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2 毫秒
1.
话本小说有着明显的叙事节奏,这是其情节独特性之一。话本小说的叙事节奏与其来源于“说话”艺术有着密切关系,且在书面化和文人化过程中加入了书面文本的特征,使话本小说的情节节奏具有了口头与书面的双重特质。话本小说的叙事节奏有多种类型,如性格、线索、叙述、异时空等,这些节奏类型基本存在于故事层和叙述层。话本小说叙事节奏的形成机制基本可分为信息缓释、叙述干预和敷演捏合。而所有这些情节节奏的特质从根本上讲,其形成与内置的拟书场中的“说听”交流密不可分,是拟书场的叙述格局使话本小说形成了独特的节奏模式。  相似文献   

2.
弗.司.菲兹杰拉德的《大人物盖茨比》是形式导演成的一场“美国梦”幻灭的戏。小说的叙述者尼克被置于故事当中,且有他自己的故事。尼克的故事与盖茨比的故事的交叉与并列,构成了一个青年“美国梦”的梦幻世界。作者运用了各种叙事策略,如叙述时间,叙事情境及其转换,第一人称回顾性叙述中的经验自我视角与叙述自我视角交替使用。这些都是为了更好的突现一个美丽绝伦的“美国梦”的幻灭。  相似文献   

3.
论《左传》的干预叙事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传》同时采用了客观叙事和干预叙事2种效果不同的叙述者模式,即为了确保历史叙述的客观性,叙述者在故事中极力"隐身";而为了实现价值引导,叙述者又以"君子曰"、"仲尼曰"的身份频频露面。为了实现二者的统一,《左传》采取了叙事与评论分离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小说《认罪书》是著名青年作家乔叶创作的长篇小说。作者在创作方法上表现出令人惊讶的坚定和成熟:注重开掘非常情境中人物的心理世界,塑造与人们阅读习惯迥异的人物性格,大胆地用一些偶然的故事和戏剧性的情节进行描写。结构上敢于打破常规,采用了"编者按""编者注""碎片"和正文(第一人称)相结合的方式,在不断调整读者阅读情趣的过程中,造成一种灵动而摇曳多姿的艺术美感。作品以第一人称为叙述视觉,情节波澜起伏,环环相扣,一步步揭开作品中扑朔迷离的谜团。小说在情节和细节的设计上费尽心机:它讲的不是一个故事,而是一群沉沦与救赎的故事;在每一个故事中又存在矛盾波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纠结,折射出具有未来向度的审美批判性。  相似文献   

5.
《左传》同时采用了客观叙事和干预叙事2种效果不同的叙述者模式,即为了确保历史叙述的客观性,叙述者在故事中极力“隐身”;而为了实现价值引导,叙述者又以“君子曰”、“仲尼曰”的身份频频露面。为了实现二者的统一,《左传》采取了叙事与评论分离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叙述艺术,是小说修辞研究中的一个主要方面,是指作家如何把一个虚构的故事制作成有组织的情节形式,把立体时间改为线性时间叙述出来的技巧。叙述观点,表现作家同故事之间的关系,是与作家的思维方式和感知方式相联系的。小说创作的这一“基本方法”,不但反映一个作家的独创性,他把握和表现生活的独特方式,而且反映作家艺术表现的深度和力度。叙述艺术,不单是艺术技巧、艺术形式问题。从文学史看,叙述观点是不断发展丰富的。屠格涅夫的六长篇为我们提供了很多重要的叙述艺术经验。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现代小说解构机制的主要成因是:一、叙述中心的转变;二、作家对叙述深度模式的追求;三、叙述技巧的变化。针对现代小说的诸种特点,指出小说的阅读不能从福斯特所规定的故事、人物、情节、模式、节奏等传统要素入手,而应当善于识别人格面具,积极参与建构,从而建立新的阅读体系。  相似文献   

8.
杜拉斯在作品的人物、背景、情感之中常常杂糅了对现实生活的回忆,在她不同作品中可以发现她流露着相同的情感基调,体现在故事的叙述上就是一再出现重复的情节和人物。这种创作的重复性源于杜拉斯独特的生活体验和创作心理,也使小说的内涵更富弹性张力。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流传在裕固族地区的《格萨尔》史诗为分析对象,针对其目前所呈现出的"纯故事"特点,结合故事类型理论对其故事母题构成、故事母题特点、故事类型情节及情节概要、故事类型丛及其丛构规则进行了论述。从中窥见《格萨尔》史诗在流传过程中的变异以及裕固族《格萨尔》故事的全貌和实质内涵。  相似文献   

10.
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是线性情节小说,以一个单一连贯的情节故事为主,语义层面上以主人公为了夜会借一挂项链为线,按照“真相迟现”的组织原则来结构。在情节序列上是一链状结构,在情节的衔接上是一种锁链式的因果连节,在情节的发展上是层递式的推进,其线性情节的深层蕴藉着作者对历史与人性的丰富体验与思考。  相似文献   

