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学术界对满族“三仙女”始祖感生神话与中原“简狄生商”神话的关系问题素有争论,很多学者皆以满族神话乃是篡改中原神话而成。然从满族萨满文化女性崇拜、生殖崇拜、祖先崇拜等民问信仰以及考古成果等多角度分析,满族始祖神话完全具有独立产生、发展的自然生态和思维状况等方面的条件,是一则颇具民族特色的始祖神话。  相似文献   

2.
满族神话是满族先人在远古所创造的反映自然界、社会形态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最早的以口头叙事形式出现的文学。本文通过对满族广为流传的神话进行研究,总结出满族神话中出现最多的是对女性、灵禽以及火的崇拜,这也呈现了满族神话独特的民族特点。  相似文献   

3.
在满族神话传说中,女性通常是以爱与美,善与真的形象出现在读者面前的.本文试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萨满教中的女神崇拜、生殖崇拜以及满族妇女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等三方面对满族神话中这一现象的成因进行分析、诠释,从而在某一方面揭示出满族文化的本质.  相似文献   

4.
从文学的视角分析了《宁古塔满族萨满神话》的人物设定、母题分析和表现手法等问题,诠释其文学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宁古塔满族萨满神话》围绕民族神话的基本母题,塑造了一系列生动饱满的人物形象,并通过一定的语言音律和修辞手段展现其独特的神话魅力。  相似文献   

5.
满族萨满神话是先民创造的反映自然、社会及自身发展演变的口碑文学,体现了先民质朴的世界观、价值观,是早期文化的融合体以及民族文明的源头。由于满族及其先民独特的境遇,神话所反映的地理环境、生产方式、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等内容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颇具代表性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6.
以解释人类的来历、肇始为核心内容的人类起源神话,是人类开始探索自身发展的重要资料,也是世界不同民族共有的神话种类之一。满族神话中,人类起源神话种类繁多、蕴含丰富,从不同侧面阐释了满族先民对人类产生的思考与认识,揭示了萨满文化对人类起源的阐释,是颇具学术价值的民间文学瑰宝。  相似文献   

7.
后稷是周人传说中发明农业的文化英雄,后稷神话体现了高襟崇拜、社稷崇拜、始祖崇拜等郊祀制度的基本类型。后稷的感生神话孕含了原始农业祭时代的高襟求子秘仪;姜媚、后稷之得名与原始祭祀中的农业神话关联很深,成为社稷崇拜的对象;气候对农业的影响至为密切,后稷又被尊为“天官”、“灵星”以配上帝;在武王伐商之后,后稷由周人庙祭的始祖而成为郊祀对象,与祖先仪式性的沟通成了国家宗教的中心。周人赋予后稷的诸多宗教功能用来证明王权来源之神圣性及统治的合法性,这一点在出土儒家文献中有简要的阐明。后稷神话与仪式已经孕含了后世国家祭祀礼仪的雏形。  相似文献   

8.
萨满异能神话是指以表现萨满特殊异能为主要内容的神话,其中包括萨满除妖救人、萨满过阴追魂、萨满跳神治病、萨满占卜、萨满变形、萨满创建文化制度以及传播民族宗教文化等神话母题。这些母题都是围绕萨满职能展开的,借此突出萨满神性,从而揭示萨满崇拜观念在满族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图腾神话是解释某种动物、植物或无生物之所以成为氏族图腾的神圣故事。在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蒙古语族、满一通古斯语族民族中传承的此类神话包括图腾救助始祖的神话、雌性图腾动物与男性成婚神话和雄性图腾动物与女性成婚神话。这些神话追述着处于氏族社会时期的阿尔泰语系诸民族先民的关于图腾的各种观念以及图腾崇拜的内涵及形态表达。  相似文献   

