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用低温同步化处理结合氯化钴活体注射,对圆背角无齿蚌进行了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表明:圆背角无齿蚌的二倍体数目2n=38,核型为24 m+14 sm,NF=76,TCL=117.99μm,CL:4.87-2.78μm.将其划分为A、B两组,A组包括No.1-No.12共12对染色体.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B组包括No.13-No.19共7对染色体,为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未发现随体及性染色体.其核型与同属无齿蚌属的背角无齿蚌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2.
选用了罗非鱼、黄颡鱼和鳙鱼作为圆背角无齿蚌的寄生鱼,并对寄生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罗非鱼的平均寄生量达2045只/尾,黄颡鱼287只/尾,花鲢为220只/尾;在寄生过程中,罗非鱼成活率高达100%,黄颡鱼为60%,花鲢仅为30%;圆背角无齿蚌钩介幼虫在水温为(19±1)℃的条件下,变态期为11~19 d.罗非鱼为圆背角无齿蚌的最佳寄主.本研究结果将用于指导圆背角无齿蚌规模性的人工繁殖生产.  相似文献   

3.
利用背角无齿蚌的外套膜,进行离体组织培养,所得培养液及组织水解液,作用于大鼠离体子宫、兔离体小肠,其药理作用与珍珠质有效成分之一的牛磺酸相同,结果证明,背角无齿蚌外套膜培养细胞能分泌珍珠质,具有天然珍珠的药用有效成分及相同的活性.  相似文献   

4.
椭圆背角无齿蚌对重金属元素的积累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检测了滇池水饲养1a的椭圆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 elliptica)体内重金属等元素含量,结果显示椭圆背角无齿蚌体内锌含量为7.08×102mg/kg,铅为35.68mg/kg,铜为9.04mg/kg,铁为4.74×103mg/kg,砷为62.09mg/kg,磷为4.44×104mg/kg.与滇池水中锌0.0205μg/L,铅0.412μg/L,铜3.198μg/L相比较,表明椭圆背角无齿蚌对锌、铅、铜有很强的富集能力.  相似文献   

5.
3种淡水育珠蚌碱性磷酸酶(ALP)比较酶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别从三角帆蚌、褶纹冠蚌、背角无齿蚌的外套膜中部分提取了一种碱性磷酸酶,并对这3种来源的ALP进行了比活力和动力学性质的比较研究,经过相同提纯步骤后,外套膜ALP比活顺序是褶纹冠蚌>背角无齿蚌>三角帆蚌;三角帆蚌ALP作用于底物磷酸苯二钠的最适pH值为9.40,最适温度为37℃,米氏常数Km为0.53m mol/L;褶纹冠蚌ALP的最适pH值为9.12,最适温度为40℃,米氏常数Km为1.72m  相似文献   

6.
温度和盐度对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温度和盐度对不同规格背角无齿蚌的耗氧率、CO2排出率和NH3-N排泄率及其昼夜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35℃条件下,背角无齿蚌的耗氧率为0.18~0.69mg.g-1.h-1,CO2排出率为0.19~0.71mg.g-1.h-1,NH3-N排泄率为3.97~6.35mg.kg-1.h-1;蚌的耗氧率、CO2...  相似文献   

7.
背角无齿蚌碱性磷酸酶的功能基团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一定条件下,分别采用PMSF,DTT,PCMB,NBS,TNBS,SUAN,BrAc及IAc等化学修饰剂,选择修饰背角无齿蚌碱性磷酸酶的多种氨基酸残基,并测定其酶活力变化。结果表明,PMSF,NBS,TNBS,SUAN和DTT的修饰能显著抑制酶的活力,而且活力的降低程度与修饰剂的浓度相关。BrAc,IAc和PCMB的修饰不表现对酶的抑制作用。初步认为,Ser,Lys和Trp残基是背角无齿蚌碱性磷  相似文献   

8.
不同条件下圆背角无齿蚌血细胞吞噬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部分物质以及血清对圆背角无齿蚌血细胞吞噬作用的影响 ,发现CuSO4 和EDTA能显著地抑制吞噬作用 ;外源性Ca2 和Mg2 都能不同程度地促进吞噬 ,但不是维持血细胞吞噬能力的前提条件 ;血清对吞噬有一定调理促进作用 .  相似文献   

