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银萍  庞庆军 《科技信息》2010,(33):28-28,10
本研究采用轨迹追踪的实验范式,对湖南农大东方学院的大学生的运动技能内隐学习能力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被试的运动技能内隐学习能力在性别上存在显著性差异;(2)不同运动经历的被试在运动技能的内隐学习能力上有显著性的差异,经常锻炼的大学生运动技能内隐学习能力优于不经常锻炼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2.
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自我和谐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和自编的有”留守经历”的基本信息表对203名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进行测评。结果表明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的自我和谐状况不容乐观,男生和女生在自我灵活性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在自我灵活性上与普通大学生有显著性差异;高中阶段留守的大学生同小学阶段、初中阶段留守的大学生在自我刻板性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可见,不同的留守经历对大学生的自我和谐状况具有较大影响,且影响的差异性对促进大学生自我和谐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采用开放式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实验对照法,探讨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的身体自我特征是否与普通大学生存在异同,从身体自我的具体描述和身体满意程度2方面对被试的身体自我特征进行深入分析.(1)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组对于运动能力、健康和运动习惯的关注程度要显著高于普通组,而形态维度的关注程度较低.(2)在身体满意程度的积极和中性子维度上,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的关注程度要低于普通组,而在消极和期待维度上要高.(3)男女生在身体自我的能力、健康和消极子维度上差异显著.总体来看,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的身体自我特征与普通大学生组存在较明显的组别差异和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交往困扰与人际归因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311名大学生为对象,采用人际归因量表、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进行调查,探讨大学生交往困扰程度与人际归因的相关关系,揭示困扰程度不同的大学生的人际归因方式.结果发现:(1)大学生交往困扰程度和归因方式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2)交往困扰程度不同的大学生其归因方式有明显的差异:交往无/较少困扰的大学生时成败都倾向于内归因;交往有一定困扰的大学生对成功倾向于内归因,对失败倾向于外归因;交往有较严重困扰的大学生对成功倾向于内归因,对失败倾向于外归因.  相似文献   

5.
采用自编问卷对大学生运动员的运动自信心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旨在对大学生运动员运动自信心的现状与特点进行研究与探讨,为有针对性地提高大学生运动员运动自信心水平提供科学依据和合理建议,从而更好地促进大学生运动员运动成绩的提高。主要结论:(1)男生和女生在比赛定向因素、成就动机、归因方式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2)不同年级的大学生运动员在运动自信心四因素上均存在显著差异。(3)集体项目和个人项目的大学生运动员在成绩表现认同感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4)不同训练年限的大学生运动员在比赛定向和归因方式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5)不同运动等级的大学生运动员在运动自信心四因素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建议:在比赛定向中的技术水平的发挥、成就动机中的追求成功、归因方式中归因于能力、努力和成绩表现认同感中的认同感高都与运动自信心呈正相关,在平时的训练和比赛中要重点培养这些方面。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大学生的用力感知觉。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宝鸡文理学院589名大学生的用力感知觉能力进行测量。结果不同性别、年级和专业之间,大学生用力感知觉差异均具有高度显著性(P0.01);不同年龄男生用力感知觉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不同年龄女生用力感知觉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男生的用力感知觉能力强于女生;高年级女生的用力感知觉能力强于低年级;体育专业学生的用力感知觉能力弱于其它3个专业;用力感知觉有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林媛 《龙岩学院学报》2011,29(5):64-66,69
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分析法,分析了普通高校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归因与高校公共体育成绩标准化Z值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自我效能感、归因与运动成绩标准化Z值都有高度显著性相关,从认知行为的角度阐述了产生结果的原因。建议在高校公共体育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指导学生正确归因,提高自我效能感水平,从而增强学生学习体育技能的积极性、主动性。  相似文献   

8.
张海龙  吕慧敏  崔蕾 《科技信息》2011,(22):I0273-I0274
本文使用《青少年身体自我量表》调查问卷对北京部分高校的2267名艺术体育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艺体生和普通大学生的身体自我差异存在显著性,体育专业学生自我满意度很高,体育类学生中男女生身体自我差异不存在显著性,城乡学生身体自我差异不存在显著性;艺术类学生的自我满意度低于普通大学生;艺术类各专业的学生身体自我差异不存在显著性。  相似文献   

