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中试规模的25 Nm3/h沼气压力水洗提纯实验系统为基础,耦合填料吸收塔/填料解吸塔和填料吸收塔/旋转解吸床两种工艺,研究解吸工艺对提纯性能的影响以及强化解吸的优化对比。塔/塔系统实验结果表明,当鼓风量Qa从0增至20 Nm3/h时,吸收塔的分离效率快速上升(产品气CO2体积分数y2至3%以下)而后趋向稳定,权衡效率与能耗下Qa与进气流量G的优化比值在3~4之间。在压力为0.85~1.15 MPa、温度为10~25℃、液气比1∶8~1∶5、进气CO2体积分数为35%~50%及进气流量为15~30 Nm3/h条件下,分析了解吸对分离性能的影响程度及机理,发现当进水CO2摩尔分数达0.000 1时相对纯贫液的传质单元数NOG上升幅度在15.7%~42.8%之间。通过塔/床系统实验得出当转速增至840 r/min时,y2快速下降至2.02%而后趋向稳定...  相似文献   

2.
沼气是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清洁可再生能源,可作为生物天然气的来源。利用沼气提纯得到天然气品质的甲烷制氢或沼气原料直接制氢具有可持续和环境友好等优点,而沼气中杂质的去除、催化剂以及操作条件的优化是提高沼气制氢反应效率和选择性的重点。系统综述了目前主要的几种沼气制氢工艺的研究进展。较优的沼气制氢工艺包括:将沼气提纯得到的甲烷通过催化裂解法制氢,可避免生成COx;消耗沼气主要成分CO2和CH4制氢的干重整法;能够结合H2的分离和纯化、CO2捕集和热整合的化学链重整技术。通过高效的工艺利用沼气制取氢气,对促进生物天然气产业的发展、提高可再生能源的使用率以及实现碳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利用超重力反应器对乙醇胺(MEA)-乙醇溶液用于沼气脱碳的吸收性能进行了研究,将批式解吸工艺用于沼气脱碳,对使用了加热器的MEA-乙醇富液的批式解吸性能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进液量、进液MEA含量和转子转速的升高以及进气量、进气CO2含量的降低会提升脱碳效果;最佳转子转速为1 000 r/min,此时当进入超重力反应器的n(CO2)/n(MEA)<0.4时CO2去除率可以接近100%;解吸液CO2负荷最低可以达到0.03 mol/mol;在MEA浓度4.92 mol/L、解吸时间20 min时,单位解吸能耗(释放单位质量CO2的能耗)达到最低,为3.17 MJ/kg,此时解吸液负荷为0.16 mol/mol。批式解吸可以通过控制解吸时间准确地调节解吸液CO2负荷,吸收-解吸循环次数的增加不会导致脱碳效果的恶化。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气化温度和水洗预处理对玉米秸秆氧气-水蒸气气化特性的影响,借助扫描电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比表面积与孔隙度分析仪、气相色谱仪(GC)和气质联用仪(GC-MS)等表征不同工况下的气化产物。研究结果表明:在400℃和600℃下制得的焦油中2,3-二氢苯并呋喃的质量分数最高,在800℃和1 000℃下制得的焦油中苯酚的质量分数最高。从400℃到1 000℃,含氧官能团取代的芳香族化合物逐渐转变为多环芳烃,苯酚的质量分数从5.07%增加至17.37%,合成气中H2和CO的体积分数升高,CH4和CO2的体积分数降低,热值和H2与CO的物质的量比增加。水洗预处理降低了在800℃下由玉米秸秆气化所得合成气中H2和CO的体积分数,其热值较水洗前降低了2.55%。水洗后制得的生物质焦比表面积、总孔体积和平均孔径均增大,促进了焦油的裂解反应,提高了CO2和CH4的产率。水洗促进了焦油中M1类化合物的形成,抑制了环烷烃、多环芳香...  相似文献   

