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的“颠倒”问题,是一个关涉着马克思哲学同黑格尔哲学的本质划界的问题。但这一问题至今仍以不同的方式在绝多的研究者那里遭遇到被歪曲的命运。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颠倒”的全部 意义在于它是对以黑格尔哲学为代表的整个旧哲学地基的彻底的倾覆,而不是在旧哲学地基上的任何形式上的重建。这一“颠倒”不仅表达在马克思对旧哲学的批判中,而且更现实地体现在马克思对于旧哲学以及黑格尔哲学的本质同构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中,同时体现在马克思意义上的“经济”中。  相似文献   

2.
从现代解释学之本并无原初的封闭的整体意义、其意义是由解释以各自的世界经验在对本的解释中不断发生的观点看,在“回到马克思”的口号下,马克思哲学被界定为历史唯物主义,它偏重于马克思哲学实践概念的社会关系的历史分析,注重的是社会历史条件对人的实践的制约性;在“重读马克思”的口号下,马克思的哲学被界定为实践唯物主义,它偏重于马克思哲学实践概念的批判超越的本质分析,注重的是实践批判的现代和后现代意义。二相比,后较之前,似具有更多的时代气息。  相似文献   

3.
理论的彻底性是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教育功能的思想前提。哲学界对马克思哲学的“实践论”解释模式的反思,将推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彻底性的思考。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中引进黑格尔哲学的内容,有助于强化学生的马克思哲学的理论彻底性意识。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根本超越在于 :在哲学史上第一次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 ,克服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直观性”的主要缺点 ,建立了实践的唯物主义 ;实践的唯物主义由于贯彻了一条从实践出发去考察自然、人和社会的哲学路线 ,从而又克服了费尔巴哈直观唯物主义必然导致的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等缺点 ,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使马克思哲学具有鲜明的辩证性和彻底性两个重要特征。因而马克思哲学是一种实践的、辩证的、历史的唯物主义。传统的马克思哲学解释者并没有真正认识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根本超越。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这一变革的实现 ,有赖于马克思在哲学上的新贡献。马克思在哲学上的新贡献不是在于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结合起来 ,创立“辩证的唯物主义” ,也不是在于超越唯物、唯心的对立 ,建立超越的“实践哲学” ,也不是在于创立“实践本体论”以代替物质本体论。马克思在哲学上的真正贡献在于把作为意识现实对象的感性理解为人的感性活动 ,理解为实践 ,从而确立了新的哲学出发点 ,创立了从实践出发来解释问题的新唯物主义哲学、实践唯物主义哲学、或广义历史唯物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6.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原著的用语中,从未出现过“唯物主义哲学”(德文diematerialistischePhilosophie)一词。本文对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哲学”、“世界观”等重要术语的理解和用法做详尽的考察,考证他们为什么没有用过这一术语以及是谁最早用这个术语,同时引发出应怎样正确理解有关“哲学基本问题”的表述,以澄清哲学界长期以来一个严重误解。  相似文献   

7.
第七届全国“马克思哲学论坛”认为:当前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具有创新意义的理论成果较少”,面临着“研究范式”的“创新与转换”问题,面临着整体上的理论创新问题。基于这一考虑,我们着意推出的,是对马克思哲学的一种新的理解范式,即人类学哲学范式(不同于西方已有的“哲学人类学”)。云南省在这一范武的研究上已有一定的基础:2008年,苗启明研究员的专题论文集《马克思人类学哲学构建管窥》出版。同年,以曲靖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许鲁洲教授为课题组负责人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马克思对人类学哲学的理论构建研究”获准立项,这对推动这一研究深入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作用。这里刊发的系列笔谈文章,都是课题组成员的研究成果,也许能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开辟新的研究道路。  相似文献   