10.
女娲、伏羲神话是中国神话史上流传最长、演变最多的神话,较早时期各自独立叙述,女娲神话在北方地区广泛流传,显示出一种农耕民族"地母"和女性始祖神的特质。伏羲神话的流传地区似乎与女娲神话流传地区相近;以后,逐渐靠拢。根据目前的研究成果,显示他们互相联系的最早文本是出土于南方的长沙子弹库楚墓帛书乙篇,这就似乎为这样一种假说提供了证据,即伏羲、女娲相互联系起来以至与洪水兄妹婚神话三者联系起来可能是在南方完成的。于是,女娲在作为女性氏族首领、地母、造人神、高禖神等等之后,与伏羲连称并列,更明显地突出了其生育崇拜的意味,与伏羲一道成为整个人类女性和男性始祖神,以至阴和阳的象征(在北方地区)。当其随着民族的迁徙流传到南方以后,与南方各民族的洪水神话结合起来,就顺理成章地成为神话中藏葫芦避洪水繁衍人类的姐弟或兄妹。  相似文献   

11.
道德形象在当下影视剧中不仅遭遇了多元文化的冲突,而且在受众心理从伦理神话转换成竞技崇拜之后,更受到大众的质疑。名著改编中的历史人物(如刘备等)道德形象只有在多种话语(如对竞技崇拜的合理运用、引入精英话语等)的支撑下,才能真正丰满鲜活。  相似文献   

12.
弗雷泽的人类学著作《金枝》对劳伦斯的小说影响深远。《金枝》中的狄安娜崇拜神话与再生神话的隐喻与象征贯穿于劳伦斯的作品中。通过对《金枝》中神话的改造与利用,劳伦斯在他后期小说中隐喻了渴望重归自然,拯救现代文明的理想。  相似文献   

13.
河湟“少年”流传地是具有多种宗教信仰和民族风情的甘青民族杂居区。“少年”与神事联系紧密,少年既负载着重要的神事活动,同时又表现出朴素的生殖崇拜。这两种民俗文化现象的整合,是由河湟各族在一定范围内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互动所致。  相似文献   

14.
塔吉克族是中亚的一个古老民族,虽然现在信奉伊斯兰教,但是祆教在塔吉克人现实生活中影响很大,比如对光明、对白色、对火的崇拜等等。祆教遗存已经作为一种风俗习惯浓缩在塔吉克人的生活当中,并且影响到他们的灵魂深处。  相似文献   

15.
湖北利川的鱼木寨现存大型古墓葬共有10余座,其中精华三处的石碑上都刻有一个亦字亦画、耐人寻思的“福”字。它是一种装饰设计,既与汉族的“福”相同,又独具本民族的文化内涵,如生育崇拜、图腾崇拜、宗教崇拜、自然崇拜等。  相似文献   

16.
文中从苗族服饰的特征入手,对其文化内涵:民族的“文字史书”、“族徽”、图腾崇拜、服饰习俗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布依族图腾崇拜体现了布依族人先进的生态保护意识。传承和弘扬优良的环境保护传统,对推动布依族地区生态和谐与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莲池会”是白族民间以观音信仰为主集众神祭拜为一体的中老年妇女组织,从该组织的成员构成、所承载的文化符号以及发挥的文化功能来看具有明显的母性文化特征。从“莲池会”对白族妇女主体意识的提高,对白族生殖崇拜和本主文化的传承以及观音老母信仰的事实出发,探讨其与白族母性文化之间的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19.
壮族的鸡卜信仰,起源于其古代先民的日鸟崇拜,鸡卜体系的初步形成则是在汉代以前。至汉武帝时,鸡卜曾一度被西汉王朝推崇为“国卜”。唐宋时代,随着壮汉民族之间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道家思想融入了原有的鸡卜体系之中,从而使之更臻完善,并产生了古壮文书写的《鸡卜经》手抄本。明清时代乃至民国年间,鸡卜信仰及其演绎的《鸡卜经》仍在广西西南和云南东南部地区广为流传,是独具生命情态的民族文化遗产,显得弥足珍贵。对其进行搜集、抢救、整理、研究和保护,具有多方面的现实意义和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壮族与蒙古族 ,虽然有着同样的敬牛、爱牛习俗 ,却表现出不同的文化特征和渊源 ,这是他们不同的思想观念、地理环境 ,以及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