5.
利用超重力反应器对乙醇胺(MEA)-乙醇溶液用于沼气脱碳的吸收性能进行了研究,将批式解吸工艺用于沼气脱碳,对使用了加热器的MEA-乙醇富液的批式解吸性能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进液量、进液MEA含量和转子转速的升高以及进气量、进气CO2含量的降低会提升脱碳效果;最佳转子转速为1 000 r/min,此时当进入超重力反应器的n(CO2)/n(MEA)<0.4时CO2去除率可以接近100%;解吸液CO2负荷最低可以达到0.03 mol/mol;在MEA浓度4.92 mol/L、解吸时间20 min时,单位解吸能耗(释放单位质量CO2的能耗)达到最低,为3.17 MJ/kg,此时解吸液负荷为0.16 mol/mol。批式解吸可以通过控制解吸时间准确地调节解吸液CO2负荷,吸收-解吸循环次数的增加不会导致脱碳效果的恶化。  相似文献   

6.
在高剪切反应器(HSR)中研究了不同有机分散相对KHCO3/K2CO3溶液吸收CO2的强化效果,并考察了有机相与有机胺溶液复配使用对CO2吸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环己烷、正庚烷对KHCO3/K2CO3溶液吸收CO2的强化效果明显,甲苯、正辛醇对KHCO3/K2CO3溶液吸收CO2则没有明显的强化效果;CO2吸收率随HSR转速的增加而增加,随气液比、温度的增加而降低;环己烷对加入二乙醇胺活化的K2CO3溶液有较为明显的强化作用,CO2吸收率最高可提高23%。与文献中不同反应器的对比表明HSR对CO2具有较高的吸收效率。  相似文献   

7.
采用聚丙烯中空纤维膜接触器,分别用去离子水、单乙醇胺(MEA)及N-甲基二乙醇胺(MDEA)水溶液作为吸收剂,对模拟烟气中的CO2分离进行了试验研究.考察了气体流速、入口气体中CO2体积分数、吸收剂流速、吸收剂浓度以及吸收剂种类等因素对CO2脱除率和总传质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3种吸收剂分离CO2的效率由大到小依次为MEA、MDEA、去离子水;CO2的脱除率和传质通量随吸收剂浓度、流速的提高均增加;CO2的脱除率随气体流速和CO2在入口气体中体积分数的增大而减小,而传质速率却随之增加.系统长时间运行后发现存在膜孔润湿现象,进而影响膜的传质性能.因此,吸收剂浓度须在传质和长时间运行性能之间进行权衡.  相似文献   

8.
针对CO2气体实时在线监测的应用需求,以比尔-朗伯定律为理论基础,基于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技术搭建一套CO2气体在线检测系统。选择吸收谱线波长为1 609.583 nm,并在系统中搭建两路参考光路用于消除光源信号波动和实现自动寻峰,以提高检测系统的稳定性与准确性。通过对系统的标定与校准,系统测量相对误差小于0.8%,系统重复性小于0.06%,响应时间不超过18 s,对空气中CO2的体积分数进行连续4 h监测,其值的波动范围为360×10-6 ~ 400×10-6。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可满足CO2气体实时在线监测的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高压CO2在高环境温度下难以冷凝的问题,提出两级蓄冷跨临界压缩CO2混合工质储能系统。采用CO2与低沸点有机工质混合的方法提高工质的冷凝温度,同时,利用两级甲醇蓄冷实现系统内部冷能循环利用。从环境性、临界温度、温度滑移、可混合性等方面确定合适的CO2混合工质及其组分质量分数范围。建立储能系统的热力学分析模型,探究节流压力、高压储液罐压力、有机工质质量分数等关键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规律,并研究系统内部能量流动规律,得到主要部件的(火用)损失。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有机工质质量分数的增加,蓄冷介质温度增加,系统安全性提高;与纯CO2工质相比,系统的充放电效率和能量密度略有降低;CO2/R32混合工质的充放电效率最高为62.29%,CO2/pentane混合工质的能量密度最高为21.37 kW·h/m3。  相似文献   

