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江苏省人均粮食地域格局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GIS技术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探讨了1995年以来江苏省县域尺度人均粮食地域格局变化特征及粮食生产与经济发展的空间匹配格局,初步分析了粮食生产地域格局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县域人均粮食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特征,高高聚集和低低聚集趋势增强,全省粮食生产在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洪泽湖流域、里下河地区和沿海农业区中部得到加强,而逐渐从经济发达的苏锡常地区退出;县域经济发展和粮食生产的地域格局呈现出日益显著的空间差异化特征;县域经济发展和政策导向是人均粮食地域格局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农业自然地理条件对粮食生产布局的决定性作用已有所减弱,在土地和劳动力等资源的比较优势利用基础上形成的社会经济发展综合驱动力对粮食生产布局产生着日益显著的影响.图4,参21.  相似文献   

2.
粮食供给系统模型及最优策略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建立分布参数系统模型描述中国粮食供给关于自产量及进口量的动态分布情况,包括分布密度函数的积分方程及初边值条件;探讨了以寻求社会整体福利水平最大化为目的的粮食供给控制策略;在考虑各种随机因素的基础上给出了粮食供给分布模型在生产、进口及市场需求预测方面的应用方程.可为政府制定宏观政策及供给者对资源的优化配置等决策问题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业资源环境评价与农业优势产业带的确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我国31个省区的农业资源环境进行系统辨识分析后,运用评价分析结果与31个省区的粮食产量回归分析值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出15个粮食生产主产区和16个非粮食主产区,并提出了解决我国农业资源环境恶化根本方法——以国际内农产品需求为调整方向,根据各省区的农业资源环境优势,确定农产品重点产区和优势产业带。  相似文献   

4.
东沟县农业经济发展的灰色分析孙洪禄,罗玉芝,张世国(辽宁省东沟县农业区划办118300)引言东沟县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特别是农村实行改革以后,农业生产由过去的单一粮食生产,走向了农、林、牧、副、渔的全面发展。其...  相似文献   

5.
寻求合理的农业基础是解决吉林省粮食大省、财政穷省这一矛盾的关键。通过对吉林省种植业生产和畜牧业发展的对比分析,得出种植业和畜牧业发展有着日益增强的相关性,粮食是畜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发展前提。吉林省应充分利用其充裕的粮食优势,大力发展畜牧业,逐步改善农业结构,以实现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粮食生产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粮食产量以及主要影响因素的统计资料,应用灰色关联动态分析的方法,分为3个10 a作为不同影响阶段,分别选取了10或者9个影响粮食生产的因素,进行了动态分析并对比了各阶段的关联度排序,结果表明:稳定一定规模的粮食面积和从业劳动力对提高河南农业生产具有必要性。此外,亟待加大农业科技费用投入,加快河南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密切关注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变化。  相似文献   

7.
贵州省粮食安全与耕地压力时空动态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耕地压力指数模型、粮食平衡系数和主成分分析的研究方法,对贵州省及9个地市1989—2005年的粮食生产、耕地压力指数、粮食平衡系数作动态变化分析,及对粮食生产的综合条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贵州粮食产量迅速增加。从1989年的708.25万t增加至2005年的1288万t,通过主成分分析,贵州的粮食产量与投入粮食生产的资本、技术和劳动与粮食产出密切相关。②人口增长与耕地面积减少的矛盾突出。人口数量呈直线型增长,从1989年的3134.94万人增加至3931.12万人,16a间增加了800万人;耕地面积呈减少趋势,从1989年的185.38万hm^2减少至175.35万hm^2。③耕地压力指数下降,从1989年的1.77降至2005年的1.22,主要原因是耕地综合生产力提高的结果,粮食平衡系数相应提高,但仍低于临界水平1,区域粮食生产相对全国平均水平未能自给。④各个地区的耕地压力减小,遵义市耕地压力系数最小,近年来小于1;粮食平衡系数上升,除遵义市外,其他地区仍小于1,人均粮食占有量为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同时各地区之间的粮食安全与耕地压力存在差异性。图4,表1,参16。  相似文献   

8.
根据1991-2007年沈阳市的农业统计资料,分析了沈阳市近17 a来粮食生产的变化特征,选取影响沈阳市粮食生产的11个主要因素,应用灰色关联模型对影响粮食生产的诸因素进行动态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沈阳市的粮食产量呈波动式的上升趋势;从粮食作物种植结构看,沈阳市粮食总产量和总播种面积的波动取决于玉米、水稻产量和播种面积的变化;从灰色关联分析来看,单产与粮食总产量关系最为密切,居各因素之首,其次是播种面积;机耕面积、农业实有劳动力和化肥用量等农业投入对粮食生产影响较大;作物生长季的自然条件与粮食生产的关联系数变化较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稳定和提高粮食生产的主要途径,为今后沈阳市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计算机网络在农业科研中的建设和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计算机网络在当的信息时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科学院黑龙江农业现代化研究所自1996年作为中国科技网(CSTNET)的一个节点建设网络以来,在农业科研、办公管理自动化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不断地显示网络的快捷,准确和资源共享的强大功能、现就该局域网的建设及应用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0.
科右中旗粮食生产的前景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粮食生产是农业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的重要指标,其增长过程和发展前景直接制约着农业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的运转。本文对内蒙古自治区科右中旗粮食生产的投入与产出,根据农业系统工程理论应用灰色系统理论,逐步回归方法和Logistic曲线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前景分析,寻求示来发展中值得注意的因素,为决策支持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三角洲土地资源利用与农业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长江三角洲土地资源紧缺,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土地的非农化速度很快。作为我国历史上的重点农业区,尤其是我国难得的大面积粮食高产区,保护耕地与建设占地之间的矛盾随着人口、经济高速增长将日益尖锐,不解决这个问题就无从谈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就可能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认清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及其严峻态势基础上,对土地资源利用与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阐述了21世纪持续发展的途径与对策。表2,参4。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1949~2006年商洛地区及所辖7个县的耕地压力指数、耕地压力变异系数进行测算和动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49~2006年,①商洛地区耕地压力指数在1949~2006年间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由于期间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减少速度大于实际人均耕地面积的减少速度;近年来,耕地压力指数波动较大,这主要是由于期间个别年份自然灾害所致。且耕地压力指数大于1,区域粮食安全问题严峻。②商洛地区的人口增长、耕地面积减少,两者之间的矛盾尖锐,通过控制耕地面积减少速度、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可以有效缓解耕地压力状况。③粮食总产量大幅增加,但距人均粮食消费400kg(小康水平)的差距还很大,耕地压力较大,各县耕地压力指数普遍都大于1。④各县间的同期耕地压力大小存在差异,近年来有加大的趋势。进一步探讨粮食产量与农业生产条件的相关性分析,农业科技的发展与运用直接影响着该区域粮食的产量。图4,表1,参14。  相似文献   

