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几种碳素材料的持性及在模铸保护渣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研究了保护渣常用的碳素材料-石墨、酸化石墨、碳化稻壳、炭黑的显微结构及燃烧、膨胀等特性。然后研究了配入不同碳素材料的模铸保护渣在膨胀、保温、熔化速度、对钢液增碳等性质上的差异。研究发现,模铸保护渣的上述性质与碳素材料的结构有密切的关系;采用酸化石墨和炭化稻壳或酸化石墨和石墨的复合配炭的模铸保护渣,具有较好的铺展性及膨胀保温性,液渣层形成快,可获得表面质量良好的钢锭。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研究了保护渣常用的碳素材料—石墨、酸化石墨、炭化稻壳、炭黑的显微结构及燃烧、膨胀等特性。然后研究了配入不同碳素材料的模铸保护渣在膨胀、保温、熔化速度、对钢液增碳等性质上的差异。研究发现,模铸保护渣的上述性质与碳素材料的结构有密切的关系;采用酸化石墨和炭化稻壳或酸化石墨和石墨的复合配炭的模铸保护渣,具有较好的铺展性及膨胀保温性,液渣层形成快、可获得表面质量良好的钢锭。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离子理论为基础,提出了一种计算碱性炼钢渣系中组元CaO活度的结构模型,并提出了多元渣系中组元CaO总交互作用和自相互作用的概念,利用已有的实验数据求出了CaO的总交互作用系数和自相互作用系数。最后使用不同渣系中CaO的实测活度数据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完全适用于碱性炼钢渣系。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可膨胀石墨含量和温度对复合保护渣导热系数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可用于;计算钢锭模帽口散热及帽口内钢水凝固时间,确定复合保护渣的最佳用量及其中的可膨胀石墨的最佳含量等。  相似文献   

5.
锂渣粉对碱-硅反应的抑制效果及其自身微膨胀的分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客观评价锂渣粉抑制碱-硅反应(ASR)的效果,进行了锂渣粉抑制ASR的试验和分离锂渣粉自身微膨胀的试验.用砂浆棒快速法对比了锂渣粉与粉煤灰单掺或复掺对ASR的抑制效果,当掺量为20%时,锂渣粉的抑制效果为76%,而粉煤灰的抑制效果可达93%,表明同掺量下锂渣粉对ASR的抑制效果远不如粉煤灰.采用砂浆棒快速法,使用非活性大理岩骨料测试在锂渣粉掺量为0,10%,20%,30%时的膨胀率,计算得到不同掺量下锂渣粉产生的微膨胀(膨胀率约0.005%~0.015%),然后从相应锂渣粉掺量下采用活性砂岩骨料时的膨胀率中减去锂渣粉的微膨胀,从而从锂渣粉抑制活性骨料ASR效能试验的膨胀值中分离出锂渣粉产生的自身微膨胀.采用60℃快速混凝土棱柱体法,进一步证实了混凝土中锂渣粉导致的早期微膨胀以及锂渣粉对ASR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锂渣粉会导致砂浆或者混凝土在早期发生微膨胀;测试锂渣粉抑制ASR的效果时,需分离这种微膨胀;锂渣粉掺量为30%以上时,可有效抑制砂岩骨料的ASR,抑制效果约89%,略逊于同掺量粉煤灰的典型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6.
工业废料改良膨胀土基本物理性质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利用工业废料铁尾矿砂和电石渣作为添加剂改良膨胀土的可行性与改良效果。通过室内试验,对铁尾矿砂改良土及铁尾矿砂-电石渣复合改良土的基本物理性质指标进行了研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单掺铁尾矿砂改良膨胀土,随着掺砂率的增加,改良土的自由膨胀率显著降低,界限含水率和塑性指数均降低。同时掺入铁尾矿砂和电石渣复合改良膨胀土的改良效果要优于单掺铁尾矿砂的改良效果。当铁尾矿砂掺量一定时,随着掺渣率的增加,改良土的自由膨胀率基本上是呈线性递减;改良土的液限降低,塑限先增大后减小,在掺渣率为10%时达到最大,从而改良土的塑性指数先减小后增大;在掺渣率为10%时达到最小。当两种材料掺量一定时,随着养护龄期的增大改良效果更为显著。当掺渣率一定时,随着铁尾矿砂掺量的增加,改良土的自由膨胀率、界限含水率和塑性指数仍均是降低的,与之前单掺铁尾矿砂改良膨胀土得出的结果相一致。说明掺铁尾矿砂和电石渣均对膨胀土的物理性质有显著影响,因此为膨胀土改良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根据电渣重熔过程渣池-渣壳间平衡关系的特点,以相图为工具,讨论了国外无氟渣系设计中的一些问题,指出无氟渣的理想组成首先应考虑所形成的共晶或同份化合物的组成。  相似文献   

