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和探讨海洛因中毒性脑病的生理病理特点及DWI表现.方法对6例海洛因中毒性脑病患者行头颅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结果可见双侧小脑、内囊后肢、枕顶叶深部白质、胼胝体、脑干等白质区域异常信号,常规MRI为长T1长T2信号,DWI弥散加权图呈高信号.结论根据海洛因中毒性脑病生理及病理特点行DWI可对本病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核磁共振波谱分析(1H-MRS)及核磁共振磁敏感成像(SWI)研究HIE的MRI,探讨临床分度及预后关系。方法搜集28例经临床证实的新生儿HIE患者,行常规MRI、DWI、1H-MRS、SWI图,单体素PRESS(TE144ms)序列囊壁或囊内1H-MRS成像,测量N-乙酰天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酸Cr、乳酸Lac、脂质Lip峰高,计算出Cho/Cr,Cho/NAA,NAA/Cr,并与随访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8例皮层及皮层下沿脑回迂曲点状条状高信号及或幕上幕下蛛网膜下腔少量出血;3例额叶深部白质两侧对称性点状高信号及或沿脑室壁条状高信号半局限性脑水肿;2例表现为基底节区,丘脑高信号伴内囊后肢地信号;1例脑室出血半病侧脑室扩大,皮层下囊状坏死,弥漫性脑水肿。(2)28例患者初次检查,DWI全部表现为对称性异常高信号;22例病变位于颞叶、额叶、顶叶;8例累及两侧基底节区。(3)5例NAA峰显著降低;8例Lac峰明显增高;GLx-a峰明显增高。(4)3例室管膜下斑点状低信号;6例脑室内条状低信号;1例皮层下点状低信号;5例侧脑室旁斑点状低信号。(5)随访2周,25例全部病变显示低信号,6个月和15个月持续性低信号。结论利用磁共振多模态技术能够判断超急性期,急性期的HIE,早期发现中重度HIE,指导临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分析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后遗症诊断、治疗及康复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甘肃省和政三合儿童医院(以下简称该院)收治的30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后遗症患者临床资料,并观察分析临床CT诊断、脑蛋白水解物联合单唾液神经节苷钠注射液以及康复训练治疗的效果.结果:30例患者CT主要表现为多处低密度灶,白质灰质对比分解不清楚或者对比模糊,有10例患儿伴有颅内出血现象.30例患儿有12例治疗显效,15例有效,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0.0%.结论:临床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后遗症患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提高患儿治疗的有效性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23例脑内囊肿的MRI表现进行分析,探讨脑内囊肿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对23例脑内囊肿的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男7例,女16例。均行MRI检查,包括T1WI、T2WI、T2-FLAIR及DWI序列。脑内囊肿位于侧脑室者6例,脉络膜裂内12例,脑实质者5例。囊肿外形规则者22例、占96.5%(22/23),侧脑室内囊肿可见线样囊壁影。MRI平扫囊肿均呈脑脊液样信号,增强后未见强化,DWI上呈低信号,ADC图呈高信号,明显高于脑实质信号。形态规则、信号类似于脑脊液、DWI呈低信号、ADC图呈高信号、无强化是脑内囊肿的MRI表现特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检查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2006年中的136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病例的临床资料和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T检查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敏感性很高,可作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结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CT检查对判断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轻重和病变范围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CT检查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我院2006年中的136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病例的临床资料和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T检查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敏感性很高,可作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结论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CT检查对判断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轻重和病变范围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65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的CT表现特点,提高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认识。本文对我院1999—2007年间65例新生)LHIE的CT资料,为全部平扫,结合临床诊断做回顾性分析。结果HIE表现可为正常,累及1—4个脑叶,常累及额叶;可合并各种类型脑损伤性颅内出血;可合并脑梗塞。结论是HIE中缺氧缺血互为因果,临床症状和CT表现有差异,中度和重度者较易合并颅内出血,CT检查在HIE诊断中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应用CT对224例围产期窒息儿进行脑CT扫描.发现缺氧缺血性脑病184例,阳性率为82.1%。结果:对于HIE及其分期的判定,CT比临床更具有客观性:脑损伤程度与窒息程度有一定关系,窒息越严重,脑损伤越严重:HIE损伤越严重,并发颅内出血的机会越多:HIE损伤越严重,预后相对较差。结论:CT对HIE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海洛因中毒性脑病的诊断及影像学特征性改变的机制。方法结合文献分析本院的2例海洛因中毒性脑病患者的临床及MRI影像学特点、治疗经过及预后。2例患者均用大剂量维生素、激素、吡拉西坦、胞二磷胆碱、高压氧等对症支持治疗。结果2例均为烫吸海洛因患者,亚急性起病,以小脑性共济失调和口齿含糊不清伴饮水呛咳为突出表现。头颅MRI主要表现为双侧基底节区,小脑半球及脑干白质内具有散在、对称性的大片状长T1、长T2异常信号。1例好转出院,1例病情无变化自动出院。结论海洛因中毒性脑病诊断的主要依据是明确的海洛因吸毒史及特殊的体征以及与吸毒途径可能相关的特征性影像学改变。  相似文献   

10.
