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N,N-二甲基甲酰胺(L)配体与二氯化镉反应合成了一种新的一维的以氯原子为桥的桥连一维聚合物:{CdC l2[(CH3)2NCHO]2}n,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其晶胞参数为a=12.9073(14),b=13.5631(15),c=6.8759(12),α=90°,β=91.9650(10),°γ=90,°Z=4,V=1203.0(3)3,Dc=1.821g/cm3,μ=2.234mm-1,F(000)=648,R1=0.0210,wR2=0.0563.该配合物是中心对称的以氯原子为桥的一维聚合物,镉离子与分别来自2个氯原子和2个L配体的2个氧原子发生配位作用,形成一个六配位的以金属镉原子为配位中心的八面体几何构型,而且,一维聚合链之间还通过分子间的C-H…C l弱作用形成了一个二维的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2.
合成并表征了1D链状配位聚合物[Mn(3,5-busalmen)(μ_(1,5)-dca)]_n·2n CH_3CN(1)和同时具有3种Mn(Ⅲ)配位单元的配合物[Mn(5-Clsalmen)(H_2O)(dca)]_(0.5)[Mn(5-Clsalmen)(H_2O)Cl]_(0.25){[Mn(5-Clsalmen)(H_2O)](dca)}_(0.25)·1.5H_2O(2). 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配合物1为由μ_(1,5)-dca桥联的一维之字链结构,配合物2包含2种六配位和一种五配位的Mn(Ⅲ)配位单元,而且单核Mn(Ⅲ)配位单元通过分子间氢键形成二聚体结构.磁性研究表明,配合物1和2中Mn(Ⅲ)离子分别通过桥联配体dca和分子间氢键传递弱的反铁磁相互作用.变场研究表明,配合物1可能在2 K时表现自旋翻转行为(H_(SF)=2 T).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以二氰胺(N(CN)2)为配体的镧系金属配位聚合物{[Gd(dca)2(phen)2(H2O)3]^+[dca]^-[phen])m(dca=N(CN)2,phen=1,10-菲咯啉).用x射线衍射单晶分析法测定了配合物的结构,晶体为单斜晶系,属于P2。/c晶群,晶胞参数为a=14.2380(11),b=16.4961(12).c=17.1927(13),晶胞数为Z=4.氢键既形成了配位聚合物的3D网络结构,又为相邻Gd金属离子之间提供了磁超交换通道,变温磁化率显示配合物为弱的反铁磁交换作用并符合外斯定律,其中外斯常数θ=-2.37K.  相似文献   

4.
多齿配体N,N,N’,N’一四羟乙基乙二胺(简写为H4edte)和Fe(C10。)3-9H20或FeCl3’6H20在MeOH或MeOH/MeCN(体积比6:1)的溶液中合成了一个二核铁配合物[Fe:(H:edte):](C104)2(1)和一个有斗μ1,3-叠氮桥连的含NaCl型结构的三维配位聚合物(NMe。)2[FeNa(N3)6](2).x一射线晶体学表征结果显示,配合物1是个二核铁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P2,/c,a=0.074401(9)nm,b=1.20539(1g)nm,c=1.7575(2)nm,d=T=90°,β=97.562(2)。,V=1.5627(3)nm3,Z=2;配合物2属于立方晶系,空间群尸2(1)3:a=b=C=1.27509(6)nm,α=β=y=90。,V=2.07311(17)nm’,Z=12.配合物1的结构中多齿配体H4edte只脱了两个醇羟基中的质子,且有一个醇羟基没有与金属配位.配合物2属于立方晶系,空间群为尸2(1)3,在配合物2中,多齿配体H。edte并未参与配位,只起到调节溶液酸碱性的作用,大阳离子NMe4+则通过微弱的氢键与Fe一(μ1,3,-Nj)-Na组成的框架作用,起到了稳定框架的模板作用.  相似文献   

