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唐传奇中有许多作品是以神女或者是妖女为对象进行描写的,这种写法源于志怪,奠定了后世文学中神女或者是妖女的世俗化形象。在唐传奇中出现这种现象,有其独特的社会原因和作者的动机。简而言之,就是文人作者们的狎妓之作和对美色财富的意淫。唐传奇中神(妖)女的历史和社会意义值得引起研究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徐的浪漫传奇小说《鬼恋》中浸透着古已有之的人鬼相恋爱情模式的故事原型。作者在热烈、浪漫而又奇谲、飘逸的传奇中融入了对于人性与灵魂深处的探询和对于生命与存在意义的扣问,表达了对于人生哲理和文化情怀的感悟。  相似文献   

3.
徐訏的浪漫传奇小说《鬼恋》中浸透着古已有之的人鬼相恋爱情模式的故事原型。作者在热烈、浪漫而又奇谲、飘逸的传奇中融入了对于人性与灵魂深处的探询和对于生命与存在意义的扣问,表达了对于人生哲理和文化情怀的感悟。  相似文献   

4.
《玄怪录》说“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在唐传奇发展史上,《玄怪录》是一部颇具特色的集子。鲁迅先生指出:“造传奇之文,会萃为一集者,在唐代多有,而煊赫莫如牛僧孺之《玄怪录》”这与作者的身居高位,作品的艺术成就不无关系。笔者尤为关注的是,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细腻的文笔,成就了作品的一种波诡云谲的美学风格。本文拟对《玄怪录》的诡奇风格加以剖析,并对这一风格的成因进行初探。  相似文献   

5.
唐传奇是我国古代文言小说成熟的标志,它在作品结构方面为后世提供了多种创作模式,从多个角度拓展了小说创作的空间。在发轫期,唐传奇的题材、主题结构、叙事重点和叙事角度等都有所创新,为后来的传奇创作及叙事文学的创作提供了借鉴,为唐传奇的兴盛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唐传奇是我国古代文言小说成熟的标志,它在作品结构方面为后世提供了多种创作模式,从多个角度拓展了小说创作的空间。在发轫期,唐传奇的题材、主题结构、叙事重点和叙事角度等都有所创新,为后来的传奇创作及叙事文学的创作提供了借鉴,为唐传奇的兴盛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蒋防的《霍小玉传》与白行简的《李娃传》是唐传奇中非常著名的作品。这两部作品的故事源起大略相同,所处社会环境亦无多少不同,但其结局却一悲一喜,有天壤之别。这与作品的主人公的性格和人生理想追求有着极大的关联,同时,这种两极结局的形成还折射出两部作品作者的情感取向和人生理想的不同。  相似文献   

8.
《任氏传》与《琵琶行》这两篇作品,无论从作的创作心态,还是作品的故事内容、情感内涵,以及作品的叙事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以前,论大都比较重视唐诗对唐传奇的影响,而忽略了这两种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的问题。这两篇作品相比较,恰好证明了唐传奇对唐诗的影响问题。  相似文献   

9.
唐代兴起、发展和成熟的传奇受到了诗歌的深刻影响。唐传奇的作者大都是当世的诗人,他们在创作的过程中或有意或无意、或显或隐的将自己的诗作、才思、情感和笔法融入传奇作品当中。具体表现为显隐两个方面:显性诗笔即是直接将诗作引入作品;隐性诗笔则是意境刻划、诗化语言、创作手法的借鉴,以及诗人性格气质在作品中的投射。  相似文献   

10.
唐传奇《李娃传》产生以后,在后代不同的文学样式中发展演变,特别是到了元杂剧《李亚仙花酒曲江池》和明传奇《绣襦记》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李娃故事从小说到戏曲的演变过程中,李亚仙、郑元和这两个艺术形象在不断地发生演变,而这些又和社会现实和故事本身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要探讨《长生殿》主题,只能依据剧本中的《自序》、《例言》与《传概》三则材料。《长生殿》只有唯一的主题,即情爱主题。洪升塑造杨妃形象时,情感倾向基本上回归到中晚唐,择取了同情、回味与美化的态度;在价值观上则运用了汤显祖的“至情观”,使杨妃的文化品格得以升华。对于李隆基形象的理解,不同时代的丈人是不断渐进的。洪升写李杨情爱时别具匠心:第一,写出了李杨不断深化与升华的情爱过程;第二,写出了李杨情爱的风流本色;第三,化用织女牛郎故事作合李杨的天上之情。  相似文献   

