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七桥问题     
《科学24小时》2009,(3):47-47
“拓扑学”起源于公元1736年一个著名的问题——哥尼斯堡七桥问题的解决。 俄罗斯有一个地区叫作加里宁格勒州,过去叫哥尼斯堡,这座美丽的城市因开拓了两个数学新领域——拓扑学和图论而著名。这座城市有两个岛屿(下图中的A、B)及连接它们的七座桥。岛与河岸之间架有六座桥,另一座桥则连接着两个岛。  相似文献   

2.
有一只蚂蚁站在一张纸的一个角上,这个角如果表示现在,那么它所面对的对角就是从前。蚂蚁要回到从前去,它通常沿着纸边走。我们假设一条边是时间,另一条边则是空间。要让蚂蚁在最短的时间里回到从前,我就将这张纸角  相似文献   

3.
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最精华的地区,从国会大厦到华盛顿纪念碑之间,排列着许多巨大华丽的博物馆建筑群,上文提到的美国国家自然博物馆、历史博物馆、字航博物馆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但已经使你目不暇接、叹为观止。几乎这所有的十几座博物馆都是属于史密松学会的,它的总部就是在林荫道旁的一座棕色古堡,是一座哥德式古典建筑。今年正是它150周年纪念。它在传播知识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可以说史密松学会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综合体和科学文化机构。就拿美国来说,在华盛顿特区还有两大科学文化团体可以和它相比。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创立于1848年,是世界上最大的科学和工程学会联合会,附属的学术团体近300个。但是它没有史  相似文献   

4.
在城市中生活的现代中国人若对"广场"一词很陌生的话,一定是件奇怪的事情.每个城市都会有广场,甚至不止一个广场,及至房地产热之后,诸如"罗马广场"这样的名字一定会让人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但这样的地方可能连大一点的空地都没有.  相似文献   

5.
在《尼耳斯·玻尔纪念碑——哥本哈根见闻之二》一文中,作者描述了哥本哈根新建立的一座尼耳斯·玻尔纪念碑。围绕这一点,作者也介绍了一些有关的事实和观点。  相似文献   

6.
在一个寺庙里,两个和尚每天轮流打扫寺院.第一个和尚打扫寺院时,无论有没有落叶,无论落叶厚薄,一律从东扫到西或者从西扫到东,逐一打扫.原本没有落叶的地方,因为扫来的落叶从此经过也变得有落叶了.于是,越扫到后面,落叶变得越厚,负荷越沉重.因此,打扫一次寺院,至少需要两个小时.另一和尚则不同,他从没有落叶的地方往落叶集中的地方打扫,从落叶稀薄的地方往落叶稠密的地方打扫,等落叶扫到一定数量、较为集中的时候,便装进撮箕,待撮箕装满后,倒入垃圾桶,接着再往下扫.因此,扫完寺院最多只要1个小时.  相似文献   

7.
加格达奇是一座座落于黑龙江省北端的边陲小城。她位于大兴安岭的中部,在群岭的环抱中犹如一颗镶嵌于林海之中的闪亮明珠。这里曾是鄂伦春人群居的地方。加格达奇是鄂伦春语,意思是:有油子松的地方。如今的小城面临的是条条街道、广场和一幢幢高楼大厦,以及蛛网般的铁路。然而,谁又能想到,40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密不透风的原始森林、雾气缭绕的山岭,孕育着数以万计的飞禽走兽和一个以狩猎为生的民族。他(它)们共同生存在这块富饶而神秘的土地上,演绎着一个个悲壮而真实的故事……  相似文献   

8.
遗城     
正一邃关老城,振兴南路,红砖筒子楼,夕阳斜坠,恬柔的日光透过晚霞映射在斑驳的砖墙上,使人产生一种念旧和似曾相识的错忆。魏晨立刻迷上了这组照片,作为刚刚入道的摄影师,他好像比别人更懂得追寻一种洒脱和超然。"邃关,这是什么地方?"他问另一个观展的发烧友。"西北,是一座空城。"对方答道。"那边还有一座水塔。"他指着照片的角落。"这些旧东西现如今难得一见喽。"  相似文献   

9.
一个新的“月亮”这是一个偶然的发现。1978年夏天的一个日子里,美国天文学家克里斯蒂在查看他用大反射望远镜拍摄的冥王星照片时,突然发现在一张照片上行星的星象有一边是稍许突出的。为了证实这一现象,他取了迟一小时拍得的另一张照片。此刻他惊奇地发现星象的一边更加突出了。行星圆面的那个地方好象出现了一个鼓泡。要把这个奇怪的“大疙疸”看作是冥王星上的一座“喜马拉雅山”,那它同行星本身相比又显得太大了。然而在下一张照片上,却已经无法认出这颗行星的任何变态了。克里斯蒂奔赴资料室,一一翻阅过去年代拍摄的照片,从这些照片中找出了以前从研究者视场中滑过去的东西:相同大小的“肿瘤”或看得清清楚楚,或消失得干干净净。难道这是行星附近的一颗卫星  相似文献   

10.
不加选择地倾倒各种废品,简单地把含有毒性的废品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个地方,一些工业化富国的这种不负责任的做法挑战了世界性的垃圾之战。世界上几乎没有一个国家幸免此难。从波恩正在恶化的工业区到加尔各答废物充塞的阴沟,这种废物的生产仍在进行。一种有毒的化学液体,是煤矿和冶金厂的产品,搅浑了波兰哥但斯克湾的水。香港,有570万人和49,000家工厂,在这块400平方英里的地区  相似文献   

