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20年代,在毛泽东、李立三、刘少奇等领导的安源工人运动中生成的安源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工人运动中构建的革命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在中国工人运动中的最初呈现、模范呈现、独特呈现以及早期传承过程中的一个枢纽呈现,堪称伟大建党精神在中国工人运动中的代表性呈现,理应成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在中国工人运动革命领域中的“精神代表”。  相似文献   

2.
中国精神是中国梦的精神旗帜,作为诞生在著名革命老区———沂蒙革命老区的沂蒙精神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沂蒙精神是中国精神在齐鲁热土沂蒙大地的具体体现,沂蒙精神与中国精神在内涵层面相互贯通,在实践层面同根共生,在文化层面血脉互融,在价值层面角色共鸣。作为中国精神重要组成部分的沂蒙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3.
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中国式现代化不但要实现人民的物质富足,也要实现人民的精神富有。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是中国式现代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为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提供了前提条件。人民的精神世界是一个复杂的结构体,既可能以个体的精神面貌呈现,也可能表现为社会的文明状态,甚至还表现为国家层面的价值体系。如果说中国式现代化在路径上可以有人的现代化、社会的现代化和国家的现代化,那么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应该从以上三个方面发力,以促进“物”的全面丰富与“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油画创作与民族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灵红 《科技信息》2009,(18):205-206
本文阐述了不同时期中国艺术家对油画创作中民族精神的探索及取得的艺术成就,认为重新认识和发掘我们传统艺术中的文化艺术和它的价值,是中国油画创作的一个新的起点。并就油画艺术中的传统“写实”和中国艺术中的“写意”内在联系作了分析,提出油画创作民族化与画家的内在精神和文化修养是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悲剧精神产生于中国近代社会“内忧外患”的现实土壤,具有忧患意识、抗争意识及深切的痛苦体验等特征,它在近代文学中具体表现为:作为一种戏剧类型的悲剧得到明确提倡,传统叙事文学中的“大团圆”结局被突破,英雄悲剧及其崇高性特征得以充分展现。在一定意义上讲,中国近代悲剧精神是中国文学现代性的重要表现,也是中国文学由古典向现代过渡的重要表征。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正进入高度重视精神建设也必须重视精神建设的时代。党的十八大主要解决“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其中,“以什么精神状态”,高度关照共产党人的精神世界和全民族的精神世界。十八大报告着力打通政党的成长路径与思想脉络,厘清思想渊源,保证精神在获得依附中产生力量;通过确立更加远大的奋斗目标,激发内在精神力量,保证获得精神力的增长点;确立的政治体制改革,必将把中国的改革引入“深水区”,由此激发更加深刻的精神支持力。从而避免党内成员“精神懈怠”,避免整个民族精神衰退,保证圆一个中国梦。  相似文献   

7.
叶青 《吉安师专学报》2004,25(B12):29-32
“立人”是鲁迅关于现代“人“独立人格和自主精神的一次伟大思考,也是中国知识界一次明确地对自由解放、独立尊严的现代入本思想的呼吁和倡明。与两千年封建王权专制统治下中国读书人的一种对权势的依附性人格相比,鲁迅的“立人”代表了一次伟大的精神自觉。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鲁迅区别于中国历史上传统文人,完成了自己由传统文人到现代知识分子的转变,而这一转变也同时预示着五四风潮中,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迎来精神自觉的一个新时期。  相似文献   

8.
中国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中国编辑。中国编辑离不开中国精神;以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核心的中国精神。曾经孕育了许多杰出的中国编辑。使中国编辑为中国文化的繁荣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随着西方文化的传播。以个人主义和资本主义为核心的西方文化精神正在削弱中国精神的影响力。也使中国编辑学界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编辑腐败现象更为严重。为此。正直的中国编辑不得不呼唤中国精神,《中国编辑》的产生正是中国编辑学术呼唤中国精神的结果。在《中国编辑》的影响下。我们将会有更多以中国精神武装自己的真正优秀的中国编辑。他们将联络学者,支持学者,进而弘扬中国学术,并为国家振兴和人类幸福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中国“入世”指日可待。“入世”意味着中国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参与全球市场竞争。我国虽然已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是市场体制需要市场精神的支撑,而我国由于文化背景与西方不同,市场经济的运作常常与市场观念发生强烈的冲突和对抗,因此,以“入世”为契机,我们必须大力培育市场精神,使之内化为人们的思维素质、价值标准。本文论述了市场精神的观念体系包括法治精神、诚信精神、公正精神、理性的利己主义精神等。  相似文献   

