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大安山井田复杂的地质条件,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手段,研究了地形条件对大安山井田地应力的影响。通过理论分析探讨了地形条件对井田地应力的影响规律,结合实测结果与数值计算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有效性。所建立的理论分析模型及分析方法经进一步改进后,完全可以应用于地形条件对井田地应力的影响规律分析。在浅部地层,地形条件对井田地应力场的影响较大。随采深的增加,这种影响逐渐减弱。深部地层应力场主要由自重应力和构造应力组成。地形条件是影响井田地应力场分布特征的重要因素。在采区设计阶段,就应该首先查明井田地形条件,详细分析地形条件对地应力的影响,充分考虑因地形因素造成的应力集中区域。  相似文献   

2.
针对吕家坨井田深部开采的矿山压力问题,在区域地质构造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空芯包体测量方法,对吕家挖井田进行了地应力测量。结果表明:吕家坟矿地应力场属于水平应力场,井田内存在着较大的水平构造应力。测量成果为井下工程设计、稳定性分析、巷道合理布局和锚杆支护设计提供了依据,并为进一步研究井田岩体应力状态和应力场的区域预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在区域地质构造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空芯包体测量方法,对东欢索井田两个水平进行了地应力测量,得出东欢坨矿地应力场属于水平应力场,井田内存在着较大的水平构造应力的结论。测量成果为井下工程设计和稳定性分析、巷道合理布局和锚杆支护设计提供了依据。并为进一步研究井田岩体应力状态和应力场的区域预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用孔壁应变法对北京矿务局房山矿应力场进行测量的初步研究结果.简要说明了构造应力是房山矿冲击地压的主要力源.  相似文献   

5.
为揭示急倾斜煤层开采过程中常发生的动力显现原因,以大安山煤矿后槽区域急倾斜煤层开采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地质调查及地质条件分析,得出后槽区域主要受大寒岭倒转背斜的影响,使该区域的煤层倾角、厚度变化较大,在原岩体内积存大量的构造应力,在开采过程中,构造应力突然释放,致使动力显现。这为动力显现防治提供依据,保证煤矿的安全开采。  相似文献   

6.
基于地质动力区划方法,建立区域地质构造模型,以岩性分布和地应力测量为边界力学条件,确定了矿区区域岩体应力分布规律:矿区区域岩体应力状态主要受断裂构造的控制,断裂构造的叠加扰动使原岩应力场重新分布.鹤壁六矿岩体应力状态对煤与瓦斯突出区域分布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构造应力场对煤与瓦斯突出起控制作用,构造应力区的分布决定了煤与瓦斯突出的区域性分布.这为矿井煤与瓦斯突出区域预测、局部检测和解危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老虎台井田构造应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数据库对老虎台井田其发生的 263 次冲击地压之统计分析表明,岩体动力现象与活动断裂有密切关系。因此,对该井田进行了地质动力区划的研究。通过逐级使用地形测量图并结合其它方法查明了井田Ⅰ~Ⅴ级活动断裂,由各级断裂所分割的断块结构展现出了井田现今构造运动的结果。在确定主应力的基础上,以查明的各级断块结构为模型,应用有限元法进行了区域构造应力场的数值模拟。进而总结了应力分布与岩体动力现象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8.
红菱井田现今构造应力预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地质动力区划方法逐级使用地形测量图井结合其它方法查清活动断裂,用以揭示地壳的区域岩体断块结构以及评估其力学状态。通过地质动力区划方法查明了红菱井田现今应力环境下的II~V级断裂,由各级活动断裂所分割的断块结构展现出了井田现今构造运动的结果。在确定主应力的基础上,以查明的各级断块结构为模型,应用有限元法进行了区域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进而分析了该井田以构造应力为主的地应力特点。  相似文献   

