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一、核桃的植物学性状 核桃在分类上属于双子叶植物纲、胡核目、胡桃科、胡桃属。是渐危种,为珍贵的第三纪温带落叶阔叶林的残遗植物,被列为我国Ⅱ级保护植物。我国有八个种(含引入的三个种),分别是核桃、铁核桃、核桃楸、野核桃、麻核桃、吉宝核桃、心形核桃和黑核桃。其中我国用于经济栽培的主要是核桃和铁核桃两个种,铁核桃又称漾濞核桃或泡核桃。核桃在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铁核桃则主要分布在云南、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山西核桃加工出口行业的外部环境、内部状况及国内外核桃产品市场的分析比较,指出了山西核桃产品出口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制约因素,提出了增强山西核桃加工出口企业竞争力、促进核桃产品出口的具体政策措施建议及办法。  相似文献   

3.
核桃嫁接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继东 《甘肃科技》2014,30(18):147-148
针对核桃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苗木以次充好、品种混杂等严重制约核桃产业健康发展的问题,根据核桃产地的实际情况,对核桃育苗中种子采收、育苗地的选择与整理、播种、实生苗苗期管理、嫁接、嫁接苗培育等技术环节进行了总结,将促进核桃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山区核桃野外嫁接技术关键和要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山区,野外生存大量的野核桃和铁核桃资源,通过就地嫁接改良,可提高核桃质量和产量,加快幼树提早结果、老树复壮,是增加低效核桃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目前汉中市、区县大力发展核桃产业过程中所遇到的造假核桃嫁接苗的形式、方法。真假核桃嫁接苗的识别方法,选择优质核桃嫁接苗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为了便于核桃食品加工时的核桃人味、取仁或使核桃易剥食,设计了一种对辊窝眼式核桃开口机。该机采用锥辊式分级装置,可按核桃的粒径大小自动分级。采用对辊窝眼式开口装置,可实现核桃的挤压开口。窝眼的大小与分级装置相对应,使不同大小的核桃受到相同的挤压力。生产实验表明,用窝眼抓取核桃进行挤压开口是可靠的,开口率>95%,破碎率<2%,生产能力>150kg/h。  相似文献   

7.
刘俊 《科技潮》2012,(1):60-61
齐建勋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林业果树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核桃种质资源收集、评价与利用,应用SSR等分子标记结合生物学特性、植物学特征进行遗传多样性及分类学研究。核桃新品种选育,通过种内杂交和实生选育进行核桃品质育种,通过核桃与核桃楸、麻核桃种间杂交和多代回交进行抗寒、抗病育种。  相似文献   

8.
<正>以形补形?因其外形状似大脑,核桃成了补脑神物,但这又是真的吗?一直以来,民间就流传着核桃有补脑功效的说法,很多人买核桃或核桃乳是冲着核桃能补脑。那么,核桃真能补脑吗?有何依据呢?核桃有何营养核桃,又称胡桃、羌桃,为胡桃科植物。与扁桃、腰果、榛子并称为世界著名的"四大干果"。通  相似文献   

9.
影响核桃嫁接成活率的主要因素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桃嫁接,是核桃良种苗木繁育和核桃低产园品种改良的重要技术环节,对促进核桃产业实现品种良种化有着重要作用。但由于核桃树种的特殊性,嫁接成活率一直不高,成为核桃生产中的技术难点问题。近年来,随着核桃产业的快速发展,核桃嫁接技术也进行了探索和创新,嫁接成活率有了较大的突破。本文就影响核桃嫁接成活率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冕宁有悠久的核桃栽培历史,且冕宁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都十分有利于核桃的生长,具有建设优质核桃产业基地的理想生态环境。本文就冕宁核桃产业现状、优势及发展思路提出一些建议,为生产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野外采集卵、幼虫,在玻璃温室内供以幼虫寄主植物、成虫蜜源植物饲养,第2、3代及越冬代皆为第1代后代,观察研究柑橘凤蝶各虫态、各虫龄与发育历期.结果表明,柑橘凤蝶在郑州地区一年可完成3代,卵期为57 d,幼虫5龄,幼虫期157 d,幼虫5龄,幼虫期1524 d,蛹期924 d,蛹期915 d,越冬蛹期14015 d,越冬蛹期140156 d,成虫期10156 d,成虫期1012 d.同时记录、描述了柑橘凤蝶各虫态、幼虫5个龄期外部形态及生物学习性.  相似文献   

12.
在宁夏银川室内自然条件下研究了突角漠甲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突角漠甲3 a发生1代,以成虫和不同龄期的幼虫在沙土中越冬;成虫于4~9月份交尾产卵,卵期为10~14 d;幼虫一般为7龄,幼虫期长达1.8~2.0a,幼虫经过2次越冬于第3年6月中旬至8月下旬化蛹,蛹期为10~12 d;羽化成虫经210~280 d性成熟开...  相似文献   

