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月,是苏轼世俗人生的精神后花园,也是苏轼人生残缺和精神超越的象征。苏轼把时代之悲、个人之悟都融进月里,他的月是作为有特殊文化内涵的意向出现的,其特别之处在于融进了时代的风霜和属于自己的独特感悟。所以苏轼明月词中有一个很大的特色——残缺主题。平静地面对人生的残缺,是苏轼人生的显著特征,所谓"莫听穿林打叶声",所谓"此事古难全",苏轼总是不断地寻求正视人生残缺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若词以雅俗观之,姜夔之词已登至"雅词昆仑"。姜夔雅词之雅体现为题材之高雅、笔调之清雅、内蕴之骚雅、境界之醇雅。姜夔词作不以数量而以质量取胜,其精品现象的出现与其精品意识、精品基础、精品理念、精品助力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3.
苏词打破了诗词之间的界限,体现出词体不断向传统诗歌靠拢的趋势:题材上实现诗词合流,风格上诗词界限不断消弭,文本与音乐不断疏离,在功能上体现出由娱情向述志的转变,创作观念上诗词渐可等量齐观,技法上进一步向诗歌领域借鉴,这就是苏轼“以诗为词”的主要内容。苏轼之后词的诗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以诗为词”的创作方式,由“要非本色”逐渐为后来词人接受。  相似文献   

4.
《乐府指迷》是南宋末季沈义父撰写的一本词学理论著作,其内容主要是针对雅词创作而言,其主旨是为雅词创作制作艺术规范。而何谓雅词,在沈义父看来则不仅是词的旨意之雅,还包括下字用语的文雅。在其理论来源方面,则主要来自于吴文英的梦窗词和周邦彦的清真词,两者之间又以清真词为主。  相似文献   

5.
张先是第一个大量使用题序的词人,张先词的题序内容丰富多彩,记录士大夫交游唱和的题序使词带有了诗化的特点。散文化的题序使词带有叙事的色彩。张先与苏轼在熙宁年间交往甚密,资料表明两人有师法相传的关系,张先词在题序上的创新,对苏轼以诗为词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6.
杜娟玲 《科技信息》2010,(29):I0285-I0285,I0292
苏轼在诗、文、词诸领域都有杰出成就,又兼精书法、善丹青,堪称宋代文学之集大成者。作为“唐宋八大家”最杰出的人物,他一方面走过了封建社会文人志士共同的道路:恪守儒家之进取精神,学优而仕、忠君爱民:而另一面则表现为对社会人生目的意义的怀疑、解脱与超越,宠辱不惊、旷达从容,这或许就是苏轼让后代文人普遍景仰的原因之所在。本文试就苏轼黄州期间词作之孤独、寂寞意象透析其深刻的人生感悟。  相似文献   

7.
前人评苏词,多以“人生空漠,无所寄托”①论之。实则不然。苏词体兼众妙、风格绝殊、豪放婉约兼之。虽然也有豪雄气少、清旷情多的词作,但绝大多数都重旨蕴籍、寄意遥深。现以苏轼美人词和杭州密州词为例论之,以展示其人格精神与寄意。  相似文献   

8.
<正>“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此一曲《念娇奴》已使苏轼不朽.诚如其言,历史的风涛公正而无情,大浪淘尽泥沙,历史选择了自己的伟人在文学的领地上,豪杰毕出,各领风骚,时至北宋,中国文学有了苏轼,凭添了几多内涵、才情与风韵!于诗于文于词,成就卓著.单论词,“词至东坡,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①今人袁行霈先生说:“苏轼一个人为词的发展所作的贡献,相当于陈子昂和李白两个人对唐诗的贡献”②因了苏轼非凡的创造力,词成为有宋一代三百余年间的代表文学,自此中国文学诗、文、词鼎足而立 苏轼以自己的词作开创了一代词风,于词史上有空前绝后的地位,自然词这种独特的文学式样也深刻地反映了苏轼的“内在宇宙”.苏轼一生作词三百余首,词中记载了他大半生的坎坷.笔者试从其词中觅其心路历程,看其人生境界,他经历过两次“在朝——外任——流放”的过程,历顺境逆境,经大起大落.试以其人生转折点为界限,分黄州以前词、黄州词,惠州儋耳词三段述之.  相似文献   

9.
本结合艺术鉴赏和适当考证,确定苏轼咏物词为50首,进而探讨了苏轼咏物词的艺术特色,认为苏词咏物善于略貌取神,烘托泻染,拟人映衬,与抒情叙事说理相结合,从而提高了咏物词的艺术境界。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说,苏轼在咏物词的创作上都有开拓之功。  相似文献   

