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快递超网络模型及基于成本的优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快递企业的配送网络系统由管理层和物理层网络构成,管理层网络包括了组织管理和业务管理2个不同维度的子网络,它们分别以总成本最低和效率最高为经营目标;物理层网络是一个由航空和公路配送网络组成的混合网络.因此,快递企业的配送系统具有典型的超网络特征.构建了快递网络系统的超网络模型,然后以两点间单位货物的配送成本作为物理层网络中边的权值,从组织管理的维度,探讨了基于成本的快递超网络优化方法,最后,利用算例对模型和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2.
快递企业的配送系统由管理层和物理层等子网络构成,是一个具有多层和多维特征的超网络系统,管理层网络的组织模式和运营机制对物理层网络的结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论文描述了快递网络的超网络结构特征,分析了管理层网络作用下物理层网络中社区结构和子核的形成机制,指出快递企业以转运中心为区域业务中心的运作模式,使得物理层网络中不同社区之间具有清晰的边界,并根据物理层网络的结构特点,提出了一种具有并行运算特征的基于局域搜索的分段优化方法,分析了算法的时间复杂度. 最后,应用实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前提下,极大地降低计算的复杂度.  相似文献   

3.
改变以往学者基于轴辐网络理论的快递网络优化方法,本文基于复杂网络理论对快递网络进行优化.首先用配送时效表征快递网络的配送效率,用快递网络连接边的总长度来表征快递网络的连接成本,然后以最小连接成本为优化目标,构建带有配送时效约束的优化模型,并设计从全连通网络逐渐删除边际效益最低的边的算法贪婪迭代寻找最低连接成本的网络结构,最后通过算例对算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4.
全连通快递网络与轴辐快递网络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快递网络是快递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介绍全连通快递网络和轴辐式快递网络的快递作业流程,并分析其差异。对两种网络模式下的快递分拣成本与分拣效率、储存成本与储存效率、运输成与运输效率及快递网络的总成本和网络服务效率进行详细计算和比较,分析各种参数对快递服务成本与服务效率影响,得出快递量是决定快递网络结构的决定性因素,单位储存成本、单位中转成本以及单位分拣成本等是次要因素,而网络规模与网络结构的选择无直接关系;轴辐式快递网络的分拣成本、分拣效率以及储存效率均小于点对点网络结构等重要结论,为快递网络优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通过Floyd算法求出快递网络节点间的最短路径长度和需要中转的次数,根据节点间的最短路径和需要中转的次数算出配送时间;通过Dijkstra算法对边介数、节点介数进行加权求和得出快递网络边的货物流量和节点的货物中转量,根据运费率、边的货物流量和边的长度算出边的运输成本,根据节点货物中转量算出中转费用和存储费用;以快递网络总配送成本最小化为优化目标,构建带有配送时间约束和节点最大流量约束的快递网络优化模型,并设计从全连通网络逐渐删除网络边至总配送成本最小为止的算法进行求解,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多分配快递轴辐网络的枢纽选址与分配优化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快递网络枢纽选址与分配方案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快递网络的运营成本和服务水平, 是快递企业运作的基础. 本文详细分析了多分配快递轴辐网络的节点及连接关系、径路特征与形式等网络设计要素, 并分析了快递网络设计中的相关费用和运输时间预算; 在运输时间预算约束下, 以分拣费用、运输费用、中转费用之和为目标函数, 建立了多分配轴辐式快递网络枢纽选址与分配优化模型, 并设计了基于条件最短路的模拟退火求解算法, 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加权快递网络鲁棒性分析及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快递网络鲁棒性的分析和优化方法.考虑到快递网络中节点城市和包裹投递的地理空间特征,提出基于节点城市之间投递距离的加权快递网络抽象描述及其鲁棒性分析方法.进而在有目的的节点城市移除规则和随机的投递路线移除规则下,分析航空投递网络和陆运投递网络的鲁棒性,发现前者的鲁棒性明显优于后者.然后,通过分析航空投递网络和陆运投递网络的微观结构特点.结合节点城市实现包裹投递的基本功能要求,提出基于节点城市包裹投递能力的加权快递网络鲁棒性优化思路方法,并给出航空投递网络和陆运投递网络的优化结果.  相似文献   

