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介绍了一种基于DSP/BIOS的隧道视频监控系统,该系统有别于传统视频监控系统以PC机为处理核心,用专用图像采集卡采集图像的结构,而采用以DSP为主处理器,使用视频转换芯片采集图像的硬件平台,处理软件采用嵌入式软件,使用先进的图像处理算法.在满足视频监控性能要求的前提下,较好地解决了视频监控系统的成本问题,有较大的应用前景.通过到重庆中梁山隧道现场试验,验证此监控系统有较高的准确性、较好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智能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频监控在安全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视频监控通常只是录制现场视频图像,用于事后做证,缺乏主动性和智能性.在分析了视频监控系统的结构,介绍了可用于视频监控的人脸识别技术,最后提出了一种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视频监控系统设计方案,以对视频画面中的人物进行识别,在特定目标出现后能做出相应的反应.  相似文献   

3.
李晋  李绍荣 《科技信息》2007,(35):55-57
提出一种基于SOPC技术的远程视频图像监控系统的设计方案。通过将NiosII软核处理器、用户自定义逻辑模块、存储器、I/O等集成到单块低成本的FPGA上,组成一个SOPC(片上可编程系统),实现远程视频图像监控系统。与传统的实现方案相比,该方案降低了系统的成本,复杂性和功耗。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基于S3C4510B微处理器的嵌入式远程视频监控系统. 该系统以IME6400为核心完成MPEG-4视频流的压缩处理,基于嵌入式操作系统uClinux内核,实现了视频流传输、串行通讯、云台控制. 实验结果表明该监控系统性能稳定,能够实现MPEG-4视频图像单画面轮流监控或1-16个画面同屏监控,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5.
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视频监控已拓展到智能移动设备领域,使得传统的视频监控系统脱离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对现有的视频监控系统中预警区域划分方法的分析,结合移动视频监控系统的特点,提出2种适用于移动视频监控的预警区域划分方法。九宫格预警区域划分方法,利用布局文件实现,用M行N列的单元格填充整个监控画面,选择合适的单元格,即可确定预警区域。曲线拟合式预警区域划分方法,选取N个离散点,通过贝塞尔曲线分段拟合或者最小二乘法整体拟合形成封闭区域,监控画面内,封闭区域内部或者外部即为预警区域。这2种方法操作简便,易于实现,有效地提高了图像传输速率。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种基于嵌入式技术的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实现方案。系统以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和嵌入式S3C2440微处理器为核心平台,建立基于TCP/IP协议的视频服务器,将摄像头采集来的图像数据压缩为MPEG-4视频流后,经过网络传输,完成对监控现场的网络视频监控任务。  相似文献   

7.
设计了在Linux操作系统上实现H.264视频编码的数字视频服务器(DVS)监控系统,该监控系统处理器采用TI公司高性能DaVinci DM6446,内嵌ARM和DSP双核结构,在ARM端完成驱动开发,如视频芯片SAA7114驱动的开发,网卡芯片KS721BL驱动的开发;在DSP端实现H.264实时编码算法.实时监控测试表明:视频图像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8.
为了满足对大场景进行监控的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多摄像头的远程实时监控系统.系统主要由视频采集、网络传输、远程图像拼接与显示3个部分组成.视频采集部分以FPGA为处理器,通过控制TW2867视频解码芯片实现4路视频同时采集;网络传输部分通过控制千兆以太网收发芯片RTL8211EG,并采用UDP协议实现了视频数据到上位机的高速传输;上位机接收多摄像头数据后,使用OpenCV及GPU完成了图像的快速拼接和显示.采用千兆交换机构建了8个摄像头的大场景远程实时监控系统,测试结果表明:系统视频传输速率可达912 M B;初始化完成后,全景图像拼接时间只需0.38 s;视频刷新速度可以达到15帧/s.所设计的系统可以扩展连接更多的摄像头,满足了更大场景拼接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针对固定地点的有线视频监控系统监控点不能移动、视频数据量大和所占据的网络带宽较高等问题,在以S3C6410为处理器的嵌入式平台上,以WiFi为传输网络,构建了一套可移动的无线视频监控系统。该系统采用H.264视频压缩标准,结合运动估计算法减少帧间时间冗余,通过4×4块的整数变换降低图像信号空间的相关性来提高视频编码压缩效率,减少数据量。经实际运行表明:该系统工作稳定,监控图像清晰。  相似文献   