10.
丰家喜 《科技资讯》2010,(21):239-239
苏轼是浪漫主义词人,已成定论。论者多循其革新解放精神和浪漫主义情调进行研究,而对苏轼的现实主义词风进行系统论述的则为少见。本文就苏轼的人生轨迹对其现实主义词风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苏词打破了诗词之间的界限,体现出词体不断向传统诗歌靠拢的趋势:题材上实现诗词合流,风格上诗词界限不断消弭,文本与音乐不断疏离,在功能上体现出由娱情向述志的转变,创作观念上诗词渐可等量齐观,技法上进一步向诗歌领域借鉴,这就是苏轼“以诗为词“的主要内容。苏轼之后词的诗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以诗为词“的创作方式,由“要非本色“逐渐为后来词人接受。  相似文献   

12.
张孝祥一直被视为辛派,但他与辛派是有区别的,表现在词学思想上就是明显的诗化和雅化倾向.诗化揭示了其词学思想之渊源,雅化则是其后学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诗化人生是对人生意义的一种回答。诗化人生的价值在于精神自由、彼此相爱、人与自然浑然一体。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表达了自己对诗化人生的求索、感悟和体验。诗歌以诗人作别母校时的万千离愁为开端,随后在康河里泛舟寻梦,最后以三个“悄悄的”与首阙回环对应而结束。  相似文献   

14.
雅俗之辨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争议颇多的话题。宋词作为一代文学样式,在雅俗的演变上更有其特点。南宋词坛经过自北宋以来的长期探索与辨析,在词的雅化之路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论。内容上反对淫艳猥亵,提倡骚雅;风格上“涉谐谑”、“鄙俗”、“侧艳”则去之;在词体源头的探求上,认为诗词同源,推尊词体;语言和音律求雅,反对俚俗。姜夔、张炎、王沂孙等是南宋雅词的代表。通过南宋词学的雅俗之辨,词的创作发生了根本变化,词人的创作规范化、理性化了,人们认可了词这种文学体裁,并使词体定型,渐成为与诗比肩的一种文体。  相似文献   

15.
诗可以群,是儒家对诗歌交际功能的揭橥,它确立了文人士大夫间以诗歌这种言志抒情的工具来进行唱和交流的传统。有宋一代,词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开始在士人群体中承当起“群相琢磨”的作用,士大夫不独假诗歌传达关怀和理解,复借雅词寄托朋辈之深意、党人的契合、兄弟之亲情,这种词的唱和一方面有着其自身的政治文化背景,另一方面,则从客观上繁荣了宋词的创作舞台。  相似文献   

16.
谪居黄州、惠州、儋州是苏轼仕途人生的三大低谷,同时也是东坡词发展变化的三大坐标。东坡词的创作高峰显现于黄州;而东坡词晚期的衰退、平淡,则与惠州、儋州独特的环境密不可分。黄州、惠州、儋州独特的历史地理环境,影响了东坡词的创作及其风格的发展变化,成就了东坡词的精彩纷纭;同时也折射出了历史地理环境与文化的微妙关系。  相似文献   

17.
贺铸在以温庭筠为代表的"花问范式"、柳永的"屯田家法"、苏轼的"东坡范式"之间寻找自我的主体风格.贺铸有趋向于"诗化之词"的一面.在"东坡范式"成为一种词学风格形态的北宋,贺铸是一位接受者.只在贺铸的接受视野中也是否呈现出"士大夫化"的自我表现方式.他本身又具有英雄气质,经历不同就必然会将自己的一面融入进来,形成新的审美风貌.  相似文献   

18.
杨忠 《长春大学学报》2001,11(4):52-55,61
豪放词是苏词中的精华,但是他的豪放词并不是偶然形成的,而是基于其人生豪气的积聚以致勃发而形成的,苏轼的人生豪气经过了初生与初步形成期,发展与挫折期和回转与勃发期三个阶段的漫长积聚之后,才勃发为豪放词。  相似文献   

19.
高观国是南宋中期一位杰出的词人,有词集《竹屋痴语》存世。其现存词作的题材主要有恋情词、咏怀词、咏物词和贺寿词四大类型。这些词作有的抒发词人羁旅之思,感叹身世坎坷,有的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可谓内容异常广泛。高观国亦大量创作咏物词,一切细微之物似乎均能入词歌咏,他的咏物之作不仅数量多,且风格独具特色,自立面目,对咏物词的发展贡献颇著。从艺术风格层面看,竹屋词承传姜白石词风,甚至有意模仿其词的艺术风格,喜用"冷""寒""冰"等字,善于营造阴冷沉寂的意境;受"骚雅词派"的硬派,在创作中喜欢化用典故,且用典呈现重复性的特点;同时对景物刻画细致入微,善于将情感注入意象之中。高观国是姜夔所开创的"骚雅词派"的羽翼与重要代表词人,在对白石词承传与模仿的基础上,对艺术手法和风格进行了创新,是南宋词坛上的重要词人。  相似文献   

20.
今人对苏轼的豪放词己经认同甚至赞赏,但在以婉约词为霸主地位的北宋词坛,苏轼的豪放词一出现,便引起了天下舆论哗然,明眼人一下就看出苏轼是在“以诗为词”,皆“句读不葺之诗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