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年11月5日,受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委托,山东省教育厅组织有关专家,在山东省潍坊市对山东理工大学张道林教授主持完成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现代化农业与机械化耕作技术研究与示范》中《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研究与示范》的子课题《新型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研究与示范》(编号:2006BAD28B02-1)成果“4YZ-4A型自走式玉米收获机研制”进行了鉴定。该成果研制出无链式玉米分禾、摘穗与茎秆切碎装置。采用摘穗板、拉茎辊结构和立轴式甩刀,先切割后摘穗,提高了玉米收获机的行距适应性,该装置为单元体结构,可根据动力大小和作业幅宽进行组配,有利于系列产品开发。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研制的“4YZ-4A型自走式玉米收获机”主要性能指标符合计划任务书和国家有关标准,既适用于一年两熟地区、又适用于高产垄作区玉米机械化收获作业,区域适应性强,具有创新性,应用范围广,总体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可投入批量生产。《新型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研究与示范》通过鉴定$山东理工大学科技处@窦红梅  相似文献   

2.
《遵义科技》2007,35(5):F0004-F0004
2007年8月15日和9月8日,遵义市科技局组织市农业局、市统计局、市农科所等单位专家和领导,到汇川区高坪镇和习水县东皇镇,对遵义市种子公司承担的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专项项目《高产杂交玉米新组合“遵玉8号”中试与转化》进行田间测产及中期检查。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绿色革命”与持续农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历史的回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人口迅速增加,对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面对这一挑战,如何依靠科学技术更快地发展农业,解决农产品供给问题,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这一历史背景下,“绿色革命”于60年代末兴起,并取得显著成就。由国际水稻研究所、国际玉米和小麦改良中心育成的矮杆(半矮杆)高产水稻和小麦品种,推广面积迅速扩大,加上有关国家利用其遗传资源所育成的晶种在内,目前已占发展中国家水稻播种面积的2/3,其中91%分布在亚洲,小麦占播种面积的60%,玉米达1000万公顷。这种以推广优  相似文献   

4.
迎接新的绿色革命—兼论育种和种子工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一、第一次绿色革命的贡献与反省本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经历了以成功选育矮秆小麦和水稻矮秆品种为标志的农业技术革新。1961年设在墨西哥的国际玉米小麦研究中心培育出矮秆小麦品种pitiC62等;矮秆水稻品种方面,我国广东、台湾于1956年首先分别育成矮脚南特、台中本地1号,1  相似文献   

5.
根据50年来我国水稻高产栽培研究成果,结合水稻高产栽培的研究与实践,提出了水稻超高产栽培的系统理论,指出了实现该系统理论的主要栽培途径,明确了高产理论与各栽培途径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IIASA)基于中国1961年以来的统计资料共同开发的AEZ模型,运用GIS平台计算了中国41个农作制亚区6大主要作物(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油菜、大豆)的单产潜力.指出以上作物单产最高潜力分布为:水稻在江淮江汉平原,小麦在秦巴山区,玉米在黄淮平原南阳盆地,马铃薯在秦巴山区,油菜在秦巴山区,大豆在鲁西平原鲁中丘陵.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以上主要作物的最高单产潜力是目前全国平均单产的1.2-2.9倍.这对指导我国农作物高产育种及栽培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杀菌剂三唑酮在我国农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对三唑酮在我国小麦、水稻、玉米、水果、蔬菜、草坪、花卉、树木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三唑酮可用于防治小麦的纹枯病、全蚀病、白粉病、根腐病和水稻的稻瘟病、稻叶尖枯病、稻曲病、黑粉病等多种病害。另外,三唑酮还是一种甾醇抑制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与一些农药混配后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8.
《石河子科技》2011,(4):3-3
<正>7月22日,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李健强和农学院副院长陈青云一行12人来石河子考察与学术交流。上午,专家们听取了中国农业大学——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班学员论文进展汇报,并对每个学员后期工作提出了要求,之后一行人员参观了石河子农业科技园区麦后复播青贮玉米、加工番茄高产栽培、滴灌水稻种植等示范地。  相似文献   

9.
周一杨 《科技潮》2006,(10):41-41
郭景伦硕士,副研究员。主持和参加了“玉米亲子鉴定技术及其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研究”、“超级玉米制种技术研究”、“高产、优质玉米新品种选育及其种子产业化”、“玉米新品种标准DNA指纹库建立研究”等多项课题的研究工作。2001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先后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二等奖两项,2005年获得北京市“五四”奖章。  相似文献   

10.
在2006年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评选中,我校多项成果分获一、二、三等奖。其中:陶诗顺教授主研的《重穗型杂交稻的高产机理及其稀植优化生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获一等奖,罗学刚教授主持的《环境友好的天然木素热塑材料应用研究》、卢忠远教授主持的《高性能矿渣粉生产工艺及应用》获二等奖,刘志勤教授主持的《基于国产软硬件的乡村教育信息化应用平台》获三等奖。于远忠教授主研的《岩体经验强度准则研究》获贵州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在2006年中国石油和化学科学技术奖、中国建筑材料科学技术奖评选中,我校3项成果获科学技术奖:罗学刚教授…  相似文献   

11.
李保刚 《科技信息》2011,(9):I0353-I0353,I0354
玉米植株高大,叶片长宽,单株叶面积大,根系发达,是高产的四碳植物。它具有光饱合点高,二氧化碳补偿点低,呼吸作用消耗的干物质较少等特点,净光合效率一般为三碳作物小麦、水稻的2—3倍,有较高的增产潜力。所以,本文就玉米高产的施肥和栽培技术做一定的探讨,以提高玉米种植时的产量。  相似文献   