10.
采用吸收法以模拟气体为对象研究冶金功能耐火材料制品高温烧结时恶臭气体的处理,比较了4种吸收剂对该废气的吸收效果,并研究了选定吸收剂下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吸收剂A吸收效果最好,在低温时吸收效率可达99%以上,最佳吸收液质量分数为5%,气液体积比为200~300,可彻底消除恶臭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厌氧生物处理碳水化合物废水时,投加碱度是一项主要的花费。本试验将ASBR反应器产生的沼气(约50%CO2)通过气体吸收装置使CO2分压降低到10%~20%,以达到减少碱度需求量的目的。试验中以水为吸收剂,采用间歇运行、气体循环的方式,用小试规模的鼓泡塔,研究了不同循环气量、气液比时二氧化碳去除率,证实了间歇式鼓泡塔物理吸收生物气中CO2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将CO2用于钢液精炼是CO2资源化应用于炼钢流程的重要补充。基于CO2用于钢液精炼的最新研究进展,分析了CO2气体在精炼钢液中冶金反应行为,重点综述了常压以及真空精炼过程,CO2作为保护气体、搅拌气体或反应气体等在炉外精炼过程中的应用现状。常压条件下,CO2可防止钢液增氮、调控钢液氧化性并延长底吹元件寿命;真空条件下,CO2不仅能够发挥常压下的作用,且钢液深脱碳、脱气以及去除夹杂物方面的效果更加显著。最后,指出了目前CO2资源化用于精炼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认为未来CO2资源化用于精炼过程的研究应从以下2个方面展开:1)优化CO2喷吹工艺;2)深入研究CO2参与炼钢反应的基础理论。  相似文献   

