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甲午战败激起留日热潮,妇女解放开启女子留学先河,兴办女学急需新学女师,清朝政府倡导女子游学,日本朝野欢迎女子留日等因素,形成了清末女子的留日热潮。  相似文献   

2.
"寻根小说"是作家把握世界在思路上的调整,这一思路的基本取向是作家将对社会生活、对人的观察和思考放置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从文化学的角度进行客观的、整体的把握,剖析"异人"形象及其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3.
以强调感情、个性与理想的浪漫主义,对"五四"时期青年作家的创作观念影响很大.个性意识、女性意识、性爱意识纷纷萌芽、苏醒,开始深入作家的思想、灵魂,最终影响到作家的创作.他们的婚恋小说也呈现出明显的浪漫主义文学特征.由于当时作家大半和社会处于矛盾对立,其作品一般富于感伤忧郁的情调;在表现现实上,多运用幻想夸张的心理描写来展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在形式上,多采用自传自述的形式,与作家的生活与情感经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1956年,"双百"方针的提出及贯彻执行营造了文学史上的"百花时代",一批具有艺术探索价值的文学作品应时而生.1957年夏秋之交,"反右"运动扩大化波及文学界,"百花"小说作家被打成"右派",其作品也由"香花"变成"毒草"遭到粗暴批判.重新解读百花小说及其批判文章发现,百花小说的批判除了是一次"右派"作家的思想清算之外,更主要的原因则是艺术探索与时代语境的误置.  相似文献   

5.
论《野性的呼唤》中的"超狗"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成名作小说<野性的呼唤>中把狗类比作人类,以自然主义、现实主义、超验主义写作手法的完关结合,成功刻画了"超狗"形象巴克.巴克既有卓越高超的领导才能,超强的适应力,无以匹敌的机智勇猛的天性,又有善良、忠诚、感恩等美德情愫,表现了爱的理念以及适者生存的主题.  相似文献   

6.
"探求者"的不懈探索--试析高晓声象征性小说的创作心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晓声创作道路中象征性小说的出现,有着多方面的影响因素:作家自身走出创作困境的需要、创作思想转变的促发、作家扎实丰富的学识经验的积累、外国化的影响等。高晓声的象征性小说并不排斥传统的现实主义的手法,而是象征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巧妙结合。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风格"的角度展开思考,将一向为评论者忽视的林白"乡间"题材的小说同时纳入分析范 围,全面考察林白作品的文本结构、意义生成和林白的创作姿态。文章认为她的作品可以被称为"风"体文本,并 以此将林白的小说分为"风习歌谣"和"女子'怨'诗在当代的极端书写"两类,论述了其中具有结构意义的重要 因素。  相似文献   

8.
探讨刘恒以城乡结合处的"他者"视角,去展现其京味小说由浓到弱、由表到隐的异化层次特点:深层异化下的精英批判——表层异化下的大众反讽.以"他者"视角去看待异化、另类的北京以及北京文化,对于身在其中的京味作家来说是一种有利而丰富的对照,也通过异化的表达对传统京味文化作出了深刻的批判和反思;进而探讨刘恒这种异化的京味文化表达在影视化后的变异以及变异之因,这对于认识京味文学的丰富性面貌和90年代泛电影时代的电影改编也有一定的思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甲午战败,留学救亡思潮兴起,掀起留日热潮。在留日大军中,留日女学生引人注目。清末留日女学生特征显著:从区域分布来看,主要分布在奉天、江浙、湖广、广东地区;从留学途径来看,由早期随父兄和丈夫伴读向结伴同行和单身留学转变,由早期的自费留学向官费、自费并举转变;从学习内容来看,留日女生多习师范、家政、工艺等专业;从社会活动来看,留日女生组织社团、创办报刊、参加反帝救亡运动,社会活动活跃。留日女子是女子近代化的先驱,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和妇女解放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十七年”小说婚恋叙事中,“第三者”意象发挥着政治意识形态赋予的功能:帮助完成显在主题的完满叙事,“第三者”意象的象征结构在此发挥了“助手”或“反助手”的潜在运作机制,帮助完成或反衬选择主体的最终抉择。人性化的叙述在与政治意识形态的对抗中,也使得小说呈现叙事的完满或裂隙。  相似文献   

11.
日本"遣隋使"来华目的及年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中日历史文献分析,输入佛教和学习隋文化是遣隋使来华的主要目的.日本遣隋使先后于600、607、608、610、614年分5次来华.遣隋使在中日关系上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不仅是日本直接向中国全面汲取优秀文化的嚆矢,更是以后规模巨大的遣唐使的前奏.  相似文献   