9.
李夏菲  历宁宁  葛星 《科技资讯》2014,(34):212-212
目的:调查三本院校大学生的自我接纳现状。方法:采用自我接纳问卷对华锐学院184名大学生实施团体施测。结果:自我评价在性别、学科及父母婚姻关系上存在显著差异,自我接纳在年级、父母婚姻关系及是否跟随父母一起生活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1)男生的自我评价低于女生,文科生的自我评价低于理科和工科。(2)大一和大二的自我接纳低于大四。跟随父母一起生活的学生更容易产生较高的自我接纳。(3)父母婚姻关系越好,大学生的自我接纳和自我评价越高。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6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体育锻炼对大学生身体自尊的影响中活动时间、锻炼强度、活动频率和锻炼运动量在运动能力、身体状况、身体素质和PSPP中都存在显著性差异,在身体自我价值感受和身体吸引等维度上没有存在显著差异。针对调查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索自主支持与超重和肥胖大学生体育锻炼坚持性的关系,以及基本心理需要的中介作用,采用多级分层随机抽样法,使用自主支持问卷、基本心理需要问卷和体育锻炼坚持性问卷对703名肥胖大学生进行调查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超重和肥胖大学生的自主支持与体育锻炼坚持性在性别、年级及肥胖程度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超重和肥胖大学生的基本心理需要在性别和肥胖程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年级维度上并不存在显著差异;(2)超重和肥胖大学生基本心理需要对体育锻炼坚持性具有正向预测作用,自主支持对基本心理需要具有正向预测作用,自主支持通过基本心理需要这一中介变量对体育锻炼坚持性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2.
采用自强意识问卷、自我和谐量表和人际关系满意感量表,对内蒙古师范大学蒙汉两族大学生进行自强意识调查。结果表明:(1)汉族大学生内部存在年级差异,蒙古族大学生内部则不存在年级差异。(2)汉族和蒙古族大学生在其内部都不存在性别差异。(3)自我和谐和人际关系满意感是影响蒙汉大学生自强意识的两个因素;在汉族大学生中,自我和谐对自强意识的贡献率大于人际关系满意感,在蒙古族大学生中则刚好相反。(4)人际关系满意感和自我和谐均对汉族大学生的自强意识既有直接影响又有间接影响,但对蒙古族大学生只有直接影响而没有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3.
运用卡特尔16PF心理测试量表对全国各地的共计200名女子舞蹈啦啦操运动员进行个性特征测验,得出了我国舞蹈啦啦操女子运动员的个性特征分数,并与普通女大学生个性特征常模分数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与普通女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相比,在B(聪慧性)、G(有恒性)、H(敢为性)、Q2(独立性)4个因素存在显著性差异;在A(乐群性)、F(兴奋性)、L(怀疑性)、M(幻想性)、N(世故性)5个因素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本研究通过对200名女子舞蹈啦啦操运动员个性特征的研究,以期为舞蹈啦啦操运动员的选材、训练、教学、比赛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综述法、数理统计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研究不同的教学模式对不同技能水平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研究发现:教学模式是影响学生自我效能的主要因素,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优于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模式,两种教学模式在提升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运动技能水平高的组别在提高自我效能方面显著优于运动技能水平低的组别;教学模式和运动技能交互影响学生自我效能,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对运动技能水平高学生自我效能的提高优势显著.  相似文献   

15.
苗华 《科技信息》2009,(34):14-15
本研究根据元认知和自我监控相关理论,利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河南省高校大学生(体育与非体育专业)体育学习自我监控能力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体育与非体育专业学生自我监控的计划性、意识性、执行性和反馈性差异显著。而自我监控的准备性、方法性、补救性和总结性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为了测查大学生学习倦怠和学业自我效能感、归因风格这间的关系,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郑州大学200名本科生进行施测,并用SPSS软件处理数据。结果显示:大学生的学习倦怠主要表现在行为不当、感情低落两个维度上;大学生学习倦怠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负相关;大学生学习倦怠与归因风格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分析大学新生对学业成就与人际关系归因的特点,采用多维度-多向归因量表(MMCS)对大理学院2008级新生施测。结果显示:大学新生对学业成就与人际关系归因都倾向于内归因,对学业成就与人际关系归因存在性别、专业方面的差异。调查结果对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大学生早期控制知觉、焦虑特质与超自然信仰的调查与分析,探讨焦虑与超自然信仰的关系。采用早期控制知觉、焦虑特质和超自然信仰量表对240名全日制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1)大学生早期控制知觉与焦虑特质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早期控制知觉及其各因子与总体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而焦虑特质与总体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2)大学生早期控制知觉对焦虑特质有显著的预测作用。(3)大学生家庭控制知觉和焦虑特质对总体幸福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问卷法研究学生运动参与、运动享受及自我知觉的性别差异,调查结果显示:运动活跃的男女生比例分别为84%和63%,运动享受程度比例为87%和63%;运动活跃男生具有正向的运动能力、身体外貌和自我价值知觉,运动活跃女生具有正向的运动能力知觉但身体外貌和自我价值知觉为负向,运动不活跃男女生则具有消极的运动能力、身体外貌和自我价值知觉.可见,女生的运动参与不活跃,其自我知觉比男生消极.此外运动参与、运动享受与自我知觉间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大陆与港澳地区研究生归因倾向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大陆和港澳地区研究生的归因倾向。方法 :采用自编的《归因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t-检验的结果表明 ,大陆、港澳地区研究生对于学业成功的归因 ,在“长期努力”、“试题容易”、“教学水平高”、“他人帮助”以及“状态好”5个因素上的得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前 4个因素P <0 0 1,最后一个因素P <0 0 5 ;而对于学业失败的归因 ,大陆和港澳地区研究生在“不够努力”、“能力低”、“试题难”、“教学水平低”以及“缺少他人帮助”5个因素上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第一个因素P <0 0 5 ,其他 4个因素P <0 0 1。同时发现 :不管是大陆研究生还是港澳地区研究生 ,对学业成败归因时 ,在“能力”因素上都出现了自我服务归因偏差。结论 :大陆研究生对于学业成功或失败更多地作出内部的或提高自我效能感的归因 ,港澳地区研究生对学业成功或失败更多地作出外部的或降低自我效能感的归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