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杰 《科技信息》2012,(35):14-14,57
在对场地地质环境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对评估区进行了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评估区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为地裂缝、地面沉降、膨胀土胀缩、基坑崩塌,将评估区划分为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和中等区,并提出了防治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有效进行采空区地面塌陷灾害防治,通过运用概率积分法对采空塌陷区地面残余变形进行科学预测,结合建设工程自身对地基变形要求,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定量评价方法研究,并提出针对性防治措施。结果表明:可以有效解决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过于保守和地质灾害过度治理的问题,同时可合理缩短建设工期,大幅降低工程造价,使采空地面塌陷区的土地作为建设用地得到高效利用。经过大量工程实践,地质灾害危险性得到有效控制,工程自身安全和使用功能得到可靠保障,社会经济效益显著。可见该方法切实可行,对采空地面塌陷区的土地利用和工程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地质灾害防治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财产生命安全,应把它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来落实.本论文运用实证分析和比较分析的方法,充分阐述了广西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情况及造成广西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深入剖析了广西地质灾害防治存在问题,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对的措施,为深入推进广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了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简述地质灾害风险概念和评价方法模型的基础上,比较系统的讨论了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中应用的基本框架、方法步骤和基于GIS技术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系统的建立,从而为更有效的减少各类地质灾害对人类造成的损害提供更为科学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Google Earth在地质灾害信息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以Google Earth为开发平台,利用其影像、地形数据和地标等功能,管理地质灾害信息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基于Google Earth平台上的地质灾害信息管理,支持影像数据更新和成果网络共享。该方法成功应用于惠州市地质灾害信息管理,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地质灾害的定义,介绍了我国地质灾害概况,探讨了地质灾害的类型与特征,分析了人为地质灾害的危险性,提出了防治地质灾害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拟建的马1井场公路位于通江县北部四川盆地与米仓山构造带的转换部位,工程规模较大,地质条件较复杂。在公路建设中,可能诱发或加剧的地质灾害主要表现为深路堑开挖形成的高陡边坡失稳崩塌或滑坡,高填方软弱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导致路基变形失稳、岩石风化碎落等地质灾害。本文在公路工程区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结果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灾种和危险性提出相应的措施防治。  相似文献   

8.
陈家祠位于广州市中山七路,是广东规模最大、装饰最华丽、保存最完整的传统建筑,被誉为岭南艺术建筑的明珠。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本文从地质角度出发,分析了陈家祠墙体开裂、地面沉降等病害的成因;提出了文物保护的措施,即采用树根桩法与灌浆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地基加固,做到"固本强基",增强古建筑抗击地质灾害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陕西省地质灾害风险区划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省域地质灾害风险区划研究与实践处于起步阶段。在借鉴自然灾害风险的基础上,提出了省域地质灾害风险区划研究思路方法。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与区划和地质灾害经济社会易损性区划的基础上,采用GIS平台,进行了陕西省地质灾害风险区划初步研究,得到了陕西省地质灾害风险区划初步结果。研究表明:陕西省地质灾害风险区可以划分为高、中、低和极低4级风险区,其中高中风险区15个,面积约占陕西国土面积的35%。这些风险区应成为今后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基于模糊粗糙集的公路地质灾害影响因子的权重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灾害影响因子权重分配是地质灾害区划的关键,以贵州省三凯线地质灾害调查数据为实例,于公路沿线随机选取非灾害点,选择高程、坡度、河流切割密度、地层岩性4个地质灾害主要属性,形成属性决策表,根据相关知识采用不同的三角模糊隶属度函数,确定模糊粗糙集地质灾害要素权重分配模型,计算各属性与地质灾害之间的依赖度,建立模糊粗糙集地质灾害属性权重确定方法,该权重应用于因子叠加方法进行公路地质灾害区划,研究表明:用模糊粗糙集确定的地质灾害影响因子权重,相比传统专家打分所确定的权重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湖南省地质灾害的种类和规模,总结了当前地质灾害评估及预测的方法和手段。并针对湖南省地质灾害分布特点,利用模糊数学相关理论,通过GIS的空间分析功能,采用快速判别分析方法,建立了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地质灾害综合评估数学模型,对湖南省的地质灾害进行了区划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动态、快速、准确的将湖南省地质灾害危险程度分为极危险区、重危险区、中度危险区、微度危险区、无险区,为湖南省地质灾害的防治及治理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基于MAPGIS的投影变换在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虹 《科技信息》2009,(16):325-326
