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鞍山式"铁矿富矿的成因复杂,其变质富集过程一直是研究者争论的焦点,但是,硅铁分离、去硅存铁却是富铁矿形成的本质,本文用被动式富集和主动式富集成矿理论辨证的解释鞍山式富矿在"鞍山式"条带状贫矿中的形成原理。  相似文献   

2.
"鞍山式"铁矿富矿的成因复杂,其变质富集过程一直是研究者争论的焦点,但是,硅铁分离、去硅存铁却是富铁矿形成的本质,本文用被动式富集和主动式富集成矿理论辨证的解释鞍山式富矿在"鞍山式"条带状贫矿中的形成原理.  相似文献   

3.
弓长岭铁矿二矿区绿泥岩类和绿泥石是该铁矿重要标志岩石和标志矿物,特别与富矿的关系更为密切。本区绿泥石的成因,是长期争论的问题。许多人认为绿泥石是角闪岩经热液蚀变而成。前人都认为该矿区的磁铁富矿是热液加富的结果;其重要论据之一,就是绿泥石为  相似文献   

4.
山东潘店地区矽卡岩型铁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山东省潘店地区矽卡岩型铁矿是在综合研究该区航磁异常基础上勘查发现的,该区矿产勘查和科研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在对区内成果资料进行系统收集的基础上,对其铁矿成矿地质条件和矿床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梳理,并对铁矿成矿过程及勘查技术方法进行了探讨。根据潘店地区航磁特征,该航磁异常可以分为李屯、潘店、大张和薛官屯共4个次级磁异常,其中李屯和大张次级磁异常的铁矿勘查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勘查工作表明区内隐伏铁矿体形态较为复杂,可分为接触带赋存式、断裂充填式、层间充填式、裂隙贯入式、捕虏体构造式等。区内成矿地质体为中基性侵入体,与济南、淄博、莱芜地区的中基性岩体近于一致,同属中生代燕山晚期;该区铁矿成矿过程为中基性岩浆侵入到奥陶纪马家沟群碳酸盐岩地层中,在岩体与地层接触带附近发生接触交代作用并形成矽卡岩带,富矿热液在有利部位富集沉淀进而形成矽卡岩型铁矿床。在今后工作中要注重在潘店和薛官屯次级磁异常的勘查工作。区内铁矿勘查流程为系统收集资料→面积性物探测量→综合物探剖面测量→重点异常区查证→找矿预测评价及综合研究工作;找矿工作可采用"地质-磁法-重力-电法-钻探-测井"等综合找矿方法,该勘查流程和找矿方法组合为深覆盖区矽卡岩型铁矿勘查提供了勘查经验。  相似文献   

