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评价表面麻醉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00例白内障进行表面麻醉下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麻醉效果,术中、术后并发症和术后视力。结果:400例表面麻醉成功率为92%,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术后视力恢复快,病人反应较轻。结论:在熟练掌握超声乳化技术的基础上表面麻醉下超声乳化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表面麻醉下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效果.方法:对80例(92眼)白内障患者在表面麻醉下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并观察其麻醉效果及术后视力.结果:所有患者在表面麻醉下均能很好地配合,手术顺利完成,无1例改用其他麻醉方法.术后1d及1周视力≥0.5者,分别占61.96%和77.17%.结论:表面麻醉下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应用爱尔卡因表面麻醉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利多卡因作单纯角结膜表面麻醉,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456例(495眼),观察其麻醉效果.结果 456眼(92.12%)术中完全不感疼痛或偶感轻微疼痛,手术配合良好.34眼(6.87%)术中疼痛,需加点爱尔卡因1~2次后顺利完成手术;5眼(1.01%)术中疼痛,需加用球后或球周麻醉方可完成手术.结论 爱尔卡因表面麻醉是实施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有效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应用爱尔卡因表面麻醉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利多卡因作单纯角结膜表面麻醉,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456例(495眼),观察其麻醉效果.结果 456眼(92.12%)术中完全不感疼痛或偶感轻微疼痛,手术配合良好.34眼(6.87%)术中疼痛,需加点爱尔卡因1~2次后顺利完成手术;5眼(1.01%)术中疼痛,需加用球后或球周麻醉方可完成手术.结论 爱尔卡因表面麻醉是实施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有效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5.
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对 80岁以上高龄白内障患者 82例 ,88眼进行手术 .结果表明 :手术后第 1d出现角膜内皮线状混浊 2 2眼 ,占 2 5 % ,其中 18例为Ⅲ级核以上者 ,占角膜内皮线状混浊的 81.82 % ,前房有不同程度混浊 ,均于术后 3~ 5d消失 ;术后3d裸眼视力≥ 0 .5者为 34眼 ,占 38.6 4 % ,1周者为 4 8眼 ,占 5 4 .5 5 % ,1个月者为 6 1眼 ,占 6 9.32 % .高龄白内障患者进行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是适宜的 ;手术后反应与其他年龄组相似 ;手术后视力与眼底情况密切相关 ;表面麻醉或球周麻醉下进行手术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6.
车海蓉 《甘肃科技》2016,(22):140-141
研究分析老年性白内障超声乳化配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的效果。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0月到高台县人民医院就诊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11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9例。给予对照组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配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给予研究组超声乳化配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观察两组术后1d、30d的视力水平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研究组术后1d、30d视力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5.08%明显低于对照组16.95%(P0.05)。采用超声乳化配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可明显改善患者视力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透明角膜切口的超声乳化与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治疗白内障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在表面麻醉下以透明角膜切口对 4 60例 (5 82只眼 )白内障患者施行超声乳化摘除术 ,并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结果 :术后 3h及 1d裸眼或球镜矫正视力≥ 0 .5者占 87%、90 .9% ;术后 1周及 1个月视力≥ 1.0者占 2 9%、31%。术前无散光而术后出现散光的 31例 ,但均在+ 1.0D以下。结论 :透明角膜切口的超声乳化与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手术切口小、安全可靠、手术时间短、术后视力恢复快且稳定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透明角膜切口的超声乳化与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治疗白内障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在表面麻醉下以透明角膜切口对460例(582只眼)白内障患者施行超声乳化摘除术,并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结果:术后3h及1d裸眼或球镜矫正视力≥0.5者占87%、90.9%;术后1周及1个月视力≥1.0者占29%、31%。术前无散光而术后出现散光的31例,但均在+1.0D以下。结论:透明角膜切口的超声乳化与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手术切口小、安全可靠、手术时间短、术后视力恢复快且稳定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囊膜上超声乳化、机械劈核和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采用10点半处透明角膜隧道切口,对125例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摘出、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第一天、一周裸眼视力≥0.5者分别为60%、89.6%,术后3个月以上裸眼视力为≥1.0占76%术后三个月平均散光为0.78±0.66D.结论透明角膜隧道切口,高负压低能量白内障超声乳化具有术后早期视力恢复快,切口自闭好,屈光状态稳定,并发症少等优点,是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眼科显微技术的发展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的广泛应用,许许多多白内障患者恢复了有用视力.然而,在广泛开展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的同时,个别地方也零星出现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及其材料的并发症和不良事件甚至严重不良事件的报道,引起社会和卫生部门的极大关注.如何规范白内障手术医生的诊疗行为,如何提高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及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及其材料的并发症和不良事件的监测与术后随访也日趋倍受关注.