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针对3603工作面开采的3号煤层厚度大、瓦斯涌出量高、采面瓦斯容易超限等问题,本文采用理论分析方法分析确定了覆岩冒落带、裂隙带发育高度及最佳瓦斯抽采区域,提出采用低、中、高三种抽采钻孔对裂隙瓦斯进行抽采,并进行现场应用。结果表明,3603综放工作面开采后最佳瓦斯抽放区域为顶板上覆35~55m,采用低、中、高抽采钻孔抽采裂隙瓦斯后,采面上隅角、回风巷瓦斯浓度降低至0.6%、0.5%以内,确保了厚煤层综放开采工作面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2.
我国煤矿多为井工开采,瓦斯灾害严重,特别是贵州省。目前,瓦斯抽采泵站仍以人工操作为主,效率低下,监管难度大,安全生产压力巨大。本文以贵州豫能轿子山煤矿为例,对该矿瓦斯抽采泵站实施自动化改造,使得瓦斯抽采泵站可以自动化抽放泵站环境瓦斯。同时,实时监测抽放流量、抽放瓦斯浓度、温度和管道压力等数据,利用视频进行实时监控。另外,集控室可以远程控制现场设备,实现无人值守,大大提高了该矿瓦斯抽采效率及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3.
随着瓦斯抽采技术的发展和提高,其使用性和针对性越来越强,对于煤层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结构、不同的透气性应有选择地使用不同的瓦斯抽采技术。目前,我国对瓦斯的抽采除少部分能够在地面施工外,绝大多数还是要在煤矿井下大量钻孔才能对瓦斯进行有效抽放,瓦斯抽采技术的选择和钻孔的合理布置都是影响瓦斯抽采效果的关建因素。  相似文献   

4.
抽采半径是抽采方法选择、钻孔布置参数及抽采时间的重要依据,新安煤矿自建井及生产以来,仅在2009年期间由河南理工大学煤矿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测定,其所提供《新安煤矿瓦斯基础参数测试报告》中:抽采时间为30d左右时,抽采有效影响半径取1.5~1.8m。随着新安矿开采范围的不断延伸,为更准确地服务矿井生产,新安矿对东西翼采区煤层瓦斯基础参数进行了大量的测定,并选定在东翼15120下巷顺层钻孔进行抽采半径的测定工作。此次考察是对早期测定参数的验证,对新安矿的瓦斯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金能煤业分公司属于煤与瓦斯突出矿井,3132综采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大,且瓦斯来源主要是采空区及邻近煤层卸压瓦斯。本文以金能公司3132综采工作面为例,阐述了金能公司高位钻孔采空区瓦斯抽采技术原理、钻场布置工艺、钻孔抽采参数优化选取及现场试验过程,分析了采空区瓦斯抽采参数随时间变化规律及高位钻孔现场应用效果。现场试验表明,高位抽采钻孔抽采采空区瓦斯效果较为明显,瓦斯抽采浓度最大为43.1%,平均为35.0%,瓦斯抽采纯量平均为8.35m3/min,瓦斯抽采率平均达到34.6%,工作面回采期间回风流瓦斯浓度降到0.36%,使综采工作面回风巷瓦斯浓度及上隅角瓦斯浓度超限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6.
通过某矿煤层开采条件和瓦斯灾害治理技术,试验了煤和瓦斯突出灾害监控预警、导向槽定向水利压穿等技术,能完成煤和瓦斯灾害因素监测和预警,使测定煤层瓦斯含量、探测器异常区都更确切,同时抽采瓦斯成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7.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第六条规定:"突出矿井采掘工作做到不掘突出头,不采突出面。未按要求采取区域综合防突措施的,严禁进行采掘作业。"及《国家安全监督管理总局等四部委关于印发煤矿与瓦斯抽采达标暂行规定的通知》第三条规定:"应当进行瓦斯抽采的煤层必须先抽采瓦斯;抽采效果达到标准要求方可安排采掘作业。但目前我国的瓦斯抽采封孔装备存在一些的问题导致钻孔漏气现象严重,使得矿井瓦斯抽采浓度达不到抽采要求。鉴于此,白庙矿提出了一种新型煤层瓦斯抽放封孔技术装置的设计想法。本文针对新型煤层瓦斯抽放封孔技术装置的设计在白庙矿的研究与应用作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8.
为了避免瓦斯综合防治工作的盲目性,做到有预见性和针对性,使所采取的防治措施有效、可靠,需要对煤体的瓦斯基本参数经行了现场和实验室测定。以基于瓦斯压力和瓦斯含量的抛物线方程关系,推导出的基于瓦斯含量的相对压力测定有效半径技术对瓦斯抽采有效半径经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深部区域块段煤体瓦斯压力为1.5MPa,瓦斯含量为6.7m3/t,具有突出危险性;在钻孔直径为113mm,抽采负压为25KPa的条件下,预抽33天后,试验区域抽采有效半径为5m。  相似文献   

