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试对陈独秀早期(1903—1923年)的体育思想作划分两阶段的研究,以“五四运动”为界线划分陈独秀体育思想前后两个时期,这样的划分目的在于使我们对陈独秀整个体育思想的发展有一个较清楚的全面观。同时,这样的划分,便于我们对“五四运动”前后中国体育思想的变化作一比较,从中发现体育与祖会发展两者丝连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从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段时间,陈独秀的思想和活动应如何评价?过去,在党史研究和教学中,一般认为陈独秀在五四运动以后接受并宣传了马克思主义,为创建中国共产党做了不少工作,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是一个有重大影响的人物。可是,在“四人帮”一伙炮制的“党史”和所谓“党内两条路线斗争史”里,却说“陈独秀根本不懂得马列主义”,并否定他是“党的发起者”这一史实。谁要坚持实事求是地分析陈独秀这个人物,他们就恶狠狠地给你加上种种罪名,谁要是说陈独秀宣传过马克思主义,曾经是党的创建人之一,他们就指责你为叛徒唱赞  相似文献   

3.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西学反思和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为主流,其出发点是构建新的价值体系,以反对封建复辟和对传统文化的改造为主题。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反封建的勇士们响亮地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陈独秀是这场战斗的主将和先锋。从当时的历史条件与文化背景来看,作为文化激进主义者,陈独秀的反孔排儒思想具有毋庸质疑的历史意义与价值,同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从陈独秀对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探索、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创以及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构想的思想发展轨迹中 ,充分展现了一代伟人为中国革命事业所建树的丰功伟绩。除去历史的尘埃 ,揭开历史的面纱 ,以正面人物解读陈独秀 ,恢复陈独秀的本来面目 ,这是《陈独秀思想发展轨迹》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5.
20世纪30年代,陈独秀因反对国民党的“一党专制”和不抗日政策,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并被判处危害民国及叛国罪。针对这一“莫须有”的罪名,陈独秀根据宪政学说,进行了有力的抗辩。陈独秀的抗辩进一步激发了人们的宪政意识,加剧了人们对国民党当局的反感、蔑视和冷漠。  相似文献   

6.
辛亥革命是中国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顶峰与终结。青年陈独秀参加了这场革命从准备到失败的全过程,特别对安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本文试图就陈独秀在辛亥革命时期的思想发展和革命活动,作一概括的介绍与评述,以求教于识者。一、东渡日本,参加“青年会”,从改良主义转变为激进的民主主义者陈独秀(1879—1942年)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今安庆市)一个官僚地主家庭。“早岁读书有声”,曾以县试第一名考取秀才。但,陈独秀从小就是一个封建主义的叛逆者,十八岁,他为了了却母亲的心愿,曾违心地赴南京应江南乡试。沿途,他亲眼目击了清政府统治下形形色色的怪现状,特别是腐败透顶的科举制度,终于使他从梦中惊醒过来,“觉昨非而今是”,  相似文献   

7.
目前出版的各类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教科书等,均把出席我党“一大”的代表包惠僧说成是由陈独秀个人指派的代表。本文对此提出了异议,并通过对有关资料的分析、考证,确切认定:一是出席“一大”的代表包惠僧不是由陈独秀个人“指派”的有异于其他十二名代表的“特殊代表”,而是作为广州小组两个代表之一出席“一大”的;二是出席“一大”的代表确切人数应是十三人,但历史上曾有“十二人说”,这是因为另一名代表何叔衡的中途离会、没有终会所致。旨在驱散历史迷雾,依照历史本来面目认定“一大”代表人数,使今后有关史书对“一大”代表人数和代表身份的表述更科学、更符合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8.
目前出版的各类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教科书等,均把出席我党“一大”的代表包惠僧说成是由陈独秀个人指派的代表。本对此提出了异议,并通过对有关资料的分析、考证,确切认定:一是出席“一大”的代表包惠僧不是由陈独秀个人“指派”的有异于其他十二名代表的“特殊代表”、而是作为广州小组两个代表之一出席“一大”的;二是出席“一大”的代表确切人数应是十三人,但历史上曾有“十二人说”.这是因为另一名代表何叔衡的中途离会,没有终告所致。旨在驱散历史迷雾,依照历史本来面目认定“一大”代表人数,使今后有关支书对“一大”代表人数和代表身份的表述更科学、更符合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9.
陈独秀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叱咤风云的一位杰出政治家、思想家和开拓者,"五四"以后,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提出和初步解决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学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为社会主义经济学在中国的确立和发展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陈独秀的社会主义经济学,是一个集指导思想、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于一体的科学体系。其经济思想在当时历史时期发挥过积极推动作用,对今天我们正在进行的改革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创新也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陈独秀在国民党法庭上,对所谓的“叛国罪”和“危害民国罪”的无端指控,先后采取独立证明法、推理反控法等多种方法进行抗辩,其逻辑严谨,雄辩滔滔,以理辩驳,言辞凿凿,特点鲜明,技巧绝妙,俨然一位原告的气派慷慨陈辞于法庭之上,既维护了自己的人格和尊严,同时也将国民党离经叛道和祸国殃民的罪恶昭告于世人,彻底否定了《红色中华》关于陈独秀“跪在国民党法庭面前如此讨饶”的恶意中伤。  相似文献   