13.
武汉城市圈耕地非农化时空特征及其与粮食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促使部分耕地非农化,必将对粮食安全产生影响。以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较快的武汉城市圈为例,探索了1992—2007年间该区域耕地非农化的时空特征及其对粮食产量的影响。研究结论如下:①武汉城市圈耕地非农化速度高于湖北省的整体水平;该区域大部分县域单元的耕地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均呈现减少态势。②各县域单元耕地非农化速度与区位有密切的联系;区位好的县域单元,耕地非农化速度相对较快,反之则反。③从等级划分角度分析,大部分县域单元的耕地非农化规模与耕地非农化速度相一致。④属于高、中产田的县域单元耕地非农化的数量相对较少。⑤耕地非农化不一定会引起粮食产量的减少,还取决于粮食单产的变化方向和变化程度等因素。⑥因耕地非农化而造成的粮食减产规模与耕地非农化规模在空间上基本保持一致;每年武汉城市圈因耕地非农化而造成的粮食减产,相当于147万人的粮食消费量。图2,表4,参16。  相似文献   

14.
东北黑土资源质量变化特征研究概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但随着黑土资源的不断开垦,土壤退化问题日益加剧。详述了近几十年来黑土资源质量的变化特征,分析了黑土质量退化的各种自然与人为因素。通过分析得知,东北农田黑土总的变化趋势是黑土层变薄,有机质含量下降,土壤养分平衡失调,物理性状恶化,土地生产力降低,大部分高产农田变成中、低产田,严重制约了东北及我国粮食生产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图1,表3,参19。  相似文献   

15.
东北地区粮食可持续生产能力分异特征及其空间类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东北地区110个商品粮基地县为例,构建粮食可持续生产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并依据Q型聚类结果划分强可持续生产能力型、较强可持续生产能力型、较弱可持续生产能力型、弱可持续生产能力型和极弱可持续生产能力型5种空间类型。为促进区域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提供较为科学的依据。图1,表3,参7。  相似文献   

16.
动态增长的中国滩涂资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的滩涂资源是一种动态增长的后备土地资源,具有继续扩张的潜力。滩涂面积每年可增加2万多hm^2。讨论了滩涂动态增长的机理,提出了滩涂资源生态开发的设想。滩涂资源的动态增长对缓解沿海地区人多地少的尖锐矛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必须致力于滩涂资源的生态开发,以便实现滩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图2,表2,参8。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耕地压力的组合预测模型及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耕地压力指数计算了内蒙古1990-2008年间的耕地压力时间序列,选择指数模型、多项式模型和GM(1,1)模型对耕地压力变化趋势进行回归分析,建立了耕地压力的组合预测模型,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求得组合预测模型的最优权重。研究表明:将粒子群优化算法应用到耕地压力组合预测模型的权重求解是可行的;1990-2008年间内蒙古耕地面积、人均粮食占有量都有所增加,耕地压力指数呈现明显下降趋势;预测结果表明2015年内蒙古耕地压力为0.714,未来5a粮食生产处于安全状态。最后提出了减轻耕地压力以确保粮食安全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针对多变量小样本的非线性系统建模问题,提出了多变量离散灰色幂模型,并探讨其参数求解方法;鉴于驱动因素作用机制对模型精度的重要影响,通过引入驱动控制函数,多阶段识别起主导作用的驱动因素,构造多变量离散灰色幂模型的优化模型,并研究驱动控制函数参数识别方法,给出了模型建模预测步骤;最后,利用构建模型解决我国粮食产量预测问题,表明新模型能够更好地描述系统特征行为序列与驱动因素序列间的非线性关系,从而有效提升建模精度。  相似文献   

19.
主动道路交通安全规划体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岩  杨晓光 《系统工程》2006,24(1):30-35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也日益严峻。以事故黑点改造为代表的传统“被动交通安全改善”方法虽然能有效解决道路安全中的一些问题,但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本文在国内首先提出了“主动道路交通安全规划”这一概念.建立了主动道路交通安全规划框架体系,并构筑了主动交通安全规划的目标函数。其次,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综合交通规划和道路网规划四个方面提出了主动交通安全规划的要素和规划原则。最后,本文就主动道路交通安全规划今后的研究重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