9.
3种淡水育珠河蚌血细胞类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以圆背角无齿蚌、三角帆蚌和褶纹冠蚌为材料 ,通过多种染色方法并结合酸性磷酸酶、非特异性酯酶和过氧化物酶等 3种酶对血细胞的显示定位 ,可将 3种淡水育珠蚌的血细胞分为 :颗粒细胞、无颗粒细胞、透明细胞和类淋巴细胞四种类型 .作者认为 ,透明细胞可能是颗粒细胞衰老形成的 .  相似文献   

10.
椭圆背角无齿蚌血细胞的活体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相差显微镜对椭圆背角无齿蚌血细胞进行了滴片的短时观察和培养瓶中的较长期的活体观察,发现其血细胞在体内和刚取出时全为圆球体,而在体外较短时期内,绝大部分细胞要伸出伪足和棘突,紧贴玻璃表面,相互连成网状,只有少数细胞一直保持球形,不与瓶壁贴附。  相似文献   

11.
金属离子和脲对背角无齿蚌碱性磷酸酶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研究了多种金属离子对背角无齿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a^+,K^+和Li^+等一价金属离子没有影响:Mg^2+,Ca^2+,Ba^2+,Ni^2+,Mn^2+和Co^2+有激活作用;而Cu^2+,Zn^2+,Hg^2+,Cd^2+及Ag^+有抑制作用,脲对AKP的变性失活作用,按脲浓度可为低于2mol/L和高于2mol/L两种类型,低浓度脲对背角无齿蚌AKP活性抑制的动力学表  相似文献   

12.
淡水育珠蚌血清凝集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两种淡水育珠蚌(三角帆蚌和背角无齿蚌)血清中发现有凝集素存在,三角帆蚌的血清凝集素能凝集鸡、鸭和兔的红细胞,在pH5~9的范围内保持活性, 凝集活性能被甘露糖抑制,对Ca^2+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依赖性,背角无齿蚌的血清凝集素能凝集鸡和鸭的红细胞,但不能凝集兔的红细胞,在pH6~9的范围内保持活性,其凝集活性对Ca^2+有明显的依赖性,而且可被N-乙酰葡萄糖胺强烈抑制,两者的血清经60℃加热处理30  相似文献   

13.
硫酸铜对椭圆背角无齿蚌鳃的组织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硫酸铜常用于水产养殖的疾病防治,但当水体中的铜离子浓度超过一定范围时便对软体动物产生一定的毒害作用.本研究选取椭圆背角无齿蚌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方法进行组织石蜡切片制作.研究浓度为0.01mg/L、0.1mg/L、1mg/L和10 mg/L的硫酸铜作用不同时间后椭圆背角无齿蚌鳃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0.01mg/L硫酸铜处理7 d和14 d后,鳃的组织结构未发生明显变化.随着硫酸铜浓度的增大和处理时间的延长,鳃丝逐渐变得短粗,细胞空化逐渐加重,鳃丝、丝间隔和鳃小管的上皮细胞变小.  相似文献   

14.
采用免疫消浊法,检测出健康椭圆背角无齿蚌血清中存在着3种类哺乳动物免疫球蛋白分子。测定了手术创伤前后及不同pH值的水体中类免球蛋白的含量,发现3种类免疫球蛋白分子在损伤后含量均有明显升高;环境pH值对类免疫球蛋白基本无影响。运用硫酸铵沉淀和柱层析法分离纯化了类IgM蛋白,并分析了部分性质。作者认为,蚌血清中所含的类免疫球蛋白在其免疫防御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背角无齿蚌酸性磷酸酶的分离、纯化及部分性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背角无齿蚌外套膜中,经盐析,DEAE-Sephadex A-50离子交换柱层析及Sephadex,G-150凝胶过滤等步骤,分离提纯到一种酸性磷酸酶,提纯倍数88.25酶液比活力为24.7U/mg,通过动力学方法测得其最适pH值为4.8,最适温度为50℃,同样以对硝基苯磷酸二钠作底物测得其Km值为0.73mmol/L ,Zn^2+对酶有激活作用,而F^-,Pb^2+和Ba^2+则对酶有一定的抑制  相似文献   

