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浒传>中的女性可以分为罪不当死却死于非命的"淫妇"、巫婆化了的"虔婆"、行同小丑的三位女将以及苍白无力没有艺术生命力的贞洁娘子等几类.作者是从男权视野出发塑造了潘金莲等女性形象,其妇女观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勇于塑造三个女英雄形象,说明作者的妇女观也有进步的一面.  相似文献   

2.
正如果我们想象一场暗黑嘉年华,恐怖小丑就会是它的主角,以各异的形式延续伸展。讲述DC漫画中最著名的反派"小丑"起源的电影《小丑》,在2019年10月一上映就深陷争议的漩涡,影片呈现了梦想成为脱口秀演员的青年阿瑟因为意外事件以及自身的命运悲剧最终失控,继而成为"小丑"的经过。这部电影再现了小丑的恐怖本质。其实根据斯蒂芬·金同名恐怖小说改编的电影《小丑回魂(IT)》在2017年一样引起了人们对小丑的关注和对小丑的恐惧。  相似文献   

3.
王小波的小说具有浓厚的黑色幽默色彩。因为受到文革文化心理的影响,王小波的小说人物都是“革命时代的精神迷路者”。这些人物幽默、卑琐、有自嘲的特点,既有传统喜剧中的“小丑”的角色特征,又具有“英雄”的部分特征。因为这些人物,使得王小波的小说具有浓郁的“反乌托邦”叙事特征。  相似文献   

4.
亨利·詹姆斯小说中的女性群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亨利·詹姆斯的小说大部分以"国际题材"为创作主题,塑造了栩栩如生的女性人物形象,在叙述技巧上大胆突破常规,开拓了心理现实主义小说的文学领域.亨利·詹姆斯小说代表作品中的女性群像按文化地域分,可以分为美国文化女性形象、欧洲文化女性形象、欧化了的美国女性形象;按人物特性分类,可分为天真无知型女性、高雅型女性、表里不一型女性等.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化与张恨水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恨水小说与中国的现代化有着密切联系。在形式上 ,张恨水改变了传统的章回体小说模式 ;在内容上 ,他的小说体现出了反对封建专制的新思想。此外 ,他的小说也体现出了一定的城市性和商业性 ,这些都是与中国现代化相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小说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塑造人物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鲁迅小说《祝福》中的祥林嫂,是一个深受旧社会封建宗法思想的精神迫害,挣扎反抗,求生不得,最后悲惨死去的普通劳动妇女的形象。茅盾的小说《春蚕》着力塑造了老通宝这一人物形象。他是一个勤劳、善良、俭朴、忠厚、而又尚未觉悟的旧社会的老一代农民  相似文献   

7.
《五子登科》中出现了六个女人争夺一个男人的故事,一男多女的叙述模式符合男性中心话语的同时又揭示出男主人公的荒淫无耻的本质。没有真正女性生命体验的女性人物是为揭示男性人物丑恶的工具,女性形象艺术生命力的苍白体现了这篇小说并不属于张恨水的言情小说的范畴。  相似文献   

8.
女性人物的塑造是福克纳小说的一个主要特点,而"影子性"则是其作品中女性形象不可分割的性质,并且深深根植于当时美国南方现实社会之中。现实社会把这些女性变成了生活中的"影子",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她们在福克纳小说中的影子性恰恰反映了她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子性。分析小说《喧哗与骚动》中两位女性人物的"影子性",探讨美国清教主义和传统妇道观对女性身心的毒害和摧残,可以使读者更加客观地看待这些女性形象,更加全面地解读福克纳的作品,更加深刻地体会他的人道主义立场。  相似文献   

9.
《祝福》中的祥林嫂是在宗法礼教、鬼神迷信的桎梏下被迫害而死的一个悲剧性人物。小说作者以勾勒轮廓的白描手法,描述祥林嫂一生颠沛坎坷的遭遇,控诉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鬼神迷信吃人的本质,使祥林嫂成为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旧中国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典型形象。  相似文献   

10.
鲁迅在他的小说中,塑造了众多的农民的形象;塑造了一系列知识分子的形象;除此之外,还塑造了好几个妇女的形象。在鲁迅所塑造的妇女形象中,作为主人公出现的就有单四嫂子、祥林嫂、子君和爱姑等。鲁迅所塑造的妇女形象,虽也有涉及婚姻问题或其他问题的,但主要在于揭示封建社会中严重地存在着的妇女问题。所谓妇女问题,归结到一点,就是男女不平等的问题。笔者写此文的目的,是探讨一下鲁迅塑造这些妇女形象,向我们提供了哪些有关妇女问题的认识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有一类精神现象颇为引人注目,那就是精神自渎,具体表现为精神上自我蔑视、自我折磨和自我嘲笑,并且在这种自轻自贱中体验到一种难以言传的快感.精神自渎现象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主要表现在三种人物形象上:一类是以自嘲为乐的"贵族老爷",另一类是在屈辱的褶皱里体验出快感的"穷人"和"小丑",第三类是以"地下室人"为代表的思想者.  相似文献   

