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化全球化初期存在着全球化与地域化,世界性与本土性的悖论。从悖论产生根本即资本主义化,悖论的实质——一般与个别的处理及悖论消解的现实条件——技术三个方面的分析,可以得出,合而不同,未来化必然走向全球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悖论是一种特殊的逻辑矛盾,它具有相对存在性、可解决性、创新性等特点。在数学发展史中,最著名的3个悖论分别是“毕达哥拉斯悖论”、“贝克莱悖论”、“集合论悖论”,悖论对数学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研究悖论对数学的发展和数学教育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文化全球化初期存在着全球化与地域化,世界性与本土性的悖论。从悖论产生根本即资本主义化,悖论的实质——一般与个别的处理及悖论消解的现实条件——技术三个方面的分析,可以得出,合而不同,未来文化必然走向全球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悖论的字源,把悖论分为三种类型,并结合历史分析找出产生悖论的三个认识论原因,然后分析了人们如何去发现、解决和消除悖论。同时还论及了悖论在科学中的作用。悖论对科学的作用,已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已有一些文章对悖论问题作了有益的阐述,而对悖论产生的认识论根源则似乎分析不够,本文试图对这一点提些看法,并论及悖论在科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逻辑——数学悖论是指仅借助于逻辑和数学的符号而得以构造的悖论。从历史发展看,其主要是指布拉里——福蒂(Burali—Forti)悖论,康托悖论和罗素悖论,它们分别是在1897、1899及1902年提出的。逻辑——数学悖论的出现,明确地表明素朴集合论中包含有逻辑矛盾。解决逻辑——数学悖论,必须对康托的素朴集合论加以限制,特别是必须抛弃前面所提到的概括原则。按策梅罗的研究成果,只须对公理适当地加以选择,就可做到既能使新建立的集合论能成为数学的基础,同时又能确保新的理论不会导致悖论。  相似文献   

6.
从悖论角度看系统论,它为现代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原则。系统思维的悖论特征集中表现在事物的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上。文中论述了整体性悖论及其哲学基础和方法论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系统思维悖论奠定了哲学基础;系统思维悖论具有普遍的方法论作用和认识论意义;对综合与分析等传统范畴给予了新的说明。  相似文献   

7.
周述波 《科技信息》2009,(4):73-73,68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消费主义的强力渗透,使中国文学进入一个泛文化与泛审美的时代,带来了许多吸引受众眼球的时尚读本,刺激着读者进行快感性与美感性阅读。本文拟从消费主义语境出发,来论述时尚化写作中文化性与文学性的共享及悖论状态。  相似文献   

8.
李火元  汪祥兵 《科技资讯》2008,(29):204-204
本文列举了几个常见悖论,在分析电力市场和城乡同网同价的基础上,研究了电力市场同网同价悖论的成立。用一种比较新颖的方法理解建立电力市场的必要性和执行城乡同网同价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9.
从创作角度来看,小说人物是作情感的完满结晶,但从读的角度来看,作品一旦生成,小说人物在本语境中往往具有自己的生命节奏。在王小波的《黄金时代》中,为了在道德、欲望和爱三个层面上实现自我认同,女主人公陈清扬就以悖论式行径打破本的完满性,并在本的罅隙间呈现了自身的而非作的生命本色。  相似文献   

10.
克里普克《真理论纲要》一文批评了塔斯基的经典解悖方案,提出了解决悖论的新方案,在语义悖论乃至整个悖论研究中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剖析克里普克解悖方案的3个核心概念——"真值间隙"、"有根性"、"固定点",有助于我们深入探讨悖论语句的特点。通过与塔斯基经典方案的比较,可以发现克里普克解悖方案在技术上和直观上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文学的存在方式是指文学赖以存在的整体结构。通过对文学创作活动(事件)、文学接受活动(事件)的现象学描述,建构了文学的存在方式———文学存在的四维整体结构和文学存在之主体间的交流结构,后两者共同组建着文学的存在整体。  相似文献   