5.
选择一种柔性的N,N′-双(3-吡啶)己二酰胺(L)和邻苯二甲酸(H2BDC)为混合有机配体,利用水热合成技术自组装制备一种新的多孔钴配合物[Co(L)1.5(BDC)(H2O)3]n(1),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单晶X射线衍射技术表征其晶体结构.实验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097 87(10)nm,b=1.213 82(11)nm,c=1.429 40(13)nm,α=72.788(2)°,β=75.235(2)°,γ=72.127(2)°,V=1.703 3(3)nm3,Mr=575.43,Z=2,Dcal=1.122g/cm3,μ=0.549 mm-1,F(000)=598,S=1.064,R1=0.054 3,ωR2=0.151 8;配合物中金属钴离子通过双齿的L配体连接形成[Co(L)1.5]2n+n一维链结构,羧酸配体BDC以单齿配位模式悬挂在链的两侧,一维链间通过氢键作用拓展成包含大孔结构的三维超分子网络;该多孔钴配合物在紫外光作用下对有机染料分子亚甲基蓝和刚果红有明显的光催化降解能力.  相似文献   

6.
以3-氨甲基吡啶和2,6-二吡啶甲酸为原料合成了多功能桥联配体2,6-双(N-(3'-吡啶甲基)酰胺基)吡啶(L),配体L和硫酸钴反应得到了一个新的配位聚合物[Co2(L)2(CH3OH)4(SO4)2]n·4n CH3OH(配合物1),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测试、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对该配合物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1具有20-元大环的双核结构亚单元,通过配体L和SO2-4双桥联成一维双链结构,再通过链间弱的C—H…O氢键作用组装成三维的超分子.此外,对配合物1的磁性和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芳酰腙、咪唑和铜(路再生)的三元配合物[CuL(Himdz)](H2L=2-羟基萘甲醛苯甲酰腙,Himdz=咪唑),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法确定了配合物结构.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分析表明,中心金属通过酰腙配体的酚基氧原子、亚胺基氮原子、去质子酰胺氧原子以及咪唑的氮原子形成平面四方形的N2O2配位环境.在晶胞中,配合物通过N-H…N分子间氢键作用形成一维链状结构.  相似文献   

8.
以反式4-[4′-(N,N-二甲胺基)苯乙烯基]-N-羧乙基吡啶盐(L)和叠氮化钠为配体,采用扩散法合成一种新型配位聚合物[Cd(N3)2(L)]n(1).单晶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属于正交晶系,P212121空间群.晶胞参数:a=6.719 0(6),b=8.102 1(7),c=35.050 2(18),Z=4,F(000)=960.配合物1中,Cd(II)离子与来自四个叠氮离子的氮原子以及两个L分子的氧原子配位,处于变形八面体环境中.相邻的Cd(II)离子被羧基/双叠氮三重桥联,形成一维链状结构.  相似文献   

9.
以1,2-(1H-1,2,4-三唑)乙烷为桥联配体(L)和[Cu(dien)](ClO4)2),Cu(en)2(ClO4)2反应(dien为二乙烯三胺,en为乙二胺),得到二个一维链状配合物[Cu(dien)L](ClO4)2(1)和[Cu(en)2L](ClO4]2(2),研究了配合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并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一个新颖的一维Cu(Ⅱ)配位聚合物{[Cu(L)(4,4’-bpy)]·ClO4}n[L=N-(2-羟乙基)水杨醛亚胺,bpy=4,4’-联吡啶]。X-射线单晶衍射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属正交晶系,Pbcn(60)空间群,晶胞参数a=1.31648(19)nm,6=1.21952(17)nm,c=2.5037(4)nm。配体N-(2-羟乙基)水杨醛亚胺以三齿方式配位,其配位原子包括酚羟基氧原子,醇羟基氧原子和亚胺基氮原子。在[Cu(L)(bpy)]·ClO4单元中,4,4’-联吡啶作为桥联配体,联接相邻单元中的Cu(Ⅱ)离子,形成一维Zig-Zag链状结构.变温磁化率测定结果表明,在配合物中,通过4,4'-联吡啶联接的Cu(Ⅱ)离子之间存在弱铁磁偶合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自组装制得 [Zn(4,4′- bpy) (CH3COO) (NO3) ]n(配合物 1)和 [Y(bpy) 2 ](NO3) 3(配合物 2 ) .其中 ,4 ,4′-bpy为 4 ,4′-联吡啶 ,bpy为 2 ,2′-联吡啶 .对配合物进行了 X-射线衍射结构表征 .配合物 1是聚合物 ,锌离子为 6配位 ,4 ,4′-联吡啶作为双齿桥联配体使配合物呈线性一维链 ,而醋酸根作为双齿桥联配体和链间的 π- π堆积作用 ,又使配合物形成一维网状的结构 .配合物 2中 Y( )是 10配位 ,2个 2 ,2′-联吡啶各提供 2个氮原子 ,3个硝酸根各提供 2个氧原子参与配位 .  相似文献   