12.
在影视剧中,人物是构成情节冲突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小说改编为影视剧,人物形象塑造的衍变也成为最受关注的一个部分,中国传统武侠影视剧因为对人物形象塑造的缺失造成文戏与武戏之分。金庸作品的"射雕"三部曲都改编为电视剧,分析对比其中三位男性侠客形象的塑造,展现由小说到影视剧中男性侠客形象的变化,揭示人物塑造差异形成的原因,不仅因为艺术形式的转变,还包含了市场经济性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严歌苓是中国文学界中典型女性作家的代表,由于长期在海外生活,她的生活经历比较复杂,其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与主流女性创作思潮有一定的距离,她在小说中表现了女性情感的细腻以及敏锐,塑造出很多性格比较鲜明的女性形象。严歌苓小说中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针对边缘人物女性的命运描写,着重描述的就是女性边缘人物。基于此,该文主要对严歌苓小说中女性边缘形象展开分析,深入地理解严歌苓小说的创作特点,揭示出严歌苓小说里边缘女性人物的命运情感。  相似文献   

14.
普希金的代表作《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以它男主人公的名字来命名的,但在这部诗体小说中最能打动人的形象、最富于艺术魅力的人物却是它的女主人公达吉亚娜。这是因为普希金赋予了这位女主人公许多美好的品质和高尚的情操。诗人是把达吉亚娜作为一个理想的俄罗斯妇女的形象来塑造的。诚然,普希金在塑造他这位心爱的女主人公时是反映了他作为一个先  相似文献   

15.
海明威小说中的妇女形象一直是文学界争执的对象之一,很多人认为海明威不会塑造女性形象,在他的小说尤其是短篇小说中出现的女性形象无论是传统还是前卫都会给人一种"厌女"的感觉。事实上,无论是以美国太太为首的传统女性,还是以乔玛丽、玛格丽特为首的新女性,这两类女性形象的出现都不是偶然的,它与作家本人的女性观息息相关。童年家庭生活的阴影、作家生活时代的社会背景等形形色色的因素,在造就海明威矛盾分裂的女性观的同时,也造就了其作品中的这两类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6.
张恨水的《啼笑因缘》中的女主人公沈凤喜作为生存于中国传统男权社会女性形象的代表,其一生前后时期分别扮演了任人玩弄的物品性天使形象和惨遭弃置后被禁闭的疯女人形象,而这正是作为两性性别对峙中两个男性樊家树与刘德柱对作为女性沈凤喜这种角色的转换与确认。剖解沈凤喜形象可帮助我们解构存在于小说中的男权主义化中心和整个男权社会的权力结构。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法国女作家西蒙娜.德.波伏娃的存在主义女性主义理论出发,对美籍华裔作家汤婷婷的女权主义小说《女勇士》进行解读,探索了小说中描绘的父权制和种族主义双重压力下女性的生存处境。通过剖析主要女性人物的"内在性"和"超越性",指出小说塑造了两类女性形象,揭示了她们不同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孙犁是“以写妇女起家的”。论文选取孙犁“抗日小说”中若干典型的女性形象加以分析,对作家笔下乡村女性人物进行分类,试图探究孙犁从男权视角出发,对自身女性意识进行的想象与规范,归纳出孙犁复杂特殊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9.
在小说空间中,人物形象占据着最为突出的地位、如果一篇(或一部)小说中没有人物的行动、语言和情态存在,那么作品也就没有任何魅力.小说人物群体空间中最令人关注的是“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他们是小说的核心,是最具有吸引力和美学价值的形象.  相似文献   

20.
在鲁迅所塑造的人物画廊里,除农民形象、知识分子形象外,妇女形象也占有重要的位置。其中的祥林嫂,是一个家喻户晓、童叟皆知的典型形象。关于祥林嫂,评论文章已经发表了不少。几乎所有的评论文章都认为:一、祥林嫂是一个具有强烈反抗性的妇女;二、作者在《祝福》中描写了祥林嫂怎样受四条绳索的束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