10.
以“仁义”为核心的传统化精神贯穿于《白鹿原》的始终.“仁义”是白稼轩居家处事的原则,是白鹿原人共同的精神追求,也是中国社会评判是非善恶仁政恶政的标准。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20世纪的中国文化精神,就是“少年中国”的精神吧。1900年,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梁启超发表了激情澎湃的《少年中国说》。文章写道:“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国者,则中国老朽之冤业也。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  相似文献   

12.
“八一精神”是苏区精神的先导、前驱,苏区精神是“八一精神”的延伸、发展。坚定不移的政治信仰是二者的基石:勇于创造的开拓意识是二者的实质。同时它们又各具特色,敢于斗争是“八一精神”最显著的特征,而苏区精神最显著的特征则集中体现了苏区干部的精神风貌和党的优良作风。  相似文献   

13.
“疯癫”作为一种叙述对象或是编码进文本效应写作意图的叙事策略,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历史长廊中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知识谱系学,如“疯癫”的形象谱系、“疯癫叙事”所阐发的各种形式效应及其衍生的审美内涵等。但不可忽视的是,在叙事学的意义之外,“疯癫”作为一种与理性相互映衬的精神姿态,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学文本中也建构起了自己的话语体系,书写着自己的疯癫“精神史”。因而,探究嵌入于文本长河的“疯癫”精神链有助于明晰疯癫的文学书写所承载的文化内蕴与社会政治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丁玲是新旧社会交替的先进女性代表,也是新时代新型女性突出的典型。作为中国现代先进女性魂灵的“巾帼精神”,在丁玲身上表现为新妇女的翻身意识、新战士的革命意识、新作家的服务意识和新慈母的全球意识。  相似文献   

15.
江西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主要内涵有:勤劳勇敢的务实精神:母仪天下的贤母精神;重教好学的育才精神;自强不息的改革精神;勤政为民的爱国精神;发明创造的科学精神;互助协作的团结精神;以天下为己任的创新精神;穷本溯源的探索精神;走向世界的开放精神;文章节义并重的精神;“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理想信念精神;争创“第一等工作”的进取精神;顾全大局的奉献精神;塑造江西新形象精神;等等。  相似文献   

16.
中国要坚持走“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需要软国力的强有力支撑。高校应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顺应“和平崛起”时代对高校传承民族精神的迫切要求,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中国“和平崛起”提供强大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7.
安源精神源发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安源工人运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探索,是伟大建党精神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具体样态,更是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生动实践。安源精神为建党以来不同历史时期的革命、建设与改革提供了重要精神动力。课题组认为将安源精神内涵修正为“义无反顾、敢为人先、团结群众、英勇斗争”,并促成学界对安源精神基本内涵达成高度共识,这是在新时代传承与弘扬安源精神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8.
《东莞科技》2005,(1):40-41
在我看来,企业家精神应包含三个方面的因素:“创新精神”、“合作精神”、“敬业精神”、这三者构成了我所说的血肉丰满的“企业家精神”。  相似文献   

19.
《离骚》中的人物身上呈现出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的某些特征,屈原坚持自己的理想和节操,热爱自己的祖国,忠于自己的国君,是“个体化原理的守护神”——日神精神的具体体现;打破人与神、人与物的界限,使诗人从现实和自身超越出来,忘却自我而分丰神性,是“个体化原理崩溃”——酒神精神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中国文人画入手探求中国艺术精神的真谛,发现并找到中国文化影响下文人所特有的尚清意识。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尚清意识这一美学概念,厘清尚清意识的由来以及尚清意识在中国画中的表现,以独特的视角来考察中国文人画中体现出的这种艺术精神,从而将“尚清”这一中国文化独特的审美习惯和审美态度归纳为中国艺术精神中的尚清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