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新型非晶态钎料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快速冷却非晶态钎料的研究、开发和工程实际应用,并结合工作实际,重点阐述了新型非晶态镍基钎料的钎焊接头MBC值的提高和锡基软钎料的钎焊工艺性能。指出非晶态钎料的研究和开发为我国丰富的有色金属资源的深加工提供了一个重要的锲机。  相似文献   

2.
电子组装无铅钎料用助焊剂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概述了世界电子产品的无铅化趋势及相关立法,比较了世界各国及地区的助焊剂专利文献,分析了助焊剂的研究进展状况,着重论述了微电子组装中无铅钎料专用助焊剂的特点和要求,并提出了开发和研究无铅钎料专用环保型助焊剂需要解决的一些关键问题.最后,归纳了微电子组装无铅钎料专用助焊剂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相似文献   

3.
主要研究了时效处理对Sn-3Ag-0.5Cu、Sn-3Ag-0.5Cu-1Bi、Sn-3Ag-0.5Cu-3Bi无铅钎料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根据试验结果讨论了Bi元素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Bi的加入提高了钎料的抗拉强度,但降低了其延伸率。通过在不同温度下时效处理,在含Bi的钎料中,Bi在Sn基体中析出,而含Bi的钎料表现出相对稳定的力学性能。这可归因于Bi的固溶强化与弥散强化作用的转化。  相似文献   

4.
微量添加元素Bi,In,Ag在Sn—Pb钎料中的表面活性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一种新的液态合金表面张力测试方法测定了二元液态Sn-Pb钎料表面张力值随Sn含量及温度的变化关系,研究了添加微量Bi,In,Ag元素在低Sn含量Sn-Pb钎料中的表面活性作用,指出Bi和In能显著地降低钎料合金系的表面张力,具有较强表面活性作用,而Ag对钎料合金系表面张力值的降低作用较小,表面活性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5.
采用润湿平衡法,研究了水洗钎剂条件下Sn2.5Ag0.7CuxRE无铅钎料合金在1206片式元器件和Cu焊盘上的润湿特性.结果表明,添加0.1%(质量分数)稀土的Sn2.5Ag0.7Cu钎料合金在1206表面贴装元器件和Cu焊盘上有最大的润湿力和铺展面积及最小的润湿角,润湿性最好,其润湿力优于商用的Sn3.8Ag0.7Cu钎料合金,满足微电子连接用钎料对润湿性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时效处理对Sn-Ag-Cu-Bi无铅钎料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研究了时效处理对Sn-3Ag-0.5Cu、Sn-3Ag-0.5Cu-1Bi、Sn-3Ag-0.5Cu-3Bi无铅钎料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根据试验结果讨论了Bi元素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Bi的加入提高了钎料的抗拉强度,但降低了其延伸率.通过在不同温度下时效处理,在含Bi的钎料中,Bi在Sn基体中析出,而含Bi的钎料表现出相对稳定的力学性能.这可归因于Bi的固溶强化与弥散强化作用的转化.  相似文献   

7.
锌基合金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高温无铅软钎料,但是锌基钎料的润湿性比较差,严重阻碍了其推广和应用。活性剂可以提高钎料的润湿性,本文研究了在常用的锌基助焊剂中,不同比例的活性剂含量对锌基钎料助焊剂的物理性能及Zn20Sn钎料的铺展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添加的活性剂质量分数为3%左右时,助焊剂的不粘性、腐蚀性、不挥发物含量、稳定性均满足国家标准,并且可以得到饱满、平整、光滑的钎焊接头。  相似文献   

8.
Sn-Zn基低温无铅钎料合金的表面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Butler方程和STCBE(surface tension calculation based on butler's equation)程序计算了与Sn-Zn-M三元无铅钎料合金相关的二元及三元合金表面张力,计算值与文献中的实验值在误差范围内有好的一致性.有关三元合金体系表面张力的可靠预测值将为Sn-Zn基低温无铅钎料的设计提供依据.用XPS实验方法测定了Sn-9Zn,Sn-9Zn-1Bi,Sn-9Zn-1La及Sn-7Zn-8Bi-1La合金表面的组分,研究表明Bi和La在相关合金中是表面富集元素.  相似文献   

9.
为了降低汽车铝质热交换器钎焊温度,防止高温软化,研究了一种钎焊温度比Al-Si钎料低的Zn-Al-Cu钎料.着重讨论了微量Cu含量对Zn-Al钎料熔点、强度、钎焊性能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Zn-Al系钎料中加入微量的Cu,对钎料熔点无影响,其熔点均在三元合金共晶温度373.5℃左右;微量Cu在Zn-Al系合金中形成以Zn为基的含有铝和铜的η相(富锌相)固溶体及含锌和铜的β相(富铝相)固溶体,提高了Zn-Al系钎料的强度、硬度,但使其延伸率降低.该合金完全能替代Al-Si系钎料用于汽车热交换器的钎焊,焊接温度可降低200℃左右,可以防止因炉温偏高造成铝质热交换器钎焊时的高温软化现象.  相似文献   

10.
Au-Ag-Si系钎料合金与Ni的润湿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通过分析相图,采用中频感应真空熔炼制成液相点温度在450~500℃之间Au-10.22Ag-3.25Si, Au-14.02Ag-3.28Si和Au-18.47Ag-3.27Si 3种不同成分的Au-Ag-Si系钎料合金。分别在其液相点以上20,40和60℃及流动氢气保护下进行钎料在Ni板上的铺展试验,通过分析铺展面积及润湿角,研究其与Ni的润湿性;采用背散射电子相观察钎料与Ni润湿后的界面组织。研究结果表明:Au-Ag-Si系钎料合金与Ni润湿性良好,随着钎焊温度的增加,铺展面积增加,浸润角减小;钎料合金与Ni润湿后,出现润湿环现象;润湿环主要由Au元素组成;钎料与Ni润湿后,在界面处形成Ni3Si金属间化合物,Ni3Si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钎料焊接强度。  相似文献   