16.
背角无齿蚌的晶杆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E.Yung(1 920)报导无齿蚌属(Anodonta)的幽门盲囊中有晶杆存在。此后不少学者对晶杆有过论述,但对晶杆的形态和存在位置的说法不尽相同。有人认为晶杆在幽门盲囊中;在胃的腹面;在胃肠中;在胃中等。至于晶杆的形态,只简单称为棒状或杆状。为了进一步阐明无齿蚌属的晶杆形态和确切位置,以及晶杆存在的条件和胃楯的关系,我们于1984年4—5月和1985年6月分6次采集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  相似文献   

17.
作者通过在圆背角无齿蚌斧足注射放射性核素 12 5I标记的酪氨酸后 ,在 30min及 1,2 ,4 ,6 ,9,12 ,2 4 ,4 8,72h和 6 ,8,10 ,15 ,2 0d等不同时间点 ,研究了酪氨酸在圆背角无齿蚌血液 ,色线边、边缘膜、中央膜、唇瓣、斧足、肝脏、生殖腺、粘液、闭壳肌、心脏、胃、鳃、肠等 14种组织器官中的分布和代谢情况 .结果显示 :14种组织中酪氨酸的含量呈先快后慢的下降趋势 ;酪氨酸在肠和色线边中分布最多 ,与相同时间点的其它的组织相比 ,分布系数始终处于较高的水平 ,而且有多个明显的代谢峰值 ,表明它们是蚌进行酪氨酸吸收、贮存和代谢的重要器官 ;在边缘膜、中央膜、粘液、闭壳肌、胃和鳃中 ,酪氨酸含量均较色线边及肠低 ,但有较明显的分布系数峰 ,表明这些组织具有一定的酪氨酸代谢活性 ,但无明显的吸收和贮存酪氨酸的作用 ;血液、心脏、唇瓣、斧足、肝脏和生殖腺中的酪氨酸分布始终较低 ,也无明显的分布系数峰 ,表明它们对蚌酪氨酸代谢无显著的影响 .  相似文献   

18.
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核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三角帆蚌为实验材料,采用改进的蚌类染色体制备方法,对得到的大量有丝分裂梁色体进行排列、测量、分组和C-显带,结果发现(1)三角帆蚌有19对共38条染色体,可划分为A,B两组;A组包括No.1~No.12共12对中着丝粒染色体,B组包No.13~No.19共7对染色体,由5对亚中着丝粒染色体(No.14,15,17,18,19)和2对亚端着丝粒染色体(No.13,16)组成;(2)C-显带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9.
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是动物学中常用的实验材料之一。对于它的染色体组型的研究国内外尚未见报导。本文对其染色体及其组型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取材于背角无齿蚌育儿囊内的早期胚胎细胞,对111个细胞中期分裂相进行了观察,初步确定其染色体数目为2n=38,2n=37(占观察细胞总数的61%)。两种核型的核型公式分别为: K=2n=38=12Am 14Bsm 12Bsm_1 K=2n=37=15Am 10Bsm十12Bsm_1。并对其中的7个细胞中期分裂相进行了照相放大,在显微测量和放大测量的基础上根据染色体的相对长度和臂比进行了分组。对于在用秋水仙素处理低等动物胚胎细胞的浓度及时间等方面也摸索了一点规律。  相似文献   

20.
选用鳙鱼、黄颡鱼、罗非鱼和鲤鱼作为背角无齿蚌的寄主鱼,对寄生效果进行分析,并对罗非鱼寄生变态发育脱落早期(6 d)、高峰期(9 d)、后期(12 d)的稚蚌及黄颡鱼寄生变态脱落高峰期(10 d)的稚蚌进行了养殖实验;结果表明:鳙鱼的平均寄生量达833只/尾,黄颡鱼842只/尾,罗非鱼2 872只/尾,鲤鱼728只/尾;不同时期脱落的钩介幼虫的存活率和壳长均无差异,早脱落和晚脱落对后期生长没有影响。综合寄生量及变态率,罗非鱼是最适合作为人工繁殖背角无齿蚌的寄主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