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5 毫秒
1.
在低渗透性油藏的注水开发过程中,由于存在层间、层内、平面的三大矛盾,以及裂缝的存在,注入水主要沿着渗透性较好的方向单向突进,而相对低渗透层则吸水量较少或不吸水,对应油井变化是含水上升快和难以见到注水效果两极差异。利用吸水剖面测试技术,结合油水井动、静态资料可以从纵向上和横向上了解油层的吸水状况、水驱方向和注水波及特征。结合相关资料能对油水井作出及时的调整措施,达到提高注水效率和区块稳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吸水剖面资料在低渗透油藏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低渗透性油藏的注水开发过程中,由于存在层间、层内、平面的三大矛盾,以及裂缝的存在,注入水主要沿着渗透性较好的方向单向突进,而相对低渗透层则吸水量较少或不吸水,对应油井变化是含水上升快和难以见到注水效果两极差异。利用吸水剖面测试技术,结合油水井动、静态资料可以从纵向上和横向上了解油层的吸水状况、水驱方向和注水波及特征。结合相关资料能对油水井作出及时的调整措施,达到提高注水效率和区块稳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前埕岛油田存在一些零散小区块,由于所处地理位置和平台结构等原因,无法利用目前海上的注水管网进行注水开发,只能依靠天然能量进行生产,影响了区块的开发效果。本文重点通过对目前陆地所采用小型注水工艺的调研,结合海上特点,提出适合海上零散小区块的注水工艺方案。  相似文献   

4.
阿南油田构造复杂,非均质性较强,是典型的低渗透砂岩油田,稳定注水开发存在油产量低、采出程度低、稳产难度大三大矛盾,为了提高阿南油田低渗透砂岩油藏的动用程度,提高油田产油量,降低含水率,为下一步新区块投入开发及油田注水开发调整提供依据,以阿11断块的阿11-304井组(其开发层位是A上I油组)为研究对象,充分利用井组内及邻近区域内井的油藏精细描述静态资料和井组内注采井的动态资料,参考注采井的产吸剖面资料,在优化了该井组周期注水的方式的基础上,应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周期注水的注水量、周期和时机对周期注水效果的影响,优化了阿南低渗透砂岩油藏的周期注水参数.  相似文献   

5.
流体在超低渗透油藏中渗流偏离达西定律,符合非线性渗流规律,据此研制了超低渗透非线性渗流数值模拟软件。本文建立了考虑非线性弯曲段影响的渗流数学模型,并结合矿场实际和室内岩心数据建立了大45超前注水区块地质模型,然后根据此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超前注水区块开发过程中压力梯度大部分位于非线性弯曲段,非线性渗流区域占据主导地位;现有井网条件下,超前注水区块剩余油饱和度高,储层大部分区域水驱未能波及,储层动用效果较差,没有建立有效的驱动压力体系;对现有井网的预测表明,现有井网适应性较差,需要通过井网调整或加密措施进一步完善井网系统。通过对不同开发方案的优选,认为角井直接转注为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6.
流体在超低渗透油藏中渗流偏离达西定律,符合非线性渗流规律,据此研制了超低渗透非线性渗流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了考虑非线性弯曲段影响的渗流数学模型,并结合矿场实际和室内岩心数据建立了大45超前注水区块地质模型.然后根据此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超前注水区块开发过程中压力梯度大部分位于非线性弯曲段,非线性渗流区域占据主导地位.现有井网条件下,超前注水区块剩余油饱和度高,储层大部分区域水驱未能波及,储层动用效果较差,没有建立有效的驱动压力体系.对现有井网的预测表明,现有井网适应性较差,需要通过井网调整或加密措施进一步完善井网系统.通过对不同开发方案的经济评价和优选,认为角井直接转注为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7.
大庆油田经过四十多年的开发,目前已进入特高含水期,区块剩余油分布更加零散,各种地质因素也因长期注水开发而发生了一定的改变。这时区块稳油控水难度进一步加大,为了进一步挖掘剩余油,控制区块含水上升速度、减缓产量递减,必须对注水井采取进一步的细分调整。本文以某区为例,通过层段小层数、砂岩厚度、渗透率级差与油层动用程度的关系,优化分级参数、量化分级数量、执行细分注水标准,可以更有效地提高油层动用比例,为今后区块细分注水调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确定注水井的注水推进方向、波及范围和水驱路径的变化情况,进一步落实注水井与周围井的注采关系。了解注水井水驱平面发育状况,平衡注采矛盾,合理调整开发方案,应用“井问电位篮测技术”,利用附近油井和水井形成闭合的回路测量其电动势的变化情况,对注水井注水波及范围、断层封闭性等注水优势方向进行监洲,为下步调整决策提供依据,对改善油田开发效果、提高开发水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注水效率,以流线数值模拟为基础,建立注水机理模型并分析单井注采对应关系以及注水效率,提出了通过调整单井注采量以优化注水效率的方法。以高含水油田H3区块为例,保持总注采量一定,对区块每隔1 a进行一次单井注采量的调整,利用流线数值器进行开发指标预测。结果表明:调整注采量后,区块日产油量增加,模拟3 a累积增油1.24×104m~3,优化后的区块平均注水效率提高3.2%。  相似文献   