9.
平顶山八矿地应力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使巷道设计、支护计算和稳定性分析更加科学、可靠和经济,了解和研究地应力的大小、方向及其分布规律,提出地应力与巷道支护关系就尤为重要.文中详细介绍了平顶山八矿的地应力计算原理,并根据矿区实测地应力资料,得出了计算区域初始地应力场相应的应力回归公式,并且分析了矿井地应力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0.
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岩体应力状态和地应力特征,合理有效地采用技术措施预防矿井动力现象,合理确定采矿采场布置及回采顺序。本文采用空芯包体方法地应力测量表明吕家坨井田是水平应力场, 测量结果为矿井采场合理布局、巷道布置选择和锚杆支护设计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优化金口岭铜矿矿区开采顺序和巷道设计,采用三维套孔应力解除测量计和空心包体应变计,结合现场围压试验,根据弹性理论计算出矿区原岩应力,得到矿区原岩应力大小、方向等参数及其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每个测点最大主应力方向均接近水平方向,与区域构造应力场最大主应力的方向基本一致;最小主应力接近于垂直方向,三个主应力均为压应力,没有出现拉应力,与我国地应力实测得到的普遍规律相同,该方法可以为其他类似工程的地应力测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地应力对围岩变形与破坏的影响更加突出,在煤矿矿区进行地应力测量,并分析地应力场分布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在旗山煤矿-1000 m和-850 m深度利用应力解除法进行了地应力实测,数据分析表明:旗山矿区深部地应力场以水平应力为主,构造应力占绝对优势,属于典型的构造应力场类型;地应力量级属于超高地应力;最大主应力方向为NW-SE向121°~140°,平均为130°。最后结合构造运动进一步探讨了矿区深部地应力场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强冲击地压发生后断裂构造两侧的位移方向,建立了冲击地压的构造物理模型,从构造应力场的角度分析了断裂构造位移的从属现象,不属于开采技术性问题.通过对乌拉尔矿区和北票矿区的研究,确定开采扰动下,构造型冲击地压发生过程中,沿着断裂方向的位移矢量和开采技术间的相关性,主断层沿延伸方向的位移与构造应力场的存在相一致.通过对沿断层面的位移和构造应力场方向间的关系,以及孕育冲击地压的区域R范围和震源区尺度间的比率关系的分析,表明断裂翼部滑动型冲击地压是区域现代构造运动的结果,采矿工程活动是诱因.  相似文献   

14.
钱家营煤矿地应力测量采用了空芯包体三维地应力计,测量获得了-600m水平两个构区域应力数据,得出了该井田为水平应力占主导的构造应力场的结的结论,放亿道变形破坏方式与应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陶压煤矿数年来大量观测资料,从造成冲击地压的多种因素中,分析确定了该矿深部构造应力场。并从自重应力、煤与围岩的物理力学性质、构造应力和采动集中应力等方面,论述了冲击地压的成因机理,这对开采深部煤层和有效地控制冲击地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张斌 《科技信息》2012,(35):413-414
冲击倾向性是煤岩体发生冲击破坏的固有能力,断层、褶皱、相变等构造诱发冲击地压的机理为构造应力与采动应力叠加,避免应力叠加是防治构造控制型冲击地压的有效途径。本文结合粱宝寺矿井掘进巷道煤层冲击显示特征,分析其形成原因,进而探究冲击地压作用机理,根据现场条件及时采取卸压措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该课题的研究对冲击危险性评价、冲击地压防治理论研究及现场治理等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抚顺龙凤矿地下700多米处进行的地应力测量工作.结果表明抚顺矿区存在现今构造应力场.最后简要说明了构造应力与冲击地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导,一九七五年五至八月,我们协同冶金地质九三四队进行了野外地质调查,发现石碌地区构造形迹的形成及其结构面的力学性质,都与南北方向挤压作用有关.因此,根据石碌群地层形变特征,运用地质力学的原理,分析石碌岭复式向斜构造形迹的力学性质,构造应力场活动方式,推求石碌岭——金波岭复式大向斜的存在,从构造控矿方面阐明石碌铁矿的形成,提出继续寻找石碌式铁矿,扩大外围远景的意见。由于工作时间不长,对前人的成果来不及深入的研究,我们的意  相似文献   

19.
针对大同忻州窑煤矿多次发生冲击地压严重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问题,分析了冲击地压形成的原因与影响因素.提出忻州窑矿冲击地压主要是由构造应力和采动应力叠加,及上层煤柱和煤厚是导致冲击地压发生的重要原因,为防治矿井冲击地压灾害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通过抚顺煤田现存的构造形迹调查,并运用赤平投影方法,分别鉴定了它们的力学性质及应力状态,进而筛分了它们的隶复合关系.结合现场地应力测量确定了该煤田形成以来存在着三期构造应力场,并初步阐述构造应力场演化历史.最后,本文指出该煤田构造发育特点及与冲击地压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