8.
根据电渣重熔工艺要求和渣相平衡的特点,提出电渣重熔用渣化学组成的设计原则。据此原则,研究了CaO-Al_2O_3-SiO_2,三元系中8个共晶组成和二个同分化合物的性质,测定了其电导率和导热系数。根据其性质和电渣重熔实验,从中选出了两个适于电渣重熔用无氟渣系,其共晶组成(wt%):49.5%CaO-43.7%Al_2O_3-6.8%SiO_2和52.0%CaO-41.2%Al_2O_3-6.8%SiO_2。工业实验表明,其冶金性能与ANF-6渣相当,而电耗可降低30%,从根本上消除了氟化物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9.
精炼钢包渣对合成镁钙系耐火材料侵蚀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轻烧镁粉和轻烧白云石粉为原料,合成镁钙砂并制砖;利用高温显微和岩相分析,将材料抗水化性与抗渣性结合起来,研究了精炼钢包渣对合成镁钙系耐火材料的侵蚀。结果表明:合成镁钙系耐火材料对碱性渣有很好的抵抗性;少量添加剂既可提高抗水化性又不降低抗渣性。  相似文献   

10.
介绍铸铁重熔的一些实验结果,对提出的CaF_250%、CaO30%、AI_2O_310%、MgO_5、SiO_25%五元渣进行了熔点、粘度和电导的测定与讨论。多炉的重熔试验表明,该渣系对铸铁重熔有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1.
利用锥形量热仪研究了典型热塑性装饰材料的点燃性能,并利用数值模拟结合线性回归方法导出了适合热中型材料的点燃模型。利用此模型对实验得到的点燃时间进行了分析,得到了材料的临界热辐射通量、点燃温度与热物性参数,结果表明研究得到的材料热辐射通量与点燃温度、点燃时间和文献中给出的值比较吻合,导出的模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2.
非稳态热流密度是战斗部热毁伤威力评估的重要参数.针对爆炸场非稳态测试环境恶劣、气体高速流动、温度变化迅速的问题,对塞式热流传感器的组成材料、热敏元件等进行了重新选择.根据塞式热流传感器的组成结构和测量原理进行了理论推导,得到了塞式热流传感器测量热量的数学模型.针对非稳态爆炸场环境特点,对塞式热流传感器的热敏元件进行了爆...  相似文献   

13.
当电机极数足够多,电机轴向长度与外径的比率足够小时,轴向磁场电机的转矩和功率密度比传统径向磁场电机大.另外,轴向磁场永磁电机还有许多其它优点,如结构简单,轴向长度短,节约材料等,因此轴向磁场永磁同步发电机特别适合于直驱风能转换和电动车应用场合.阐述轴向磁场永磁同步发电机的结构和设计特点,重点介绍磁极和电枢绕组的设计,为轴向磁场永磁同步发电机的设计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4.
根据所收集的延河泉域降水量、泉流量资料,做出了降水量与泉流量变化趋势对比曲线,分析了延河泉流量衰减的原因,指出泉流量衰减与近年降水量的减少及开采量的增大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一种多级式热电堆型微量热流传感器的设计与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一维平面传热基本原理,选用细康铜丝和酚醛树脂层压板作为实验材料,用硫酸铜酸性镀铜法制备热电堆,用多个热电堆串联的方式提高热电堆的级数,制备了一种多级式热电堆型热流传感器。研究结果表明,该传感器的系数为48.44 w/(m2·mV),分辨力为0.05 W/m2,测量准确度优于3.0%,能够满足精确测量微小热流密度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以位移和热流为基本未知函数,利用势算子理论推导了均质材料耦合热弹性动力学的两个热流势能型最小值原理。  相似文献   

17.
用试探法计算无分支不均匀恒定磁通磁路的反面问题的计算相当繁琐。本文推导找出一种快捷准确求磁通的方法——图解法。  相似文献   

18.
根据膜通量衰减的过程曲线,把超滤膜通量的衰减过程分为2个阶段,分别对应于快速衰减期、缓慢衰减期,建立了膜通量J随处理时间t变化的半经验模型,采用该半经验模型,很好地拟合了大豆乳清液超滤过程中膜通量衰减的过程,分析了超滤膜材料、膜截留分子质量(MWCO)以及切向于膜面的水流速度等条件下膜通量衰减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对每一个通量衰减阶段,造成膜通量衰减的原因均不是某一种因素的单独作用,阶段1内膜通量衰减的原因不仅仅是吸附污染,还涉及浓差极化和膜孔堵塞作用,阶段2内膜通量衰减的原因受膜材料、膜MWCO和进水流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9.
通过在两个或者三个超导磁通量子比特中插入一个耦合线圈,使得超导磁通量子比特与线圈有一个强的相互作用。耦合线圈的磁通直接影响两个超导磁通量子比特的耦合强度J,因此可以通过对线圈磁通的控制来调控超导磁通量子比特的耦合强度J。  相似文献   

20.
磁通压缩发生器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建立了磁通压缩发生器的等效电路模型,利用LS-DYNA中的分区算法结合任意拉格朗日-欧拉法(ALE)数值模拟了螺旋形磁通压缩发生器的电枢膨胀过程,得出了不同电枢材料、不同电枢几何尺寸和线圈尺寸下的电枢膨胀角。研究表明,在相同的炸药参数和电枢几何尺寸下,铝电枢膨胀角大于铜电枢,且负载电感上产生的电压也大于铜电枢;铝电枢材料可提高装置的输出电压,而铜电枢材料则能增大脉冲宽度。该文研究可为非核爆磁通压缩发生器输出性能的理论计算提供必要参数,为电枢几何外形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