5.
石再平 《广东科技》2012,21(17):142-142,151
沉积铝土矿富矿的形成与沉积成矿作用、成矿介质的酸碱度及成矿环境三个因素有关。铝土富矿资源一般在酸度较强且沉积物又不被介质溶解的平静稳定的沉积环境形成。成矿盆地斜坡下部的铝土矿带与硫铁矿相邻地段、凹地及漏斗、成矿洼地是铝土矿富矿赋存部位及找矿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6.
郝兴中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33):13552-13558
鲁西地区齐河地区近年来在铁矿勘查过程中发现了多个接触交代型铁矿,该区铁矿经勘查显示有集中分布、厚度大、品位高、埋深大的特点。研究区大张、李屯和潘店地区物探异常查证工作表明铁矿形态多样,呈层状、似层状、囊状、脉状等。该区铁矿体具有明显的“地层、侵入岩和构造”控矿特征;在铁矿体赋存位置方面,地层控矿表现为部分铁矿体赋存于奥陶纪(石炭纪、二叠纪)地层中、侵入岩控矿表现为部分铁矿产于闪长岩体中,接触带控矿则表现为地层和岩体间接触带是主要铁矿赋存地段。矿床成因研究表明:在燕山晚期研究区发生了大规模的岩浆活动,在深源岩浆向上侵位过程中不断演化分异,形成了闪长质岩浆,在与奥陶纪灰岩接触过程中发生了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闪长质岩浆析出大量铁质成分,形成含铁富矿热液,并在有利赋矿部位形成铁矿体。研究区接触交代型铁矿的形成与保存是中生代区域性构造—岩浆—热液活动事件和区内地层、岩浆及构造等各种成矿要素有机耦合的结果,该区铁矿具有十分重要的勘查研究和社会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是中国的铁矿资源大省,其中鲁西地区铁矿成矿地质条件优越,铁矿类型有沉积变质型、接触交代型、热液交代充填-风化淋滤型、沉积型、岩浆型等多个成矿类型;其中尤以沉积变质型铁矿、接触交代型铁矿最为重要,是山东省的主要铁矿石来源。在梳理鲁西地区各种类型铁矿时空分布特点、分析典型铁矿床特征、控矿要素及矿床成因的基础上,以地质演化史为轴线,建立了鲁西地区各类型铁矿的成矿谱系。研究表明,在地质演化过程中,鲁西地区铁矿的形成是在海底火山喷发、地层沉积、岩浆侵入、区域变质、构造运动、风化淋滤等地质及成矿作用的高度耦合下形成的一系列地质产物;即在新太古代时期形成了沉积变质型铁矿(如韩旺式、苍峄式、杨庄式和济宁式铁矿)和岩浆型铁矿(如肖家沟式铁矿),在晚石炭世时期形成了沉积型铁矿(如山西式铁矿),在早白垩世时期形成了接触交代型铁矿(如莱芜式、莲子汪式铁矿)和热液交代充填-风化淋滤型铁矿(如朱崖式铁矿)。各种类型铁矿床具有地层控矿、岩体控矿、构造控矿和多要素共同控矿的特点。在铁矿勘查过程中,应按其成因类型和控矿要素进行有针对性的勘查部署,以此促进鲁西地区的铁矿勘查及研究工作整体水平得以提升。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武庄铁矿床中铁闪石的分布和产状特征,化学成分与成因之间的关系,以及形成条件等方面的分析。指出铁闪石可作为许昌铁矿区指示铁矿层的标型矿物。  相似文献   

9.
石碌铁矿以其品位高,储量大,有害组分少,开采条件简易等而著称,因而引起广大地质工作者的重视。在前人的生产实践和科研工作的基础上,我们以毛主席光辉哲学思想为指导,学习和运用地质力学观点和方法,对石碌铁矿地质构造的发生、发展和演变过程进行了初步的综合分析,力图阐明其对富铁控制关系,并从构造角度提出寻找石碌式富铁矿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0.
(四)古典概型 我们在频率稳定性的基础上,建立了概率的概念。下面我们将研究一类最简单,最常见的随机现象——古典概型,它无需通过大量的实验,而可通过实验条件、逻辑分析与计算求得有关事件的概率。  相似文献   

11.
位于白山市的老坪坨铁矿是产在一定层位的属浅海相沉积矿床,在分析其地质特征基础上,阐述了该矿区的矿石成分、构造、类型及成因,老坪坨铁矿是在还原环境条件下沉积形成了"临江式"含锰铁矿床,矿体呈层状产出,一般中间部位比较厚大,沿走向变薄尖灭,伴生稀土有益组分.  相似文献   

12.
以山西省交城县水峪贯一带的矽卡岩铁矿为主要勘查对象,通过对其进行地质勘查,研究了水峪贯地区的矽卡岩铁矿形成的地质环境、成矿地质条件、地质特征及二长岩体与矽卡岩铁矿成矿作用的关系等。矽卡岩铁矿以西冶岩体为中心,断续环绕岩体分布。岩浆岩主要为以狐偃山为中心的燕山期偏碱性杂岩体,岩性主要为二长岩。二长岩体为矽卡岩铁矿提供了成矿需要的热能、物质来源及容矿空间。  相似文献   