张侃  袁敏  王康 《井冈山学院学报》2007,28(8M):63-64,70
目的探讨海洛因中毒性脑病的诊断及影像学特征性改变的机制。方法结合文献分析本院的2例海洛因中毒性脑病患者的临床及MRI影像学特点、治疗经过及预后。2例患者均用大剂量维生素、激素、吡拉西坦、胞二磷胆碱、高压氧等对症支持治疗。结果2例均为烫吸海洛因患者,亚急性起病,以小脑性共济失调和口齿含糊不清伴饮水呛咳为突出表现。头颅MRI主要表现为双侧基底节区,小脑半球及脑干白质内具有散在、对称性的大片状长T1、长T2异常信号。1例好转出院,1例病情无变化自动出院。结论海洛因中毒性脑病诊断的主要依据是明确的海洛因吸毒史及特殊的体征以及与吸毒途径可能相关的特征性影像学改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海洛因中毒性脑病的诊断及影像学特征性改变的机制.方法 结合文献分析本院的2例海洛因中毒性脑病患者的临床及MRI影像学特点、治疗经过及预后.2例患者均用大剂量维生素、激素、吡拉西坦、胞二磷胆碱、高压氧等对症支持治疗.结果 2例均为烫吸海洛因患者,亚急性起病,以小脑性共济失调和口齿含糊不清伴饮水呛咳为突出表现.头颅MRI主要表现为双侧基底节区,小脑半球及脑干白质内具有散在、对称性的大片状长T1、长T2异常信号.1例好转出院,1例病情无变化自动出院.结论 海洛因中毒性脑病诊断的主要依据是明确的海洛因吸毒史及特殊的体征以及与吸毒途径可能相关的特征性影像学改变.  相似文献   

12.
探讨分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CT表现,及其与临床分度的相关性。对甘肃省中医院86例临床诊断为HIE的新生儿行CT检查,分析临床资料及CT特点。所有HIE患儿中,82例CT表现异常,其中22例轻度,45例中度,15例重度。对临床分度与CT分度进行Spearman秩相关分析,表明两者有明显相关性(r=0.707,P0.01)。HIE患儿对的临床分度与CT相关,CT在诊断和治疗HIE患儿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颅内病变的MRI表现,总结其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我院公共卫生救治中心确诊的32例神经系统型MDS患者脑部MRI表现.结果:6例HIV脑炎表现为半卵圆中心脑白质区对称性多发点片状长T1长T2信号影,4例有脑萎缩;9例弓形体脑炎表现为基底节区和额顶叶、小脑半球多发或单发片状长T1长T2信号,增强T1WI呈多发环状、结节状及不规则靶形强化;8例隐球菌性脑炎中6例表现脑灰质内多发小片状长T1长T2信号影,2例表现为类圆形稍长T1长T2信号影,DWI结节中心可见片状高信号;5例结核性脑膜炎增强T2WIFlair示鞍上池及环池、脑干周围脑膜明显线状强化;4例脑淋巴瘤为大块状及不规则性长T1长T2信号影,占位效应明显,增强T1WI呈明显强化.结论:AIDS相关性颅内病变由于病因及病理的多样性,其MRI表现多样,在诊断时要密切结合临床.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预后评估的方法。方法:对符合HIE诊断标准的51例患儿于生后3~7d做头颅CT检查,并于生后3、7、14、28d,3、6、12、24mo做20项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以中国儿童发展中心(CDCC)婴幼儿智能发育检查量表进行智能发育评估。结果:51例中头颅CT示合并颅内出血28例,随访CT示硬膜下积液4例,脑积水2例。NBNA评分正常32人占62.75%(32/51),CDCC量表的发育指数正常43例。51例中占84.31%(43/51),8例有不同程度发育落后,8例出生时头颅CT示广泛低密度者随访时出现不同程度脑软化、脑萎缩、脑发育不良。本组病例总的预后不良率为15.69%(8/51)。结论:评估HIE的预后时不宜用单一手段,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分度,NBNA评分及CT三方面综合评定。  相似文献   

15.