12.
以二茂铁乙酸钠为配体,4,4’-bpy为辅助桥联配体,合成了一个新的一维链状配位聚合物[Pb(η^2-OOCCH2Fe)2(4,4'-bpy)]n(Fc=二茂铁),并用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法测定了其晶体结构。对标题配合物以及二茂铁乙酸钠配体的荧光性质研究结果表明:该配合物的荧光性能主要取决于配体的性质。  相似文献   

13.
利用2-氟异烟酸为配体合成并表征了一例稀土铕离子配位聚合物{[Eu(L)2(phen)(OH)]}n(1)(HL=2-氟异烟酸,phen=1,10-邻菲罗啉),是一个由2-氟异烟酸的羧基和羟基配体桥联Eu3+形成的一维链结构。铕离子呈现出八配位的四方反棱柱体构型。一维链之间通过吡啶环间的C-H…N氢键和π…π作用以及C-H…F氢键等分子间力连接成三维超分子结构。热重分析表明所合成的配合物可以稳定到约200℃。荧光测试表明配合物具有铕离子的特征红色荧光。  相似文献   

14.
以1,10-邻菲罗啉(phen)为配体,利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种新的三维超分子配合物[Cu(phen)(sO4)],并利用单晶x-射线衍射法对晶体结构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属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4.8936(10)A,b=13.8468(9)A,c=7.0223(5)A,β=108.5340(10),y=1373.09(16)A3,Z=4,R1=0.02942,wR2=0.0833.晶体解析表明化合物中的铜离子与phen配体的两个螯合氮原子配位,并在硫酸根的桥连作用下形成一维链状结构,相邻链间通过π-π堆积和氢键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网络,并对配合物的荧光性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通过自组装制得[Zn(4,4'-bpy)(CH3COO)(NO3)]n(配合物1)和[Y(bpy)2](NO3)3(配合物2).其中,4,4'-bpy为4,4'-联吡啶,bpy 为2,2'-联吡啶.对配合物进行了X-射线衍射结构表征.配合物1是聚合物,锌离子为6配位,4,4'-联吡啶作为双齿桥联配体使配合物呈线性一维链,而醋酸根作为双齿桥联配体和链间的π-π堆积作用,又使配合物形成一维网状的结构.配合物2中Y(Ⅲ)是10配位,2个2,2'-联吡啶各提供2个氮原子,3个硝酸根各提供2个氧原子参与配位.  相似文献   

