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运用合作礼貌原则分析《认真的重要性》中人物间的对话。两个女主人公对话中对礼貌原则的遵循与违反,体现出维多利亚时代女性的独特风貌,也反映了王尔德高雅精致、轻松机智的语言风格,以及对十九世纪末泛滥于英国上流社会的一种虚假和病态的"认真态度"的调侃讽刺。  相似文献   

2.
王玲玲 《科技信息》2009,(34):I0149-I0150
在《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汀娴熟地运用对人物语言的讽刺艺术,并且和主题的讽刺艺术、情节的讽刺艺术交相辉映,刻画出达西、伊丽莎白、柯林斯和凯瑟琳夫人等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生动地再现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乡村各个阶层的生活。本文拟对《傲慢与偏见》中对人物的语言讽刺艺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朱晓燕 《甘肃科技纵横》2006,35(6):192-192,157
论述了《报刘一丈书》在对人物的塑造中,采用丰富多变的讽刺手法,通过白描和漫画式的方式,对人物的丑恶灵魂进行了讽刺.其讽刺手法极为丰富多变,体现了现实主义讽刺艺术的高度成就.  相似文献   

4.
师陀的长篇讽刺小说<结婚>有着独特的文体,即独白讽刺与叙述讽刺的统一.小说的上卷属于独白讽刺,而下卷是叙述讽刺,师陀进行文体转变是由于小说中讽刺力量的一度减弱.他巧妙地整合了独白讽刺和叙述讽刺两种文体,并取得很好的讽刺效果,达到了讽刺文体的创新.  相似文献   

5.
王娟 《科技信息》2008,(15):188-188
讽刺艺术一直是《围城》的一大亮点,本文从人物、情节发展、细节描写、讽刺手法、语言特色四方面论证了讽刺艺术在《围城》中的体现。《围城》以人物的活动为线索讽刺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它的入骨的讽刺意味是通过情节的发展,以精雕的细节来自然流露,没有给人一丝做作的痕迹,同时,它讽刺手法灵活多样,比喻、活用词语用、文言文词语等处处见锋芒,讽刺的语言更是诙谐幽默、尖锐泼辣,令人赞叹。一、运用比喻进行讽刺;二、运用活用词语进行讽刺;三、运用文言文词语进行讽刺。  相似文献   

6.
韩秀全 《科技信息》2009,(4):104-104
《儒林外史》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讽刺艺术的高峰,其讽刺艺术手法主要表现为,善于选择富有特征性的细节。编织戏剧性的情节,运用人物语言描写和夸张、对比的手法来刻画人物性格,揭示科举制度的罪恶本质,以达到讽刺效果。  相似文献   

7.
鲁迅讽刺艺术的价值,不仅在于他创作了第一流的讽刺艺术作品,以众多不朽的讽刺作品丰富了现代讽刺文学的宝库,更在于他开拓了中国现代讽刺文学的新道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讽刺艺术美学观,使现代中国的讽刺艺术获得了特殊的发展,在世界现代讽刺艺术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唐勇  周琼 《韶关学院学报》2011,32(11):47-50
在《围城》中,钱钟书在人物命名与人物的性格命运特征上存在着某些背反的设计处理。通过对小说人物命名与其性格命运的恶性背反,达到对现代社会中某一类人毫不容情、不留情面的揭露和讽刺;通过对人物命名与其性格命运的中性背反,对这一部分人进行"有情"的讽刺;通过对小说人物命名和人物性格命运的良性背反,更多的是对这类人寄予期盼和希望。这种"含而不露"的表达方式和精细缜密的人物塑造隐含了创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担忧和希冀,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9.
《抽彩》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抽彩》讲述美国的一个普通小村镇的古老传统仪式:村民们每年举行一次抽彩活动,抽出中彩者用乱石打死来保证收获。雪利·杰克逊用独特的风格揭示人性的残忍、不仁道和社会对个体的迫害,因此引起许多争议。本文分析《抽彩》的冲突、背景、人物塑造、象征和讽刺手法。  相似文献   