10.
进一步提高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及最终采收率是油田开发首要任务,白狼城油田近年来在注水开发中不断探索出符合该油田自身特点的开发模式,通过对油田油藏的精细认识、制定合理的注水开发方案、严格按照注水开发方案分步实施、定期进行动态监测以及适时开展调整措施等方案使得油田保持了较长的稳产增产期,降低了递减率,提高了最终采收率。本文总结了白狼城油田在注水开发过程中的几点做法,以期对其它同类油藏的改善注水开发效果提供借鉴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
低渗油田注水能力下降原因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注水井注水压力高、注水困难的原因进行了诊断,指出注入水中机械杂质含量严重超标、机杂粒径大,与低渗储层的孔隙喉道大小不匹配是导致储层孔隙堵塞的主要原因,近井地带石蜡的析出是导致储层孔隙堵塞的另一原因.针对此类堵塞,研究了解堵增注方案.通过方案的部署实施,该油田注水难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区块的开发效果得到了明显改善,提高了区块开发的效益,为同类型油藏的开发提供了借鉴模式.  相似文献   

12.
随着油田大发展的需要,长4+5、长6、长8作为公司的主力油层,日益受到重视,但随着油层物性的逐渐变差,注水开发过程中微裂缝开启,油井液量低与注水不见效、裂缝型见注入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本文依据镰刀湾油田长6油藏的地质特征和注水开发效果评价,分析了超低渗透储层有效驱动体系、裂缝储层水驱油特点,以提高裂缝性油层有效动用为核心,提出了线状注水及井网加密调整意见希望能够为今后的开发思路提供参考,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试验区块的地质模型,对试验区块水驱阶段和聚驱阶段进行历史拟合。分析了试验区葡I1-2层剩余油分布特征,结合研究结果,制定不同注水速度,注聚速度、注入浓度和不同聚合物用量注入方案,通过计算结果进行优选,最终获得合理的注水、注聚参数,应用此优化结果,在实际油田开发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北一区东部过渡带位于萨中开发区北部,油层发育差,渗透率低,原油物性差,存在严重注入采出困难、地层压力不均衡等矛盾.通过开展周期注水,实施综合挖潜,控制含水上升速度,提高油井前能,地层压力日趋平衡,改善了区块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5.
阿南油田阿11断块A上I油组周期注水方式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南油田构造复杂,非均质性较强,是典型的低渗透砂岩油田,稳定注水开发存在油产量低、采出程度低、稳产难度大三大矛盾,为了提高阿南油田低渗透砂岩油藏的动用程度,提高油田产油量,降低含水率,为下一步新区块投入开发及油田注水开发调整提供依据,以阿11断块的阿11-304井组(其开发层位是A上I油组)为研究对象,充分利用井组内及邻近区域内井的油藏精细描述静态资料和井组内注采井的动态资料,参考注采井的产吸剖面资料,应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该井组的两种周期注水的方式,并进行了优化对比,优化出了一种新颖的注水停采-停注采油周期注水方式.  相似文献   

16.
胡十二块属于严重非均质油藏,经过十几年的注水开发,目前开发面临着高含水、低采出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提高区块的注水采收率,运用室内试验资料、国内外经验公式及矿场资料,用多种方法对胡十二块注水采收率进行了预测。经分析研究后认为:胡十二块具有提高注水采收率的潜力,应在提高注水波及体积上做工作;并提出了胡十二块今后进行区块治理要运用细分层系开发、对局部井网进行注采关系完善、层内调剖及三次采油等常规方法,来扩大注水波及体积,提高注水采收率。  相似文献   

17.
我国油田地面注水系统效率低、耗电多、注水单耗高。有效提高注水系统效率和降低注水单耗是油田节能增效的重要课题。针对注水工艺以及注水系统各个环节的实际特点,提出了系统的能流模型和各注水单元的计算数学模型;结合中原油田卫城注水区块的实际情况建立了各注水单元效率的判断标准;编制了注水系统效率分析计算软件,通过分析该软件在卫城注水区块的实际应用结果,提出了如何提高我国油田主水效率的几条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从同一油层由于孔隙压力变化造成裸眼测井的响应有差别出发,利用已开发区块加密调整井测井信息,当孔隙压力增大时,声波时差增大,过滤电位增大到不可忽略的程度,致使异常高压层的自然电位增大明显,建立了孔隙压力与声波时差、自然电位二者的量化关系,确定了利用测井曲线响应特征识别注水开发区块异常高压层的方法。应用该方法,将油田调整井的测井信息转化成压力信息,搞清了异常高压层的分布状况,并通过开发分析明确了形成原因,进行了针对性的开发调整,通过二次加密调整井验证,油田异常高压层明显减少,油水井套损比例明显下降,油田开发效果好转。  相似文献   

19.
《河南科学》2017,(1):139-143
喇萨杏油田经过长期的注水开发,目前已经进入特高含水期阶段.针对该区块的物理模拟实验结果进行理论计算研究,得到实际开发过程中注水倍数与驱替效率的关系.计算结果显示,在水驱过程中,驱替效率随着注水倍数的增加而增加;当注水倍数达到一定值时,驱替效率极度放缓甚至基本不再增加.  相似文献   

20.
根据低渗油田地质特征,确定了超前注水的技术政策界限指标。通过地质建模、数模及方案优化研究区块超前注水相关技术政策指标界限。其中包括对合理注采井网、井距研究;超前注水时机和地层压力保持水平研究;超前注水强度、注入压力、累积注水量研究等。从研究结果选出最优方案,为低渗油田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