13.
 辽宁南芬铁矿是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露天开采铁矿.自1949年以来,辽宁南芬铁矿一直是本钢集团的主体矿山和高品位富矿的主要供应地.本文在总结辽宁南芬铁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及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矿区内的磁铁石英岩的主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进行分析.通过主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相结合的方法,对铁矿成矿物质来源提出了有效制约.研究表明,条带状铁矿(BIF)的化学成分主要由T(Fe2O3)和SiO2组成,并且具有较低含量的Al2O3和TiO2.这一特征与鞍-本地区、山西五台山和冀东迁安地区铁矿一致,表明该BIF型铁矿是由极少碎屑物质加入的化学沉积岩.稀土元素的总量很低,经标准化后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呈现轻稀土亏损、重稀土富集的特征,具有明显铕(Eu)正异常特征,说明该BIF的地球化学特征(REE)来源于火山热液和海水混合液.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伴随高温气流下落过程中铁矿粉的热分解和还原行为的规律,在气粉两相流运动方程基础上,联立热分解、还原反应的动力学方程,以及气流、粉粒和炉壁之间的传热方程,建立了该过程的一维数学模型,应用计算机求解数学模型,求得各种条件下的出口反应率均与实测值符合很好,证明了本模型的适用性,进一步应用该模型研究了气体流量、组成、炉温及粉矿、粒度等实验条件对粉矿的停留时间、升降温曲线及反应行为的影响,从理论上解释了不同实验条件下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5.
MgO在人造富矿中的赋存状态及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光学显微镜,电子探针及穆斯堡尔效应等手段对MgO在烧结矿和球团矿中的赋存状态及其对冶金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微观分析研究。 显微镜下观察表明,随烧结矿中MgO含量增加,赤铁矿及铁酸钙明显减少。当MgO约达4%以上时,烧结矿渣相中开始出现少量镁质硅酸盐矿物。 电子探针扫描分析表明,MgO主要分布于除赤铁矿之外的铁相矿物中,在烧结矿中形成含镁磁铁矿,在球团矿中形成镁铁矿,少部分分布于渣相中。 对杭钢球团矿所做的穆斯堡尔谱学研究表明,在焙烧过程中,Mg~(2 )大量进入磁铁矿八面体晶位,揭示了MgO在人造富矿中富集于铁相及引起物相变化的机理。 基于上述试验研究,分析了MgO对人造富矿冶金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小秦岭金矿区为例,研究了中基性脉岩与金矿床成因的关系。研究表明,中基性脉岩的产出反映了区域性地壳拉张构造环境,此环境有利于构成富矿化剂的热液体系。只有当富矿化剂的热液体系在时间和空间上与金等成矿元素的矿源层(体)配合得当,才可能在适宜的地质地球化学条件下形成相应的矿床。即中基性脉岩对金成矿的制约关系主要在于矿化剂而非金源。  相似文献   

17.
石碌富铁矿含铁岩系主要是指与铁矿有密切成因联系、同属一沉积旋回的岩层组合。它位于含矿地层——石碌群上部。石碌群是一套厚度较大、组份简单、原岩为具韵律结构的粉砂——泥质过渡类型岩石,间夹白云岩和砂岩。其岩层组合、旋回划分及含铁岩系在剖面中的位置见表1。我们认为,产于石碌群上部的富铁矿床具有明显的正常沉积成因特征。本文试就其含铁岩系的沉积形成条件作一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8.
通过可视化高温实验装置观察了七种不同类型常用进口铁矿粉试样的熔化流动过程.在所测定的熔融曲线上定义了T30、T55、TR以及SR等表征其熔融特性的评价指标,并以此考察了不同类型铁矿粉的烧结熔融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澳大利亚褐铁矿最容易产生液相,但其液相形成过程中温度区间窄,温控性差,安全性低;澳大利亚半褐铁矿在低温烧结条件下有效液相量不足,而温控性则略好于澳大利亚褐铁矿;澳大利亚、南非以及巴西南部的赤铁矿熔融特性较为适宜,但前者易形成液相而后两者温控性和安全性更好;巴西的南部精粉、北部赤铁矿在低温烧结下很难生成液相.通过对各种铁矿粉熔融特性的研究,提出了基于铁矿粉熔融特性的烧结优化配矿原则.  相似文献   

19.
国内外一些文章和教科书上的沉积铁矿床的成矿模式是值得商榷的。本文根据对正常沉积铁矿床的形成过程、形成条件和形成作用的研究,提出了滨海-浅海相、湖泊-沼泽相和沼泽相沉积铁矿床在同生作用阶段和成岩作用阶段的不同的成矿模式,还提出了沉积后生菱铁矿床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20.
针对烧结用铁矿粉质量变差等问题,通过比较不同时期内我国大量进口的3种铁矿粉的化学成分,分析了铁矿粉劣质化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微型烧结法考察了不同时期内铁矿粉的同化性,并分析了SiO2,Al2O3和LOI含量的影响,最后探讨了应对铁矿粉化学成分劣质化的烧结技术方向,指出为了应对该问题,需要在优化配矿的基础上,优化熔剂结构或实施厚料层烧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