12.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重写文学史”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并由此产生了一批史论著作及其修订版。重“写”文学史,最终要落实到文本纂写环节上来,即体现为一种文本活动。因而写作的特性在直接决定了文学史的不真实性的同时,也赋予了其修改的可能。本文通过《中国当代新诗史》前后版本的比较,从变动当中着重探讨文学史写作问题中所包含的时间(当代)与历史、文学与历史之间的矛盾,并由此深入到文学史观的高度来回望当下的文学史写作,以兹为文学史尤其是诗歌史的写作提出一些可供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撇开非此即彼的二元论观念,杂文可以定义为一种兼容现实功利性和文学审美性的独立文章样式,它既非单纯的文学文体,也非纯实用的应用文章。杂文的文学性可以通过杂文艺术形象的真实存在得以佐证,但并不因此就证明杂文是文学文体。杂文区别于他种文体的突出特点有二,一日重“胆”,二日杂文创作的思维品质具有二重性。  相似文献   

14.
以1998年在《十月》杂志第一期发表短篇小说《一个下午的延伸》为标志,乔叶开始了从散文家到小说家的转型。二十多年来,小说家乔叶在中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领域均有不俗的成绩,无可争议地成为当代中国文坛"70后"代表小说家之一。近年来,乔叶发表的多部中、短篇小说更显示出其拓宽自我文学创作边界的努力。2019年5月28日,乔叶接受了笔者的访谈,就其小说近作、文学的价值与意义等与其文学创作相关的诸多话题进行了深度对话,试图更为全面、立体地从不同层面揭示其文学创作的复杂风貌,以求更加深刻地把握其笔下的文学世界。  相似文献   

15.
文学翻译在文化交流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文学翻译工作者的地位却有越来越低的倾向。这种现象是由经济制约、政策影响、读者兴趣转移、译文质量总体下降等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而造成的。鉴于翻译文学所产生的巨大作用,有必要振兴文学翻译,提高文学翻译工作者的地位。这一任务需要学术领导层政策的支持、出版社和发行商的大力合作以及文学翻译工作者自身的努力来共同完成。  相似文献   

16.
"文学趣味"作为在一定文化中习得的感性的审美价值判断,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特征,趣味区隔实际上反映了一种权力关系。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文学趣味的形成有多种因素,但文化趣味的走向主要是作为文化生产者统治阶层内部斗争的结果。20世纪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要求建立代表工农大众趣味的新文学,建国后这一要求在一定时期内得以实现。可以说文学趣味的转向体现了文化的转向。  相似文献   

17.
王红霞 《科技信息》2012,(10):183-184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must be counted when we talk about literary translation.Cultural differenc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of literary translation.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terary translation and promote the communication of different culture,it is imperative to effectively elimi-nate the culture differences.Four kinds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hinese culture and the western culture are mentioned in this thesis.There are al-so some theories that can be followed to eliminate these differences.The ultimate purpose is always to create the perfect translation that can fit the originaltext both on meaning and on style.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对“审美意识形态”能否用来表述文学本质这一问题,学界争议很大。根据逻辑学上对本质的界定原则,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有三:文学是不是意识形态?文学与其它意识形态之间的种差是不是审美?审美和意识形态能不能连缀在一起来述说文学的本质?而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均不能脱离具体的历史语境。经过分析论证,研究者提出,在今日中国,“审美意识形态”无论从逻辑层面上还是从历史层面上,都是一个站得住脚的命题,可以用来界定文学的本质属性并成为当代文学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坚持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本质,可以在确立和维护文学自身独立地位的同时,又将文学活动和人类解放这一总目标联系起来,从而使文学研究获得更加坚实的根据和更加广阔的视界。  相似文献   

19.
梁实秋被不少学者称为是"新文学运动中第一个专门从事文学批评,也是第一个潜心研究文学批评、把文学批评作为专门学问、专门事业的人".梁实秋文学批评的核心概念是"人性论",强调文学要忠于"人性"、基于"人性"、止于"人性",但对人性观念也有未解释清楚之憾.  相似文献   

20.
《新世纪长篇小说文体研究》将宏观理论与微观小说文本有机结合,考证梳理了文体概念的渊源、演变过程与整体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叙述、结构和话语这三大文体的基本范畴进行论述。这是对新世纪长篇小说文体首度进行整体性、系统性研究,可被当作这一时期中国长篇小说的“百科全书”来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