11.
《大自然探索》2014,(5):10-11
2013年夏天,考古学家在埃及古城阿比多斯南部发现了一座60吨重的巨大王室石棺墓室,其年代被测定在埃及中王国晚期,但墓主身份至今不明。更神秘的是,这座石棺显然是从另一座陵墓中搬来重新使用的,而这另一座陵墓在哪里当时也不清楚。继续发掘了数周后,一系列国王陵墓和一个不为人知的阿比多斯王朝的细节终于浮现出来。  相似文献   

12.
关于我国有没有盲鱼的问题,作者已经作出肯定的回答。本文报道另一个科的又一种盲鱼,在分类上是一个没有记载过的新种,根据9个标本命名为个旧盲条鳅(Noemacheilus gejiuensis,Sp.nov.)。这是在鳅科中自从1976年首次在伊朗发现伊朗盲条鳅(Noemacheilus smithi Greenwood)以来的第二次报道。标本采自云南个旧的一条地下  相似文献   

13.
<正>马丁·加德纳是位伟大的科普教育家,他曾发表了很多经典的趣味数学游戏,其中有一个关于"六根火柴"的题目令我印象深刻。马丁·加德纳的"六根火柴"题目在开始这个游戏题目之前,马丁·加德纳先讲解了拓扑学上等价图形的基本概念,其大意为,假想火柴是一根橡皮筋,可以随意加工,包括转个弯,之后再放回桌面上,即经过一系列加工后,它由一个图形变成了另一个,若连通性没有变化,这两个图形就称之为拓扑学上的等价图形。比如三角形、  相似文献   

14.
人造卫星为宇宙线的研究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文裕 《科学通报》1957,2(21):661-661
到现在为止,最高而且可靠的宇宙线观察是在30公里高的地方进行的。苏联人造卫星的轨道最低在四百公里,最高到一千公里,差不多比三十公里要高二三十倍。在这样高的地方观察有没有好处,我想很多同志都会回答说:高处观察有很大好处。但是有怎么样的好处呢?是不是在人造卫星上研究宇宙线会得到有革命性的结果呢?现在我就想谈一谈这个问题。宇宙线的研究有二方面,一个是大的和远的一方面,就是研究原始宇宙线与宇宙线的起源。这是与天文学有关的问题。另一个是小的方面,就是基本粒子互相之间的作用力的问题,也就是用宇宙线来研究基本粒子的作用力。  相似文献   

15.
尽管金星以神话中美的女神命名,但是这颗行星没有任何楚楚动人的地方。它被笼罩在浓厚的二氧化碳大气层之中,还缀合了腐蚀性的硫酸云雾。它的表面温度徘徊在摄氏九百度上下,如果有液态水存在的话,早有化为乌有了,没有什么东西,甚至最顽固的微生物,能够在这个大锅里长期生存下去。金星是距离太阳最近的第二颗行星(水星是最近的),它与它的邻居地球有重要的类同之处。它们大小和密度几乎相同,根据天文学的广泛测量,距离太阳的远近也相仿(金星为六亿七千万英里,地球为九亿三百万英里),现在发现金星又在另一个方面与地球相似,科学家们在上星期宣布,金星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巨大火山,至少其中一座火山近在五年之前喷发过。  相似文献   

16.
<正>我的祖父母曾为这天地间的巨人进行地图标记,如今在地图上,首个因气候危机而消失的冰川将被一个纪念碑替代。如何为冰川写一份悼词?试想一下,如果你从小就生活在犹如天赐、宛若永恒的冰川旁,你该如何对它的消亡说再见?当美国德克萨斯州莱斯大学的学者致电,邀请我为冰岛首个消融的冰川撰写纪念碑文时,我发现自己遇到了上述问题。这让我想起库尔特·冯内古特(Kurt Vonnegut)所  相似文献   

17.
引子 "各就各位--" 听到这一口令,站在起跑线后那位唯一的选手觉得有些好笑.因为这里没有什么"各",只有他一个"个",他就位了就算是全就位了. 当然,这里没有算上通道另一侧的那名选手.口令是在两个起点同步发布的,要是算上她的话,这个"各"字还是有些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正>位于阿根廷的皮埃尔·奥格天文台,花了几乎十年时间寻找超高能宇宙射线的源头,却仍然没有成效。如今,这座天文台面临不确定的未来。这是怎么一回事?在风萧萧的阿根廷西部草原上,一个大箱子看起来像是放错了地方。如果不看它顶部的天线和让鸟儿秽物污染了的太阳能电池板,这个齐胸高、被青草和荆棘包围的塑料圆筒就可能被当成某种储物容器。  相似文献   

19.
叶蔚标 《科学之友》2010,(7):137-138
随着各地老城改造的不断深入,一座又一座具有很高历史价值的建筑相继被推倒,有的是因为没有被定为"文物保护单位"而被推倒,也有的虽被定为"有很高历史价值"但却因没有新的"生命力"成为地方财政的包袱而被推倒。在挖掘、保护有历史价值和特色的传统建筑的同时,如何让这些建筑赋予新的"生命力",成为地方文化、旅游的财富源泉已成为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20.
底比斯是埃及尼罗河畔的一座古城。公元第一个千年的初期,这里曾吸引过成千上万的朝圣者前来朝拜。在当时,这个数 目可真不算小,这主要是由于这里有一座会说话的巨大石像,即古埃及国王梅农的雕像。石像怎么会说话呢? 公元前14世纪,人们在尼罗河沿岸一座庙宇的前面,用砂岩建起了两座法老阿门罗费三世的雕像,像高20米。公元前27年,朝北的雕像在地震中裂成两段,稍后雕像得以修复。在差不多两个世纪里,每当东方发白,阳光照在朝北的雕像上时.雕像就会发出美妙动听的声音。据古籍记载,此音既像人的声音,又像古代竖琴断弦时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