本文就人工晶状体材料与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并发症及不良事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对 4 86例 4 86眼白内障患者进行白内障摘出和人工晶体植入术 结果表明 :术后 1周矫正视力≥ 0 .5者占 80 % ,术后角膜散光绝对平均值为 (0 .86± 1.5 2 )D ,而且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囊袋内人工晶体植入治疗白内障晶体半脱位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选取因外伤伴有晶状体半脱位的白内障患者36例(36只眼).患者首先做常规白内障透明角膜切口,撕囊、水分离、超声乳化晶状体吸出,同时切除溢出到前房的玻璃体,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结果:36例(36只眼)患者均顺利摘除浑浊的晶状体,成功地保留了后囊膜,并在囊袋内植入了人工晶体,28例患者人工晶体位置较正,8例略向下移位.术后视力0.1~0.5者24例;0.5~1.0者11例;1例失明(均随访半年).结论:超声乳化吸出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囊袋内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治疗晶状体半脱位的白内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老年性白内障是临床常见眼病 ,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目前多采用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植入折叠人工晶体 ,该手术具有切口小 ,手术时间短 ,手术后角膜散光小 ,视力恢复快而稳定 ,并发症少等优点。我院自 1998年 10月至 2 0 0 0年 8月共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与人工晶体植入术 (PHACO +IOL) 40 2例 ,现将术前准备及手术配合的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本组老年性白内障病人 4 0 2例 ,年龄 55~ 85岁 ,其中男 2 6 0例 ,女 142例 ,手术时间 5~2 0min ,手术效果良好 ,治愈率 10 0 %。其中 145例行局部麻醉 …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白内障囊外除术加人工晶体会晤入术与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加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早期对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对40例老年性白内患行白内障囊外除术加人工晶体植入术(ECCE术),56例患行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人工晶体往往 P(PHACO术)。在双倍角极坐标系中采用矢量分析法,比较两种术式术后早期角膜散光的影响。结果:术后1d、1周、1个月时,PHACO术的角膜散光改变远低于ECCE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1.8mm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高龄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的影响,并与3.0mm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进行比较。方法:选择80岁以上高龄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78例(78眼),随机分为两组,所有患者术中均采用水平劈核技术。微切口组:行1.8mm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Akreos MI60超薄人工晶体植入术39眼。小切口组:行传统同轴3.0mm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39眼。分别于超声乳化术前及术后3个月做角膜内皮照相并定量分析形态指标,记录并观察两组的平均超声能量(AVE)和有效超声时间(EPT)以及术后3天、1周、1月、3月的视力。采用两均数t检验和χ2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术后3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及六角形细胞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的AVE和EP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微切口组的视力优于小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月、3月的矫正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龄白内障患者,同轴1.8mm微切口与传统的同轴3.0mm小切口超声乳化手术相比,没有增加角膜内皮的损伤,具有术后早期视力恢复快的优势,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虹膜拉钩在白内障伴晶状体半脱位超声乳化手术中的应用.方法:17例白内障伴晶状体半脱位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术中使用虹膜拉钩固定晶状体前囊膜,植入3片式人工晶体.结果:患者术后1d、1周、1个月及3个月术眼裸眼视力分别为0.47±0.21、0.51±0.23、0.56±0.24、0.52±0.27,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0.53±0.23、0.56±0.21、0.57±0.31、0.57±0.29,术后3个月13例人工晶体位置居中.结论:虹膜拉钩在白内障伴晶状体半脱位超声乳化手术中的应用明显降低手术风险,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对29例(33只眼)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施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并同时植入低、负度数人工晶状体,术后平均随访(5.1±0.8)月.术后矫正视力≥0.3~0.4,8只眼(24%);≥0.5~0.6;18只眼(55%);≥0.7,7只眼(21%).临床观察结果表明,高度近视并发白       内障时,选择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低、负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手术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8.
研究白内障术后以RESTOR为代表的多焦人工晶体与以AR40e(AMO)为代表的传统的单焦球面人工晶体早期功能视力的比较.研究组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患者60例(眼),其中30例为传统的单焦球面人工晶体组,30例为多焦人工晶体组.与研究组年龄匹配的门诊患者30例为正常对照组.于术后30 d用CSV-1000E对比敏感度测试仪(由VECTOR VISION公司提供)进行CSF测定.所有患者年龄分布在50~80之间,矫正视力均大于等于0.8,并且除了白内障之外无任何影响对比敏感度的眼疾,亦无其它可能会影响对比敏感度的全身性疾病.白内障术后患者的CSF大致恢复到正常范围,但较正常年龄组降低.多焦点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提高了患者的全程视敏度,但早期功能视力不及传统的单焦球面人工晶体.  相似文献   

19.
小切口非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乳化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效果。方法:对136例(162眼)白内障患者施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结果:术后最佳矫正视力≥1.O者21眼(12.9%),≥0.5者117眼(72.3%)。术后散光轻,伤口愈合快,并发症少。结论:该术式具有切口小、愈合快、术后散光小、视力恢复快及操作简单、无需特殊设备之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小切口非超乳白内障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192眼白内障行小切口非超乳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 结果 术后1月内裸眼视力或矫正视≥0.3的162眼(84.4%).术后3个月≥0.3的181眼(94.3%),散光0.99±0.55D 结论 小切口非超乳白内障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获得良好疗效,手术方法易掌握,费用低,特别适合农村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