本文介绍了“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项目通过MAPGIS中地图投影变换功能的应用,实现跨幅图件的拼接、经纬网线的自动生成,以及地质灾害点数据的投影转换,快速、准确地生成动态的地质灾害点分布特征图件,全面地分析研究该地区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及分布规律,从而为地质灾害防治和管理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呈贡县地质灾害发育程度一般,但在全县范围内均有不同程度灾害发育分布。通过区内地质灾害的系统调查与分析,根据地质灾害易发分区依据、原则,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地质灾害进行了易发性分区。将全区划分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和非易发区,并分别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同时,根据呈贡县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类型和人类工程活动强度等各种因素,将呈贡县地质灾害防治划分为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公路地质灾害区划方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甘肃省公路地质灾害类型研究成果,遵循一般自然区划方法,并突出为公路工程建设服务的宗旨,拟定了甘肃省公路地质灾害区划的原则和分级指标体系,提出了甘肃省公路地质灾害区划方案.  相似文献   

15.
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通过对我省地质环境条件特征及气候特点分析,对全省进行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区划;经过对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以及近几年突发性地质灾害发灾时雨量数据的分析进行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区临界雨量的确定;结合广东省地质灾害实际情况,在进行资料收集和实际考察的基础上,研究灾害预警模型的建立和解算方法.在地质灾害预警模型的基础上对气象台传递的雨量数据进行解算得出预警结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地质灾害防治已由“基础减灾阶段”进入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康养减灾阶段”,阐述地质灾害康养减灾的科学内涵。【方法】采用地貌演进过程与生态景观研究方法,探讨生态文明视角下地质灾害防治新常态。【结果】从4个方面进行生态文明视角下地质灾害防治:1) 充分发挥灾害体自愈能力,实施地质灾害物理演进模拟理论研究;2) 着眼于景观保护与生态修复,研发环境友好型地质灾害减灾新技术;3) 遵循山水林田湖一体化保护原则,实施地质灾害治理与国土资源再造;4) 面对海量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进行生态文明视角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服役性能综合研究。【结论】融合治理工程安全与生态文明建设于一体的地质灾害防治已成新常态,研究结果对广泛开展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积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结合灵宝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分析GIS软件在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中的应用,并建立了易发性分区评价管理信息系统,阐明了SuperMap软件在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中体现的优点及在管理决策上实现的简捷性和易操作性,为地质灾害部门管理、决策带来了多方面的优势,提高部门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8.
沈勇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13(12):183-184,225
通过参与对山西省北、中、南部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认为山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应以矿山(尤其是煤炭矿山)开采和人工开山修路等人类工程活动引诱发的人为灾害为主,展开工作。矿山开采引起的地面裂缝与地面塌陷是山西的首要地质灾害,其次为开山修路引起的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地质灾害。总结了山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的一般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19.
地质灾害防治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财产生命安全,应把它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来落实。本文运用实证分析和比较分析的方法,阐述了广西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情况及造成广西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深入剖析了广西地质灾害防治存在问题,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对的措施,为深入推进广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了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现代讲学技术状况和科学事实出发,对地质灾害的特点、致灾因素、发生发展规律、成因机制及测报、防治等内容进行了综合和探索性研究,提出并建立了新的慨念系统和科学体系——地质灾害学,目的在于揭示和解决有关地质灾害的自然和社会方面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