12.
唐传奇中数量最多、质量最高的要数婚恋题材作品,其中除了那些令人扼腕唏嘘的爱情悲剧,像《裴航》、《离魂记》、《柳氏传》、《李娃传》等都是爱情喜剧,团圆结局。然而这些处于情与礼夹缝中的爱情,最终只能是与礼教无奈的融合。究其原因,正是唐代重科举、贵仙道的社会现实和唐传奇的士子创作群体两方面因素造就了风格独特的唐代传奇。  相似文献   

13.
民间信仰的要素在小说诞生的源头就已"注入"了小说文体本身,这也决定了小说与民间信仰的必然遇合。小说的言说性特点和民间信仰的口头传播是二者相遇的前提,小说的追求宣奇效果和民间信仰中的神鬼怪故事也正因此一拍即合。唐代民间信仰中的鬼魂信仰承载并推动了具有重情特色的唐小说发展的步伐,唐代"鬼故事"借鬼魂信仰之外壳,着重表现了唐代青年人不被接受的爱情,具有时代进步色彩。  相似文献   

14.
《甘泽谣》是晚唐袁郊所著传奇小说集,以历史人物为依托是其写作的一大特点。文章对其中涉及的历史人物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考证,如乐官苏夔与蔡子元,诗人孟云卿和孟彦深、冷朝阳,乐工李萋,均可和其他历史资料互相印证。再如布衣焦遂的事迹,还有青年时期的杜甫不被人所注意的情况,更是难得的参考资料。这些,对今后《甘泽谣》的深入研究均可提...  相似文献   

15.
晚唐以“皮、陆”为代表的一批积极关心民瘼的乐府诗人沿着中唐新乐府诗开辟的现实主义乐府诗风道路继续前进。他们继承了新乐府现实主义诗歌的自拟新题写实事与叙事手法,并发展了乐府诗的讽喻艺术。  相似文献   

16.
借助普罗普“叙事功能研究法”、格雷马斯“行动元矩阵”等国外人类学、语用学、文艺学诸学科创立的研究方法,对现在所见情节较为完整的汉代民间故事:“韩朋故事”与《焦仲卿妻》进行对比研究,归纳抽象出完全一致的故事文本共同结构图,验证此二故事的同源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至少适用于汉代民间爱情故事的“韩朋模式”。  相似文献   

17.
唐代宫廷通过征收赋税、内官进奉、外官进奉和外蕃进奉等手段使得国库丰盈,这样唐代宫廷就有余财频繁地举行宴饮活动。唐代宫廷宴饮的主要类型有节日宴会、皇帝游宴、皇家醣宴、庆功宴、朝会及伴随祭祀活动而举行的宴会、宫廷内宴、皇帝为任命的外官饯行宴、皇帝迎接外蕃的宴会。唐代宫廷宴饮中主要的佐乐活动有行酒令、乐舞表演、百戏游艺节目表演等,这些活动一方面有效地调节宫廷宴饮气氛,另一方面也使得唐代宫廷宴饮风俗具有更丰富的文化内涵。唐代宫廷宴饮风俗作为一种上层丈化,为唐代社会各阶层所效仿,同时这种风俗也被五代直接继承。  相似文献   

18.
儒家文化是一种入世文化,强调人的社会性。唐初、盛、中、晚各个时期都有影响这个时期的重要问题,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不仅是帝王大臣们关注的,也是文人们所关注和参与的。初唐文人的辅国安邦、盛唐文人的兴业建国、中唐文人的改革弊政、晚唐文人的深刻反思是唐不同时期文人的不同担当精神的体现。唐代文人自觉地将自己与时代联系起来,试图通过自身的努力为国家出力。唐代文人的担当精神是儒家社会理性的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19.
民国年间,在镇江大市口两次出土北宋时期碑刻,其内容主要记述修筑润州大市砖砌街路的事迹,它们提供了我国古代城市铺设砖街的早期实证,并反映古代民间人士积极参与城市建设的传统特色。而近些年来的城市考古,又揭示了唐宋时期大市周边的繁华面貌。  相似文献   

20.
杜甫是我国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关心社稷百姓,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杜甫的这种精神,在他的诗歌中有集中的反映。文章以杜甫的一生轨迹为线索,以他的诗歌为内容,论述杜甫胸怀天下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