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公司法》规定了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中的优先购买制度,然而在实践中,该制度出现了很多问题,为最大限度的保护各方面的利益,笔者从部分行使优先购买权、同等条件、异议股东强制购买义务三个方面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2.
试析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可以通过公司章程对股权内部转让进行限制,股权内部转让还须受公司法关于“一人公司”设立规定的限制。股权外部转让的同意模式具有保护有限责任公司人合性和保证股权流通性的价值,股权外部转让的优先购买权主体为拟对外转让股权股东之外的全部股东。股权转让涉及到股东名册登记变更和股东工商登记变更,通常情形下股权确认应以股东名册的登记为准。  相似文献   

3.
《公司法》赋予有限公司股东以优先购买权,有利于保障有限公司的人合性和提高公司效率。本文将从新《公司法》关于股权转让优先购买权的法条规定出发,围绕实践中的相关问题,作出自己的学理探讨。  相似文献   

4.
梁述庆 《科技信息》2010,(13):403-403,394
我国现行公司法七十二条、七十三0条明确规定了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优先购买权。对于优先购买权的行使,法律有所规定但存在不足。结合理论与实践,研究股东优先购买权的涵义、法理基础、立法模式、权利行使的情形有利于及时解决股东优先购买权法律适用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国外的立法与实践,针对有限公司股东向非股东转让出资的立法缺陷和操作空白,提出相应的立法修改建议。文章认为:股权转让人可以通过征集股东意见的方式代替股东会的召开;股东优先购买权不得部分行使,并应当规定合理的法定期限;股东变更记载与登记对股权转让合同的成立、生效均无影响,股权变动应当自公司变更登记之日起转移,同时尊重出资实际转让事实。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各种学说进行全面法理评析和探究,试图寻找出股东优先购买权性质的应然定性,以期能对股东优先购买权的司法实践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7.
在司法实践中,关于优先购买权的实现仍存在着较大的争议,笔者希望通过对优先购买权的法律特征、效力、行使条件的分析,有利于优先购买权的理解和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8.
斯睿 《华东科技》2003,(7):34-37
2003年5月份,英国天然气国际有限公司(简称BG)同意退出里海北部合作开采协议,将其所持股权平均出售给中海油和中石化两家中国公司。两者将各自出资6.15亿美元共同入股该项目,并将取得16.66%的股权。然而此协议的最终完成,还取决于能否满足多个先决条件,其中包括现有股东须放弃行使优先购买权。当BG的其他合伙公司决定放弃优先购买权时,壳牌和埃克森美孚两家公司表示不会放弃。2003年5月12日,BG正式通知中海油,哈萨克斯坦北里海项目(简称“北里海项目”)的现有股东已决定行使其优先购买权,收购BG曾同意向中海油出售其在北里海项目的1/12(8.55%)的权益。依照资产购买协议的相关条款,中海油只能终止与BG就收购北里海项目权益达成的协议。为此记者就此事采访了中海油并作了追踪报道。  相似文献   

9.
2003年5月份,英国天然气国际有限公司(简称BG)同意退出里海北部合作开采协议,将其所持股权平均出售给中海油和中石化两家中国公司。两者将各自出资6.15亿美元共同入股该项目,并将取得16.66%的股权。然而此协议的最终完成,还取决于能否满足多个先决条件,其中包括现有股东须放弃行使优先购买权。 当BG的其他合伙公司决定放弃优先购买权时,壳牌和埃克森美孚两家公司表示不会放弃。2003年5月12日,BG正式通知中海油,哈萨克斯坦北里海项目(简称“北里海项目”)的现有股东已决定行使其优先购买权,收购BG曾同意向中海油出售其在北里海项目的1/12(8.33%)的权益。依照资产购买协议的相关条款,中海油只能终止与BG就收购北里海项目权益达成的协议。为此记者就此事采访了中海油并作了追踪报道。  相似文献   

10.
共有人优先购买权是一项有着悠久历史渊源的民事特别优先权制度,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已形成一种交易习惯。由于我国法律对共有人优先购买权规定比较模糊笼统,操作性不强,才导致了纠纷的大量出现。共有人优先购买权有利于减少冲突的发生,促进交易秩序的安全稳定,有利于对共有财产的保护。规定具体的共有人优先购买权制度,不但可以降低交易成本,还可以稳定交易秩序。在现阶段,我国有必要保留共有人优先购买权制度,并对该制度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展现我国企业国有资产转让的现状和对转让制度的分析,对企业国有资产转让法律体系、转让对价确定、相关利益主体权益保障、股东的优先购买权缺失等四个方面存在的缺陷,分析了问题的成因、现象。  相似文献   