12.
新疆玉米高产栽培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新疆玉米高产研究与实践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和高产气候潜力分析的基础上 ,本文提出了玉米超高产研究的目标、实现的途径和需研究解决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3.
关于硅肥的研究近年国内外非常活跃.浙江省农业厅在前几年对本省土壤及水稻中硅素营养水平进行调查并结合高效硅肥肥效、施肥技术、增产机理与经济效益等大量试验的基础上,已明确硅肥对水稻、小麦、玉米和甘蔗等禾本科作物均有10—18%的增产作用.同时,还发现硅肥能提高作物品质,明显增强作物抗逆性与抗病虫害的能力.对这些已经成熟的研究结果,浙江省农业厅已及时组织专家编写了《硅肥应用技术与前景》专著,即将由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出版.这对硅肥的推广应用及在浙江或兄弟省不同土壤类型地区正确使用硅肥将有十分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1 试验目的:为探索玉米高产、高效的途径和栽培模式,引导农业生产向优质高产、高效农业发展,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根据遵义市农业局的安排,在我市实施杂交玉米单、双株不同栽培方式的简比试验。  相似文献   

15.
我们于1986—1988年对山东济宁滨湖地区水稻高产栽培配套技术措施的模型进行了综合试验研究,在建立模型的基础上,根据滨湖地区水稻土的特点,选择了产量、效益、生态为综合目标的最优组合方案,为指导水稻的高产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正>经省交叉验收小组实地测产验收,榆阳区2015年度百亩玉米高产创建核心攻关田平均亩产1152.46公斤。2个万亩玉米高产创建区的情况分别为,牛家梁镇项目区平均亩产972.5公斤,巴拉素镇项目区平均亩产966.8公斤,超过预期目标,示范带动效果明显。2007年以来,榆阳区在农业部玉米高产创建活动中,百亩、千亩玉米高产创建均创全国玉米高产纪录,2009年起被农业部确定为万亩玉米高产创建示范县(区)之一。2015年,榆阳区万亩玉米高产创建分别以牛家梁镇赵  相似文献   

17.
近日,福建省科学技术厅邀请省内外专家,对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粮食作物育种技术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论证。据悉,该项目是根据当前粮食生产的国情与省情提出的,其研究内容与“十五”规划相衔接,是推进科技管理创新的一项重大举措。目前,福建省的水稻育种处于全国优势地位,具有丰富的科技储备,为开展本专项奠定了雄厚的基础,通过项目实施,使福建粮食作物育种的整体研究水平居国内领先,部分研究工作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形成优势学科和技术平台。根据育种领域的研究内容和特点,本专项分为7个专题:优质、高产、多抗三系水稻选育;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18.
 盘点了2018年农业科学研发取得的一些重要成果。小麦、水稻、玉米及大豆、荞麦、马铃薯等主要粮食作物在基因组测序、分子育种、遗传机理解析、氮高效利用、起源演化、基因编辑等方面获得快速发展,发布了世界首个六倍体小麦基因组图谱,完成了3000份水稻基因组计划和中黄13的基因组测序,克隆了一系列产量、品质及抗病虫害基因,解析了一些重要的生长发育调控机制。油菜、棉花、茶叶、烟草等主要经济作物在基因组学、风味调控机理、光合效率等方面有所突破,中国油菜基础研究与应用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此外,水稻、小麦、番茄、苹果等作物的病虫害防治,畜禽的繁殖、品种改良和疾病防治,蜜蜂的基因组和转录组解析,蚕病害防治和驯化历史,化肥和水稻品种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气候变化对作物产量的影响,茎叶类蔬菜和食用豆收获设备、油菜播种机等农机农艺领域均有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19.
水稻主要有害真菌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真菌病害是影响水稻高产的严重病害。生物防治是防治水稻病原真菌病害十分重要的途径。根据近几年国内外对水稻真菌病害生物防治的研究情况,主要综述了水稻主要真菌病害生物防治过程中生防菌的种类和应用,包括真菌、细菌和放线菌的种类和应用及生物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强化科技创新 促进农民增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庆市地处长江中下游,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历史上“高河大米”与芜湖大米齐名。水稻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全省首位。水稻是我市的优势产业,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我市水稻种植格局早中晚稻齐全,籼粳稻并举。然而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市的优质水稻生产的比重不足50%,所推广的水稻品种优质的不高产,高产的不优质,特别是早稻基本上是中、劣质品种,稻米的综合竞争力并不强。两系法杂交稻是继三系杂交稻之后水稻杂种,优势应用史上的又一次革命,是我国又一层国际水平的农业高新科技成果,两系法一经问世,由于共配组自由,新组合在产量、品质、抗性等方面显著优于常规稻和三系杂交稻品种,因而,深受广大农民群众欢迎。九五、十五期间,安庆市农科所不断增强科技投入,强化科技创新,大力培养科技人才,与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农科院、安徽农业大学等著名科研机构及科研院校开展合作,推进产学研结合。不断引进、筛选、选育两系杂交水稻新品种,加大两系法杂交水稻高产制种技术攻关,大力开展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强化科技创新,选派优秀科技人员入村驻点、送科技下乡,从而促进了我市两系杂交水稻的推广应用。自一九九七年以来我所在两系杂交水稻方面研究成果汇报如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