11.
<正> 五四运动前,陈独秀所信仰和推崇的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尽管社会主义学说在中国已见诸报端,可是他却认为“社会主义,理想甚高,学派亦甚复杂”因而对社会主义大道理无心理会。直至五四运动以后,他才发现“欧洲各国社会主义的学说,已经大大的流行了”,甚至有些国家变成了“共产党的世界”,由此他预感到“这种风气,恐怕马上就要来到东方”。为了迎接新潮流的到来,陈独秀便开始对社会主义问题进行了研究。其中有关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很值得后人深思的。  相似文献   

12.
对于陈独秀这个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过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党史学界已作过广泛深入的研究,但对于陈独秀在他所经历的两次国共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也并非题无剩义。本文试就在这方面提出一孔之见,以求教于师长和同志们。一、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的功过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是中国近代社会  相似文献   

13.
陈独秀作为中共的创始人,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任总书记,曾是一段历史的代表人物。毛泽东谈到自己的成长道路时说:陈独秀“对我的影响也许超过其他任何人”。这个在党的历史上颇具争议的历史人物,人们对他褒贬不一,但是,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向中国的封建制度宣战,对帮助人们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解放人们的思想起到了启蒙的作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打下了基础。而他对中国封建制度的反叛是他成为时代佼佼者的逻辑起点,本文着重论述他对封建制度反叛的发展历程。表现出他敢于同封建制度做斗争的不屈精神。  相似文献   

14.
在以救亡图存为主题的五四运动后期,陈独秀实现了由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鼓吹者到当时极具影响力的马克思主义宣传家的转变,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他的传播又带着简单化、教条化等历史局限性特征。本文对陈独秀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局限及原因实事求是地进行考察、梳理,以便对今天的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工作有所镜鉴,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5.
陈独秀国民运动至上论思想产生的原因、主要内容,及其对陈独秀一生乃至中国革命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陈独秀国民运动至上论思想产生的原因、主要内容,及其对陈独秀一生乃至中国革命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回顾自上个世纪90年代至今学术界对陈独秀的研究状况,对其晚年思想的研究进行梳理,剖析他的“二次革命论”、社会主义观、民主观、经济思想、爱国思想等.  相似文献   

18.
国民性改造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一般重要的思潮,陈独秀国民性改造思想在这股思潮中占据重要地位。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这股思潮,本文试图从对国民劣根性表现的揭示、国民劣根性形成的原因、国民性改造途径等几个层面,对陈独秀国民性改造思想进行一些个案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陈独秀著作及新的档案资料研究分析,来揭示大革命时期陈独秀右倾错误的主观原因。理论认识的缺陷使陈独秀在指导思想上追随了共产国际的错误,但政治经验的缺乏也是其右倾错误的重要原因。政治经验的缺乏使陈独秀对以各种面貌出现的各种政客认识不清,在如何对待共产国际指令方面,缺乏灵活性,这种缺乏对党建带来了一定的危害。  相似文献   

20.
陈独秀是五四时期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正确评价他在这个时期的历史作用,对于研究当时革命运动的特点和规律有很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四人邦”横行时期,这个问题被弄碍十分混乱,成了理论上和史学研究中一个禁区。“四人邦”被粉碎后,这种影响还没有得到很好的清除。因此,深入分析五四时期革命运动的特点,认真考察陈独秀在五四时期的活动,正确评价他的历史作用,仍然是我们需要解决的一项重要任务。(一) 以1915年9月陈独秀主编的《青年》(后改为《新青年》)杂志创刊为标志而开始的新文化运动,是1911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继续和发展。它是在民族危机和国内阶级矛盾日益严重的基础上,在新的阶级力量日益壮大的条件下爆发起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