16.
采用微波合成法和恒温加热法,得到3个Co^n+(n=2,3)的配合物:Co(H2NCSNH2)4Cl2(1),[Co(phen)3]2(NO3)4(C7H7O2N)7(2)和[Co(phen)2Cl2]ClO4(3).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确定了各配合物的结构.晶体结构分析表明,这3个配合物共同的结构特征是:分别由不同类型的分子间氢键将分子网联成2D[配合物(3)]和3D[配合物(1)和(2)]的配位超分子.同时对配合物的UV—VIS-NIR、IR和SPS光谱进行了测定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两种新型Cu(II)-邻菲咯啉-丁二酸三元配合物, 即[Cu(phen)2L](H2L)*5H2O(1)和[(phen)2CuLCu(phen)2]L*10H2O(2), 它们均属三斜晶系, 空间群为P1(no.2), 晶胞参数分别为:(1)a=10.282(3), b=12.141(3), c=14.233(4) (A),α=78.55(2)°,β=76.50(2)°,γ=84.29(2)°,V=1 690.7(9) (A)3,Z=2,R=0.102 1,wR2=0.138 7;(2) a=12.943(2),b=14.436(2),c=17.974(3) (A),α=75.128(9)°,β=69.030(9)°,γ=69.02(1)°,V=289 6.2(9) (A)3,Z=2,R=0.097 6,wR2=0.224 0. 结构分析表明,每个Cu原子与分属于2个邻菲咯啉配体的4个N原子和来自丁二酸根的2个O原子形成配位数为6的畸变八面体CuN4O2. 配合物(1)中配位分子间通过芳环堆积作用形成平行[011]方向的一维超分子链,超分子链之间通过结晶水分子的氢键作用形成二维层,并进而堆积形成一维隧道和三维骨架,丁二酸分子和其余结晶水分子位于隧道内. 配合物(2)中丁二酸根桥联的双核配阳离子借助芳环堆积作用形成平行于(010)面的正电性二维层, C4H4O42-离子和结晶水分子位于正电层之间并形成负电性二维网络层.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一个新颖的苯并咪唑类席夫碱配体L(L=2-{[2-(1H-Benzoimidazol-2-yl)-ethylimino]-methyl}-4-bromopjenol),并利用配体L与Co Cl2·6H2O在甲醇溶液中常温扩散反应得到了配合物1([Co(L)2]·CH4O),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对配合物1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1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2(1)2(1)2(1),a=9.793(3),b=16.136(4),c=20.679(5),β=90°,V=3267.7(15)3,C34H34Br2Co N6O4,Mr=809.42,Z=4,Dc=1.645 Mg/m3,F(000)=1636,R=0.0334,wR=0.0701,5778个可观测衍射点。配合物1中钴原子处于由两个配体的四个氮原子和两个氧原子组成的畸变八面体配位环境中,该配合物被分子间氢键弱作用连接成三维网络结构。同时还研究了配合物1的红外光谱与紫外光谱。  相似文献   

19.
殷跃广  王琰 《科技资讯》2012,(21):197-198
本文以一个NITR型氮氧自由基(NITR=2-R-4,4,5,5-四甲基咪唑啉-3-氧化-1-氧基自由基,R=4-吡啶基(NITpPy))为配体,与金属无机盐反应,合成了一个自由基与抗磁金属离子Zn(II)的配合物{Zn[N(CN)2]2(NITpPy)2(H2O)2}。通过元素分析、单晶衍射、红外光谱、ESR谱对这种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和性质的研究,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分子内自由基之间是反铁磁性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两种新型Cu(II)-邻菲咯啉-丁二酸三元配合物, 即[Cu(phen)2L](H2L)*5H2O(1)和[(phen)2CuLCu(phen)2]L*10H2O(2), 它们均属三斜晶系, 空间群为P1(no.2), 晶胞参数分别为(1)a=10.282(3), b=12.141(3), c=14.233(4) (A),α=78.55(2)°,β=76.50(2)°,γ=84.29(2)°,V=1 690.7(9) (A)3,Z=2,R=0.102 1,wR2=0.138 7;(2) a=12.943(2),b=14.436(2),c=17.974(3) (A),α=75.128(9)°,β=69.030(9)°,γ=69.02(1)°,V=289 6.2(9) (A)3,Z=2,R=0.097 6,wR2=0.224 0. 结构分析表明,每个Cu原子与分属于2个邻菲咯啉配体的4个N原子和来自丁二酸根的2个O原子形成配位数为6的畸变八面体CuN4O2. 配合物(1)中配位分子间通过芳环堆积作用形成平行[011]方向的一维超分子链,超分子链之间通过结晶水分子的氢键作用形成二维层,并进而堆积形成一维隧道和三维骨架,丁二酸分子和其余结晶水分子位于隧道内. 配合物(2)中丁二酸根桥联的双核配阳离子借助芳环堆积作用形成平行于(010)面的正电性二维层, C4H4O42-离子和结晶水分子位于正电层之间并形成负电性二维网络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