10.
陈尧 《科技资讯》2013,(19):18-19
本设计是基于开放视觉图形处理库Emgu对捕获的视频图像进行处理,实现视频图像进行显示与跟踪,动态监控画面,并对视频进一步分析,捕获画面中的运动实体,并把重要信息保存到数据库,提供信息检索修改等操作。  相似文献   

11.
采用图像处理器Hi3516A作为媒体处理平台设计了基于实时流协议的视频处理系统,首先对高清图像传感器采集到的原始视频图像数据按照H.265进行压缩编码,然后将编码后的数据按照实时流协议进行成帧、包封,最后通过以太网接口发送到IP网络中.测试结果表明,视频处理系统具有占用网络传输带宽低、传输延迟小、视频流畅等特点,能满足高清网络视频监控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张萍 《江西科学》2013,(6):838-840,867
随着通信、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基于嵌入式技术的图像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研究一个基于ARM和嵌入式Linux的远程视频监控系统,该设备前端采用USB接口的摄像头采集原始视频图像,将采集到的数据经过JPEG压缩编码和网络打包处理,变成基于TCP/P协议的数据流,然后通过以太网进行传输,发送到监控终端上.  相似文献   

13.
为了克服以往模拟监控系统在信号、布线、传输距离方面的局限性及以PC机为用户端的网络监控系统的体积限制,提出了基于嵌入式Linux的网络可视终端系统的解决方案.在电子门侧采用嵌入式Linux平台,利用Video ForLinux内核接口函数,结合USB摄像头来实现单帧和视频连续帧的采集,采用MJPEG标准进行视频图像压缩,通过TCP/IP协议实现网络传输;在用户端用支持嵌入式Linux的彩屏终端系统对视频数据进行接收、解码和显示.该方案使监控系统小型化、低成本化,且图像显示清晰、实时性好.  相似文献   

14.
测井电缆的数据传输带宽非常有限,图像压缩是井下电视研制的关键技术.基于小波变换的井下电视图像压缩系统通过小波变换、子带编码、自适应量化和熵编码进行图像压缩,采用质量盒控制、背景对比度控制和场频控制技术,实现了较高的压缩比.该系统采用DSP控制技术和图像压缩专用芯片,使图像压缩比和数据流量易于控制,适用于单芯电缆、多芯电缆和光电测井电缆的图像传输.图像解压缩回放过程中采用了插场技术,实现了PAL制式视频50场/秒的实时运动图像播放速度.  相似文献   

15.
针对已有的图像压缩算法占用主机资源或者消耗网络带宽的现状,提出一种基于局域网的实时图像传输的压缩改进算法.通过对图像的数据帧对比分析,只传输图像变化部分的数据信息,缩短压缩时间,提高压缩效率,增强图像传输的流畅性.并进行了算法的性能分析,可用于局域网中的网络监控类的软件开发.  相似文献   

16.
针对电话线低码率传输的视频监控工业环境,基于 H.263 标准,提出了一种新的视频压缩编码方法,即在帧内编码 DCT 变换后的系数量化策略上,采用量化表的方法来替代视频图像帧内编码的常规处理方法,在帧间编码的预测算法上,采用了半像素精度运动估计和 PB-帧工作模式。通过 C 编程,对该算法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算法不但提高了系统的运行速度;而且提高了图象压缩比。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红外焦平面热成像仪原理,系统采用FPGA对数据进行采集控制,采用DSP对数据进行处理并与PC机通信,在硬件上构成一个以DSP+FPGA+PC的成像电力在线检测系统。文章给出了红外成像视频信号和DSP数据处理方法,并使用VB6.0实现图像在PC机上的显示和处理。  相似文献   

18.
王英志  韩太林  李洋  王冲 《科技信息》2012,(29):145-146
设计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OLED)的驱动控制电路,实现320×240×RGB像素点全彩色视频图像显示。本文采用AL320C视频解码与显示控制芯片,在获得视频信号的同时,还可以获得控制信号,简化了OLED显示屏的驱动控制难度。本设计电路简单、成本低,实验表明显示效果良好,为各种便携式系统显示前端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设计一种视频压缩系统,应用于远程监控系统中视频数据的传输与处理。该系统硬件平台采用ARM处理器为核心,软件部分完成H.264编码库的移植,最终通过网络传输将压缩处理后的数据发送到远程上位机进行解压和显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