛的独特现象,他的诗歌关注当代工人的生活困境和命运不平,正直无惧。他的诗歌意义主要有两点:一是以底层人民的自我表述迫使人们郑重思索工人阶级所经历的生活变迁和情感失落;二是他的诗歌精神是对传统写作伦理的继承与坚守,是对知识分子奴性表现的检省。当然,他的诗歌也有明显的局限性——艺术上的落后性与思想上的肤浅化。  相似文献   

10.
惠特曼和郭沫若在对民族题材的运用和诗歌形式创新中完成诗歌“个体自我”向“民族自我”(“国家自我”)的转化,升华为一种“普遍自我”。惠特曼以美国作为投射对象,以第一人称“我”热情讴歌美国精神,在诗歌中完成自我身份构建。郭沫若诗歌应和“五四”的时代精神,高扬人的个体性,坚持对现实压迫的反抗,对祖国的热爱,把“五四”个性主义的时代精神在作品里成功地反映出来,由此给郭沫若的新诗带来了奔腾豪纵的情趣美。  相似文献   

11.
王巍彤 《科技信息》2009,(26):I0145-I0145
济慈的作品中有大量对于女性赞美和歌颂的描述,济慈也由此被一些评论家划分为女性主义者。然而,作者以为,济慈的女性主义是在男性主义笼罩之下的,济慈笔下的女性往往是虚幻的天使与魔鬼的化身,济慈的作品在表达了诗人对于女性赞美的同时,也反映了其女性主义的不彻底性。  相似文献   

12.
古今中外,描写自然,抒发诗人情怀和志向的“托物明志”类诗歌,以其独特的语言、生动丰满的形象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广为传唱。但是,由于历史、文化、宗教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古代和英国浪漫主义时期“托物明志”类诗歌在“形象群体”相互关系上以及“形象”、“诗人自我形象”和“诗歌主题”相互关系上都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3.
当徜徉于钟世华的诗行之间时,读到的是凝重沉潜的诗歌文字。透过其诗歌文本,我们看到的是他对生命存在的守望和自我经验的感受,是他的生存体验和个人渴望,是源于自我的对真实的触摸。他在文学的"权利话语"依然泛滥成灾的今天,坚定着自己诗写的立场和姿态,不断向自我靠近,构筑起了他具有独特审美魅力的诗歌风景。  相似文献   

14.
《文山先生全集》收录诗词九二六首。这是诗人平生遭遇和思想性情的真实写照。它的最大特点就是成功地运用了别具一格的典型化方法,鲜明地塑造了诗人的自我形象,突出地表现了这一形象的个性特征及其典型意义。(一)一部自传体史诗文天祥的诗歌所抒写的是作者的自我性情,所刻画的是作者的自我形象,几乎每一  相似文献   

15.
食指在中国当代诗歌史上是一位具有分野性的诗人,他的创作分开了“失去自我”与“表达自我”的两个时代。他的诗歌既具有时代性,也具有传统性,散发出一种革命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紧密结合的气息,体现出狂热激进的思想与理性节制的形式并行不悖的诗学特征。思想情感上的先锋性、反叛性与艺术形式上的传统性、保守性构成了他的诗学悖论。  相似文献   

16.
庄子和济慈都反对人的异化,呼唤自然人性的复归,认为这样才能达到真美的统一、庄子主张“法天贵真”,以真为美;济慈肯定艺术的美,以美为真。庄子主张“坐忘”、“心斋”,济慈提倡“消极的能力”,他们都强调“忘我”,要创造一个超脱世俗利害观念的空明心境,开拓审美心胸。庄子主张“心游”,济慈肯定想象,都是为了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这正是一种高度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17.
《秋颂》一诗是济慈的主要颂诗中最有影响和最为成熟的一首。1819年9月15日,济慈携其女友凡妮·布朗(Fanny Browne)去文切斯特度假。在文切斯特度假的一天,济慈独自在田野中漫步他发现秋天的景色十分的迷人,诗兴大发,欣然写下了这首《秋颂》。在当年九月二十一日他写给友人雷诺尔兹(Reynolds)的信中,济慈自己就提到了此事:  相似文献   

18.
《自我之歌》是惠特曼最有影响力的作品。文章从诗歌体裁,主题思想和社会影响三个方面分析了《自我之歌》,肯定了《自我之歌》的文学价值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9.
庄子和济慈都反对人的异化,呼唤自然人性的复归,认为这样才能达到真美的统一.庄子主张"法天贵真",以真为美;济慈肯定艺术的美,以美为真.庄子主张"坐忘"、"心斋",济慈提倡"消极的能力",他们都强调"忘我",要创造一个超脱世俗利害观念的空明心境,开拓审美心胸.庄子主张"心游",济慈肯定想象,都是为了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这正是一种高度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20.
访谈录记述了严济慈先生从一位普通农家子弟成长为中国乃至世界著名科学家的历程.文章中有不少鲜为人知的内容,通过这篇访谈录可以使读者更加了解严济慈先生的治学和研究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