11.
低熔点Sn-Bi焊料是比较有发展潜力的低温无Pb焊料.根据Sn-Bi焊料的特性及其应用存在的问题,结合近几年国内外对Sn-Bi系低温无Pb焊料的最新研究成果,综述了Sn-Bi无Pb焊料的温度诱导熔体结构转变现象及其对Sn-Bi焊料凝固组织的影响,介绍了合金元素及稀土元素的添加对Sn-Bi焊料润湿性能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并分类总结了不同元素对Sn-Bi焊料与Cu基体界面化合物生长的促进与抑制作用及其原理,最后综合评述Sn-Bi低温无Pb焊料存在的问题,对Sn-Bi焊料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稀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然而目前全球稀土储量难以满足未来需求,因此寻找和开发潜在的稀土资源迫在眉睫。建立了稀土资源开发潜力评估指标体系并赋予权重,评估了全球稀土资源的分布及开发潜力,得出如下结论:(1)稀土资源开发潜力评估指标体系由矿产资源开发潜力评估指标体系和政策环境评估指标体系构成,其中前者权重大于后者;(2)中国是轻稀土储量最多的国家,丹麦(格陵兰)的重稀土储量十分可观;(3)巴西的Prado矿、南非的Steenkampskraal矿、美国的Pea Ridge矿和俄罗斯的Tomtor矿是全球品位较高的稀土矿;(4)俄罗斯、丹麦(格陵兰)、澳大利亚、加拿大和美国拥有除中国外最具开发潜力的稀土矿床。面对海外稀土供应潜力的持续提升,中国须加强本国稀土资源的勘查力度,掌握国际稀土产业发展的最新态势,积极谋篇布局,充分利用国外资源并抢占产业的科技制高点,努力保证中国稀土资源的供应安全和产业链优势。  相似文献   

13.
稀土是现代工业发展必不可缺、关系到国家安全的战略资源。江西稀土资源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其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都存在严重的问题。如何改变江西稀土产业粗犷的发展模式,优化其产业结构,最终实现江西稀土产业的绿色转型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鉴于此,本文对江西稀土产业的资源优势进行了总结,分析了近些年来江西稀土行业发展取得的进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江西省稀土产业绿色转型发展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4.
应用荧光光谱研究了稀土硝酸铕和硝酸铽的穴醚配合物,结果指出配合物的发光强度强于稀土硝酸盐,说明有机大环配体穴醚能有效地吸收和传递能量给稀土离子.  相似文献   

15.
综述目前研究稀土金属离子[RE(Ⅲ)]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的方法及其应用,有助于稀土金属离子与其它蛋白的结合作用的研究,同时对全面阐明血清白蛋白结合各类金属的规律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稀土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在永磁体、合金、催化剂、石油精炼、精细抛光、发光材料、玻璃陶瓷等高新技术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稀土晶体是一类重要的高端光学材料,是指稀土元素可以完整占据结晶学结构中某一格点的晶体,作为核心工作物质在激光技术与电离辐射探测技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以稀土激光晶体、稀土闪烁晶体、稀土倍频晶体、稀土单晶光纤为代表,综述了近年来面向不同应用领域的高端稀土晶体材料在组成设计与性能优化方面的研究进展。在生长技术方面,结晶生长的化学键合理论能够为多尺度稀土晶体生长提供精细化的关键因素控制技术,有利于获得高品质稀土晶体材料。  相似文献   

17.
从微波介质陶瓷的制作中加入Ln系稀土元素微波性能显著提高这一现象出发,结合目前微波介质陶瓷三个主要体系的改性实验结果,采用了大量稀土元素在稀土化学、稀土固体材料学和稀土催化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初步探讨了稀土元素对微波介质陶瓷结构的“催化”活性作用.结果表明结构梳理是提高微波性能的主要原因,稀土元素的引入是提高微波介质陶瓷介电性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稀土在农作物中吸收分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农作物中5个稀土元素(La、Ce、Nd、Y、Gd)的含量分布以及单一稀土的分布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 农作物吸收稀土的能力与土壤可给稀土量呈正相关,植物体各部位稀土含量分布一般为根>叶>茎>果实;单一稀土在根部的分布特征是La>Ce>Nd>Y>Gd,在叶,茎,果实的分布特征是Ce>La>Nd>Y>Gd,说明轻稀土较重稀土易被植物吸收;植物在生长不同期吸收稀土的能力大小为:幼苗期>分枝期>成熟期.总之,稀土元素在植物中不易迁移,主要集中在根部,果实中含量甚微.  相似文献   

19.
稀土金属是一个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我国作为稀土资源大国,却由于缺乏核心专利技术制约了稀土资源的深度开发。为了研究稀土核心专利技术的演进过程,解决我国稀土专利布局的问题,本文利用Lingo文本聚类算法对国内外稀土领域专利信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和探索了稀土萃取领域专利申请主体的迁移和研究主题的变迁,并通过可视化的专利地图加以展示。本文的研究结果为我国追踪稀土萃取专利研究热点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对于我国企业专利信息应用、技术研发和知识产权规划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我国稀土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持续蔓延的全球金融危机使我国稀土产业的发展受到了严重影响,至今仍未走出困境。在此形势下,对我国稀土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探讨、研究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我国稀土产业的现实发展状况等进行了分析,对未来稀土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整体环境及趋势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