8.
以“哲学是什么”为核心的元哲学问题是马克思早期理论活动的轴心,马克思是通过对元哲学问题的探索而进入哲学殿堂并登上理论的峰顶的。马克思力求通过对哲学自身的追问与反思、通过揭示哲学的实然形态和应然形态的巨大反差。借助于揭示“哲学不是什么”来界定“哲学应该是什么”。马克思有关元哲学问题深刻而精辟的阐述。对于我们今天认识哲学和哲学问题,对于我们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传统理性主义虽然具有反思的品格,但还局限在朝向内在性的理性本身的反省中,未能克服由理性本身的局限所带来的诸多现代性难题。理性主义哲学仍然处在“思存关系”的二元对立中,不能把“思”和“存”真正统一起来。马克思的“实践哲学”超越了传统形而上学(理性主义哲学),用实践连接了物质和意识,避免了理性对自身审查不彻底所导致的现代性问题,最关键之处在于提供了理性主义本身无法构建出来的面对现代性问题的救赎方案:共产主义。指出马克思实践哲学对传统理性主义哲学的超越,不仅能丰富我们对马克思哲学的理解,还可以凸显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哲学形成的基石是科学的实践观,而科学实践观是实践唯物主义哲学观的价值性和唯物史观的真理性的统一。丛大川先生的实践人道主义新体系,就其与传统的辩证唯物主义相比言,具有显扬马克思哲学革命人道主义的重要特征,强调其改造世界的革命批判性,突出其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理性以及辩证法的主体性等优越之处。但若与笔者主张的马克思哲学两层次构成的实践唯物主义相比,则又有缺少唯物史观的社会发展规律性、价值性与现实生活相脱离的空悬性以及辩证法尚未达到现代化等不足之处。因此,这一新体系应是关于马克思哲学的革命人道主义价值观的系统理论,而不宜看作是马克思的全部哲学。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明确提出了“新唯物主义”概念,这里的新唯物主义用什么称谓来称呼,长期以来,国内外哲学界分歧很大,争议颇多。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它的创始人和后继者,曾经赋予新唯物主义不同的名称,例如,“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狭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实践哲学”、“实践唯物主义”等等。而其中真正能够体现马克思哲学本质特征的是以物质实践为基础的“实践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不仅仅是“历史科学”和“历史观”,更主要是作为一种“历史解释原则”而存在的“世界观”。本文从“马克思面对的主要问题”、“历史唯物主义的三重内涵”、“新世界的存在方式”以及“前反思状态中的世界观”四个方面把作为“世界观”意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清理出来,从而准确把握马克思哲学的根本性质。  相似文献   

13.
如果说本体论就是世界观 ,那么以实践为根本特征的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哲学世界观的本体论就应是实践本体论。由此即可指出马克思哲学之不同意实践本体论的实践唯物主义解释之未脱离旧唯物主义自然本体论立场的不妥 ,历史唯物主义解释之仅重视实践的社会关系分析而轻视实践的批判本质形成的不妥 ,以及实践人道主义解释之只强调实践的价值批判性而忽略实践的客观规律性的不妥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经济学分析的根本宗旨是批判和否定资本主义。后现代理论大师鲍得里亚对马克思学说的解构,将目标指向马克思的经济学分析,其典型手法是:不顾及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进行批判的具体现点,而集中力量对马克思在批判工作中使用的基础概念(生产、劳动、使用价值)进行破坏性的解读,最后达到瓦解历史唯物主义学说的目的。鲍得里亚对马克思的解构通过对现实历史过程的否定而间接认可了当下资本主义的权力关系。  相似文献   

15.
以卡尔·马克思青年时期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等著作为文本根据,省悟出《手稿》将人的类本性抽象并具体为"有意识的、自由自觉的、自为自愿的、感觉激情的生命活动",是当代"人学"的最高视角。  相似文献   

16.
哲学教学应充分体现哲学的特性.品味黑格尔有关哲学特性的比喻,有助于我们领悟哲学的意蕴.特别是其中的"庙里的神"、"厮杀的战场"、"花蕾、花朵和果实"、"密涅瓦的猫头鹰"、"动物听音乐"和"同一句格言"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实践论思维方式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其中贯穿着严密的逻辑脉络。它科学地阐释了作为哲学思维方式的实践,同时又把实践作为哲学的基本立场和视野确立起来。它立足于人类活动和社套发展的现实实践。从实践速一人的思维的最本质、最切近的基础出发,以实践的观点、从实践的高度来关注、理解和把握人、人的世界以及揭示人与所属世界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人的“革命的实践”,“实际地反对和改变事物的现状”,从而“使现存的世界革命化”,塑造和展开人的本质并最终完成“历史任务”的终极指向。  相似文献   

18.
哲学社会科学的人文精神与人文关怀是以人为核心,要求给予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人格上的尊重,激发其更多地思考民生,为改善民生而努力。把哲学社会科学的人文精神寓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最终从根本上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哲学变革,聚焦在对"实证唯心主义"的批判与超越,其结果是作为真正的实证科学的确立。这一思想史事件如不能以感性活动为原则把捉,必将使我们对马克思哲学的理解退回到近代哲学的框架。感性活动作为"新哲学"的基本原则,不仅展现了马克思哲学的理论旨趣与内在逻辑,而且揭示了真正的实证科学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