13.
采用辉光等离子体设备开展了CO2解离及工艺参数优化试验。分别探究CO2,CO2/N2,CO2/N2/He 3种试验气体中4种因素(时间、电流、体积及温度)对CO2解离效果的影响,采用响应面分析法(RSM)优化并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同时研究了3种气体最佳工艺下CO2的解离效果。结果表明:纯CO2解离时间85 min,电流16 mA,温度21℃,体积250 mL;CO2/N2解离时间87 min,电流24 mA,体积54 mL,温度20℃;CO2/N2/He解离时间51 min,电流32 mA,体积288 mL,温度20℃。CO2/N2/He混合气体CO2解离效果最佳,CO2/N2混合气体CO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模拟生物炭添加对土壤冻融过程中二氧化碳(CO2)、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排放的影响,为冻融期土壤温室气体的减排提供参考。【方法】以伊犁河谷典型农田为研究对象,野外采集原状土柱,并在室内模拟不同幅度的冻融过程(+5 ℃、-5 ℃~ +5 ℃和-10 ℃ ~ +10 ℃),探求冻融过程中土壤CO2、CH4和N2O排放对生物炭添加(0、20和40 t/hm2)的响应特征。【结果】与不添加生物炭的处理相比,添加生物炭会使冻融过程中的土壤CO2排放量提高1.1~1.4倍,但该影响远小于冻融作用对土壤CO2排放的促进作用(为CK的1.5~3.2倍); 虽然冻融作用未显著(P > 0.05)影响土壤CH4的累积排放量,但生物炭的添加显著(P < 0.05)促进了45.5%~81.8%的CH4吸收量; 冻融作用使土壤N2O的累积排放量提高了1.3~3.0倍,生物炭降低了冻融过程中10.2%~30.9%的土壤N2O排放量,但在多数情况下这种减小并不显著(P > 0.05)。【结论】模拟生物炭添加会增加土壤冻融过程中CO2的排放,也会促进CH4的吸收和N2O的减排。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利用NaOH溶液吸收船舶CO2的方法,分析了船舶CO2回收机理,依据6135G128ZCa型船舶柴油机的特点,设计了船舶CO2吸收系统,推导出船舶CO2吸收效率数学模型.通过实例分析了NaOH溶液浓度变化、反应温度变化对船舶尾气中CO2吸收效率的影响.验证了利用NaOH溶液吸收船舶尾气中的CO2,能够有效降低船舶CO2排放量20%以上,为未来船舶CO2的减排技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油田伴生气经常会发生燃爆事故,为提升采油过程的安全性,需研究N2与CO2在井筒高温高压条件下的抑爆效果. 目前对于高温高压条件下固定可燃气体积分数,不同体积分数N2和CO2对爆炸特性影响的研究较少. 对40 °C,初始压力0.5、1.0、2.0 MPa,不同N2和CO2体积分数下CH4/C2H6/C3H8混合气到达最大爆炸超压的时间、最大爆炸超压和爆燃指数KG进行了相关研究,分析了不同初始压力和2种惰性气体对爆炸特性参数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初始压力下N2和CO2各自的惰化机理相同;CO2的惰化效果优于N2且存在最优点,该点之前CO2的惰化效果与N2相比优势逐渐增强,由化学作用占主导地位,该点之后化学作用已达到最大效果,因此CO2的惰化效果虽仍强于N2,优势却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掺氢对贫预混燃气轮机的性能影响,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某燃气轮机天然气掺氢比(体积分数0~30%)对其燃烧及排放特性的影响,对比了燃料体积流量恒定和热负荷恒定的情况下,掺氢对燃烧温度、NOx、CO和CO2排放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燃料体积流量恒定的情况下:如果固定燃料当量比,掺氢会降低燃烧室热负荷,并能够降低燃气中CO和CO2浓度,但会导致出口燃气超温和NOx排放超标;如果固定掺氢比,随着当量比的降低,燃烧温度降低,NOx和CO2浓度降低,CO浓度先降低后升高,当掺氢比为30%时,推荐的燃料当量比为0.48。在热负荷恒定的情况下,如果固定燃料当量比,掺氢能够降低燃气中CO和CO2浓度,并导致出口燃气超温和NOx排放超标;如果固定掺氢比,随着当量比的降低,燃烧温度降低,NOx和CO2浓度降低,CO浓度先降低后升高,当掺氢比为30%时,推荐的燃料当量比为0.47。...  相似文献   

18.
采用浸渍方法制备NiO(Clx)/CeO2系列样品,经还原后得到Ni(Clx)/CeO2催化剂,用于富氢气体中CO的选择甲烷化反应,考察Cl/Ce原子比(x)对CO选择甲烷化反应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添加氯离子能够显著抑制CO2甲烷化反应,因而可使富氢气体中CO浓度降至10-5以下并且CO甲烷化反应选择性不低于50%,满足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对燃料的要求. 通过CO和CO2吸附实验、程序升温还原(TPR)测定以及物相组成和晶粒尺寸分析,揭示添加氯离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纳米级四方相ZrO2(t)为反应物,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在高温下可直接吸收CO2的Li2ZrO3材料。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分别分析了所合成材料的表面与结构特征,使用热重分析仪(TG)研究了Li2ZrO3材料吸收CO2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吸收温度影响材料吸收CO2的性能,500℃下Li2ZrO3材料具有最佳的CO2吸收性能。此外,CO2气体流量、Li2ZrO3材料样品重量以及升温速率均影响材料吸收CO2的性能。  相似文献   

20.
设计一种电调制、一体化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检测系统.该系统基于CO2气体分子对红外光的特征吸收和Lambert-beer定律,采用双通道设计,由热释电传感器检测到的两路信号经过1 Hz低通放大电路处理后,输入示波器显示.为了避免光源波动对测量结果的影响,采用5 V稳压电路驱动红外光源,单片机对其进行1 Hz亮灭调制.对两路输出信号进行计算,可得CO2体积分数.结果表明:检测仪量程为0%~80%,响应时间小于1.5 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