11.
为摆脱历史叙述所惯用的全知视角,从而避免使叙事陷入呆板机械和拖沓繁冗的境地,作为最早成熟的叙事作品,《左传》开创了化实为虚的叙述手法。这种叙述技巧是一种虚化和空灵的笔墨,它巧妙地利用限知视角来调节叙述色调,从而使某些情节的叙述达到了化难为易、线索清晰的目的;同时,它还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这种导源于《左传》的叙述技巧被古典小说广泛而成功地继承、师法,也得到许多小说评点家的推崇。  相似文献   

12.
当代小说叙事话语的代际嬗变始于启蒙叙事对十七年小说神话叙事的鼎力反拨,但启蒙叙事这一反神话叙事的话语方式,却逐步演化成了一种以道德神话为内核的新神话叙事。至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启蒙文学的暂时消歇,当代小说的叙事话语又转向了以欲望叙事为突出特征的世俗化叙事。此消彼长之下,世俗化叙事终以构筑身体神话的方式,取代之前的新神话叙事成为了当代小说的叙事主流。但在此历史进程中,启蒙叙事与世俗化叙事的话语博弈,又于90年代中后期催生出了神性写作这一新的小说叙事话语。从神话叙事到新神话叙事,再到世俗化叙事与神性写作,当代小说叙事话语的发展流变,已然自成系统地构建起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谱系。  相似文献   

13.
穿越阴冥与阳界--论阎连科早期小说创作中的"亡灵叙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亡灵叙事是一种以亡者的灵魂为视角展开文本叙述的叙事方式.阎连科早期的小说创作集中地运用了这一独特的叙事技巧.亡灵叙事在小说叙事学层面具有开创性意义:在叙述策略上超越了传统作品的固定模式,实现了叙事的独立,使作家在行文时拥有了更加宏阔的视野和更加充分的叙述自由;在美学方面,陌生化的叙事策略使文本在独立的过程中产生了审美意义上的震惊;在彰显文学的存在之思方面,深化了文本写作的内在旨趣,有效地敞开了作家精神归乡的路途.  相似文献   

14.
在叙事理论中,叙事视角的艺术选择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叙事谋略。小说作为一种叙事文学,其叙事视角包括三种基本类型,且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艺术功能,难分高下优劣。因此,在小说创作过程中,就应该根据三种叙事视角各自的特点和优点,根据小说题材、内容和生活容量进行艺术选择,做到合理选择、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15.
在叙事理论中 ,叙事视角的艺术选择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叙事谋略。小说作为一种叙事文学 ,其叙事视角包括三种基本类型 ,并且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艺术功能 ,难分高下优劣。因此 ,我们在小说创作过程中 ,就应该根据三种叙事视角各自的特点和优点 ,根据小说题材、内容和生活容量进行艺术选择 ,做到合理选择、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16.
影片《三峡好人》讲述了在三峡拆迁的真实历史影像中两个虚构的故事,采用独特而新颖的表现方法与叙事视角,纪录了三峡拆迁过程中底层人民的生存状态和生命追求.文章从叙事结构、主题阐释、电影语言、结尾叙事四个方面分析了该影片独具匠心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17.
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文艺表演为案例,从卷轴的叙事意义、广场影像叙事聚焦的主题阐释功能,以及广场影像叙事的观众接近原则三个方面分析了开幕式文艺表演如何运用广场影像叙事策略来达到叙事目标的实现。认为广场文艺表演与影像叙事的结合形成了新的叙事形式:广场影象叙事。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叙事文学是从历史叙事而非神话叙事开始的,因此历史叙事理念几乎成了中国古代叙事文学与生俱来的一个重要情结。而中国叙事文学的美学自觉,在一定层面上便成了摆脱这一情结的一个过程。这一过程基本上就是通过对史外史的审美追求,到超越史学文统的虚构性叙事文学观念的兴起,而最终落实为对俗世生存诗意的追问与经营。  相似文献   

19.
电视访谈的叙事话语在具有日常会话的话轮规则、叙事结构的同时,还受电视访谈的大众传播语境的制约。它是预先为观众准备的、借助声音、动作、字幕、图像等多媒体语境、在主持人与嘉宾的互动过程中展开的叙事,是主持人引导、嘉宾讲述,主持人与嘉宾共同完成的叙事话语。叙事开始时故事的引入及结束时对故事的评价部分在电视访谈的叙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特别是故事结束之后,评价部分占有较突出的位置,以突现叙事在访谈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引入叙事的必要性,强调叙事部分对突出该阶段访谈主题的重要性,同时结束叙事,回到访谈现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