12.
兰学开创了日本大规模引进西方现代科学文化的先河,对日本传统儒佛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为日本文化中心主义的产生确立了思想前提。在兰学发展近300年的历史中,阿兰陀通词、荷兰商人和幕府官员都是重要的推介者,但尤以兰学者的影响最为重要,他们对日本近世思想文化的形成起到了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曾朴笔下的傅彩云与白先勇笔下的尹雪艳是中国小说中“妖女人”的两个典型。两人的性格各有特点,各自所代表的社会意义也不相同。傅彩云用自己放荡不羁的行为向男权中心社会挑战,作畸形的反抗,显示了晚清封建道德礼教的崩溃;而尹雪艳代表了死亡之神,为一个即将逝去的时代文化装点门面,其本身并不承担太多道德劝惩的功能。从她们身上可以看到中国小说中“妖女人”形象因时代风貌的不同而发生的变迁。这些鲜明的人物形象的塑造为我国小说女性人物注入了新的生命因子。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凌叔华的《花之寺》人物关系纠葛为基础,勾勒出她人物关系的叙事模式:虚构的三角关系和圆形关系,并对其人物关系叙事模式的定型化探讨了内在的原因:女性作家的心理机制和凌叔华的人生经历。  相似文献   

15.
精细的个案研究是把握整体图像的基础,博约之述可概括其历史脉络。此乃拜读两篇不同风格与侧重之文后的感想。在陈述有关日本近世汉方医学几个主要流派的一些基本看法后,归结于:如果远藤次郎之论是正确的,那么"后世"与"古方"两派的基本特征实无区别,故可追溯其根源至日本人的共同思维方式。其次,则是两种不同研究必需相辅相成——只有不断地进行精细的个案研究,才能逼近历史本貌;只有在综合性论述的体系中不断融入个案研究的成果,才能为新的个案研究提供新的平台与起点。如果各行其是,则总体描述的水平永远不会提高;个案研究永远会从低水平开始。  相似文献   

16.
《围城》与《我是猫》是中日两国文学史上的佳作,都描写了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下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他们消极虚弱,缺乏生活理想,面对新时代新思潮,既顺应又嘲笑;既贬斥又无奈。他们爱好广泛又才疏学浅,不屑于同流合污又改变不了自己的处境,只能任时代与命运捉弄。通过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比较,剖析知识分子在社会变革下的精神困境以及产生的原因,揭示这种困境产生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7.
从日本文化中“拿来的”与“日本化”两个特征可以看出日本近代化成功和现代经济腾飞的原因;探讨中日文化差异,对于揭示中国近代化缓慢的原因将有所启示,这对于研究现代中国经济发展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Japan is the largest trade mate of China. But the share of Japanese direct investment in China among all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s is becoming smaller and smaller. Most Japanese related enterprises in China are running badly. This is the result of the "swan ranks development model" . Workers employed by Japanes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re becoming fewer and fewer as a result of shifting production workshops abroad; on the other hand, resold goods from overseas Japanese related enterprises to Japan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This phenomenon is called "industry hollowing out", the process of which is nothing, but the process of alliance of regional economy in Southeast Asia, creating large spa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ew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in Japan. This is inevitable for Japan, who desires to be an economical power in the world. The way out of Japanese related enterprises in China is to rush out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swan ranks" model.  相似文献   

19.
日本水资源丰富,特有的自然环境在日本人身上烙下了明显的自然映像,也带来了观念上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些影响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表现在日本人的生活文化和精神世界中。本文通过对日本文化中有关水的生活习俗及精神信仰等方面的表现的归纳和总结,力图说明日本民族文化的双重性特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世居青海高原和日本平原老年人群血脂及血糖的异同,分析其社会学影响与干预对策.方法:以189名世居青海高原和日本平原65~74岁老年人群为研究对象,抽取晨空腹静脉血5ML分别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HO)、甘油三酯(TG)及血糖(Glu)等指标进行检测分析.结果:HDL-C日本男子显著高于中国男子(P0.01),日本女子高于中国女子,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T-Cho日本男女均低于中国男女,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TG日本男子低于中国男子,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日本女子显著低于中国女子(P0.01).Glu日本男女均高于中国男女,有显著性差异(P0.01和P0.05).结论:青海高原地区老年男女HDL-C总体低于日本老年男女,而T-CHO和TG高于日本老年男女;Glu日本老年男女高于中国老年男女.说明日本老年男女在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的发生率方面较中国老年男女低,且日本老年男女在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等方面可能较中国老年男女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