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以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实现了对传统发展思想的扬弃与超越,是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发展观的哲学依据。因此,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历史观和方法论,深入探究科学发展观,有利于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2.
《文艺制度论》对中国文艺制度的历时性建构、文艺制度的理论构成和文艺评价制度的建设等一系列重要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对当今我国文艺制度的改革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这部专著填补了长期以来文艺制度理论全面系统研究的空白,构建了相对完整的文艺制度理论研究体系,呈现出开拓性、学理性和实用性等特色,具有文艺制度理论建构与文艺制度建设实践指导的双重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描述的战时东南文艺,是我国抗战文艺史上一种重要的地域文艺现象。东南地区的浙、闽、赣、皖诸省在战时河山破碎、国土分裂、交通阻隔的情势下,曾形成“区自为战”的文艺发展格局,掀起过一个规模颇为壮观的“东南文艺运动”。这个运动贯穿抗战全程历时8年之久,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由于文艺活动具有过程性和可调控性的特点,使人们完全可以在科学的基础上把握文艺的未来,创立起新的学科——文艺预测学。文艺预测学作为一门学科,有着特殊的功能和意义:其一,它给文艺研究确立一个指向未来的时间坐标,发挥文艺研究的最大功能。其二,可以培养艺术家一种超越、向前的眼光和素质,在艺术创作中不断地进行艺术创新。其三,它还可以给文艺管理者作决策时提供服务,从而使文艺决策逐渐走入科学化的轨道,促进文艺事业的兴盛、繁荣  相似文献   

5.
民俗文艺有两种不同的发展路线和模式:一是独立成体的专业文艺样式即文艺民俗,一是仍存在于母体的"活化石"形态即民俗文艺。目前关于土家族文艺民俗研究的多数成果乃是从"史"的角度对已经存在的民间文艺进行固化,这是一种静态保护。我们所要研究与探讨的土家族民俗文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应该是充溢着鲜活生命力的"活态"保护,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配合协调,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集古今中外发展思想的精华,与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特别是中共三代领导人的发展观之间存在着既一脉相承又丰富发展的关系。探索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渊源.有助于把握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加深对科学发展观内涵和重大意义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狂欢是民俗的文艺化,是文艺民俗学的一个范畴,它对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尤其对文艺人学观的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说它补充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文艺人学观。巴赫金对狂欢节和文学狂欢化的深入研究为文艺民俗学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范式。  相似文献   

8.
23年达州文艺评论发展经历了初级阶段;模仿与框定,机制创新带来文艺繁荣;守望与拓展提升达州文艺评论形象三步曲。文艺评论的地域特色鲜明,学术成果丰厚,地域特色体现在国内三个绝无仅有:1是文学创作承包责任制及人员聘用制;2是雪米莉现象;3是远古文化,红军文化,当代文化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9.
在“文艺社会学”与“艺术形态学”的启发下,以形态学的观点和方法,对文艺形态在文艺社会学研究中的中介性质及其可能作初步探析,并尝试对文艺形态的内涵和外延作出新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10.
自中国新文学诞生以来,文艺大众化就是新文学作家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新文学发展的应有之义。30年代的文艺大众化运动是左翼文学运动的中心并贯穿了整个30年代甚至影响到四十年代乃至建国后的文学创作。左翼知识分子对文艺大众化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取得了很多有学术价值的成果。但是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和文艺大众化本身的缺失,这次文艺大众化成为未完成的文艺大众化。  相似文献   

11.
发展观是从哲学角度对发展的诠释,不同的发展观会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新中国60年来发展观演变大致可分为起步发展观、政治发展观、经济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4种。理性分析它们的演变历程,有利于我们理性地总结和探索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和基本经验,这对坚持和贯彻科学发展观,真正把握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人的全面发展和对幸福的追求,全面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实现人与社会、环境、资源等问题上的价值理想与现实选择的完美统一都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既继承了传统发展观中的积极因素又是对传统发展观的超越。文章基于科学发展观与传统发展观比较的视角,从传统发展观产生的表层原因、深刻根源及对传统发展观的超越三个层面寻求对科学发展观的一种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儒家以“生生不已”为发展目的、以“参赞化育”为发展方法的发展观,蕴涵着许多优秀而深邃的思想.是科学发展观深厚的传统哲学底蕴。我们确立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应当深入探讨和合理继承儒家发展观中的宝贵思想。  相似文献   

14.
发展问题是国际社会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是时代的客观要求。传统的发展观经历了历史的进步,全球性可持续发展观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进而形成科学发展观。本文试图从发展观的演变历程中探讨传统发展观的缺陷,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选择绿色GDP,探讨绿色GDP和可持续发展的协同关系。  相似文献   

15.
经济转型、文化走向市场带动大众传媒文艺的勃兴。大众传媒文艺以其新科技优势和现代化强劲势头迅疾扩展,方兴未艾,成为愈来愈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品种,大众生存意识的转变为大众传媒文艺的兴盛提供了无形支持力和空前契机。传统文艺遭遇到史无前例的挑战与冲击,被挤兑到文艺园地的边缘。大众传媒文艺必将成为21世纪文艺擂台上的新霸主。  相似文献   

16.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东北经济振兴和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任何事物的发畏都有两种发展观,一种是科学的发展观,另一种是不科学的发展观,我认为,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有两层意思:第一,是泛指科学的发展观:所谓科学的发展观就是按照科学规律发展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科学的发展观在不同发展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目的、内涵和要求。第二,是特指我国新世纪新阶段科学的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由此可见,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既有很重大的现实意义,又有很深远的理论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7.
周扬重视文艺理论建设并指出了中国当代文艺理论发展的方向,即建立中国自己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批评。它包括这样几个方面:规定了社会主义文艺的基本内容、要求把握社会主义文艺的发展规律、发挥文艺的批判功能、社会主义文艺都应该具有自己民族的形式和特点。毛泽东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和70年代中期两次对当时中国文艺发展的不满不但改变了周扬的命运,而且促进了周扬文艺理论的发展。周扬的文艺理论正是在这种反思和调整中日渐完善起来。周扬在文艺理论的反思和调整中提出"我们的文艺是多样性的统一",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弘扬主旋律和提倡多样化的统一"论的萌芽。  相似文献   

18.
文艺真实性是现实主义文艺创作的重要问题。本文按照历史发展的线索,对西方现实主义文艺真实观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比较分析。首先对古希腊时代的“摹仿说”中体现的文艺真实观进行了分析;其次对文艺复兴时期的“镜子说”所包含的文艺真实问题进行了探讨;其三,分析了古典主义时期布瓦洛的唯心主义的文艺真实观;其四,重点剖析了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真实观。  相似文献   

19.
周扬重视文艺理论建设并指出了中国当代文艺理论发展的方向,即建立中国自己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批评。它包括这样几个方面:规定了社会主义文艺的基本内容、要求把握社会主义文艺的发展规律、发挥文艺的批判功能、社会主义文艺都应该具有自己民族的形式和特点。毛泽东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和70年代中期两次对当时中国文艺发展的不满不但改变了周扬的命运,而且促进了周扬文艺理论的发展。周扬的文艺理论正是在这种反思和调整中日渐完善起来。周扬在文艺理论的反思和调整中提出"我们的文艺是多样性的统一",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弘扬主旋律和提倡多样化的统一"论的萌芽。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普及”与“提高”学说,不仅在20世纪40年代的背景下有指导意义,在当今文艺走向多元化的背景下,仍有不可忽视的启发意义。 我们应该科学地分析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精髓,从中汲取有益的成份,来指导我们的文艺运动,使我国当代文艺的发展,不负于时代的期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