10.
米哈伊尔·布尔加科夫的讽刺小说《大师与玛格丽特》体现了作者独特的艺术个性和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沉思索.作品采取怪诞的手法、非现实的人物,诠释了现实生活的本质,赞美了真诚的爱情,对善与恶,现实与理想的关系进行了俄罗斯民族特有的哲理探索,并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和未来的辩证思考,以及对肉体与灵魂关系的深刻透视.  相似文献   

11.
袁鑫 《科技信息》2010,(18):I0136-I0136
本文以英国讽刺文学名家伊夫林·沃短篇小说《洛夫迪先生一次短暂的外出》为出发点,通过分析文章中的人物关系及他们之间的矛盾冲突,来揭露英国现代上层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展现作者讽刺手法的运用。激励读者通过讽刺文学,使自己的境界和灵魂得到不断升华。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的潜台词有表示暗示、主观评价、呼应情节、揭示人物命运、讽刺等主要类型,具有含蓄委婉、机智幽默、曲笔隐晦等审美效果,有助于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揭示复杂的人物关系,表达人物的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13.
《儒林外史》是一部现实意味很强的讽刺小说,在讽刺现实生活的同时也对人物进行了大量的服饰描写,本文主要从男性服饰,女性服饰和特殊人群的服饰进行分析,展现明代服饰的风貌。这些服饰描写不仅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而且使《儒林外史》具有史料价值,甚至还对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外显人物的身份和地位,突显小说的主题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围城>深刻地挖掘了根植于人性深处的两面性和劣根性,并对此作了辛辣的讽刺和尖锐的批判.本文结合<围城>对人物特征的刻画,从心理学和哲学的层面分析了人性的矛盾,又由于小说中出现的情理上的牵强和逻辑上的含糊,使其走进了"文学的围城".  相似文献   

15.
周文是20世纪30年代左翼文学史上优秀的作家之一,然而在现代文学史上他又是被漠视和忽略的对象。周文的文学文本中呈现出鲜明的讽刺意识,这来源于作家独特的生命经历和艺术气质。讽刺意识的充盈,促使周文小说创作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特色。  相似文献   

16.
鲁迅说:"讽刺的生命是真实的."我们在把<儒林外史>称为"讽刺杰作"时,特别要注意的是它的写实性.<儒林外史>的讽刺,主要通过选取合适的素材和准确的透入人物深层心理的刻画来完成的.  相似文献   

17.
老舍是一个善于“创造人物”的作家,但在他的小说众多的人物群中,却大多是被讽刺的对像,抨击的目标,虽然老舍也在少数人物身上加一点“理想”,然而这往往是不成功的。可以说,这些被讽刺、抨击的丑陋形象,是老舍小说创作中的重要特征之一。作为老舍早期的三部小说,也就是在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三○年赴伦敦讲学期间写的《老张的哲学》  相似文献   

18.
狄更斯擅长描写人物,在写作中善于捕捉人物的鲜明特征,以幽默讽刺、夸张变形的手法对人物形象进行漫画式的勾勒,让人产生深刻而难忘的印象;此外,在描写人物时,他还善于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巧妙地把人物的心理描写和具体生动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营造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更具体真实地塑造人物形象,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相似文献   

19.
黄梅 《科技信息》2010,(23):I0330-I0330
通过"范进中举",可以看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表现在:以客观的态度,以生动真实的细节描写,运用对比映衬手法并进行合理的夸张,描摹人物言行,展示人物内心世界、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20.
《离婚》是鲁迅创作的现代题材小说。小说从封建势力的威压和人物自身的局限两方面剖析了造成主人公爱姑悲剧命运的主客观原因 ;通过人物自身的言行从深层次表现其精神实质 ,勾画出人物的灵魂 ;运用高超的讽刺技巧 ,对压迫者进行无情的嘲讽 ,对被压迫者灵魂的劣根性给予尖锐的批判 ,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