13.
<正>黑足凹眼姬蜂是马尾松毛虫幼虫重要的寄生性天敌,在江苏、安徽两省,对马尾松毛虫幼虫的平均寄生率为3.4~50%。该蜂在南京一年发生5代,以幼虫在3~4龄越冬代马尾松毛虫幼虫体内越冬。卵~幼虫期28d,蛹期10~20d,成虫在白天交尾、产卵。成虫寿命2.8~13.6d。无趋光性。雌蜂的平均怀卵量67~207。黑足凹眼姬蜂的茧蛹重寄生天敌有8种,平均重寄生率27.9%,最高重寄生率29.5%(越冬代),其中以次生大腿小蜂为主。  相似文献   

14.
<正>本文对危害毛竹杆部的重要竹蚧——拟白须盾蚧孤雌生殖型的形态、分布、寄主、危害、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等作了较全面的研究。该虫分布于安徽、江苏、浙江等省。一年发生两代,以雌成虫越冬。第一与第二代雌成虫出现时间分别为7月初和9月中旬。两代产卵和孵化盛期基本一致,分别在6月中旬和8月上、中旬。卵量7~94粒。每代卵的平均孵化率,分别是92%和87.7%。11月下旬开始越冬。主要天敌有跳小蜂、红点唇瓢虫、和寡节瓢虫。药剂防治用50%马拉硫磷和25%亚胺硫磷乳剂1:1000倍液喷雾,有85%以上的杀虫效果。  相似文献   

15.
小麦叶蜂在信阳一年发生一代。成虫初见于2月上旬,盛见于2月下旬到3月下旬;卵初见于2月中旬,盛见于3月上旬到4月上旬;幼虫五龄,初见于3月下旬,盛见于4月到5月上旬。以幼虫越夏,和以幼虫和蛹越冬。幼虫入土越夏深度在20cm以下的占97.5%。幼虫喜适湿度较干燥的环境中生存为害,四到五龄为暴食期。防治的有利龄期为三龄。在m ̄2内有三龄幼虫25头为防治指标。防治幼虫的有效农药有50%辛硫磷、50%甲胺磷、40%水胺硫磷以及4.5%甲敌粉等。  相似文献   

16.
2009年对刺槐叶瘿蚊成虫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在河北昌黎地区4月底至9月初为成虫发生期,1年共发生6代.各代成虫羽化期平均为13.2d.越冬代成虫从4月25日开始羽化,5月5日~5月10日为越冬代成虫羽化高峰期;5月20日~5月25日为第1代成虫羽化高峰期;6月5日~6月10日为第2代成虫羽化高峰期;6月23日~6月...  相似文献   

17.
日本绿露螽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绿露螽Ducetia japonica Thunberg是直翅目螽蟖科的昆虫,主要以田间及浅坡地里的杂草为食,也吃一些弱小的昆虫。1986~1987年作者在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发现此种昆虫在这个区以卵越冬,一年发生一代,若虫共有五龄。  相似文献   

18.
银杏叶枯病初侵染源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89-1992年间,以银杏的冬芽、幼叶、嫩叶以及越冬后的落叶等为试验材料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银杏叶枯病的三种病菌均能在冬芽和落叶上越冬。当春季节萌发后,银杏叶枯病的主要病原链格孢菌能转移到部分嫩叶上,继续进行潜伏侵染,但其数量显著下降。3-6月间,越冬后落叶上的链格孢菌可以大量形成呈丛状的分生孢子梗,并不断产生新的分生孢子。上一年在落叶上产后的分生孢子,越冬后仍具有一定的发芽率。就病害的侵染源  相似文献   

19.
亚洲玉米螟的种群动态及危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2010年6~8月对亚洲玉米螟在秦皇岛地区春玉米田间落卵量和亚洲玉米螟为害玉米的严重程度及赤眼蜂自然寄生率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亚洲玉米螟在该地全年共发生2代,产卵高峰期分别发生在6月中旬和7月末至8月上旬,高峰期卵粒数分别达到400粒和374粒,第一代卵孵化率97.18%,第二代卵孵化率96.09%,田间花叶率86.00%,百株蛀茎孔数754,蛀茎株率100.00%,百株蛀雌穗孔数70,百株蛀雄穗数77,蛀雄穗株率77.00%,蛀雌穗株率66.92%;玉米螟赤眼蜂在春玉米的第二代卵粒的自然寄生率最高达到21.56%。通过调查及分析得出,亚洲玉米螟在秦皇岛地区发生及危害严重。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