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陶伯玲 《科技信息》2006,(6):278-279
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第二外语日语的时候,往往很难把握日语人称表达。习惯了汉语“你(或者“您”)”、“我”、“他/她”和英语中“you”、“I”、“he/she”的用法,很容易直接使用日语的“あなた”、“わたし”、“彼/彼女”造句和翻译。然而日本人是很少使用人称代词直接称谓的。正确区别日语、汉语和英语人称代词的用法,对英语专业的学生掌握日语人称称谓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文言指代词“之”、“其”可以指代人或事物,用在指代人时,除了表示第三人称之外,还可以表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我们称之为自称与对称)。这种用法,古汉语语法书上都说是“第三人称代词活用作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代词”。这种说法的本意很清楚,就是认为“之”、“其”用作第三人称是“本用”,而用于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则是临时用法,因而称之为“活用”。这种说法,在教学上有方便之处,可以了解“之”、“其”在语句中指代不同的人称——这是从句法的角度考虑的。但是有了“吾”、“汝”等人称代词,却又把指代词“之”、“其”作为人称代词中的  相似文献   

3.
作为方块汉字的“的”在现代汉语中大致有五种基本用法:一、在名词“目的”和副词“的确”中充当一个语素,读作“dí”;二、构成关联词“……的话”;三,附着在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或其他结构后面,构成名词性短语(如“学校的”他的”“红的”“新来的”等);四、附着在句子末尾,充当语气助词,表示陈述、肯定或强调的语气(如“他会来的”);  相似文献   

4.
《楚辞》的人称代词可分四类,即:自称代词、对称代词、他称代词、己身称代词。通过对其用法的分析,可看出大部分人称代词的用法能反映出先秦人称代词的基本用法,也有些代词的某些用法在先秦典籍中不常用甚至用法罕见。对《楚辞》的代词进行研究,可作先秦语法现象研究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论衡》中的人称代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衡》中的人称代词与前期相比,没有产生新的形式。从总体上讲,一方面承袭了前代已有的用法;另一方面,第一人称代词和第三人称代词“其”在语法分布和语法功能上与前期相比,发生了一些变化。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人称代词系统中每个成员都有稳定的语义特征,但在实际使用中,大部分人称代词的所指和用法会出现一些从语义上看异常的用法,并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局面。  相似文献   

7.
“伊”考     
“伊”是汉语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的含义是丰富的,用法是多样的。它主要活跃于实际的口语中,经籍传注和先秦诸子文章把它看成俗字,因此历来字书对“伊”,缺乏全面记载分析。它的主要用法应包括名词、人称代词(特别是第三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判断词、动词、语气词等。  相似文献   

8.
学术界对关中方言人称代词的研究成果之一就是人称代词通过变调来区别单、复数意义,永寿方言的人称代词也符合这一规律.但是,永寿方言人称代词还有以下特征:变调后加“[ti]”仍表示复数意义,“[ti]”可以省略而不影响其复数意义的表达;作定语时有一种特殊情况:变调后既可以表示复数意义又可以表示单数意义.  相似文献   

9.
五台方言中的“们”是一个很有特色的人称代词。文章从语用环境、表义特征、语法功能三个方面对“们”的现实用法作了详细的描述 ,并分析了“们”的历史来源 ,指出“们”是由“我们”脱落“我”而来。  相似文献   

10.
“人称代词+专有名词”不同于“一般代词+名词”、“人称代词+集合名词”的组合。人称代词与专有名词属于同位性偏正结构,定语可以指代整个偏正结构,人称代词与专有名词的所指相同,不能插入表定语标记的“的”。在此结构中人称代词具有区别功能,指代意义虚化,专有名词对人称代词起到强调、注释作用。这种组合格式能够达到某种特殊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1.
利用已有的近代汉语研究成果,对曹县话人称代词中不同于现代汉语普通话用法的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分析这些人称代词的特殊用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相似文献   

12.
古汉语中“莫”字的用法,基本上分作两大类:一是作无定代词,表示没有什么人(事物、处所)的意思;一是作否定副词,当表示一般性否定时,是“不”的意思;当表示禁止性否定时,是“不要”的意思。关于“莫”字的词性,语法学界对第二类没有争议,都承认是否定副词,对第一类却曾出现过不同看法。《马氏文通》将其归入指示代词“约指”一类中,杨树达定为无指代词,以后语法学界多采用杨氏的说法(或称无定代词)。1964年《中国语文》第4期,周生亚曾撰文提出异议,认为应是  相似文献   

13.
在杭州方言中有“我们老公、我们老婆”的特殊说法。将视野扩大,进一步发现杭州方言中存在大量复数人称代词表示单数含义的现象。此现象同样存在于吴语区其他方言中,在韩国语中也有类似的用法。  相似文献   

14.
周文雯  卢广伟 《科技信息》2010,(22):124-124
汉语的人称代词和韩语的人称代词在形态、用法等方面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有些韩语学习者因为没有正确理解韩汉人称代词的联系和区别,在使用韩语时常会出现各种错误。正确了解和掌握二者的联系和区别对韩语教学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5.
甘肃省通渭县榜罗方言中代词的分类与普通话一样,可以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但在形式与用法方面与普通话有着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个(個,箇)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育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1979年版)中主要有五个义项(见《词典》)。但是,“个”在吉安方言口语中的用法却更丰富,更复杂,除了有《词典》中的第一,二种用法外,还可以用作代词、助词。当它用作代词时,其作用相当于指示代词、程度副词、疑问代词、处所名词等。当它用作助词时,其作用相当于语气助词、结构助诃等。下面分别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7.
英语词汇及其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英美社会中存在的性别歧视现象,尤其表现在以man构成的合成词和用表示男性三人称单数的代词he,his,him,himself指代男女两性的用法上。在“女权运动”中,不少有识之士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抨击,导致了英语在词汇上和三人称单数代词使用上的一些变革,打破了表示男性的词汇一统天下的局面。性别歧视现象正逐渐从英语中消失。  相似文献   

18.
《论语》中的“其”字共有251处,它句法位置灵活,语义、功能多样,80%以上作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还有一部分作副词、连词、助词。作代词的句法位置除作定语外,还可作主语。  相似文献   

19.
历来对于诗歌中运用人称代词的问题都颇多争议。争议的焦点在于人称代词到底是增加抑或有损于诗歌之美。本文通过解析西渡诗歌中人称代词的审美效用,对这一问题作力所能及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彭方洁 《科技信息》2008,(20):184-185
在中文的会话之中,“我”、“你”、“我们”、“你们”等的人称代词的使用频率相当高,英语会话中,第一、第二人称的“I”、“you”也频繁地出现。而在日语会话中,很少出现「私」、「ぁなた」等人称代词,特别是第三人称「彼/彼女」、使用的频率则更少。本文就日语对话中的第三人称代词的使用及「コソァ」系列代词之间的联系,来探讨日语中较少直接使用第三人称代词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