9.
古汉山矿16采区原始瓦斯含量高、压力大且透气性差,穿层钻孔抽采效果不佳,迫切需要一种行之有效的增透抽采技术。本文结合矿井在瓦斯抽采方面存在的问题,就高压水力冲孔造穴增透技术在1604底抽巷的应用展开分析,以促进抽采效果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古汉山矿16采区原始瓦斯含量高、压力大且透气性差,穿层钻孔抽采效果不佳,迫切需要一种行之有效的增透抽采技术。本文结合矿井在瓦斯抽采方面存在的问题,就高压水力冲孔造穴增透技术在1604底抽巷的应用展开分析,以促进抽采效果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升突出煤层瓦斯治理效率,增加采面回采巷道掘进速度,在9141底板瓦斯抽放巷内施工水力卸压钻孔对突出煤层进行增透,并对水力冲孔卸压钻孔布置进行设计,有效提升了煤层瓦斯抽采效果。结果表明,采用水力冲孔卸压技术后,瓦斯钻孔流量、浓度为普通穿层瓦斯抽采钻孔流量的2倍以上,流量衰减系数为未冲孔卸压瓦斯抽采钻孔的52%;9141回风巷在水力冲孔卸压段月进尺可达85 m,进尺量较普通穿层钻孔抽采段增加35 m。  相似文献   

12.
合理的瓦斯防治措施,对有效减少瓦斯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实现研究区瓦斯的有效抽采,在对研究区构造特征、瓦斯特征、煤层特征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区采掘进度安排,提出集危险性预测、抽采措施、效果评价为一体的瓦斯综合防治措施。并在阜生矿1103运输巷采掘面进行现场实施,实施结果表明:通过有计划抽采后,煤层瓦斯含量降低至8m3/t以下,达到了抽采目的,体现了该防治措施的可行性,可为临近区掘进面瓦斯抽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新义煤矿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且不具备对开采保护层进行区域瓦斯治理的条件,为了合理确定底板抽放巷与煤层间的垂距、平距及布置方式,运用理论分析得出新义煤矿12021轨道顺槽底板抽放巷为内错、垂距为8-10m、平距为6m的布置方式。并详细介绍了新义煤矿底抽巷运用"瓦斯抽放+水力冲孔"治理瓦斯的方法,对于条件类似矿井的瓦斯治理具有借鉴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保障煤矿安全生产,防范和制止重大煤矿瓦斯事故的发生,国家一度将对煤矿瓦斯的有效治理放在煤矿生产的首要位置,而煤矿瓦斯抽采技术不仅降低了其在井下和地面的排放量和浓密,减少了空气污染,有效控制了因浓度超标而引发事故的可能,同时也可变害为利,使通过专用管路抽采至地面的煤炭伴生资源加以开发利用。虽然煤矿瓦斯抽采技术在我国已历经多年的探索和研究,随着抽采技术的发展的提高,其使用性和针对性越来越强,但仍不足以满足我国采煤量大的特点,今后我国煤矿瓦斯抽采技术应从多方面不断地加以完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15.
为了对申家庄煤矿2303工作面瓦斯进行治理,保证矿井安全生产,对工作面瓦斯来源进行分析,确定主要瓦斯涌出源为采空区瓦斯。通过理论计算、数值模拟的方法,确定瓦斯富集区域,提出高位钻孔抽采技术和采空区埋管抽采技术措施,并进行了工业现场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盐井塘煤矿实施钻孔预抽煤层瓦斯的区域防突措施过程中,不断出现问题,影响矿井瓦斯抽采效果。针对问题,摸索改进相关工艺,按新的工艺要求,布置、开拓25采区的抽采工程。经检验,25采区的瓦斯抽采效果明显提高,有效地控制了煤与瓦斯突出,保证了矿井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7.
为了有效地对瓦斯进行抽采,确保煤矿的安全生产,以某煤矿1231工作面为例,采用钻孔瓦斯压力测试的方法,依据瓦斯有效抽采半径测定原理,研究瓦斯抽采压力变化及瓦斯压降率变化。研究得出:在对瓦斯进行抽采时,距离瓦斯抽放孔越远,瓦斯压力降低幅度越慢,下降幅度越低;随着测试孔与预抽孔之间距离的增大,钻孔瓦斯压降率逐渐减小;本煤层瓦斯抽采半径为1m。  相似文献   

18.
针对新安煤矿11240采煤工作面上巷进入厚煤区,上隅角瓦斯浓度居高不下的实际情况,为最大限度地提高采空区瓦斯抽采效果,本文结合工作面上巷正在进行的压架作业,提出了压架期间分段预埋、回采期间分段抽采的分段式预埋管路采空区瓦斯抽采技术,通过合理确定管路的工艺参数和搭接长度,保证了上隅角顶部瓦斯的接续抽采。研究表明:分段预埋管路的有效抽采时间基本维持在10d左右,单管瓦斯抽采浓度稳定在25%~35%,抽采流量维持在1~1.8m~3/min,预埋管路工艺流程简单,抽采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煤层透气性系数与钻孔瓦斯流量衰减系数都是反映煤层瓦斯抽采难易程度的重要指标,通过对两者通用的测算方法进行分析,发现两者在反映煤层瓦斯抽采难易程度上存在不一致的问题。针对该问题,本文在原测算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优化处理煤层透气性系数的方法。采用该方法,能准确反映原始煤层真实的透气性,避免了原测算方法因采用基础数据不同带来的结果差异,在现场实践运用中合理、可靠,能为评判煤层抽采难易程度提供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有效治理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瓦斯涌出问题,对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及其来源进行分析。同时,为解决原瓦斯治理措施顺层钻孔抽采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U+I型通风和高抽巷瓦斯治理方案。现场实践表明:工作面回风巷和尾巷瓦斯浓度达到工作面管理要求;高抽巷瓦斯抽采纯量随工作面推进逐步增加,呈现小幅度的波动现象,瓦斯纯量最高达到121.61m3/min,工作面瓦斯得到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