利用螺旋CT通过66例正常新生儿和71例HIE患儿的颅脑CT扫描影像学数据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正常新生儿脑白质密度偏低,CT值19.0~28.0 Hu,其中95.4%最低值为20 Hu,脑白质边缘多呈“枫叶”状,脑灰质CT值27.6~39.0 Hu;HIE脑白质低密度灶绝大部分CT值小于17.0 Hu,低密度灶边缘表现为“花瓣”状.说明CT诊断对HIE的早期诊断,协助制定治疗方案有较高价值,依据低密度脑水肿是否伴有脑室改变及颅内出血,进行CT型有许多优点.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临床与CT检查的关系 ,将 51例HIE的临床与CT检查进行了对照 ,临床症状以窒息为主要表现。结合病例讨论了HIE的诊断 ,并提出了儿科与产科合作防止窒息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的目的是分析脑脓肿病例的MRI影像,以提高诊断水平。采用方法是收集16例手术病理证实为脑脓肿患者,对其MRI平扫和增强影像表现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显示MRI平扫脓壁信号在不同时期表现不同,脓液在T1WI上为低信号,T2WI上为高信号,DWI上均表现为高信号,13例增强后脓肿壁呈显著环状强化,3例为不连续结节样强化,脓液不强化。结论是MRI增强和弥散加权对脑脓肿的诊断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8.
吴琳 《今日科技》1997,(9):36-36
新生儿窒息的本质是缺氧,可以造成机体各系统的损害,严重者致多脏器功能衰竭.已有人大量研究表明,其对机体的影响主要在缺血再灌注射,由于此时大量氧自由基的产生,造成对细胞生物膜及蛋白质、酶的损害,而发生缺血缺氧性脑病(HIT_2)、肺炎、硬肿症、颅内出血等一系列并发症,造成不良预后.因此清除氧自由基、抗氧化剂治疗有重要意义.笔者观察维生素C、E及甘露醇、地塞米松等对新生儿窒息的愈后影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神经节细胞胶质瘤是少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神经节细胞胶质瘤,探讨其磁共振表现特征.方法:收集24例神经节细胞胶质瘤和3例间变性神经节细胞胶质瘤,对其磁共振影像(MRI)表现进行分析.结果:24例神经节细胞胶质瘤和3例间变性神经节细胞胶质瘤,均累及皮层或皮层和皮层下白质,位于幕下5例,22例位于幕上,其中额和/或颞叶有21例;直径范围为2.1~13.0 cm.根据MRI表现可分为囊性为主型、囊实性和实性3种类型,其中4例囊性为主型,囊性部分磁共振平扫呈长T1、长T2异常信号影,3例可见壁结节,壁结节有强化;13例为囊实性,12例为不均匀强化,其中3例间变性神经节细胞瘤均为此类型;10例实性,磁共振平扫表现为稍长T1、稍长T2异常信号影,6例无强化,其余轻度强化.17例无瘤周水肿,10例有轻、中度瘤周水肿.结论:神经节细胞胶质瘤磁共振表现多样,但多为良性慢性生长的表现;肿瘤发生间变后亦有一定的MRI特征,表现为囊实性肿块,增强后不强化或不均匀强化;熟悉这些MRI征象对术前的正确诊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提高对RPLS的认识.方法 对13例RPLS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并复习文献资料.结果 RPLS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意识障碍、癫痫发作、视觉障碍、精神异常、共济失调、偏瘫等.神经影像学以双侧对称性大脑后部白质为主的异常信号,也可累及皮层.经及时有效治疗后,症状、体征以及影像学改变可完全恢复.结论 RPLS的诊断主要以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和神经影像学特点为依据,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可逆性转归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