8.
针对末端物流配送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配送时间窗更改、送货地址变化等动态扰动问题,提出了基于前景理论的价值函数度量策略和基于量子理论的多目标优化求解方法.首先,对末端物流干扰管理问题进行了描述;然后,为度量用户对货物期待的心理感知度,建立了末端物流配送干扰管理模型,并设计了基于前景理论的价值函数曲线和扰动度量策略;在此基础上,为优化干扰管理模型和寻求用户满意度、配送成本以及配送效率等多目标优化问题的较优解,提出了一种融入量子理论的改进细菌觅食方法;最后,将所提出的方法与已经存在的经典算法进行比较,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掌握配送网络的结构特性和确定其中的重要节点对合理布局配送网络、提高其运转效率、降低其运营成本起着决定性作用。以国内某快递企业的订单数据为基础,通过网络爬虫、数据清洗等大数据处理手段,获得其在全国范围内的配送网点与路径数据,描绘了其配送网络的拓扑结构;运用复杂网络理论,对该配送网络进行平均最短路径长度、集聚系数、度及度的累积分布、点介数分布、接近中心性、富人俱乐部现象、匹配形式等结构特性进行了全面分析,验证了其复杂结构特性;运用重要度评价矩阵确定了该配送网络中的重要节点,并根据分析结果对该配送网络的构建与管理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当前车辆配送过程中存在的配送路径不合理、配送效率低和需求不确定性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智能水滴算法的动态车辆配送路径优化方法。构建软时间窗惩罚函数,考虑顾客对配送时间的要求,建立顾客满意度函数。综合车辆配送过程的车速、货损成本、惩罚成本、顾客满意度等特征,建立车辆路径优化模型。采用智能水滴算法对车辆路径优化模型进行求解,使用灰狼优化算法改善智能水滴算法的搜索能力,获取最优路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提供实时优化的路径,减少调配成本。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快递公司航空运输网络优化及快件的运输组织问题,本文放宽了先到先服务(first come first serve,简称FCFS)作业模式的时限限制,构建了双层规划模型.上层模型确定快递公司自有全货机所配置的航线以及各航段的腹舱租赁量,下层模型决策快件的配送方案.选取SF快递公司所服务的14个城市的相关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并基于上层模型优化的网络比较了不同时间容忍度下快件的运输方案,结果表明:随着时间容忍度的增加,快件的总运输成本逐渐降低,而总运输时间升高.可见,先到先服务模式不是最经济的派件作业模式,快递公司可利用快件的时间容忍度,实施航空运输网络和运送方案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2.
针对现有的网络抗毁性分析方法无法体现装备体系网络抗毁性评估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超网络抗毁性评估方法。通过对超网络模型节点与边的结构关系分析,建立起装备体系超网络模型,由此总结出网络自然连通度、分类度与分类度分布、子网聚类系数等抗毁性测度指标,并对超网络下的装备体系抗毁性进行仿真分析,得出不同攻击策略下装备体系网络抗毁性的变化规律,对装备体系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构建了微信群与线下交流耦合网络上的知识传播模型,该模型考虑了微信群中知识交流次数的变化对线下子网络中知识传播率的影响.推导出区分知识在耦合网络中传播与否的阈值条件,并验证了传播阈值始终是一有限数,最后结合实际数据对耦合网络上的知识传播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耦合网络中线下子网络层的传播阈值大于等于单一的线下网络的传播阈值,而小于等于耦合网络的传播阈值.与各层子网络传播率均为正常数的耦合网络模型相比,在线下传播率随微信群中知识交流次数变化的模型中知识的传播阈值和最终传播规模更大,研究还表明,网络结构对知识传播有重要影响,相比于均匀网络,如果线下子网络是无标度的,即使初始时刻知识拥有者数量较少,耦合网络中知识的传播阈值与最终规模也会更大,传播速度更快.  相似文献   

14.
稳健可靠、精干灵活的网络结构,是体系作战信息顺畅传递、高效流转的重要保证。首先,引入超网络理论,提出体系作战信息流转超网络概念,构建由物理层和逻辑层组成的分层网络结构;其次,以物理层抗毁性最强、逻辑层流转效率最高、整体网络化效能最大为优化目标,建立作战信息流转超网络均衡模型;然后,通过变分不等式进行模型转换,利用修正投影算法求解运算。最后,以空中进攻作战为例,进行仿真实验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超网络在保持原网络结构特点的同时,具备更强的抗毁性、更高的流转效率和更大的网络化效能。  相似文献   

15.
基于加权超网络模型的知识网络鲁棒性分析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对知识网络的鲁棒性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与一般的复杂网络相比,知识网络涉及两种不同类型的节点:知识和知识主体.在进行鲁棒性研究时,必须对二者进行综合考虑.为此提出基于加权超网络模型的知识网络鲁棒性分析方法,该模型可根据组织中知识与知识主体之间的映射关系将二者集成在一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关联节点删除的方法来研究知识网络的鲁棒性,并提出了度量知识网络鲁棒性的专有知识率、专有知识加权比率、知识网络抗毁性、核心领域知识网络抗毁性等指标及其分析方法,解决了知识网络的鲁棒性分析及度量的问题,并可应用于组织知识资源的安全性评估、发现易流失知识以及评价组织成员的知识重要性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The method of analyzing the robustness of a knowledge network is discussed in this article. As against a general complex network, there are two different types of nodes in a knowledge network: knowledge and knowledge owners such as persons, enterprises, and so on. To analyze the robustness of a knowledge network, both types of nodes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To meet the requirement, a method based on the weighted supernetwork model is proposed in which the two types of nodes are integrated together according to the relation mappings between them. On the basis of the supernetwork model, a combined node removal method is proposed. To measure the robustness of a knowledge network, some signals, such as, the unique knowledge proportion, the weighted proportion of unique knowledge, the resilience of the knowledge network, and the resilience of the core field knowledge network, are proposed and analyzed. The method proposed in this article can successfully analyze and measure the robustness of a knowledge network, and can also be applied to assess the security of a knowledge resource in an organization, to discover the knowledge points that are easily lost, and to evaluate the importance of each member in the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相似文献   

17.
In order to find some effective management policy by the feedback archetypes analysis. To the minimum archetypes generating problem of a complex system, we transform the rate variable fundamental in-tree model of SD to a diagonal-0 branch-vector matrix using the method combining graph theory and algebra. We create the branch vector matrix formula to generate minimum archetypes of the network flow diagram. We solve the problem of how to generate the minimum archetypes of the complex system archetype generating method, and create a SD model of a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 an organization using this new method. We prove that there are 16 new positive feedback loops and 17 negative feedback loops of 2 to 6 order of the HR management that is based on the incitements of performance levels. At the same time, these policies restrai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organization because of the increasing of cost. By analyze the growth limited structure model, we find the policy of increasing the performance of both the employee and the organiz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