12.
房屋租赁关系中的承租人优先购买权,基于承租人与该租赁房屋之间具有一种持续、稳定的用益关系而产生。本文拟针对我国现有承租人优先购买权制度,就优先购买权的主体范围和实现方式提出一些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对于我国高管股权激励效果的研究结论一直有争议,这可能与我国的制度背景有关.我国特有性质可能影响股权激励的效果.采用PanelData回归方法,检验了2000年至2005年间4200个样本高管股权激励与公司价值间的关系.我们发现:总体而言,高管股权激励的效果不显著;但是,对于非国有控股股东,管理者持股水平和公司价值正相关,并在5%的水平下显著,而国有控股股东的激励效果则仍不显著,国有上市公司管理者股权激励机制并没有发挥设想的激励效应.  相似文献   

14.
赋予房屋承租人优先购买权制度在我国有着漫长的历史,但它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具有明显局限性。在现代社会,房屋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以牺牲第三人的利益、限制所有权人的处分自由为代价来保护承租人的利益,已经失去继续存在的价值,并且会引发道德风险,因此,我国现行法定的房屋承租人优先购买权制度应当予以废除,以符合当下社会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5.
优先购买权作为一项古老的法律制度在我国民法中有多处规定,这一制度着眼于保护既存法律关系或利害事实,在不损害第三人合法利益的同时,保障权利人优先取得出卖物的所有权,促成这种利害事实得以存续,不因第三人的购得造成危害或破坏,旨在稳定现存法律关系并增加物的利用效率。关于优先购买权在拍卖场合是否适用学界出现了否定说和肯定说两种理论。否定说认为优先购买权以"同等条件"为前提,这与拍卖中"价高者得"的原则想冲突。外国立法例也有支持此观点的做法。肯定说认为优先购买权是一项法定权利,不得任意剥夺。实际上,优先购买权在拍卖程序中完全可以实现。本文将以此为切入点,讨论优先购买权在拍卖程序中的适用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一般认为,赋予按份共有人在其他按份共有人向外转让其共有份额时的优先购买权,其制度设计旨在保护按份共有关系中其他共有人的“控制利益”或“在先利益”,即封闭或者限制外部人进入共有关系的渠道.此种解读忽略了优先购买权制度设计的另一目的——衡平转让人,拟购买共有份额的受让人与其他按份共有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优先购买权除能赋予其他按份共有人“在先利益”外,还有保护转让人获得最大转让利益的功能,而这些功能最终都是服务于按份共有人共有利益的最大化实现.按此理解,优先购买权可解释为优先购买请求权而非优先购买形成权.其他按份共有人优先购买权能否实现取决于转让人之转让意思最终是否会发生修改,从而在制度设计上实现优先购买权的利益衡平结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房屋承租人优先购买权制度的价值、概念、特征、价值功能和法律性质等方面进行概述和分析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制度在立法上的一些不舍理之处,希望能从理论上完善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制度,进而能从生活中减少此类纠纷事件的发生,并为处理这样的纠纷事件提供解决方案参考,使得房屋承租人优先购买权制度在社会生活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陈莉萍 《科技信息》2009,(19):391-391
公司法第72条是对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制度的规定,与旧公司法第35条的规定相比,该规定更为科学、合理,但在处理具体纠纷时,还存有一些问题需要探讨。本文对新旧公司法规定进行了比较,并对违反公司法第72条规定所订立的股权转让合同的效力、优先购买权的行使及保护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股权是股东对股份的所有权,是一种物权、财产权;股东权是区别于股权的一种社员权,是一种非财产权利,股权与股东权互相依存,同时又是两种不同层面和含义的概念,深刻阐述和准确把握两者的区别与联系,对于澄清认识上的误区和指导司法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陈旭 《科技咨询导报》2012,(23):191-192
股权激励计划是现代公司制度下一种新型的激励制度。目的在于使管理层关心股东利益,促使管理层和股东的利益追求尽可能趋于一致,最终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目前股权激励在国内越来越受到重视,不仅有理论上的探讨,而且许多高科技企业、民营企业和一些国有控股企业等都实施了股权激励计划。但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由于多种内外部因素的共同刺激,股权激励的实施暴露出诸多问题,最为典型的是股权激励诱导管理层产生短期利益经营,为达到行权条件并最终行权而采取激进的会计政策,进行会计操纵。本文通过概括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实施现状,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着重讨论了几种基于股权激励的会计操纵方式,最后提出了完善股权激励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